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语码转换探究

时间:2022-04-15 05:37:45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语码转换探究

【摘 要】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如何流畅地进行语言教学是语言学家和教育者关注的话题。在课堂环境中语言的习得是通过师生交际来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语码的使用是值得关注的。大学英语课堂语码转换是特殊语言环境中的转换。英语教师为了教学的目的和师生交流沟通的需要,常常会进行语码转换。

【关键词】语码;语码转换;语言习得;大学英语教学

一、引言

语码转换是语言使用中的普遍现象,是语言学家们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也是二语习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在现今二语习得的课堂上,行之有效的教学法越来越受到学者和教育者的重视。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法在发挥作用,语言习得的过程即为教师和学生语言交际的过程,成功的交际便会促成语言的习得,反之亦然。因此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语码转换就会发生,适时适量的语码转换对英语教学起着很大程度的促进作用。

二、语码和语码转换的定义

作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术语,语码是人们进行交际的符号系统,可以指一种语言,也可指一种语言的变体或方言,如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

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指的是在某一特定的场景之下,人们在同一次对话交谈或者其他语言活动过程当中,使用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语言、方言或者其他的语言变体进行交流的情况。语码转换作为谈话策略之一,具有显示身份、表现语言优越感、重组谈话来改善人际关系和谈话气氛等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码转换在语言学界受到了多方关注,研究者们对语码转换有不同的理解,使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研究角度进行探讨,为语码转换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三、语码转换理论探究

3.1 语码转换的目的

帮助学习者实现从一种语言的使用到另一种语言的使用的转换, 改变学习者用母语的思维定势去感受外语、认识外语、学习外语, 在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天堑”上建造一座逾越的桥梁, 使学习者能从天堑的一边, 平稳、顺畅、快捷、准确地到达天堑的另一边, 即实现双语的互通和互用。

3.2 语码转换的途径

进行母语和目的语的双语对比, 主要通过语义辨析, 词汇翻译, 语言元素的解释和理解, 设定语言环境下的实际运用和交际等, 来挖掘和开拓学习者对所学目的语的知识深度和广度, 促进学习者对所学目的语的认知发展, 提高双语语码转换的速度和精确程度。

3.3 英语教学中语码转换的功能

(一)心理功能

语言和心理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任何言语行为都会涉及当事人的心理动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其课堂语码转换可以发挥一定的心理功能,作为教师来说,英对汉的语码转换心理动机主要包括:

(1)凸显教师地位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很多种教学手段来强调自身的教师身份和权威地位,语码转换是他们常用的一个策略。例如:

T: 结构主义的思想比较深奥。I,as a teacher and researcher,have been digging in this area for years,but I still find new understanding occurs frequently.

在这个例子中,教师话锋一转,用英语强调自己研究结构主义已有多年时间,以此来凸现自身的教师身份,激发了学生对自己的信任感,从而顺利地开始了整节课的教学。

(2)减轻心理负担

语码转换的一大功能就是减轻说话者的心理压力。对于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来说,母语都是汉语,而英语仅仅是教师掌握的一门外语。在讲解一些对教师和学生都比较陌生的知识时,如果教师坚持使用单一的英语进行教学,势必会处于极大地精神压力之下,而学生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师的意图,效果往往不尽人意。而在汉语与英语之间进行适当的语码转换,势必改变这样的被动局面。

(二)教学功能

(1)突出教学主题

教师进行语码转换的一大功能是突出教学主题。学生在新接触一个话题时,可能不太清楚问题的实质。教师在用英语解释之后,辅以一定的汉语对关键词进行讲解,可以使教学主题更加明确。

(2)管理课堂

课堂管理包括开始上课、给出课堂指令、宣布纪律、鼓励学生等等。在进行课堂管理的时候,完全使用英语有时会让部分学生摸不着头脑,而在期间夹杂着汉语会让让大家一目了然,进而使课堂教学有效地进行。引起学生注意、强调或澄清所讲内容,给出课堂活动指令,确保学生正确理解活动内容目标,避免语言行为兴趣分散、偏移。比如:

T“: Well,this point is very important,Let me explain it once more in Chinese.

下面我用中文给大家强调一下……”

(3)解释部分新单词和语法

T:“In‘If I were you, I wouldn’t do it’, the verb‘were’in this sentence is in the subjunctive mood.”

S:“Were…?”

T:“Here‘subjunctive mood’在语法中译为虚拟语气,虚拟语气表示主观的愿望、假想和建议等。”

在解释语法现象特别是语法术语时,如果老师继续以英语进行阐述,必定让学生感觉深奥难懂,而采用汉语清晰明了,可以强化语言教学效果,突出词汇或其他教学重点的明示程度,通过精准的翻译建立巩固学生目标语与母语间的联结,促进母语在目标语学习中的正迁移作用。

四、结束语

外语是一门实践课。学生的语言技能是通过其个人的实践才能培养和提高的。外语教学效果要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依据,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就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而言,语码转换是使教师和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一定数量和广度的社交和教学任务的一种交际策略。

在我国特定的教学阶段,应该允许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使用语码转换,以便更有效地传授知识,管理教学,使教师能充分发挥其“教书”和“育人”两个方面的职能。在语码转换过程中,过度夸大或全然忽视母语的作用都是不可取的,但究竟使用多少母语为合适,不能使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要视具体课程和学生而定。因此,笔者建议大学英语教师自觉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使用行为,遵循适量原则和顺应原则,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教学效果随时调整语码选择策略,以满足教学的需求,以求尽快实现我国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Gumperz.J. Discourse Strategies [M].Cam 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

[2]曲晶,孙芙蓉.英语教学中的语码转换[J].现代教育科学,2007(3).

[3]于国栋.语码转换的语用学研究[J].外国语,2000(6).

[4]阳志清,刘晓玲.语码转换述评[J].湖南大学学报,1990(17).

[5]何自然,于国栋.语码转换研究评述[J].现代外语,2001(1).

[6]李经纬,陈立平.多维视角中的语码转换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5).

[7]于国栋.语码转换的语用学研究[J].外国语,2000(6).

[8]刘正光.语码转换的语用学研究[J].外语教学,2000(4).

上一篇:浅谈声乐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下一篇:谈数学创造性思维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