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

时间:2022-10-20 12:10:52

社会化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

摘 要: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有效途径。从大学生社会化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要求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如何促进大学生社会化两个方面,结合实际,进行思考,对充分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社会化 大学生社会实践 育人功能

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1]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一条重要途径,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多年亲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一线,深感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促进处于人生特殊阶段的大学生社会化的有效途径。从大学生社会化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要求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如何促进大学生社会化两个方面,结合实际,进行思考,对充分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社会化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要求

大学生要从“校园人”成长为合格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必须完成人生这一特殊阶段的社会化的各项任务。社会学原理认为,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培养完美的自我观念;内化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文化;掌握生活技能,培养社会角色。[2]对大学生而言,这些社会化的内容将被具体化。

(一)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时代要求内化为自我意识,从外在行为到内心信念都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

个性体现一个人基本的精神面貌,个性的核心内容及发展水平的标准是自我,即自我观念或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及存在状况的觉察,包括自我评价、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自卑感等。

一部分大学生在自我意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如:在决定自己的行为时,往往不是从一定的信念、原则或价值标准出发,而是倾向于根据自身实际利益进行计算,表现为思想行为的功利化;个性张扬,常常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选择,根据自己的追求发展个性,根据自己的态度转移偏好;崇尚个人自由,关注个人发展,对政治既关注又冷漠,对金钱既追求又鄙视,对社会生活中的丑恶现象既深恶痛绝又事不关己,对理想信念既深深眷恋又信心不足,与国家意志、社会责任若即若离,难以协调[3]。爱因斯坦曾说过,学校应当在青年人中发展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把为社会服务看作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这就要求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把个人的抱负与祖国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的成长与民族的振兴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的追求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历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4],做到“以执著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勇敢地担负起历史重任,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5],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时代要求内化为自我意识,从外在行为到内心信念尽可能地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二)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掌握社会特定角色为人处事的行为规范,学习并认同社会价值观念体系,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

社会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社会规范和价值体系,社会规范表现为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各种生活规则,价值体系是一个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基本精神追求和寄托。

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价值观念呈现出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一部分大学生,在政治观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掌握比较浮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说不清楚,存在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在人生观上,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标表现出自我化和近景化倾向,享乐思想明显;在道德观上,对道德缺失现象表示宽容[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反映我国和谐社会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会深层次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使他们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不仅要倡导,而且要在社会实践中,通过亲身的经历、真切的感受,学习并认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此,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掌握社会特定角色为人处事的行为规范,学习和认同社会价值观念体系。

(三)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社会活动交往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完善知识结构,培养服务、奉献精神,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

社会化就是要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起特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社会化的过程就是角色学习的过程,角色学习必须以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某些专门技能为基础。

大学生虽然具备较为系统的书本知识,但是缺乏生活基本经验和技能,缺乏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大学生在自我关照、消费行为等生活基本能力上,在与不同社会角色的人际交往上,还显得相当幼稚。要通过社会实践,体会生活甘苦,学习生活技能,提高交往能力。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实践是一种更重要的学习:一方面,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应用、验证、反思、启发,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修正、补充,再应用到实践中去,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在不断积累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增长才干。另一方面,在掌握、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处事和进行社会活动的能力,培养服务、奉献精神。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如何促进大学生社会化

大学生作为社会化的主体,参与社会化的过程,同时作为社会化的客体,接受社会的塑造和教化。与人生其它阶段和其他人群的社会化不同,主体因素、培养目标和所处环境,形成大学生社会化的特点。针对大学生社会化的特点,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设计,将充分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作用。

(一)大学生社会化的主体因素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设计中的要求。

在社会化过程中,大学生已经不是一个简单、被动的受化者,他们希望能自主地在自我控制的状态下选择社会化的途径、内容和过程。这些行为特征,使我们认识到:一方面,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经历着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从不自觉走向自觉的过程。另一方面,无论是这些行为的社会后果,还是大学生社会化本身,都存在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

大学生社会化的主体因素,为设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某些依据。

1.要增强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参与程度。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上,采取“尊重主体”和“对话”的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鼓励自我表达,培养质询意识。在确定社会实践的途径、内容和过程中,尽可能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克服只把学生当作接受教育的被动对象,形成僵化的“说教式”或“管教式”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模式。

2.要增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力度。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上,要成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临时团组织,并制定工作计划,确保团组织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自始至终的领导,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克服一些学生用不成熟的世界观、方法论,探讨重大的社会问题,把现象看成本质,得出错误结论。团组织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领导主要是政治上、思想上的领导,并不排除对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相反,还要充分体现培养、保护、尊重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大学生社会化的目标因素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设计中的要求。

高等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大学生将被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这就决定了大学生社会化目标要求的高层次性和职业定向性。高层次性不仅体现在专业素质上,也体现在社会对大学生的政治观念、价值取向有着不同于一般社会成员的更高要求。职业定向性决定了专业素质与技能训练在大学生社会化中应占有一定位置,应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实问题。

大学生社会化的目标因素,为设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某些依据。

1.要挖掘社会实践中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上,要适时安排专题讨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社会现实是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身处现实生活中的大学生,思想也显得异常活跃。在生动具体的社会现实中,总是会包含着本质和规律的东西,要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方法的指导下,对社会热点问题,开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讨论和引导,克服表面化和片面性,在政治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层面上有所收获。

2.要兼顾专业特点。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上,要考虑未来就业创业的因素。在高校专业细分日益推进的时代,为了更好地促进第一课堂和社会实践的结合,为了让更多的大学生带着专业视角和问题意识参与社会实践,可以围绕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安排行业调研、专业服务、科普宣传和科技创新。既使他们能够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专业技能,又使他们加深对未来所要担当的职业角色的理解,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创业作必要准备。

(三)大学生社会化的环境因素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设计中的要求。

大学生社会化的环境大致可划分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它们相互影响、制约,共同作用于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一方面,大学生脱离家庭生活,家庭影响在不断减少;另一方面,大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向社会办学,尤其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蓬勃开展,在大学生面前展示了极其广阔的社会视野和舞台,各种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产生着不可低估的深刻影响,加之即将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必然趋势,增强了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迫切愿望,使得社会因素的影响明显增强。

大学生社会化的环境因素,为设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某些依据。

1.要充分展示社会变革的宏大场景。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上,要让大学生充分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充分利用事实的客观性、雄辩性,展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在中国的大地上,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谱写出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使大学生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意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

2.要深刻体察社会生活的真实情景。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上,要体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只有“三贴近”,才能使社会实践富于生活气息,使大学生把自己融入真实生活场景之中,既看到富裕,又看到贫困,真切感受生活的艰辛、劳动的价值。从贫困和艰苦中,理解农民、农村,理解中国的国情;从贫困和艰苦中,学习节约、同情和感恩。通过联系自身,有所反思,有所触动,有所觉悟,体会生活本质,端正生活态度,学习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能力。

注释:

①本文使用“社会实践”、“大学生社会实践”两个概念,前者指人类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社会和人的本身的一切实践。后者指大学生走出校园,以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为目的的各种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社会实践的一部分。此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具体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

参考文献:

[1][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103-104.

[3]石书臣,靖守侠.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主流思想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3):19-22.

[4]同志1996年7月23日在会见“二十一世纪中国与新一代留学生”研讨会代表时的讲话.

[5]2009年5月2日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6]中国社科院“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研”课题组.对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调研[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1).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研究课题“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SGSY2009YB112。课题组成员还有:岳鸿伟、范丽。

上一篇:从声乐专业学生到声乐专业教师的角色转换 下一篇: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