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想象精彩生成

时间:2022-10-15 05:08:35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可见,我们要在阅读教学中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张扬独特的个性,使课堂富有活力、光彩熠熠。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出了几点独特看法。

关键词:想象力;迁移情感;矛盾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082-02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这段话精辟地概括了想象力的作用。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良好契机。因此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创造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本文从"妙用迁移点、体验情感点、挖掘空白点、捕捉矛盾点"四方面阐述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妙用"迁移点"

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运用能力,正确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学时利用文章中语言表达有特点的词、句、段,让学生反复阅读、思考,然后通过迁移训练,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请看片断《四季》:

师:看了课件,小朋友认识了更多的景物,你们想不想当一回小诗人,自己来编儿歌?

(课件显示一张图片,出现一个句式)

师:老师可喜欢春天了,我就给春天编了一句儿歌:桃花红红,它扬着小脸说:"我是春天。"(学生纷纷举手,迫不及待地想展示)

生1:黄叶飘飘,她跳着舞蹈说:"我是秋天。"

生2:柳条长长,她弯着腰说:"我是春天。"

生3:黄黄,她骄傲地对大地说:"我是秋天。"

生4:西瓜圆圆,它挺着大肚子说:"我是夏天。"

生5:桂花香香,它自豪地说:"我是秋天。"

生6:腊梅怒放,她不怕冷地说:"我是冬天。" ……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一个个小诗人就诞生了。虽然他们是模仿,但仿中有变,变中创新,说得多棒!学生在练习中不但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让学生在有趣的实践中自己感悟了一些语言的规律的法则,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2.体验"情感点"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产物。阅读既是批文入情的过程,又是缘情悟文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找到课文的情感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开启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愉悦学生的身心,张扬学生的个性,为学生的流畅表达创造条件。

如《丑小鸭》一文:(师生通过朗读感悟、角色体验一起学完了3-6自然段, 已经深深感受到丑小鸭的可怜,甚至有孩子已经为丑小鸭不幸的遭遇泪汪汪。)

师:学到这儿,小朋友一定在为这只可怜的丑小鸭伤心、难过,你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吧!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把你想对她(他)说的话说出来吧!(角色有:丑小鸭、丑小鸭的哥哥姐姐、养鸭的小姑娘、鸭妈妈、农夫)

生一:丑小鸭,只要你能坚强面对一切,不气馁,你肯定会有幸福的一天!

生二:鸭妈妈,丑小鸭也是你的孩子,你一定要公平地对待它!

生三:鸭哥哥、鸭姐姐,丑小鸭长得丑,心里已经很难过了,你们应该帮助它、关心它,相亲相爱,这才像一家人嘛!

生四:农夫,你真是个好心人,谢谢你对丑小鸭的帮助!……

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置的氛围让学生沉浸在情感的波澜里,驰骋于想象的世界里,让学生经历文中角色的动作、语言,体验角色的心理活动,与他们同喜同悲,才能让学生得到真实、亲切的感受,进而引发共鸣,并在共鸣中洞开心门,直抒胸臆。

3.挖掘"空白点"

文本留下的"空白",往往让人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在教学中,通过挖掘课文的空白点,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去想象思考,从而获得情感的升华,语言的内化,思维的训练。

如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诗,教师边用课件展示(蒲公英随风飘走,兔子挂着苍耳在田野奔跑,豌豆被太阳晒炸的情景)边用优美的语言启发学生想象:我们来做个小蒲公英、小苍耳或小豌豆,到神奇的大自然里进行一次想象旅行……小朋友个个思维活跃,在创新的王国里自由驰骋,无拘无束的倾吐。"我是一个小小的苍耳,浑身长满了刺儿。一天,小兔儿从身边跑过,我就紧紧粘在兔子背上,做了一次免费的长途旅行。我跑过田野,跑过树林,最后落在小溪边,哗啦啦的小溪伴我歌唱,我感到自己很幸福。" "我是一颗小小的蒲公英,妈妈给我准备了小白伞,妈妈让风爷爷带我去旅游。于是,我就乘着风飞呀飞,一直飞到一个公园里,我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了,我把公园打扮的更加美丽!"

想象,给了学生一个开放的环境,也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当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把"旅行"说得那么形象生动,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情"和"味"。

4.捕捉"矛盾点"

"矛 盾"的描法也是文学作品惯用的技巧,作者常常用借助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来表达思想感情、突出人物和事物特点的,看似矛盾,实是统一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也 有不少这样的描写,教师要善于捕捉课文的矛盾点设问,形成一种认知冲突,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比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就可以抓住"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句提问:"'焦急'是着急的 意思,'耐心'是不着急的意思,'焦急而又耐心'不是矛盾了吗?"这一提问学生思维火花被激活了,通过讨论探究,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词语背后蕴藏的感情。教师抓住这对"矛盾的词语"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老奶奶想快一点见到总理灵车,又无论多久都要等到总理灵车到来的矛盾心情,反映崇敬总理的情感,总理的伟大形象深深扎根在学生心中。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她)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是否能够启发学生想象,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释放禁锢的情愫。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年第9期

[3]《当代教学论坛》——2012年第9期。

上一篇:让日记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 下一篇:浅谈提问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