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创造性思维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2-10-20 04:26:24

谈数学创造性思维习惯的培养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展创造力,不仅是新课标对教学过程提出的要求,也是时代对数学教育提出的要求。不少学生在数学问题的解析中,过于拘泥于形式,思维缺乏创造性,一定程度上也减弱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习惯,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习惯;培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展创造力,不仅是新课标对教学过程提出的要求,也是时代对数学教育提出的要求。不少学生在数学问题的解析中,过于拘泥于形式,思维缺乏创造性,一定程度上也减弱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习惯,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习惯是至关重要的。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习惯,首先应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对学生思维的启迪应留有余地,发扬其思维中好奇、敏锐、活跃、敢想、敢创的一面,引发其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创造欲望,克服妨碍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发展充满生命力的思维活动。其次需培养其质疑思维、转移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反思维定势的思维习惯,这样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一、鼓励自主,培养学生独立性思维

独立思维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创造性思维能力高低的标识之一。善于思考,不断创新,是具有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的表现,鼓励自主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借助课堂讨论等手段让学生有较多的独立活动时间,不受课本与教师传授内容的束缚,充分发挥独立见解,有利于活跃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大胆质疑正是学生主动思维的充分体现,是学生自主探索的重要标志。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在质疑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个人认识”。只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发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善于引导,着意培养,那么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定会得到长足发展。

质疑包括修正错误型质疑,问题多解型质疑,题解简洁性质疑,补全解答型质疑等。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法培养学生质疑思维能力:

1.给出错题错解,让学生从中辨别命题的错误与判断的错误;给出繁解漏解,让学生在对已有解答的繁琐的批判和对解答的不全面的质疑中发展思维的简洁性和完备性。

2.给出组合的选择题,让学生进行是非判断。答案的不唯一使得学生不能再在对问题感到似是而非的时候仍能通过排除法得到正确答案。只有对知识、方法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全面把握才能正确作出解答,并在对每一个是非选项的质疑过程中发展由质疑到释疑的思维能力。

3.给出结论开放的命题,让学生在求证的过程中提高辨明是非的能力。

二、提倡求异,培养学生多向性思维

所谓思维的多向性,通俗讲就是多角度思考问题,要求学生心理过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其思维形式通常表现为正向、逆向、纵向、横向四种,而从“创造”角度看,逆向思维与横向思维尤其重要,下面举例来说明:

1.逆向思维。由一种现象联想到它的反向或由正常思维习惯的反面来考虑问题,这种独特的思维方法,时常会有“柳岸花明又一村”之效。教学中善于抓住时机,给予引导利用学生逆向思维的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2.横向思维。初中数学是由代数、几何等各个分交纵横沟通组合而成,因此,探索解题途径时,除了思前想后,还要善于左顾右盼,而“数形结合”则在横向思维中有着巨大潜力的有效解题途径。

转移思维能开阔视野,不使思维局限于某一点或某个侧面。它要求能根据情况的变化转移思维方向与联想方式。不断改进与扩充已有的结果,不仅重视常规方法,同时也重视非常规方法。

有意识、合理、恰当地利用特殊数求值解题,不仅可以挖掘问题的隐含条件,有效寻找解题的突破口,达到简化、优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的简洁性、准确性的效果,而且还可以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从而达到优化、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

三、培养逆向思维习惯

心理学把从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叫做逆向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辅助法宝。对有些数学问题,如果从正面去直接探求,常常一筹莫展,若改变思维角度,适时启动逆向思维,从已有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顺推不行,考虑逆推;直接解决不行,想办法间接解决;正命题研究过后,研究逆命题,往往能跳出常规思维的框框,突破思维障碍,开辟新途径。培养逆向思维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的保守性,同时,往往能导致某些意想不到的结果,促进数学创造的产生。

在数学教学中可通过以下一些方法培养数学逆向思维的能力。

1.注意阐述定义定理的可逆性,强化对定义的逆用的自觉性与敏感性。并且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定理的逆命题正确与否能使学生进一步分清其条件和结论,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完备,还能激发学生去钻研新的知识,引导其进行创造性思维。

2.通过公式的推导、公式的变形、及公式的不同形式在应用方面的异同分析,启发学生从公式的正用转化为公式的逆用,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与灵活性。

3.注意解题中的可逆性原则。如正面分析受阻,可逆向考虑。反证法、分析法、反例否定法的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强化逆向思维。

四、培养形象思维习惯

形象思维是一种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展开的思维过程。它凭借形与像进行推理,使数学理性直观化,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如我们把数学语言所表示的图形画出,就是最简单的形象思维过程。数学的形象思维不仅凭形与像进行思维,经常是由形与像经过思维形成概念,再由概念联系形与像进行推理,形与像抽象形成的概念与形象之间多次反复的联络、交换信息,使形象思维大大深化。

总之,中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所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索和创造。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学习的习惯,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获得更好的发展。

上一篇: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语码转换探究 下一篇:论《边城》的人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