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河北高校创新创业体系研究

时间:2022-10-20 07:08:25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河北高校创新创业体系研究

摘要:大学生是“双创”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其社会经验不足、相关知识不系统、政策信息盲目等都是其创新、创业的绊脚石,作为大学生培养摇篮的高校应立足自身优势积极行动,借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东风,更好地变革高校创业管理制度和教学体系,更好地发挥高校的优势。普及创业知识、提高创业意识、开拓创业思维、开展创业实践、培养创新人才、搭建创业平台、进行创业帮扶。

关键词:双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系

基金项目:2016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项目,项目编号:JRSHZ-2016-01052.

G647.38

一、“供给侧”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改革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供给侧改革”引起了全社会关注,成为网络热搜。关注背后,带给大家更多的是反思,供给侧改革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思维;不仅涉及党政机关、国有企业,更是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供给侧”相对于“需求侧”来说,供给能够创造需求,需求更能倒逼供给。

从供给侧来说,一方面,高校对于社会、国家发展建设人才供给方向和质量的必须重大调整来满足“双创”在全社会进一步深入开展的需求;另一方面,高校对于在校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在教育内容、帮扶创业等方面更加深入调整结构和内容,满足其具体需求。

从需求侧来讲,首先,社会上“双创”的深入开展对于培养创新人才、研究创新成果、加强成果转化提出了新的需求;其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改革,也对相关行政机关在放宽制度、资源配给等方面提出了新的需求;最后,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对于高校相关设置课程的内容和质量、相关软硬件配套跟上等提出了新的需求。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并不能满足“供给侧”提出的新要求

1.大学生参与“双创”热度高但项目覆盖面窄

大学生参与双创热情高,但热点过分集中,内容相对单一,覆盖面窄,主要以“互联网+”方面的送餐、快递、海淘代购、微商等服务模式创新和手机APP等软件程序设计为代表的小快灵创新居多,无人机、机器人等技术创新扎堆,真正的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项目少。比如说,我们从网络上了解到海外有一款很好的产品,有市场,我们做海淘能够赚到钱,但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己研制一款产品?一方面是由于学生们相关知识不系统,跟风F象严重;另一方面体现了高校在学生创新创业帮扶上做的不够。

2.2大学生参与“双创”人数多但成功比例偏低

第一,社会经验不足,有的经受不了创业艰辛的考验,在一开是就倒下了,有的即使能在创业时顶住压力,艰苦奋斗,但刚刚取得一定的成绩后,就盲目乐观,认为已经成功到达了终点,忘记了守业更难的道理。

第二,相关知识不系统,很多大学生只知道创业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把创业看做是一个点,过了这个点就是创业成功了。却不知道,创业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需要认真筹划,做好战略安排。

第三,政策信息盲目,作为在校大学生,提到创新创业更多的是想到新领域、新方向这些以技术性的话题,而对于相关的政策信息却比较盲目,导致了其在创业过程中走弯路、走回头路现象的发生,容易产生巨大的挫败感。

3.高校进行了创新创业体系改革但自身参与度低

高校参与“双创”的方式主要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方式主要是转化高校科技成果和直接参与创新项目,间接方式主要通过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帮扶学生创业等。但就目前来看,高校在两方面参与度都过低。地方政府以经济杠杆弥补创新资源占有的不足,很大程度上导致创业孵化空间跟风模仿,部分孵化器靠跑马圈地套取政府经费支持来维持,但真正创新度高、附加值大的项目却寥寥无几,问题在于创新资源供给的数量、质量和效率不足,主要原因是高校并没有深度介入其中,通过双创转化的高校科技成果更是冰山一角,高校人才的双创参与度也不高。

4.高校具备一定的创新成果但与企业转型升级结合度低

高校自身科研力量的大量储备使其在创新成果积累上具备先天优势,但就目前来看,高校对实体经济发展、消化落后产能贡献率不高,其科研力量和创新成果与国家科技进步、企业转型升级的结合度低,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没有从这一轮的双创中得到眷顾,很多中小企业“腾笼换鸟”,腾空了鸟笼,但却没有新鸟可放,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一方面,高校没能引进来,引进外部资源参与自身的科研创新研究,一方面,高校没有走出去,主动推销自己,把自己的“新鸟”放进企业腾空的鸟笼。

三、抓住“供给侧”提供的机遇深化高校创新创业体系改革

1.深入开展创新创业课程的改革

高校深入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改革并不是简单的开设几门课程,而是要开展体系课程;把创业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分为不同的课程,聘请具有丰富创业经验资深专家、教授讲授有关课程;结合开设课程有计划的组织关于创新创业方面社会实践,鼓励在校学生多和社会创业精英交流,积累创业经验,在政策和资源允许的前提下,组织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大学生参与其中,便于学校掌握学生创业的新动态,激发大学生参与创业的激情。

2.强化创业中心的指导帮扶作用

创业中心,一方面要做到强自身,加强创新创业方面的研究,多与当地创业辅导组织进行交流学习,真正使自身有能力去指导大学生创业;另一方面要重实践,组织专业导师团队,深入学生创业一线,做到从项目立项开始,跟踪创业整个过程,不仅为创业学生提供场地、资金等基础帮助,更能够在经验、政策、法律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

3. 激发高校在供需两端的主动性

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主要支柱就是自身所在高校,如果高校不能为其提供必要的帮扶,结果可想而知,但高校如何做好帮扶?具体说来就是不等不靠,从供需两端主动出击,从供给侧来说,就是主动供给创业所需的资源,自身不能解决的,主动与相关部门接触,建立联系通道,真正做好后盾;从需求侧来讲,把学生的创新成果看成是自身的需求,主动将其纳入到科研成果之中,为其思考转化途径,并能真正使其转化为价值。

四、总结

“双创”在高校的大力开展必将对其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产生更新的、具体的影响,但这些影响都是良性的,作为高校自身,要重新定义自身的角色,思考自身的短板,规划自身发展,与政府、社会建立深层次的互动关系,在政、产、学、研、用五方深度融合中发挥好自身特殊作用,更好的带动和帮扶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展开。

上一篇:运用想象力学习古诗文 下一篇: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