数学要在自主探究中获得体验

时间:2022-10-20 04:24:46

数学要在自主探究中获得体验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实现“以人为本”,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的“探究”与“体验”数学知识的奥妙和乐趣。让数学的价值在体验与探究中得以体现,让数学知识在体验与探究中得以丰富。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体验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必需知识,所有的学生得到共同发展。"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最基本的途径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学习数学、掌握数学与运用数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带来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在各种体验中提升数学思维与品质。

一、设计问题情境,体验数学问题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就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超市搞商品促销活动,小明给爸爸买了一瓶非常喜欢喝的白酒,给妈妈买了爱吃的麦片,小明自己买了两瓶果味饮料。并把促销活动的热闹场面拍成视频播放给同学们看,其中有酒瓶上有酒精度42%,麦片上有蛋白质70%,饮料瓶上30%的字样。现在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些符号是什么数吗?这个符号表示什么意思?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虽然生活中时时处处都会出现百分数,并且学生对它也有所接触,但毕竟认识还是初步的的,仍存有许多疑惑。如,什么叫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百分数怎样读?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对于这些问题,教师不是直接的给出,而是让学生在情境中自己发现问题,自主提出问题并分析问题,体验数学问题的生成过程。

二、提高动手能力,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

法国哲学家卢梭认为,通过个体自身活动获取的知识,比从课本中学来的知识要深刻得多,而且能使个体的身体与头脑得到训练。通过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的欲望。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课前就让学生自己准备几个平行四边形纸片,课堂上让他们分组合作进行"剪、拼、移"等活动,通过各小组讨论后,概括出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这个学习过程始终是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进行的,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经过动手操作,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教学“认识人民币”后开展的“买卖活动”,每个小组经营一间如麦当劳、文具店、玩具店等,商品是组员一起动手制作的。组长当老板,组员就可以到其他商店光顾。在买卖过程中,学生不仅熟悉了正确使用人民币的方法,还体验了合作带来的乐趣。在交流讨论中,学生们能把各自的生活经验拿出来解决数学问题,使思维的空间得到拓展,并相互启发激励,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

三、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测量求文具盒的体积;学过了“认识人民币”后,就指导学生到超市购物;学了“圆的面积”后,就让学生算一算墙上挂钟的面积;学习平均数时,请同学计算出本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从而了解到课本中的例题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这些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与实例,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吸收,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动手实验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乐趣,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习勾股定理时,就让学生上网查阅有关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与背景,以小组为单位查好之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通过他们自己查阅资料,从中获得了很多有关勾股定理的知识,同时也得到了相同个问题却有多种不同的思维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师本教育。这种方式教学让学生的知识水平有了展示的机会,同时通过其他同学的提问又让知识得到了巩固与拓展,从而体现了教育本意的回归。

四、尊重个体差异,让所有学生共同发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学生的思维方式各不相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有的学生解题能力很强,但表达能力却很差。有的学生记忆与表达能力强,单身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一遇到计算题就无从下手。教师要为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发展创设有利条件,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教育教学的公平性,让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获得提出问题、探究合作以及交流讨论的机会。同时我们还应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的教学原则,对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把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让具有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去解决。不仅要让优秀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甚至提出更高的要求;也要让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步发展,让他们也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尽可能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这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同时,教师还应该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让等待、焦虑、兴奋、喜悦等心理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得以体验,并与学生一起分享获得知识带来的快乐。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漫谈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问题能力培养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