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职高语文教学应用中的有效性研究

时间:2022-10-19 05:44:33

多媒体在职高语文教学应用中的有效性研究

摘要:传统教学存在一些弊端,要解决这一弊端就需要运用多煤体教学。但要注意多媒体仅仅是起"辅助"作用,教师、学生才是教学中主导和主体。在教学活动中,一定找到现代教育媒体与语文学科的最佳结合点,提高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这就需要对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多媒体;高中语文;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077-02

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传统语文教学存在的弊端。 传统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即教师将自知的知识、经验、技能,凭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传授给学生。教师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采用"填鸭式"的"满堂灌"以及"牵牛式"的"满堂问"的教学方式,教师"苦心孤诣",学生却不能"心领神会"。传统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导致教育目标的单一性、教育对象的片面发展、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教育教学方法的死板僵化。语文教学出现高耗低效的现象,费时较多、收效较低,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语文教学无效或者低效。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声音、动画、文字、图像和录像等的组合并用计算机和数字通讯网络来处理、控制对媒体信息的存贮传输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若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将能构建成以多媒体信息作用与学生师生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的"教师-媒体-学生"课堂模式从而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学习。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日见普遍,尤其是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更为重要。因为职高生基础差,学习兴趣都不高,要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必须借助都没提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但是,我们也会发现不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有时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那么怎样才能让多媒体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得到有效地运用呢?这值得我们研究探讨一下。

2.研究目标

2.1正确认识多媒体在职高教学中的地位。

2.2寻求正确有效的使用多媒体的途径和方法。

2.3运用有效的多媒体手段,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促进学会说呢过的全面发展。

3.研究内容

3.1了解目前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所存在的主要问题。(1)简单地把多媒体技术作为黑板的代替品。(2)多媒体课件形式过于花哨,杂而不精。(3)重视人机对话,而忽视了师生对话。(4)单一性的答案使原本丰富多彩的课堂变得简单单一。(5)教师制作的课件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6)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不恰当运用是语文失去了应有的魅力,容易造成想象能力的缺乏。

3.2了解职高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具体情况。职高语文教学不同于普高语文教学,由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不同,它的特殊性体现在三个方面:教学突出实用性、搞好实践性教学、教学体现专业特色。

目前教学的具体情况是:在重视"职业性"、"专业性"的前提下,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表现在:(1)注重字词句的训练。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大纲(试行)》,职高学生要熟练认读3500个字。改变学生错别字连篇、语句不通顺的情况,大抓字、词、句的基础知识训练;(2)强化普通话的训练。面对大多不认拼音的职高生,只得从《汉语拼音方案》入手,培养阅读能力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3)注重口语表达训练。根据职高生就业特点,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复杂社会,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使之能达到据理力争,摆脱在特定环境下欲说还休的尴尬,不是为一项明智之举。(4)注重日常应用文的教学。教师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强化应用文的模拟写作训练要求学生把我日常应用文的结构和书写方式。抓应用文写作,是因为应用文写作是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性、专业性特别强而又非常讲究实用的学科,是职高语文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

3.3寻求正确有效的使用多媒体的途径和方法。职高语文教学由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不可能用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学生普遍对学习兴趣不大,只能借助多媒体来吸引他们,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借助多媒体不是随便放几张美丽的图片、一首优美的音乐就完事了而是必须让他们在愉悦中有所收获,尤其是对自己的专业学习要有很大的帮助。这就要求授课老师在运用多媒体授课时牢牢抓住职高语文教学的三个特殊性,成功实现自己的语文教学。

4.研究方法

4.1调查法:充分了解当前多媒体在职高语文教学中的情况。

4.2个案法:有个案研究中的个性提炼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用以指导研究。

4.3行动研究法:采取这种研究法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行动:行动研究是不断的行动要从行动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要从一系列的行动中逐渐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逐渐改善原有状况。(2)合作:行动性研究常称为合作性的行动。他要求从事相同工作的人共同研究特别是本学校的人共同研究。有时也可可以要求其他人员共同研究。家长、学生及社会有关人士也可以是合作研究的对象。(3)弹性:行动研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只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一切预定的计划均可以改变。在行动研究重要随时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及可能,确定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要解决问题的假设,并制定研究计划。死板地坚持原计划不变是有害的。(4)不断考核和检讨:行动研究要利用多种方法与工具,不断考察工作的结果,搜集各种情况改善的证据,测量研究对象发展的程度。

在每一个行动之后,都要予以考核和检讨,以便随时修正行动,促成问题的妥善解决。

5.研究过程

准备阶段:讨论制定研究方案提交上级主管部门指导并进行论证;

实施阶段:制定实施计划及实施的具体措施和手段

总结阶段:撰写、总结研究结果

6.成果显现

研究的目标主要是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教育行为和教育实践后动得到改善。在研究结束时,形成有质量的论文。

参考文献

[1]2008年5月第5期《语文教学与研究》

[2]张贯彻著:《浅谈传统教育模式与现代多媒体教学》

上一篇:浅谈提问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下一篇: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招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