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都维也纳

时间:2022-10-20 08:11:51

音乐之都维也纳

维也纳是奥地利的首都,市区的西部和南部笼罩着苍翠欲滴的森林,多瑙河由北向东流经市区。沿河两岸,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市区内有大小公园1000余个,处处林木青翠,四季花香扑鼻。

走进维也纳,人们宛如重返大自然。由于树木花草的作用,整座城市的空气质量大大提高。说维也纳是一座森林最多的“花园城市”,一点也不过分。

浓郁的音乐氛围

作为欧洲古典音乐的中心,维也纳一直以“音乐之都”闻名于世。它的主要“产品”是音乐,各种流派的音乐家济济一堂,充满浓郁的音乐氛围。

在城里,40多处音乐大师的故居和遗址引人注目。它们当中有约翰・施特劳斯创作《蓝色多瑙河》时住过的公寓、莫扎特谱写《费加罗的婚礼》的工作室、贝多芬创作《英雄交响曲》的小屋,等等。

维也纳人对音乐大师无比崇敬,赞美有加,为他们塑的像遍布全城。漫步街头巷尾,可以见到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和布鲁克纳等音乐大师的雕塑。它们的底座都建有花池,争奇斗艳的花卉与音乐大师的塑像交相辉映,令人叹为观止。这已成为维也纳城市规划和建设的一大特色。

在老城区的城市公园里,约翰・施特劳斯的全身塑像高高地矗立着,周围栽满了青松翠柏和五颜六色的

鲜花,象征着他和他的作品永葆青春,光照人间。塑像的背后有一座白玉拱门,雕刻着一群沉浸在音乐旋律中的青年男女。上面缠绕着藤蔓植物,看上去更加赏心悦目。

为了表达怀念之情,许多街道、会议大厅和礼堂都是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的。

在维也纳人看来,音乐是社会生活中的头等大事。说起来也许令人难以置信,像交响乐团的人员变动,哪个歌剧院出了什么事情、甚至某某钢琴家在独奏音乐会上把哪一个音符演奏错了……第二天都会在报纸的头版头条刊登出来。的确,这儿的歌唱家和音乐家的地位远在影视和其他明星之上。一位闻名遐迩的音乐家,被视为全维也纳的宝贵财富。如果不幸去世,那么包括不相干的半文盲的厨师或看门人在内的任何一位市民都会感到失去亲人一样的痛苦。

在音乐之都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遇上音乐家。即使是在小酒店或咖啡馆里,也可以见到他们为平民百姓演奏或演唱的身影。有位市民说:“我在饭店就餐时,离开了音乐伴奏就吃不下饭。”他的这句话讲出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感受。至于在宴会或庆典上,如果没有专门谱写的乐曲相伴,简直不可思议。

极高的音乐素质

维也纳人口只有157万,但钢琴厂却多达60余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乐器,其中钢琴共计30多万架,平均每5个人就有一架。在较富裕的家庭,组成一个弦乐四重奏小组绰绰有余,且演奏水平多在中等以上。

居民们喜爱种花养花,阳台上布满了鲜花和绿色植物。每天清晨,从居室里传出悠扬动听的钢琴和其他乐器的声音,久久地萦绕在树木和花丛之中,给人以美的享受。

对于维也纳人来说,音乐素质显得必不可少。以要出嫁的姑娘为例,除了姣好的容貌及可观的嫁妆外,音乐天赋被认为是她的主要财富。

每到旅游季节,老城区里绿树环抱的城市公园天天都要举行露天音乐茶座。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而来,在宜人的绿色、醉人的花香和迷人的音乐中度过快乐的时光。在公园里,乐池和舞蹈厂场基本上保留着150年前的风貌,掩映在翠绿的树木之中。

在维也纳,著名的“绿色音乐街”――维也纳大街吸引着国内外络绎不绝的观光客。市政当局严格规定,维也纳大街只供步行者和骑车人使用。到下午5时以后,一些市民便带着各种各样的乐器来到“绿色音乐街”,像赶集似的热闹非凡。他们当中男女老少都有,大家兴致勃勃地演奏各国的流行歌曲,给古老的都市带来了欢乐。

在维也纳,元月和2月是载歌载舞的日子,全城沉浸在欢乐喜悦的气氛之中。有人曾经把这个都市描绘成“华尔兹王国”,的确很有道理。追根溯源,19世纪上半叶,音乐大师老施特劳斯是这个神话般“王国”里的“国王”。后来,他富有创新精神的儿子小施特劳斯将华尔兹舞曲加以拓展,引入交响乐领域,使舞曲变成了交响乐。《蓝色多瑙河》是小施特劳斯的名曲,不仅为音乐爱好者广为传唱,甚至已成为奥地利的非正式国歌。

一流的演出场所

维也纳人对音乐的无比虔诚和痴迷,还表现在对歌剧院和音乐厅的特殊感情上,很令人感动。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市民们的骄傲,堪称当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歌剧院之一。它的舞台设计别具一格,纵深50多米,由多层平台构成,面积等于台下观众席的两倍。根据演出的需要,每一层可以随意升降。例如,每年除夕为了举办一年一度的盛大新年舞会,会将舞台沉降至地下,把观众席拆除。

从每年的9月1日开始,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在随后的300天里平均要演出歌剧60部和芭蕾舞剧20部。在为期长达10个月的演出季节里,场场都观众爆满,座无虚席。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享誉世界的作曲家或指挥家、施特劳斯、伯姆、卡拉扬和马泽尔等都先后担任过这个著名歌剧院的领导。马泽尔、克莱伯、阿巴多、穆蒂、伯姆、小泽征尔和卡拉扬等音乐大师都曾在歌剧院指挥过乐队,让人大饱“耳”福。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和一些教堂遭到飞机轰炸。战后着手进行的第一个市政工程便是修复歌剧院,随后才安排对教堂的修建。由此可见, “音乐第一”在维也纳人中已形成了共识。

在维也纳,有一座古城堡因为曾经在1789年上演《费加罗的婚礼》和1788年首演《唐・璜》而声名大振。当20世纪初这座古城堡被拆除的时候,出现了市民争先恐后去捡舞台地板碎片的动人场面。一位老人深情地说:“我所热爱的音乐家曾经在这个舞台的地板上演出过,我要用精致的小盒子将这些小木片珍藏起来,作为对古城堡永久的纪念。”

每年9月至来年6月,二十几名身穿海军服的男童每天上午都准时来到霍夫堡宫,在小教堂里唱弥撒曲。这些8~12岁的“小天使”,歌声神圣庄严,美妙悦耳。所唱乐曲均为海顿、莫扎特和舒伯特的名曲,为他们伴奏的都是高水平的专业管弦乐队。

在音乐之都众多的音乐团体中,不能不提到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合唱团历史悠久――1498年由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创立。海顿、舒伯特等许多著名音乐家都曾经是合唱团的成员,从这个“摇篮”走上音乐之路。现在,维也纳童声合唱团被誉为奥地利的“歌曲大使”,经常代表国家到世界各地去演出。

壮观的新年音乐会

从维也纳市区的黑山公爵厂场向西走大约200米,就可以看到林荫道右边有一座粉红色的三层楼高的建筑。它外表并不醒目,与周围的卡尔大教堂、卡尔厂场地铁车站、奥地利美协大楼和帝国饭店等金碧辉煌的建筑物相比,显得朴素无华。然而它却是鼎鼎有名的维也纳爱乐之友协会大厦,是全世界音乐爱好者心目中的天堂。 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就在里面

的金色大厅举行。

1939年元旦,新年音乐会第一次主办,以演奏和弘扬施特劳斯家族的音乐为己任。到了1946年,正式命名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60多年来,它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一方面在于施特劳斯的圆舞曲优美动听,使人们更加珍惜生命,热爱和平,追求真善美;另一方面是维也纳爱乐乐团音乐家的精湛表演和世界一流指挥家的娴熟技艺,让听众得到了美的享受。每年,可以在金色大厅的每一个角落里清晰地听到乐台上发出的任何轻微的声响。汉森的设计别具匠心,努力追求音乐之美。例如,金色大厅悬挂在大楼中间,地板下面有近两米的空间,可产生出与小提琴音响相类似的共鸣效果;大厅的四壁与外墙以及天棚顶与屋顶之间都有足够的间距,凿有凹槽的大理石立柱、木质的坐椅、墙板和挂毯能恰到好处地反射并吸收多余的回音;天花板所采用的是悬吊结构,为音响在整个大厅内回荡震颤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总之,精美的设计使金色大厅的音响及混响效果达到了最佳效果。日本音响专家在用最

全世界有近20亿人收看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电视实况转播。

金色大厅建于1870年,是丹麦著名建筑大师约奥费尔・汉森的“杰作”。这座音乐殿堂充分体现了19世纪下半叶欧洲流行的审美情趣,具有希腊古典主义的风格。它的屋顶饰以阿波罗神和仙女的壁画,四壁贴有纯金的金箔,金色大厅便由此得名。希腊女神的雕像立柱高高耸立于四周,海顿、舒伯特和莫扎特等音乐大师的头部雕像凸出于墙面。大厅共有座位1744个,举办新年音乐会时还会在舞台两侧或后部临时增加300个座位。

更为奇妙的是,音响效果令人叫绝,听众先进的仪器对金色大厅做过测试后惊讶地发现,当年的欧洲建筑大师在没有现代音响测试仪器的条件下,竟然能把大厅建造得如此之好――音响参数达到了现代音乐厅的要求,有的甚至还超过了当今的标准。

在现场聆听新年音乐会的观众中,绝大部分都是爱乐之友协会的会员。这种会员的资格是世袭制,代代相传。按照惯例,他们每人可购两张票。这样剩下能公开出售的门票仅有350张,而票房每年收到的订票单多达万余张。为了缓和矛盾,维也纳爱乐乐团在每年的12月31日上午会加演一场节目内容完全相同的除夕音乐会。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对新年音乐会趋之若鹜,希望能有机会亲临金色大厅欣赏。对于政界名流和富商巨贾来说,这是表明自己身份或地位的象征。而音乐爱好者则将其视为莫大的荣幸,终身难忘。由于爱乐之友协会的会员有购票的优先权,因此许多人要申请加入该协会。但名额有限,能如愿以偿者很少。

要想拥有一张新年音乐会的门票绝非易事,里面的学问大得很。根据有关规定,想购买门票者必须首先亲笔写出申请信,经邮局寄给维也纳爱乐之友协会;爱乐之友协会仅仅在每年的元月2日开邮箱一次,根据空座位的多少来抽签决定谁能够获得来年新年音乐会的门票。有的音乐迷每年都不停地试投申请信,以便其在元月2日这一天进入协会信箱,孜孜以求达10年之久。

在金色大厅,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票价为800~3600先令(1元人民币约合1.6先令)。其它的音乐会票价分为8个等级,第一等级的最高和最低票价分别为1300先令和80先令,第八等级的最高和最低票价各为370先令和50先令。而票价等级的高低,则根据乐团的演奏水准来确定。

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是私营企业,董事会负责管理。每场音乐会的场租费15万先令(预定演出场次时先交20%的定金),电视转播架机费也为15万先令。

我在金色大厅独唱

维也纳金色大厅,是音乐人的圣堂。没想到,我这个天津音乐学院声乐系的学生,“大一”刚结业就能代表国家到金色大厅独唱。这是国家文化部主办、天津市承办的一次境外交流演出。我作为中国青少年民族民间欧洲之旅艺术团一名青年歌手代表国家出访奥地利、法国、德国、卢森堡、比利时五国,也将代表中国青少年首次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独唱演员有四位是青年教师,只有我这么一个学生,当日寸的心情真是既激动又紧张。

8日上午,从北京出发,飞行7个多小时到莫斯科加油,又飞行了5个小时后到达法国首都巴黎,开始了我们的欧洲交流访问之旅。然后是德国、卢森堡、比利时。13日进入奥地利,参观了萨尔茨堡之后,终于进入了音乐人魂牵梦萦的音乐圣地维也纳。我们参观莫扎特故居、卡拉扬故居、米拉贝尔花园,在这些印有音乐大师足迹的地方,我真的想知道这些音乐伟人是否也在金色大厅参加过演出。随着文化交流活动的深入,我对金色大厅的期盼也越来越热烈;随着演出时间的临近,我莫名地深深地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心也随之无法按捺地激动起来。哎,没办法呀!谁叫金色大厅的名气实在太大了呢!

维也纳与天津的时差,晚了约7个小时。天津早晨7点的时候,维也纳还在夜里零点左右。维也纳的旅馆住宿条件不算好,治安情况也出乎我们的意料。给我们摄像的老师,从国内带来两台小型摄像机,还有大量现金,都放在了皮箱里,下楼到餐厅吃个晚饭的时间,屋里所有的东西便都不翼而飞。找到领队再找翻译,给警察局打电话报案时,警察说失盗已经一个小时了,没法破案。人家警察先生根本不来。维也纳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唉,怎么说呢?太差。

14日19时30分,中国青少年民族民间欧洲之旅艺术团要在金色大厅演出了。听说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邀请了世界各国大使及夫人,还有当地政府官员及夫人、当地华侨代表观看演出,我们每个人的心情都非常紧张,当天下午就赶往金色大厅进行彩排。

乘坐大轿车从旅馆驶向金色大厅时,一路上我们都是那样的激动。

金色大厅始建于1867年,1869年竣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1870年1月6日,音乐厅的金色大演奏厅举行了首演。1872~1875年间,著名音乐家勃拉姆斯曾负责组织音乐厅的演奏会。1939年开始,每年1月1日在此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后因战争一度中断,1959年重新恢复。 音乐厅属于奥地利音乐之友协会,该协会拥有会员7000多人,据说是世界上历史最久、人数最多的音乐组织。自金色大厅落成那天起,维也纳爱乐乐团就在这里“安营扎寨”,每季度至少要举办12场音乐会。金色大厅与维也纳爱乐之声相得益彰, “世界第一乐团”与“世界首席音乐厅”在此扬名。

在金色大厅举办的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蜚声世界。每年都会有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的音乐爱好者通过卫星收看电视实况转播,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顶级的音乐会了。

来到金色大厅门前,见到我们做梦都想见到的音乐圣地的那一瞬间,我突然感到有些失望。因为它远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个样子,也远不足以让我激情澎湃。外表并不如想象那般金碧辉煌,也看不出有什么可以传奇的东西,看起来是那么普普通通,实在不是我想象中的金色大厅。步入金色大厅,首先跃入眼帘的也只是破旧的地板、没有灰尘的大厅、像迷宫一样的楼道。

整个大厅能坐上千名观众,台上有一个大风琴,台下有一些大柱子,房顶有巨幅壁画。看起来金色大厅还算说得过去,可我再也没有出发时的那种恐惧、那种激动的心情。我站到台上练习了一下晚上要唱的歌,却没想到音乐效果竟然这么好。舞台上没有麦克风,台下也没有扩音器,可音响效果出奇的好。我仿佛是站在山峰上唱歌,声音在山谷中回荡。站在那里唱歌,甭提有多么曼妙了。我这才真正感觉到了些音乐圣地的滋味。

就在我胡思乱想时,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来到了我们的面前,在她的侃侃而谈中,我才如梦方醒地了解到个中的原委:“金色大厅是世界音乐史上的珍贵文物,是各国音乐人向往的地方。奥地利政府也很想对它进行一下整修,也曾大笔投资进行修理。但装修完毕时,却惊奇地发现金色大厅的整体音效比没装修前差了很多――声音反射能力差,根本没有了回音。可施工人员和专家怎么也没有办法找出原因,无奈之下只好把以前的旧地板又重新装了回去,结果那些美妙的音效又奇迹般地重新回到了金色大厅。专家也无法解释个中原由。所以,此后大厅内部的装饰再也不敢有什么变动,甚至连油漆也不敢刷了。保留陈旧的外观,则是为了符合金色大厅的整体建筑风格。”原来,金色大厅还藏着这么深奥的秘密,我对自己原先的那些狂妄感到愧疚。我环顾四周,重新感受这里音乐的气氛,仿佛对它也有了新的认识。

演出时间快到了,站在那看似陈旧却蕴含着无限光彩的地板上,我激动了,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兴奋。金色大厅在这个时候显得是那么具有光泽,天花板上的壁画是那么富有生气,白玉的柱子是那么庄严,后面的风琴也显得那么神圣。没有什么地方比这个金色大厅对我具有更大的意义了。

演出的时间到了,我看到整个大厅座无虚席,台下黑压压的都是人,自己的心简直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终于轮到我上台演出了,当我唱起上世纪20年代中国著名学者刘半农先生的诗作《叫我如何不想她》时,台下的观众鸦雀无声,全神贯注地望着我,我好像还清晰地看到了他们友好的微笑。当净地结束了最后一个音符时,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我笑了,我由衷地笑了,我知道我在金色大厅的演唱成功了。我的第一次金色大厅演出成功了!!!

Tips:维也纳音乐之都的由来

奥地利是怎样的一个国家?维也纳为何叫音乐之都?全世界音乐人向往的金色大厅到底什么样?出访前夕,整个艺术团被拉到蓟县深山里集训。在紧张的训练之余,我从网上找到了一些资料:

公元前400年,克尔特人建立了诺里孔王国。

公元前15年,被罗马人占领。

公元996年,史书中第一次提及“奥地利”。

12世纪中叶,巴奔堡家族统治时期形成公国,成为独立国家。

1276年,被神圣罗马帝国侵占。

1278年,开始了哈布斯堡王朝长达640年的统治。

1699年,获得对匈牙利的统治权。

1804年,弗朗茨二世采用奥地利皇帝称号。

1806年,弗朗茨二世被迫辞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815年,成立了以奥地利为首的德意志邦联。

1866年,在普奥战争中失败,被迫解散德意志邦联。

1867年,与匈牙利签订协议,成立二元制的奥匈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帝国瓦解。

1918年11月12日,奥地利宣布成立共和国。

1938年3月,被纳粹德国吞并。“二战”中作为德国的一部分参战。

1945年4月27日,奥地利被同盟国军队解放后,成立临时政府。7月,德国投降后,奥地利又被苏、美、英、法军占领,全境划分为4个占领区。

1955年5月,苏、美、英、法四国与奥地利签署条约,宣布尊重奥地利的和独立。10月占领军全部撤走。10月26日,奥地利国民议会通过永久中立法,宣布不参加任何军事同盟,不允许在其领土上设立外国军事基地。

维也纳:

奥地利首都,位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维也纳盆地之中。三面环山,多瑙河穿城而过,四周环绕着著名的维也纳森林。人口约160万人。

公元1世纪,罗马人曾在此建立城堡。1137年为奥地利公国首邑。13世纪末,随着哈布斯堡皇族兴起,维也纳得到了迅速发展,宏伟的哥特式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15世纪以后,这里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和欧洲的经济中心。18世纪,玛丽亚・铁列西娅母子当政期间热衷于改革,打击教会势力,推动社会进步,同时带来了艺术繁荣景象,使维也纳逐渐成为欧洲古典音乐的中心,获得了“音乐城”的美名。

上一篇:驴游推介:盛放的花朵深度泰北 下一篇:加勒比海五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