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课程《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的建设与实践

时间:2022-10-20 09:08:32

通识课程《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的建设与实践

摘要:本文描述一门新开通识课程创建体系的主要内容,分享了《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教学方法。想要达到教与学的良好融合,既要提高教师的教学修养,更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几轮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学习兴趣高、教学效果良好。

关键词:课程建设;通识选修课;教与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7-0126-03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尽可能综合的(comprehensive)教育,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在学生接受特殊的、专业知识之前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个综合性的了解。[1,2]1999年李曼丽等人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中提到:“通识教育目的是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2]为了推进以“课程建设与改革”为核心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苏州大学从2014年起正式启动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计划,课程建设基本要求为:适合所有学生学习的非专业课程;注重学科交叉和学科前沿;提倡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多样化;注重经典原著阅读;建设有地域特色和本校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通识选修课程包括五大模块:文学与艺术、历史与哲学、社会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科技与发展。通过跨学科的体系设计,让学生广泛涉猎不同的学科领域,拓宽知识视野,培养学生跨领域、多角度思考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包容性理解能力。2014年学校通识教育课程的申报数量达93门,经过专家组两轮评审,隶属于科技与发展模块的《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课程成为立项建设中的一门通识选修课程,并于2015―2016学年开始对全校学生开放选修。

在认真开展本课程的项目建设工作过程中,笔者在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选择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在几轮教学实践中对教与学之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改进,希望能够与相关老师一起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探讨如何寻找合适的教学模式来开设全校性工程技术类通识选修课。

一、《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课程的体系建设

1.课程的建设目标。《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课程是面向于全校所有学生学习的非专业课程,建设目标是普及生活高分子材料常识、推广不同专业的学生去了解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高分子材料;科学认知高分子材料性能特点、合理健康使用各种高分子材料;从而提出新问题和新思想,推动我们国家高分子材料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

2.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从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出发,给学生介绍典型的高分子材料组成、特性及使用注意事项。主要安排如下:

第一章 绪论(2课时)。介绍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新型高分子材料及其研究进展。

第二章 “衣用”高分子材料(8课时)。介绍纺织行业纤维材料(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高分子材料),了解一些服饰用涂层高分子材料和皮革高分子材料。

第三章 “食品”相关高分子材料(8课时)。介绍食品行业用塑料(塑料薄膜、塑料瓶、塑料餐具)高分子材料,了解天然高分子(淀粉、膳食纤维、蛋白质)和合成高分子(食品添加剂)等食用高分子材料。

第四章 “家装”高分子材料(10课时)。介绍塑料家具(热塑性塑料、热固性塑料),了解涂料(墙饰涂料、木器漆、家电粉末涂料)和粘合剂。

第五章 “户外运动”相关高分子材料(8课时)。介绍橡胶(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和橡胶制品(轮胎、篮球、运动鞋),了解高分子基复合材料(运动自行车、复合材料赛车)。

3.多元成绩评价体系的建立。开设《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这门课程是希望通过学习来加深学生对周围高分子材料的了解,知道其利弊及正确使用方法,让高分子材料更好、更安全地为己所用;激发学生对高分子材料世界进一步探索的激情,创造高分子材料与人的和谐环境。对学生一学期学习的考核不是一张试卷来决定,而是建立多元成绩评价体系。在充分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高分子材料,教学成绩的最终评价体现出全面性和激励性。指标包括课堂表现(20%)、平时作业(40%)和期末小论文(40%)三大方面。(1)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态度会明显地体现在课堂表现中。(2)针对“衣食住行”中可能碰到的高分子材料设定一些开放性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有兴趣的高分子材料去学习,找其优缺点、使用注意事项及这类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史,然后分组讨论汇报,其余同学和老师一起给予评分作为平时作业的成绩。(3)在课堂知识的基础上,期末让每一个同学对某一大类高分子材料进行综述,引用实例,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去分析其利弊和发展潜力,写出自己对材料改进的需求和建议方案,按照科技小文的格式编排、撰写和打印。

二、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苏州大学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二大学科门类。设有24个学院(部),全日制本科生约26000人,分属于134个本科专业。2016年有6500余名本科新生(理科生有4428位、文科生有1654位、体育艺术生有512位)入校,他们会从全校开设的上百门通识课程中选修课程,为了调动学生对《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课程的参与积极性,授课教师加强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完善课程的课程信息,吸引学生上网点击选修这门课程的兴趣。学生按照本科生教学手册进行选课,2016年版本的教学手册中注明:修读通识选修课程所获学分计入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中;通识选修课程+新生研讨课程的修读学分要求为10学分,新生研讨课程≤4学分。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学校对学生开放的通识课程高达159门,要让一门课程吸引学生的眼球,首先其公示的课程信息得有吸引力。学生须在规定时间段内上网进行选课(选课网址为http://),为了了解修读课程的课程信息,学生在选课前可登录教务部课程中心,在首页点击“课程资源”,选择相应课程,浏览课程的基本信息;也可于选课时在选课页面上点击该课程的“课程信息查看介绍”。笔者为了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有很好的初次印象,课程网站信息不断更新完善,除了看到课程简介、教学团队情况外,学生从教学大纲中可以了解本课程一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从互动栏目中的论坛中知道目前讨论的侧重点。

上一篇:“泛在协同 立体综合”开放教育经管类跨专业实... 下一篇:基于大学生学情调查的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