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学生活动分层分级体系构建的思考

时间:2022-10-17 10:13:45

五年制高职学生活动分层分级体系构建的思考

摘要:根据五年制高职校学生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的特点,对目前五年制高职院校开展学生活动的现状和问题试做分析,提出构建五年制高职学生活动分层体系的一些设想。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分层分级;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众多人参与的具有广泛凝聚力的活动,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是学生锻炼自我、展现才能的平台。五年制高职的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经历了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转折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定型期。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积极有效地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对于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现实中的学生活动存在着学生参与面不广、活动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活动的效果往往与预期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对五年制高职学生活动体系研究应当成为当前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构想的来源

1.2012年5-6月份,学工处、团委和各系科在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期间开展了大小40余项活动,在活动的质和量上均有较大的创新和提高。然而,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反映活动还不够多,自己能参与的更少。

2.在11月份学校组织十佳歌手的比赛,选手和观众热情高涨,400多个座位的大礼堂座无虚席,甚至出现制造假票蒙混过关的现象。而去年学校组织的主题演讲比赛,比赛竟要鼓动学生参与,比赛的时候竟要邀请学生做观众。学生征文更是有半数以上存在网络抄袭。

3.学校组织的活动,70%以上的参与者为三、四年级的高年级学生,部分四年级的班级“倾巢出动”,而一、二年级的学生参与很少。缘由是高年级要把握最后的机会,低年级是不会参加活动。

高职校学生活动开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活动内容与形式有待于进一步创新

学生活动是学生课余时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组织策划社交能力、提升学生抗挫折和心理承受能力等等方面都显示了其积极的一面。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改变,90后、00后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然而学生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依旧走着老路或者变化不大,跟不上学生的需求,因而就会出现部分学生活动无人问津的境地。

2.学生参与活动的认识与目的性有待端正

学生活动是培养学生各方面多样化能力的,各项活动对能力的培养侧重点不同,从形式与内容上来说,学生活动主要有文化艺术类、学术类、体育类、科技类、实践类等。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参与其中的活动,以此来弥补自身弱点,增强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很多学生没有正确的自我定位,随大流、看新鲜,往往重视个性的发展,而忽略团队合作。所以在校园内,文体类活动比较受欢迎,而学术科技类活动就比较冷清。

3.缺乏对学生活动策划组织的激励与考核

对于策划组织人员来说,一次成功的学生活动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有些工作虽已列入职责范围,但对活动的内容、形式与效果没有一个量化的考核机制,对于付出的劳动没有获得相应的认可与界定,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严重的活动缺陷,导致活动流于形式,只图数量不图质量,或存在明显的功利心理。

分层分级学生活动的定义与目的

根据五年制高职生的特点,五年的学生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认识阶段——适应灌注阶段(一年级)、实践阶段——全面培养阶段(二、三年级)、提高阶段(四、五年级)——磨炼完善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由于学生的年龄、思想、心理、面临的问题、学习任务、认识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相应学生活动的内容、形式也体现出各具特色的阶段性。而学生活动的组织者也可以根据级别的不同分为三个层次:校级、系级、班级。不同层次的重点都是不一样的。

分层分级学生活动体系就是要把学生活动的纳入到不同的层次与级别中,针对不同的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适合于学生能力要求和个性特点的活动。明确了各类活动的作用,了解了活动的目的,学生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爱好,有针对性地参与学生活动,在各种活动中增长见识、锻炼才干,使自身得到全面发展。让每项活动都有适合的参与者,让每个学生都有适合的活动可以参与。

分层分级学生活动的构建

1.三个层次

(1)精心组织校级活动。

全校性活动是由学校出面组织的影响力最大、参与面最广的学生活动。由学工处、团委等部门主办,校学生会、社团联合化等学生团队协办的思想教育类、文化拓展类、艺术体育类、实践服务类等活动。如我校开展的“十佳歌手与主持人大赛”、“校园大合唱比赛”、“校园辩论大赛”、“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部巡礼”“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一二.九”系列活动等。活动的开展要注重活动项目的调研、宣传、组织、总结和反思,力争做成精品,形成系列,成为学校学生活动亮丽的名片。

(2)大力开展系级活动。

系级活动是各系科根据自身特点,开展的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学生活动。专业是活动的依托,追求活动特色,首先要体现专业特色。凡是紧密结合专业的活动,都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反之,则往往达不到活动预期的育人目的。在活动的开展与总结过程中,结合系科的特点和优势,不断寻找和挖掘特色,塑造活动特色,使之成为活动品牌和系科的标志性活动。

(3)个性化地开展班级活动

班集体是学校进行教育的基本单位,班集体建设的好坏对整个学校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对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直接的关系。班级活动指在班主任的组织领导下,为实现班级教育目标而举行的各种主题教育活动。班级活动形式灵活,主要包括交流、文艺、竞赛、辩论、纪念、实践等活动。由于班级活动涉及的面较窄,要特别注重学生个性的发挥的培养。

2.三个阶段

(1)认识阶段,打基础。

一年级学生刚进校,对学校、专业、环境是一个迷茫的过渡期,针对这一时期的学生特点,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的自豪感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应开展指导学习方式转变和认识自己所学专业为主的活动。让学生明白,只有正确的思想引导,才会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发挥;只有打下良好的基础,投入到学生活动中才会游刃有余。

(2)实践阶段,重全面。

有了第一年的基础,第二、三年的学生应为参加活动的主力。针对这一时期的学生特点,要引导学生大胆地全方位地参加学校、系科、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自己感兴趣或擅长的方面。另外,还要其深入了解专业,拓展知识面,从专业中得到乐趣。通过二年的磨炼,学生的活动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3)提高阶段,铸特长。

有了前面三年的准备做铺垫,第四、五年是学生在综合素质一定层次上的提炼阶段,该阶段要注重个性和特长的铸造。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在活动上精益求精,不断完善,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身份名片”。

学生活动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进程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校应及时建立科学合理的分层分级学生活动体系,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合理组织活动的形式。只有这样,学生才容易更好地接受活动、欢迎活动、积极参与活动,从而充分发挥学生活动的作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在学生活动分层分级方面只是略有思考,希望抛砖引玉,得到广大同仁的共鸣,进一步细化体系结构,实现操作性好、针对性强的学生活动分层分级体系结构。

上一篇:班级管理中融入企业文化实践研究 下一篇:浅谈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