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问题能力培养的策略

时间:2022-07-11 12:17:4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问题能力培养的策略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能力,对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构建,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都具有积极意义。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追寻的是“传授”的模式,课堂中喜欢“单刀直入”地引入所要学的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效率的影响。在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提倡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中,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从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普遍感觉枯燥而无味,而如果教师能将知识蕴含于一定的情境中,学生则能在形象思维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需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学生从直观向抽象过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为例,用字母表示数是较为抽象的概念,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无疑具有一定的难度。为此,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出示肯德基的店面图标,引出KFC,接着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出UFO、NBA、CBA、CCTV等字母,引导学生说出“字母可表示特殊的含义”,到此,学生对字母有了初步认识,要让学生理解字母可表示数,还要进一步引导,此时,教师以自己的年龄为例,给出“老师今年比某同学大20岁,那么,当你是1岁的时候,老师是多少岁?你是2岁呢……”当学生写5个以上时,反问“如果这样写下去,要写的算式会很多。想一想,能不能只用一个式子就简明地表示出任意一年你和老师年龄之间的关系?”此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生的问题就出来了,有的说可以直接计算,有的说可用字母ABC表示,诸如此类。由此也可见,通过情境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二、鼓励发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我在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是没有遇到问题或是不想提出问题,而是担心提出问题后遭到教师的“批”,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提出问题后老师也不会理睬,反正我的学习很差。”这里不难看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之所以不愿意提出问题,很大程度上受心理的制约。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首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不能“一刀切”地对待学生。对于同样的问题,有的学生能很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有的学生则苦思冥想而找不到方法。对于这些差异,教师要客观地对待。其次,要尊重学生。一些学生之所以不敢提问,就是源于“怕”的心理。要让学生排除这样的心理,就需尊重学生,哪怕学生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教师也可引导其从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如在“认识百分数”的教学中,对于“3.45%”这样的百分数,有的学生就读作“百分之三点四十五”,此时,教师不应批评学生,而应以问题“像3.45%、9.265%、4.21%这样的百分数该怎么读?”来作为引导,让学生思考后讨论,总结出方法。

三、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在新课改下,合作探究是最常采用的教学模式之一,该模式较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引导学生在参与中形成对知识的构建。但在运用该模式中需要注意,合作探究是基于自主学习而进行的,教学中不能忽视了自主学习对合作探究的基础作用。其次,在合作探究中,教师要引导小组成员对问题进行充分的理解、表达,多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

以应用题的教学为例,船在水中航行的行程问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常见的问题,例“一客轮顺水航行320千米需要8小时,水流速度每小时5千米。逆水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这一客轮逆水行完全程,需要用几小时?”在自主学习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题干进行充分阅读,同时根据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来对问题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进行分析,找出数量关系。在合作探究阶段,要引导学生对如下问题进行讨论:1.问题是要求逆水行完全程的时间,需要知道什么?2.已经知道了什么?3.根据已知条件可以求出什么?在学生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后,结合时间=路程÷速度的公式,根据顺水时的时间求出顺水的速度,再求出逆水的速度,最后可解答。

四、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学以致用才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通过课堂探究学习构建起了数学知识,只有将这些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发展,而这就需要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首先,教学中要把思维能力训练生活化,如在“工程问题”学习后,教师提出问题“老师带了一些钱去买一套上、下两册的书,老师带的钱如果只买上册,恰好能买20本,如果只买下册恰好能买30本。那么老师带的钱能买几套这样的从书?”这样的问题不仅能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积极意义。其次,要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对生活的分析中,如学习轴对称图形寻找生活中的周对抽图形,并说明其设计原理。如学习统计后,对家庭中的用电器用电进行统计,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等。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逐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才算得上是有效的教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才有可能。

上一篇:数学要在自主探究中获得体验 下一篇:给数学插上快乐学习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