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工作大有可为

时间:2022-10-19 01:34:38

税收工作大有可为

中央在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把民生问题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以前偏重追求GDP增长到更多的关注民生,不仅体现了中央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更表明了中央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放在工作首位的决心。税收一直以来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在新时期更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做好本职工作,强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收思想,更多的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投入更多的精力关注民生,为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完善税收对收入分配的政策调节,平衡民生之源。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也是对民生影响最大的因素。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达到0.46,超过了国际公认0.4的警戒线。为避免“拉美现象”,政府应在重视完善初次分配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完善的税收体系对收入差距进行有效的调节。首先,在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由800元调整到1600元的基础上,稳步推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逐步提高个人所得税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例,进一步巩固个人所得税在收入分配调节中的应有地位;其次,实施的修订后的消费税政策,通过对税目、税率的调整,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同时也对收入分配发挥一定的调节作用;再次,通过在个人收入环节开征社会保障税;对存量资产开征物业税;在财产转让环节开征赠与和遗产税;对个人的投资收益开征证券交易税等,建立起覆盖居民收入运行全过程的税收调控体系,以消除初次分配差距的过度分化。最后,我们还可以运用税收优惠等手段鼓励各种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鼓励企业和个人对弱势群体的捐赠,并以此为依托进行第三次分配,使财富的分配更加均衡合理。这样,通过税收强大的杠杆作用来平衡民生之源。

二、发挥税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破冰民生之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说是涉及面最广的民生问题,也是最难解决的民生问题,税收更应责无旁贷,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首先,要利用税收筹集资金加大支农力度,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为农民提供各种公共服务,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公共财政阳光更多的撒向农村;其次,积极运用税收政策,改善农业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循环农业,使农村生产力水平有较大提高,逐步改变农村发展滞后局面;而后,通过税收优惠手段,鼓励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发展,创造小城镇发展的有利条件,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跳出“黄宗羲定律”怪圈,继续促进农民增收。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民生难题才能破冰。

三、加大税收对教育投入的扶持力度,夯实民生之基。教育不仅影响收入分配,而且直接决定就业的竞争力,在民生中起着“基石”的作用。作为一种有着巨大社会效益的准公共品,目前国家对其投入明显不足,资源分配也极不合理,这也是“上学难”问题的根源。长久下去,这不仅不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与改善民生的初衷相背离。因此,政府在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分配结构的同时,要通过税收政策引导、带动民间资本投入教育事业,对企业对农民工和城镇下岗工人进行技能培训的投入要加大税收扶持力度,同时完善企业捐赠教育事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职工教育经费提取比例。通过税收对教育的扶持,夯实教育作为民生基石的地位。

四、广开就业税收优惠之门,稳固民生之本。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税收政策上采取的解决就业问题尤其是弱势群体就业问题的主要优惠措施,应在当前中央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政策引导下,更重视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首先要建立起税收优惠形式多样、目标明确的政策体系;其次要加大现行促进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力度,把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待业农民、下岗就业后再失业人员全部包括到税收优惠对象中,同时扩大税收优惠扶持的企业范围,尤其是对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更是要加大扶持力度,扩大就业弹性;最后还要简化审批手续,加强税收优惠政策的监管,把就业优惠落到实处。通过这些政策的贯彻,对就业广开税收优惠之门,稳固就业这个民生之本。

五、尽快开征社会保障税,构建民生安全网。社会保障体系是市场经济运行的稳定器,更是城市弱势群体的安全网,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整体保障水平,不仅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措施,更是关乎民生的一件大事。我国当前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虽然初具规模,但是覆盖面窄、政策不统一、运营管理不完善、收支缺口大等问题仍比较突出,所以开征社会保障税是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本方向。为此,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为尽早开征社会保障税铺平道路。首先,为企业和员工的养老金存款等提供包括税前列支、延期纳税等税收方面的优惠,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尽可能的覆盖非国有经济,为社会保障税的开征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其次,让更多税务部门加入到社保费的征收当中,利用税务机关熟悉企业情况、征管能力强、征管服务规范的优势,逐步形成“税务机关征收,社保部门使用,专业部门监管”的管理新模式,确保社保费及时、足额入库。只有尽快开征社会保障税,为广大民众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撑起一张安全网,和谐社会才能最终建立。

六、提高税收对节约型社会的贡献,发展可持续民生。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节约型社会,是“十一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我国长期以来粗放型、高能耗的发展方式已经使得大气、淡水、森林、煤炭、石油等关系到民生切身利益的环境资源日益紧张,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已刻不容缓。当前世界发达国家都已经基本建立起了环境税制来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我国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已提出提高税收对节约型社会做出贡献的决策。首先,完善资源税的环境保护功能,突出其惩罚性,遏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尽量把各种开采事故降到最低;其次,适当降低污染装置研发企业税负的同时,对更新排污设备、采用先进环境治理工艺的企业给予增值税和所得税的税收优惠,鼓励其减少污染;同时,应当配合消费税政策的调整,加快出台燃油税,适当的时机可以考虑变排污费为排污税,进一步加大税收调控范围,为发展可持续民生保驾护航。

七、完善税收征管,维护民生之权。税收征管作为联系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纽带,起着把税源转化为收入、凸显税收政策成效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全面推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严格税收执法,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提高广大税务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急纳税人之所急,想纳税人之所想,不断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形式,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维护好纳税人权利,使税收更好地服务于民生大计。

上一篇:“土地财政”该休矣 下一篇:工业企业包装物缴纳流转税会计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