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物演示,让地理学习更轻松,更高效

时间:2022-10-19 10:34:45

实物演示,让地理学习更轻松,更高效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古训让很多人认为学习应该与苦相伴,苦学成为学习的常态,教师和家长也是习以为常,默然认可。难道轻松高效的学习对学生真是一个梦吗?固执的我有不同的想法,课堂学习作为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作为少年时光的宝贵记忆,为什么就不能充满乐趣?如何让学生既轻松又高效地学习地理,一直是自己的追求。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不浓,主要原因是地理课堂的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扼杀。为了改变现状,我思考了很多,尝试了很多,我发现实物演示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最大特点就是直观,在教学中通过实物的形象,可以将复杂的地理事物简单化,抽象的地理现象形象化、空洞的地理规律趣味化。

一、熟鸡蛋——地球的构造和板块学说

地球从外到里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构成,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一构造,在课堂上,我把一个熟鸡蛋连壳切成两半,让学生观察熟鸡蛋的剖面,一个清晰的三层结构与地球的内部构造极其相似,学生在惊叹中,对地球的构造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印象。

板块学说认为:地球表层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这一学说,学生一下子难以理解,课堂上,我让学生先自学板块学说,然后向学生演示两个熟鸡蛋,把其中的一个轻轻敲碎,让学生比较哪一个鸡蛋更像地球,于是便学生选择了敲碎的熟鸡蛋,因为地球的表面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地球表面与敲碎的熟鸡蛋有什么区别,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一致认为:两者之间最显著的区别在于构成地球表面的板块是不断运动的,而熟鸡蛋的碎壳是静止的。通过两个熟鸡蛋的比较,学生对于板块学说的理解更简单了,印象也更深刻了。

二、拳头——山体的不同部位

学生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对于山体的不同部分理解不透,毕竟对于学期生活在平原地区的学生来说,对山的的概念不太清楚,对于山体的不同部分就更难理解了。学生伸出自己的左手,手背向上平扣在桌面上。用笔在手背上画等高线,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缝相当于山谷。向手背上撒些水,水顺着指缝向下流,说明山谷是集水的部位,往往成为河流的发源地。小指和拇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把手伸开就是平面的等高线图,握住拳头就是立体的地形。这样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坡、缓坡等都能一目了然。演示时,师生共同参与,边指部位,边提问,边回答,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和想像力。

三、塑料板——平行光线

学生在学习“地球的公转”时,对于太阳这直射点的移动,很难理解,因为这一地理现象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太抽象了,课堂上仅凭教师的语言,也很难将这一现象解释清楚,如何理解太阳的平行光线?如何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关键问题是将抽象的太阳平行光线形象化,让学生实实在在地看到平行的太阳光线照射到地球表面,由于地球表面是一个曲面,必然导致有的地方光照距离短,有的地方光照距离长,而光照距离最短的那个地点就是太阳的直射点

四、烧饼、油条和馒头——塬、梁、峁

对于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上的学生来说,黄土高原是距离遥远和陌生的,理解塬梁峁这三种特殊地形有一定的难度,根据它们的形状,在课堂上,我借学生每天早餐时享用的烧饼、油条和馒头来比喻,帮助学生来理解这三种地形,因为有了熟悉的实物作为桥梁,理解的难度明显降低。

五、桔子皮——地图的变形

地图的变形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没有必要理解,但是在学生地图的知识时,有些学生非常细心,他们发现在不同的地图中,我们中国的轮廓略的差别,这是为什么呢?怎样向学生解释清楚这个问题,其中涉及到地图的变形,这显然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必须借助学生熟悉的实物,降低学生思维理解的难度。

六、苹果——地球的形状

初一学生一开始学习地理时,就接触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对于地球的形状,学生就有点糊涂了,地球的形状是两极地区略偏,赤道地区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这是怎样的一个形状呢?课堂中我向学生展示一个苹果,苹果的形状恰似地球上述的不规则球体。学生通过观察苹果的形状对地球的形状有了直观的认识,将这一抽象的地理现象具体化和形象化。

七、纸环——离心力

有学生提问,地球为什么会形成现在这种不规则的球体呢?因为地球在46亿年的不断自转和公转中,赤道地区的转动速度最快,受到的离心力也就最大,这出股强大的离心力驱使赤道地区渐渐远离地心,从而向外鼓得最厉害。综上所述导致地球不规则球体的主要力量就是地球运动过程中的离心力,然而面对初一的学生,他们的物理知识几乎为零,对于离心力绝大多数同学都是闻所未闻,如何向他们解释清楚。课堂上,我给每一小组的两位学生发了一根筷子和一张长20Cm,宽2 Cm的韧性较好的纸片,让小组两位学生合作,将纸片圈成一个正圆形纸环,并上下各挖一个洞,将纸环固定在筷子上,并可以自由转动。让学生双手搓动掌中的筷子,纸环也随之转动起来,观察纸环在转动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发现纸环在转动过程中,位置上移,并变成扁圆形状。在这一过程中,纸环在转动过程中由正圆变成扁圆,离心力被直观和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学生在手工制作的快乐中理解了离心力这一原本抽象难懂的力。

八、海绵——降水的形成

降水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是降水是如何形成的呢,降水是由于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气温降低,容纳水汽的空间变小,水汽由原来的不饱和状态变成过饱和状态,大量的水汽液化成小水滴,小水滴聚集成大水滴,最终克服了空气的浮力,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理论上的解释很复杂与日俱增难懂,教师也难以说清楚,学生更是听得云里雾里,能否借助实物将这一复杂的过程简单地表现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空气在上升中遇冷收缩其实与海绵的收缩道理是一样的。于是在课堂上,我利用海绵演示了降水的形成。海绵在松驰状态下,虽然里面有水,但也还会滴下来,因为海绵的细小缝隙对小水滴有吸附力,但是,我用力将海绵一挤,海绵在收缩过程中,水滴下来了,这一过程与空气中降水的形成极其相似,对于学生理解降水的形成大有帮助。

教学实践中,应该还有许多让学习更轻松更高效的方法等待我们去发现,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学习应该是一种快乐的事情,因为我们在学习时做出了最宝贵的东西——时间,惟有快乐足以让学生好好珍藏,慢慢品尝。

上一篇:河北省银色旅游市场发展前景及创新思路 下一篇:深化班主任专业发展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