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早春要学会“捂”的艺术 /春季提神简单有效三个一

时间:2022-10-20 03:39:48

老人早春要学会“捂”的艺术 /春季提神简单有效三个一

老人早春要学会“捂”的艺术

春季是由冬天的寒冷向夏日的炎热过渡的一个时节,恰好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人体在经过一冬的收缩后,逐渐变得舒展,毛孔也从封闭状态逐渐张开。如果在这个时候老人过早地将棉衣脱掉,很容易受到风寒而致病。而且,此时人体代谢功能较弱,不能迅速调节体温,对外界抵抗能力较弱,容易发生感冒、肺炎、气管炎、哮喘、中风、冠心病等病。

唐代医家孙思邈就主张:“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食不消,头痛”。民间也有“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俗语,可见,在早春这春寒料峭的时候,老人们还是应该多穿些衣物,适当“捂一捂”。

“捂”也是有讲究的,“二月休把棉衣搬,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等算是最明确的时间概念,而这对于养生保健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早春的“捂”究竟怎么做,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

第一,老人春捂的重点在腿和脚。孙思邈在谈及春捂的穿衣时提倡应“下厚上薄”,如此才能养阳收阴,防寒保暖。原因在于人体下部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

如果老人把衣裤鞋袜穿得过于单薄,容易导致“老寒腿”发病。

第二,春捂要把握时机:冷空气到来前一两天预备。

气象学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比如感冒、消化不良,早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风等,在冷空气过境时也会骤然增加。因此,老人捂的最佳时机,应该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一两天。

第三,春捂要把握气温: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

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的人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

第四,春捂应注意温差: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

春天的气温变化无常,前—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日夜温差大于8℃时是捂的信号。

第五,春捂的持续时间在1-2周就可。

捂着的衣衫,随着气温回升总要减下来。但减得太快,就可能“一向单衫耐得冻,乍脱棉衣冻成病”。医学家发现,气温回升后,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或高龄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

春季提神简单有效三个一

文/赵建京

一杯茶 绿茶较适宜,胃不好选红茶,贪口感挑花茶

想过个神清气爽的春天,不妨自己动手沏杯茶。但要注意,一定要淡茶而不是浓茶,每杯用茶叶2-3克(一小撮)即可。

淡茶中的咖啡碱其实就能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同时又不至于让人过于兴奋。一般茶叶泡开3分钟左右时,就有70%-80%的咖啡碱溶解到水中,提神效果最好。

至于喝绿茶、红茶还是花茶,都无妨,大家可根据喜好选择。

一个果 特别是吃完肉食后,最好配杯自制橙汁

柑橘类水果属于春天应季的水果,其中的柠檬酸和维生素C,可以帮助铁质吸收,铁能制造运送氧气的血红素,避免大脑缺氧而昏昏欲睡。

另外,像这种水果中含有的钾、钙、镁等营养比较丰富,对维持人的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帮助,能起到解乏的作用。

一种菜 正月葱,二月韭,打汁来和面有效果

说到菜,给大家推荐韭菜。农历二月正是头茬韭菜上市的时候,这个时候的韭菜吃起来最香最嫩。

韭菜的吃法有很多种,除了可以拿来炒蛋、炒肉,还可以打成汁用来和面,做成面条、饺子之类的面点,口感也很好。和韭菜相似的还有大蒜、洋葱等,它们都具有辛香的气味,能够让交感神经兴奋,达到提神醒脑的作用。

当然,想精神好,不能只靠吃,还得多做些有氧运动,如周末时约亲朋好友爬爬山、逛逛公园、跳跳舞,自然会精神抖擞。

上一篇:人到老年,须牢记春季 “四不” /预防春天“风... 下一篇:老人多做健骨操/把健身当成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