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探讨

时间:2022-10-19 08:59:03

高职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探讨

摘要:高职校开展创业教育意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学校应科学有效地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由一个普通求职者转变为岗位优秀的创造者。

关键词:高职校;创新创业教育;创业能力

随着知识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校除需加强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外,应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创业教育,培养毕业生不仅成为优秀的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岗位的创造者,为缓解就业压力提供保障。

高职学生创业现状

随着各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热潮在的兴起,各大高校、高职校均已陆续将创业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引导学生自主创业;国家、各级政府也先后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高职校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也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创业,但受技术知识、启动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学生创业时,多数只能选择启动资金少、风险相对较小且容易操作的服务业、零售业等,创业质量较低。由于创业教育属于起步阶段,各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尚未得到完善的发展,学生缺少专业的创业指导,创业过程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创业风险增加,一旦遇到创业危机,无法化解,增加创业失败率。虽然不少大学生通过创业获得了成功,但总体来说,成功者只是少数,更多的创业者以失败告终。创业一旦失败,使毕业生不仅要背负经济压力,更要背负心理压力,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创业热情和积极性。

大学生创业是一个综合的体系,需要大学生同时掌握技术知识、创业经验及商机把握能力、决策能力等多方面的知识及素养,这就要求学校健全创业教育体系,在为学生系统地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系统地传授创业教育知识。

高职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虽然学校已经开有创业课程,但由于高职校的创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创业教育还缺乏系统性,教学设施和条件也有待完善,教材内容较为空洞,创业教育老师大多缺乏企业管理经历和创业的体验,授课形式流于“纸上谈兵”,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学生对创业过程不能深入地了解,达不到创业教育应有的效果,无法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因此,高职校开展创业教育,培养专业的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形成一套完整的创业教育方面权威教材体系是当务之急。

2.创业教育氛围不足

校园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能很好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能促使学生积极地接受创业教育。但目前高职校创业校园文化普遍建立在就业校园文化上,创业教育的环境氛围不浓厚,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创业热情。

创新高职创业教育的

模式的对策建议

1.科学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校可借鉴国外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构建适合本校的课程体系,促使课程设置层次化、立体化,分年级段将创业教育递进进行,一年级学生开设创业教育基础理论,二年级学生开设提高课程,三年级学生开设核心课程和案例分析,将创业教育普及化,同时对对创业意向明确的学生,可利用业余时间,单独组班,系统性地开展创业教育。由于高职校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在学生接受了创业理论教育后,可在二年级起,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创业实践教学,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带领学生在学校的大学生创业园或校外大学生实践基地平台上进行创业体验,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从创业理论的系统学习到具体案例的分析,从学习创业到模拟创业再到实践创业的创业模式,通过不同的渠道让学生全方位接触和熟悉创业,增加教学效果。

2.建设有高职特色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学校应加强实践型师资队伍建设,创建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人才队伍。学校可通过国际劳工组织项目KAB、SYB等定期对创业教育教师进行定期地专业培训或派教师参加一些创业教育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学习、借鉴创业教育的优秀经验,了解创业教育的最新动态。学习应支持学习创业教育教师至企业参与企业咨询,创办经营企业,提高教师创业实践经验。同时,学校应多元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聘请一些企业家、风险投资商、政府相关专业人员、咨询顾问等专业人员完善教学队伍,提高高职校创业教育的水平。

3.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提升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业激情

高职校在创业文化构建及传播方面,应充分利用宣传栏、校园刊物、校园网、学生社团组织、创业专题讲座等校园宣传阵地,进行创业方面知识的宣传,使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系统、全面地了解创业教育。同时,注重对本校创业典型案例的收集与宣传,请本校创业成功者返校作创业报告会,分享创业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弘扬创业精神,在全校形成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鼓励学生参加省、市、校内各类与创业相关的大赛,推动学生树立知识经济时代的创业观念,激发学生创业激情,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4.构建创业教育新平台,加强创业实践教育

学校还可与政府创业园区合作开展创业教育、创业宣传和创业实践,并借鉴经验,在校园内建立有学校特色的创业园,制定和完善相关创业政策,为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平台,鼓励学生创业与专业相结合,并提供创业指导服务和资金支持,形成良好的校园创业氛围。学校可开设创业基金,对学生的创业计划方案进行评估,评估合格后进行资助。通过强化学生创业技能训练,增加学生创业实践的体验,不断提高其创业能力,增强高职学生的自信心,为其创业之路打造良好的开端。

5.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引导作用

挑选一批对创业、职业规划感兴趣,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创业意识、职业规划意识,并致力于服务学校就业创业工作的学生组成大学生就业创业协会,健全领导机制,规范管理。加强对社团成员求职技巧、就业政策、创业意识、创业政策等方面知识的理论学习和培训,同时组织成员至用人单位、创业园实地参观、调研,提高成员在就业创业方面的分析和思考能力,更好地认识和吸收社会的法律制度、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等,提高学生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通过对协会成员的培训,提高社团整体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挥其在学生中的示范带动、引领作用,并能在学校创业、就业工作与学生中搭建桥梁。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大学生就业创业协会围绕创业教育这一主题,可举办有特色的创业就业类主题活动:邀请专业人士举办讲座等活动提高学生创业、就业意识;组织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至创业园参观学习,提升创业意识,丰富创业知识;举办校内“创业方案设计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等竞赛类活动,促进学生对创业、就业知识的建立;开展就业创业类调查,如:对在校生进行求职意向、创业意向调查,对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为学校就业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通过活动的开展,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有机结合,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体验,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在全校形成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

高职校应加强对创业教育的不断探索,科学构建创业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学校中接受到系统的创业教育培训,提高创业成功率,激发学生创业激情,将学生由求职者培养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工作岗位创造者,从根本上解决高职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1]王多慈,孙桂琼.基于就业视角下的创业教育问题探析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

[2]李强天.高校就业创业类社团建设与大学生就业研究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8).

[3]戴雪头.高职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继续教育研究 2011,(9).

[4]胡小东,曹麒麟.基于就业视角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3).

[5]刘素婷. 论高职生的创业教育 教育与职业 2007,(3).

[6]鲁玲玉,汪早容. 中西方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比较分析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1(2).

上一篇:浅谈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巧施教法,优化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