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物商品的商业模式范文

时间:2023-10-02 02:36:43

实物商品的商业模式

实物商品的商业模式篇1

在知识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商业企业将面临以下几种物流发展模式的选择。

1.1SCM模式

此种模式又称为自营物流模式,主要指企业完全通过自身建立物流部门,购设系统化的物流设施,竞聘和培养专业化的物流人才,对于各种渠道的物流信息进行整合,实现产品供应链的最优设计,最大限度完善企业的物流系统。

1.2TPL模式

此种模式又称为第三方物流模式、合同物流等,主要商业企业居于自身物流条件的限制,全权将物流管理委托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负责,物流企业依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整个系统的设计、物流的运作等,合理安排同时、同地需求和异时、异地需求货物的运输,实现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力求经济效应的最大化。

1.3FPL模式

此种模式又称为第四方物流模式,主要指商业企业依赖于第四方物流企业对自身的物流系统加以全面的指导和规划,指出物流企业之间的不足并解决各种问题,达到物流条件、技术和能力的互补,实现产品供应链的集成化,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物流管理方案。

2当前商业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轻视物流管理的重要作用

企业不能将专项资金运用于物流系统的构建上,与批发商之间也无法形成稳定的协调机制,对于企业之间产生的物流成本都互相推诿,都企图将物流成本推卸给对方,导致购、运、存、销一系列环节的流通不畅。本文对南方和北方不同地区的蔬菜物流成本进行了考察,蔬菜自地头流通到一级批菜商的手中,此过程的物流耗费就产生了3%-5%的损耗,待蔬菜包装好在装车的过程中,包含了人工费和包装材料费用的比例占到了总费用的49%,接下来,蔬菜被运送的过程也大大增加了蔬菜的物流成本。

2.2物流管理模式较为滞后

部分商业企业从产品的进购、仓储、运输到销售,一系列环节产生的物流全部自我承担,这种自营物流模式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适用的。据统计,当前我国商业企业物流耗费成本为总成本的55%以上,尤其是快销食品的物流耗费已经超过了总成本的60%,那些易碎品的物流运输破损率竟达到了20%。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不超过GDP总值的10%,而我国的物流成本则达到了20%。可见,物流管理模式的滞后,大大提升了商业企业的物流成本,这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3物流人才较为匮乏

商业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有效运行离不开高素质的物流人才队伍,目前物流管理本专业的管理人才较为匮乏,很多都是其他专业、业务能力不强的人员在开展工作,致使商业企业物流管理呈现低效能的情况。

2.4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为低下

当前许多商业企业存在的严重问题就是物流成本高、物流效率低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原因就在于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的低下。大部分商业企业的物流服务水平层次不高,还都局限于产品的仓储和运输的环节上,而且在人力、设备和油料等物流资源上浪费较为严重,这样,大大增加了商业企业物流管理的运营成本,延长了物流周转和服务的时间,继而抑制了产品供应链的优化和企业的集约化发展。

3解决商业企业物流管理存在问题的相应策略

3.1不断强化物流管理的先进理念

首先,商业企业的物流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物流管理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作用,深刻领悟到物流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范畴和责任担当。其次,商业企业应不断强化物流管理的全方位工作,使物流人员清楚认识到,物流管理并不仅限于产品的运输,而是在于产品购、运、存、销等一系列环节中。此外,物流管理人员应明确认识到物流管理不仅是运输的管理,还包括物流数据信息的多方面管理。

3.2科学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物流模式

首先,商业企业须依据产品性质和分类来进行准确定位,在此前提下选择合理的物流模式。对于快消产品(如:蔬菜、水果),应选择TPL物流模式实施产品的供应,这样减少了中间商这一环节,有利于提高物流效率。对于那些产品种类单一的商业企业,则适合选择SCM模式,设置专业的物流部门全面负责物流的所有事宜。其次,商业企业应依据自身规模大小合理选择物流模式。大、中型企业居于雄厚的资金、人才和技术的支持,可选择SCM模式或SCM与FPL组合的模式。譬如:我国大型超市家乐福、沃尔玛等连锁店,以及淘宝网、京东商城等电子商务系统,都是采用SCM与FPL组合的物流模式。第三,商业企业须准确核算完物流总成本的基础上,再合理选择物流管理模式。商业企业在选择哪种物流管理模式时,必须清楚物流系统的总成本,对购、运、存、销等环节产生的物流成本加以仔细核算,巧妙处理运输的费用、次数和距离的关系,最终科学选择最低成本的某种模式。第四,商业企业应依据自身物流管理对于市场的敏感度,合理选择某种适合企业发展的物流模式。总体来说,对于市场需求敏感性较强的商业企业应采取SCM模式或SCM与FPL组合的模式。而对于市场需求敏感度较弱的商业企业,则应选择TPL模式。譬如:高端家具市场的竞争比较稳定,具有极强的品牌效应,应选择TPL模式。第五,商业企业依据自身为实体或非实体的形式来合理选择物流模式。那些通过实体店铺运营的商业企业(如:商、超市、专卖店等),应科学选择SCM模式或TPL的物流模式,主要为确保产品购进渠道的畅通和运送的高效。对于通过非实体店铺来运营的商业企业(如:阿里巴巴、淘宝等),应选择FPL物流模式,对于异地、异时的产品需求,可借助于广泛化的物流资源,实现供应链的调整与优化。

3.3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物流人员队伍

商业企业应下大力气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物流人员队伍,提升他们的专业化知识水平和物流业务能力,以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面对商业企业物流人才匮乏的现状,我们应广招贤才,吸引更多高素质的物流管理、技术人才来充盈物流人员队伍,他们需掌握熟练的专业化知识、具备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和较高的业务工作能力。此外,应强化物流人员的再教育工作,努力打造高素质的物流人员队伍,为提升商业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提供智力支持。

3.4不断强化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

商业企业应提升信息化水平,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依托,确保物流信息数据的准确传递、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确保整个物流管理流程有条不紊进行,商业企业在物流管理过程中应广泛借助于电脑和电子化设备,建立起规模大的物流运营中心和配送体系,构建起广泛的、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企企共同协作的信息化平台,使物流的专业化能够与社会化得到有机结合,确保物流的信息化能够实现物流成本的最大化削减,实现物流信息的全面整合与共享。

4结语

总体来说,物流管理已然成为企业运营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商业企业要必须下大力气狠抓物流管理,合理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物流管理模式,有效实现物流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最大化降低物流运营成本、提升物流服务水平,这对于提升商业企业的综合服务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具有积极的重要意义。

实物商品的商业模式篇2

一、电子商务模式下食品行业分析

(一)食品电商模式简述

从传统商业的角度来看,商务模式是现实中钱货交换的交易活动,由商家提品销售,消费者进行商品选择并购买,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交易可跳过面谈环节,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商品的贸易流通。电子商务覆盖全球,电商食品运营模式主要分为自营模式和联营模式。自营模式以食品品类划分页面版块,这种模式主要是商家通过产品的独立营销实现食品的分散销售,大多数自营模式的商家一般是食品品牌的商或者食品售卖网店。联营模式是商家进行品牌官方独立销售的营销方式,该模式突出品牌形象,同自营模式相比,联营模式具有食品品牌的授权售卖认证,具有官方性,同时,联营模式更能保障食品的质量与安全,食品品牌的浏览与收藏会更多。

(二)食品行业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食品电商较之传统商务在降低交易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传统食品生产采集通过实体门店购买,不仅增加了食品生产的成本,还降低了产品营销的效率,由于实体商务是主流营销,商家需要以更多的时间来生产食品,以便有充足的时间运送到各个销售地区。显然,电子商务模式解决了这些问题,电商模式将产品的生产时间缩短,主要的售卖点是网络销售平台,配上快递运送,节约了成本,提高了销售效率。2012年以来,各大电商平台相继成立,电商模式席卷而来,新型的商务模式冲击了传统商务模式,同时,电商模式给商家带来了巨大的收益。食品行业自电商模式成熟之后,成为网购消费的至高点,根据《中国食品行业电子商务市场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我国食品网购交易额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民以食为天”是中国人固有的观念,食品行业是产业发展的中心,电子商务模式起初以服装产业为主,后来慢慢延伸到各类商品。如今社会竞争激烈,企业的收益需要以最小的消耗来创造巨大的价值和扩大市场,传统经营模式已经跟不上科技时代的步伐,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食品行业本身的利润不高,缩减生产成本是提高其利润的有效途径,电子商务模式能够降低食品行业的生产成本,因为其社会化的特征,市场开拓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打造品牌,扩大品牌市场,食品行业品牌的信誉和形象是拉住消费者的重要牵引,所以,食品行业发展电子商务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食品行业电子商务营销与安全分析

(一)食品电商营销策略分析

食品运营的基础是原材料的采购,食品行业的采购主要是企业对食品生产原料进行购买,大型企业一般会通过国际电商平台进行采购,小型企业一般选择在国内网购平台或者线下购买,大多数企业在进行采购的时候一般会进行多家采购,进行质量对比分析。对于食品行业来说,食品的采购既要质量达标,又要在成本预算之中,所以,在采购原材料的时候要十分谨慎。采购之后的生产一般是厂家进行生产,产品完成生产、包装完毕之后进行食品售卖,电商模式的产品销售会将新生产的食品进行网店页面宣传上架,食品的电商营销首先要对产品进行推荐宣传,做好品牌形象效应。其次要做好产品咨询服务,一般消费者对食品购买的咨询会问及生产日期、配料、口味等方面的咨询,食品商家客服需要做好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最后是物流的配送问题,物流的配送要核实订单信息,检查商品是否完好,确认无误后可发出,完成订单之后,商家还要做好售后服务与沟通,对产品的评价做好管理。总的来说,食品行业的电商营销有赖于食品销售整个流程的完美运营,从生产到售卖都需要正确有效的营销策略来完成。

(二)食品电商安全策略分析

食品安全关乎消费者的健康问题,尽管食品行业电子商务模式给企业带来了很多的益处,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最大的风险是食品的安全问题,电商模式下的食品营销中消费者不能保证接触到包装食品本身,对其不能进行全方面的检查。此外,电子商务之下的食品原料采购、食品包装、食品物流配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原料不能得到安全保障。电子商务模式下食品行业的安全性问题主要就是在于原料的安全性问题,商家采购原料尽量进行实体购买,当然,由于实体购买成本高,选择网购也可以,但是需要进行样本采购,对样本进行安全监测,达到质检后方可进行批量购买,批量购买也要仔细查看审核。生产环节虽说没有电商成分,但是也是保障食品安的重要环节,食品的生产要不能出现任何差错,需要十分谨慎,注意生产环境卫生、生产流程有序。另外,在食品的保质期方面,网络商家要明示食品的生产日期以及保质期,如有食品过期要及时下架食品,不能以促销活动谋利。商家对食品的安全保障是基础保障,在电子商务模式下,尽管省略了很多实体安全监测,但作为食品行业商家,安全自觉是食品行业制造本身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在电子商务时代,食品的安全更需要重视,从有形化为无形,从安全监督转变为安全自觉。

三、食品行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意义

(一)时代意义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远程网络交流的便捷,互联网技术的发达真正实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科技时代的来临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从一开始的远程交流通讯到商务发展平台,互联网平台已经完全融入人类的日常生活当中,电子商务正是科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集电子方式与商贸活动为一体,将网络始用交流功能同网络营销融合,迎合时展趋势。电子商务起初以服装产业为主,在电子商务不成熟阶段,电子商务贸易内容并没有多元化,主要以日常生活服饰方面为主,其他方面涉及较少。在成熟时期,电子商务将生活各个方面需求融入到贸易内容当中,食品相较于其他方面来说是电子商务成熟时期的贸易对象,食品行业利润较之其他行业相比较低,发展电商模式能够使食品行业自身获得更多的利润,其次,食品行业发展电子商务抓住了时展机遇,丰富了电子商务的营销内容,促进电商时代更进一步。

(二)行业意义

行内专家认为,网络营销在商业中之所以如此重要,主要是因为网络推广的广泛性、网络客户数量的庞大以及电子商务的成熟操作,网络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信息资讯传播速度非常快,能够很好地为商家扩大品牌效应。其次,网络的社会化特性将世界各地范围的人聚集在一起,各类网络社区终端客户数量庞大,消费领域覆盖性强,网络采集等营销策略成熟,再配上熟练的电子商务贸易模式,网络营销已经成了当下商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就食品行业来说,一般的食品属于生活必需品,因此平均价格不高,食品商家收益远不及服装、家居等行业,传统食品售卖一般以零售商店和超市进行销售,门面与工作人员以及其他的杂费较多,会影响利润的高低。在电子商务运用下,食品行业节约了门店成本、用人成本,降低行业生产消耗,转变了传统食品销售模式。现代食品行业的发展与壮大需要借助电子商务进行实现,在未来,电子商务不会面临淘汰,食品行业的未来也会更乐观。电子商务对食品行业已经具有战略性的意义,没有应用电子商务模式的企业已经越来越危险。当然,电子商务的运用虽然很高效,但是也不能就此淘汰实体经济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石和命脉,实体经济不能因为电商经济的流行而受到忽视,企业的发展必须将实体商务和电子商务有机结合,既要发展电商模式带动产品的销售额,又要发展实体销售促进品牌的推广。食品行业的销售更要重视实体销售的地位,食品在实体商店售卖,能够带给人们及时的需要,基于此,食品行业实体商店的售卖额并不会低于网购销售额,电子商务模式确实是值得应用的商务模式,实体经济的运营也不该被冷落,企业的成功除了顺应时代的风向,还要秉承传统理念,将二者结合发展。

实物商品的商业模式篇3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 B2A 电子商务 商业运作模式

农产品由于生产的地域性与消费的普遍性、生产的季节性与消费的全年性之间的对立,造成了农产品在供给与消费之间的矛盾,从而使农产品物流成为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难题,并进而影响一个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如何实现农产品“货畅其流”和“物尽其值”,切实解决农民“卖难”问题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就浙江省而言,落后的农业发展模式已成为制约浙江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面对这一不可逃避的现实,如何解决浙江省农产品物流问题,促进效益农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浙江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首要任务之一。浙江省供销合作社作为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物流更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

浙江省农产品物流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浙江省是个经济大省,更是一个农业大省。从区域看,浙东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浙西山区经济落后,交通极其不便,是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地。同时地区间农产品种类、数量差异较大。特殊的地理格局造成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困境,呈现出落后的农产品物流与高度发达的经济、信息化水平并存的极不合理、极不对称的发展格局。

根据浙江省供销社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课题组的调研,目前浙江省农产品流通呈现出“农产品批发市场初具规模,新型农产品流通业态崭露头角,农产品营销主体多元化发展”等一些积极现象,但是由于农产品经营的特殊性和对农产品流通公益性认识的不足,农产品物流仍存在特别突出的问题。

农产品物流缺乏整体规划。近几年浙江省委、省政府虽然在新农村建设、农产品流通上加大了投入,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但是在农产品物流整体建设上缺乏深度研究,没有形成一个全局性的农产品物流建设指导纲要。过多对点的把握导致各地指导意见不统一,发展不均衡、不协调,农产品物流网络建设处于有点无网的局面。

市场体系不健全,没有专业的服务市场。特别是浙西地区,农产品物流自产自销比重较大,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低,没有完善的交易市场和专业化服务市场。据调查,农民在进行农产品交易过程中,约42%农民依靠自销,45%通过个体商贩或者经纪人销售,仅有2.7%通过订单销售。比如在很多自然村,茶叶加工销售的主要流程是个体商贩将村里的茶叶收购过来经过初加工后各自拿到城镇去销售。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一个农村中介组织如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者农产品协会、农产品经纪人参与,没有专门的茶叶交易市场,更没有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机构。

信息化水平低。浙西山区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低,源于这些地区缺乏信息技术人员,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较少。目前农产品和信息的流通主要基于传统的供应链模式。对于仍以分散经营为主的自然村终端格局信息流通渠道不畅,信息不对称,不准确。

农产品生产模式落后,商品化、品牌化程度低。第一,目前农产品的生产仍存在很严重的地域观念,各自然村分散经营,之间缺乏信息的集成和共享,缺乏统一的组织和指导。第二,同一自然村农产品生产仍处在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阶段,流通主体数量多而乱,缺乏规模效益,品牌承载能力差。正由于落后的生产模式,导致目前农产品的商品化、品牌化程度较低,产品状态以大宗原产品和初级加工产品为主,产品质量不高。根据对浙江省53个县(市、区)供销社的调研,国家驰名商标只有25个,省级著名商标仅为106个。

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设备落后。从全省来看,东西部地区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上发展很不平衡。目前浙西山区主要交通枢纽为公路,其规模严重不足,路网密度偏低,同时道路条件较差,多为崎岖山路。如淳安千岛湖盛产淡水鱼、高山茶叶、山核桃等,然而千岛湖至杭州却只有公路,没有铁路等其他运输路线。

B2A模式诠释

农产品物流B2A模式的提出包含两层含义,也诠释了该模式的价值所在。

Modern business operation models for Traditional agriculture,即现代商业运作模式应用于传统农业。B2A模式,尝试透析现代商业运作模式的特点与优势,分析其运作模型,并在商业运营和农产品经营中找到两者的共性,实现商业运作模式在传统农业中的概念匹配,进而将现代商业运作模式嫁接应用到传统农业,实现农产品的产供销商业化运作。模式的运作引入电子商务的经营理念,是一次理念和运作方式的双重变革,是浙江省农业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

Business to Agricultural,即企业与农户的聚合。B2A模式从供应链的角度思考,将农产品的生产与企业的营销对接,实现企业和农户一体化、集成化作业,形成一种良性合作关系。

B2A农产品物流模式构建

充分利用浙江省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水平和经济环境优势,将优势技术应用到劣势。基于物流一体化的现代供应链,融入先进的商业运作模式、电子商务理念。将电子商务的经营管理理念应用到农业,将商业模式应用到农业,实现农产品运作理念、模式的变革。

农产品物流B2A模式架构如图1所示。其为物流一体化的供应链模式,同时强化了供应链一体化管理(商业运作)和供应链信息引导(电子商务)。模式分为三个层次,依次为农产品信息流通平台、农产品物流渠道和管理控制平台。

(一)农产品信息流通平台

农产品信息流通平台在整个模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电子商务在农产品物流中的应用体现。人们一般把电子商务界定在如何拓展网上销路等目的上,而在该模型中,我们重新界定了电子商务的作用:通过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农产品信息流通平台)对整条农产品产业链实施整合。按照标准化、规格化的要求将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运输、批发、零售、订单处理等信息录入数据库,以标准化、规格化的方式输入的结果,可以迅速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一条完整的农产品产业链。信息系统由浙江省供销合作社设立相应部门维护。

农产品产业链的整合使得供应链的各个节点可以清楚的了解农产品的产销信息,并通过平台开展业务。所以,一方面实现了农产品信息集成、共享、透明,另一方面农产品的业务流程实现了电子化,大大缩短了农产品的物流周期,降低了物流成本,加强了农产品的流动性。

按照服装行业的实践,通过信息系统的高效压缩可以将服装180天的生产流通周期缩短到15天。2009年西班牙的服装ZARA进入中国,迅速占领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原因是其实施了产业链整合,而将一个夕阳行业转型为一个新型行业。

(二)农产品物流渠道

在农产品的生产终端,按区域特色规划产业分类,以自然村作为生产、管理单元,建立农村生产基地,统一负责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流通管理。农村生产基地作为农产品物流的起点,承担了农产品生产环节的所有功能。其对下游接受各地市县供销社的技术指导和管理,对上游体现因地制宜,依托区域特色,发展特色农产品,走集成化、规模化和商品化经营路线;负责农户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等技术指导及农产品信息的传递。

商业运作模式在农业经营中应用的体现之一就是视每个农村生产基地为现代化生产企业,实施规范的企业化经营与管理,而农产品即为企业流向市场的产品,应实现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

各地市县供销合作社是供应链的核心,其扮演农产品配送中心的角色,承担农产品的中转、配送功能和信息的传递功能。其具体载体可以是各地专业合作社、大型现代化农产品批发市场,或者新建农产品展销配送中心。新型的供应链体系要求对现有的供销社进行变革,打造适应新农村要求的新型供销社,这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各地市县新型供销社扮演信息传递、农产品中转调控的角色。这里特别强调不同层级不同区域供销社之间的合作,要求实现信息的共享、集成和资源的互通。其二,农产品配送的实际物流层面,可以由供销合作社自身承担。可取的方式是浙江省供销社改革实践的一种方式,即依托社属企业、原有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整合、改造、提升、完善”,按区域打造现代化的农产品配送中心。目前浙江省供销社在实施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中,积极发展的连锁网点和区域龙头企业承担类似功能。

大型农产品经营企业承担农产品的终端销售。他们一般处在经济发达地区,有着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他们直接面对农产品消费者,熟知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进而引导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方向,同时可以将一些先进的经营管理思想和技术传递给上游企业。

电子商务理念与现代化的商业运作模式能否在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得以体现,这是关键。在该模型中,我们界定大型农产品经营企业为现代化企业,电子商务的思想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它们代表了目前组织形态发展的最高层次。它们承担对供应链上游企业(这里为各地市县供销社和农村生产基地)的技术、理念指导;农产品市场的调研和分析;销售渠道的拓展;营销活动的策划与实施;新产品的研发;产品品牌化战略的探索;订单生产模式的实践等。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浙江省供销社的指导下成立了校办企业从事农产品的经销和相关科研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校办企业在农产品网络渠道的开发、促进农产品供销体系的完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战略的实施及各地市供销社成员、农户的电子商务知识与技能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三)浙江省供销合作社

浙江省供销合作社是联结城乡经济的桥梁和纽带,主导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的建设。其在B2A模型中承担了控制者、管理者的角色,在宏观上负责整条供应链的顺利运作,负责信息平台的维护和信息的传递。另一方面,通过B2A模式的应用,其承担了不断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打造专业的农产品服务市场的责任。

综上,农产品物流B2A模式的提出,实现了供应链思想、电子商务理念和现代商业运作模式在传统农业中的应用。在模式的架构与尝试过程中,我们通过校办农产品经销企业对浙江省部分地区的部分特色农产品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验农产品的产销信息变得十分透明,产销成本降低了,采购时间缩短了,销售渠道拓展了,品牌价值提升了。另外,各地市供销社在农产品物流方面的认知提升了,对农民的生产指导能力加强了。

参考文献:

1.徐晟.国外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启示录[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11)

2.浙江省供销社信息中心.浙江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十一五”发展规划[EB/OL].zjcoop.省略/Article_Show.asp?ArticleID=4722,2006-12-15

3.朱传波.浙江省农产品流通现状、问题与对策[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9)

4.刘辉,刘瑾.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浙江省农产品供应链整合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2008(1)

实物商品的商业模式篇4

关键词:农业;电商;农产品流通

引言

农产品流通速率是农民收入状况的“晴雨表”,同时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工作重点,但是现下由于农产品与消费者之间在时空维度上具有一定的矛盾,再加上传统农产品流通设备陈旧、流通耗费过大以及产销不衔接等问题,导致国内农产品流通速率持续走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率,并使众多农产品出现质量安全隐患。怎样管控农产品市场价格,确保消费者“安心吃菜”已经成为当前国计民生的大事。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推进,提供了解决农产品流通进程中的诸多问题、提升农产品流通速率的策略途径。201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也就是《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提到强化农业市场体系过程中,也明确指出需构建农业技术信息化体系,构建农产品电子商务工程。可知,通过农业电商建设提升农产品流通速率己逐步发展成为农业发展的一个态势。本文通过构建农业电商体系框架,来探究农产品未来流通态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充农产品流通渠道理论研究,同时为现实中提升农产品流通速率提供参考。

农业电商流通的基本框架

开展农业电商的首要目的在于解决农产品流通环节过多过长、流通费用过高等问题。从现下农产品流通模式而言,整个健全的农产品流通环节需要具备田地源、生产者、批发商、物流商、销售地批发市场或者是物流仓储中心、零售商、顾客等诸多流通主体;而农产品在经由田地间到顾客受众,首先需要田间购买,接着是流通运输,再到销售场地及零售终端等环节,甚至还需经由田地批发、销售场所多级批发等更多环节。农产品经过的流通环节愈多,其成本就会愈高,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耗损也就相对愈大,这从无形中促进了农产品价格的提升,致使诸多资源被浪费,进而损害顾客及相关者的利益。本文就农业发展态势构建农业电商流通模式(见图1),此模式对农产品流通环节进行简化,接着整合其相应的流通链条,帮助农产品实现产销的有效对接,进而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速度。结合核心流通主体的差异性,可以将农业电商流通模式分为以下几类:

(一)以加工企业为主导的农业电商流通模式

在这类电商模式下,农产品加工业一般会创设相应的加工配送场所,构建完善的物流运输体系,确立完善的销售渠道。企业一般会确立自己独有的电商平台,然后通过视频、图片等诸多形式提供给顾客相关产品信息,进而引导顾客产生购买决策并在网上完成支付。此外,加工业会具有“中央集聚地”以及诸多实体连锁运营商店,此类连锁店一般分布在“中央集聚地”可辐射到的周围地域。诸如生产场地、专业合作团体等加工业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能够把农产品直接供货到加工业的“中央集聚地”,通过“中央集聚地”统一分拣、加工,制作出相应的半成品或者是成品之后,再由加工业自有化物流体系或第三、第四方物流企业将成品及半成品配送至各大零售终端,顾客能够在离自己最近的实体店选取所买农产品。

(二)以专业合作为主导的农业电商流通模式

此模式中,首先需要农民加入专业合作团体中,就生产者的专业合作团体而言,需要组织农民开展组织化生产活动,打造自有农产品品牌。有时诸多合作团体还会联合成团体联社,进而更为有利地推广农产品品牌。专业合作为主导的农业电商流通模式构建农产品直营场所,比如说直营店,个人或团体消费者能够通过电商平台在农产品直营店购买相关品,在确立网络交易后,专业合作团体便通过自有的物流网络或第三、第四方物流企业实施配送。例如吉林省长春九台市鼎盛种植业专业合作社就推出了农产品电商直营店。以此模式为主导的农业电商,可以挑选合适的零售终端展开合作,以“农超对接”的运作形式削减农产品流通链条;一些实力雄厚的专业合作社还可以借助资金整合设立自有超市,并把相应的农产品安插在超市中进行销售。到目前为止,国内已有1.56万家农业合作社与超市确立稳定的产销链条。1243家合作社中有2598种鲜活农产品均通过了“绿色有机”等相关农产品质量报告认证。

(三)以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农业电商流通模式

此模式中,一方面农产品批发市场保留了传统批发业态的主要运作模式,另一方面又独创了联盟形式电商运作模式。电商运作模式不单单为农产品批发市场中的众多批发商创设了电商交易途径,同时还在更大领域内打造出一条农民和商人之间的贸易往来渠道。不管是批发市场中的批发商还是批发市场之外的农民、农民合作社,均可以在电商平台上租赁位置,而租金形式是一笔比例性的电商佣金。一些农产品进入商场之后,相应的电商交易网点需要对其价格、规格、数量等相关信息进行实时性披露,设立远程电商交易平台,支持多元化交易支付模式,比如说支付宝付款、网银等。对于一些在同一批发市场之中的批发商之间的交易,可以借助自己的物流系统或者委托给第三、第四方物流企业帮助实现配送,将农产品直接配送至购买者手中;但在不同批发市场中的销售者之间的交易,可以凭借支付相应的物流服务费用来委托批发市场提供相应的配送服务。

(四)以零售终端为主导的农业电商流通模式

在这种电商流通模式中包含了生鲜农产品专营超市、农贸商店、社区农产品便利店以及农副产品专卖店。较之于其他类别的零售模式,其仅是把主导流通主体替换成零售终端企业。这种零售终端不仅拥有良好的购买环境,此外还推行电商业务。比如苏州“阳澄湖大闸蟹”采用了“电商平台+零售实体店”的电子商务模式,同时还推出了网络销售平台与实体店零售路径,且二者之间采取的是标准化售价原则,顾客可以在网上选货,然后就近到“阳澄湖大闸蟹”相应的零售专卖店自主取货。除上述几种主要流通模式以外,电商背景下农产品还有其他形式的流通方式。例如顺丰优选推行的电商是以物流业为导向的农业电商模式,再比如“许鲜网”推出的电商模式是以营运服务商为导向的农产品电商模式,消费者能够借助“许鲜网”电商平台下单,购买的生鲜产品将从距离最近的零售店展开配送。

农业电商下农产品流通趋势

(一)农产品流通模式得以拓展延伸

农业电商流通不仅意味着从网上到网下,在实践过程中还派生出诸多模式。除去网络上支付到线下收货,线下挑选到线上购买之外,还可以是实体营销到网上交易再到实体消费体验。借助此种电商模式,需要推行跨界合作模式,比如让农产品流通主体与其他实业主体之间开展合作,就共同的消费者推行活动。比如推出购买农产品系列套餐赠送相应的购物优惠券或者是代金券活动。顾客在实体店面得知商品促销信息之后,可以借助二维码扫描服务帮助农产品执行网上支付,付款完成之后,就可获赠优惠券,在既定时间内消费即可。相似地还有线上营销接着线下消费最后再进行线上消费体验。顾客先在网络上搜集信息,接着挑选自己所需的农产品,进而到网下实体店面完成交易结算。网上选购的农产品一般会与相应的代金券或优惠券相互捆绑,顾客在实体店购买农产品的相关信息,会被回馈到网络信息系统中,企业可以将代金券等多种优惠券直接充值给顾客,如此顾客就能够连续地进行网络消费体验。

(二)农产品流通模式呈多元化、纵深化复合发展态势

在不久的将来,农产品流通模式将呈多层次、多元化复合发展态势,并将持续深化发展。多元化代表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多重形态,比如说直营式、外包式、平台式、合作式、垂直式,以及多种不同业态相互并存的新型化流通模式。尽管这些业态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性,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彼此的相互补充与完善。纵深化代表农产品流通模式将更为注重差异性及细分性,将出现诸多专门针对农产品的流通形态,这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农业企业更好地运用有限资源,经过更为精益化的农产品流通形式,最大范围地提升农产品流通速率。

(三)农产品地域性移动流通将成为潮流

当今,数字信息化快速发展,推动了互联网技术的快速革新,消费者逐步进入了多元社交化时代。人与人之间在各类社交网络下被紧密连接在一起,即形成理论上所说的地域性消费群,因而可以以地域为节点推行地域性移动服务。农产品地域性移动流通最具代表性的形式就是“区域服务”及“社区团购”。在这种模式下,农产品流通主体可以凭借团购平台以及相应的社交媒介披露自己的产品信息,特别是运用地域技术将最新产品信息及时推送给社区民众;在社区附近,消费者接收到推送的产品信息之后,还可以凭借相应的社交媒介与企业进行沟通互动,及时查看企业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省消费者的搜索时间及费用,同时也可以强化消费者购物体验效用。这样,消费者就能够在任何空闲时间中,用移动设备中的地域进行信息查询,查找距自己较近的农产品优惠信息,确定自己拟购买的农产品,最后借助手机支付来确认即可。

(四)整合农业资源是农产品流通的核心

尽管电商模式下农产品涉及网上、网下两个维度,但是农业电商服务的首要目标是为顾客提供更加新鲜、更为绿色、更为安全放心的农产品,不论网上支付如何方便快捷,假使农产品本身存在质量方面的问题,那么整个消费过程就不能达到理想效果。所以就农产品流通而言,整合农业资源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农产品流通模式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一方面,诸多农产品电商企业将重点整合供应链上游农业资源,大力扶持生态型农业建设,为顾客提供最安全的生态农产品,出台社区支持农业的基本策略,或是经由直接收购农产品、对农场开展承包活动,从农产品生产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另一方面,着重把握农业物流资源,建立自有冷库、完善冷链物流体系的农产品电商企业,确保农产品物流配送效率,降低农产品物流运输损耗。

农业电商背景下加快农产品流通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革新农产品流通主体的发展模式

推行农业电商,就需要更为完善的农产品流通主体,进而需要进一步革新农产品流通主体的发展模式。需转换农业生产合作发展模式,推广先进科学技术,发展优良物种,实时地革新农产品生产规划,量化管理农产品等级,降低注册农产品商标相关标准,推行农产品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经营模式;提升农产品流通加工业的企业职能,订立统一化标准,改造农产品流通加工机理,更新农产品出厂的质量管控机制,推行农产品供应链中的闭环化管理形式;标准化管理农产品批发市场,合理完善农产品的交易展示模式,提高农产品质量检验、质量安全及结算等体系,对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标准化发展与超市化改建;确立一批农产品零售终端作为企业培育锻造的主导,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实施农产品零售业的连锁化运营,合理整合管理当下的社区零售网点,打造农产品零售终端配送体系,延伸农产品零售业辐射范围。

(二)构建农产品流通信息化体系

农业电商背景下农产品快速流通的核心在于构建农产品流通信息化体系,削减消费者的时间费用。同时还需要将现下最为流行的物联网技术导入其中,加快农产品流通进程中信息的搜集、传递及处理速度,促使农产品信息及其流通信息体系实现非接触式交互,提升农产品流通信息化水平,帮助农产品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资源交换。建立辐射全国范围的农产品电商网络,将满足指标要求的流通主体融入其中,此外,还需要主动帮助流通主体构建自有电商交易平台,完备农产品电商交易体制。加快农产品零售终端的信息搜集与传输速度,搭建条码及二维码新媒体技术在农产品零售终端应用的桥梁,进而为顾客提供便利。

(三)构建农产品流通质量跟踪系统

农产品流通体系健康发展的最大支撑点在于构建农产品流通进程中的质量跟踪系统。这不但有利于构建顾客网络购物信心,同时还有利于消除农产品流通进程中的相关障碍。所以说,确立各环节之间的有效链接、跟踪体系,对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至关重要。一是需要政府给予资金支持,确立专业的农产品质量管控体系,招募流通主体积极加入,降低流通主体的运营费用,解决农产品价格升高等现状。二是依据统一要求对管控资源进行调整管理,凭借条形码技术及各种相关编码技术对数据进行搜集整理,把农产品生产进程中的有效数据进行整理,到质量管控平台,确立田地GIS的地理信息行为体系。三是将农产品相关行业导入质量管控体系之中,借助物联网信息技术疏通农产品物流运输系统与质量追溯体系之间的桥梁,借助产品编码技术及时更新农产品数据信息,搜集农产品在流通进程中的相关信息。随后,借助数据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信息科技,提升顾客对农产品流通进程中质量跟踪系统的运用,使农产品流通进程中质量跟踪系统的建设由“供给推力”转变成“需求拉力”,提升农产品流通进程中的质量跟踪系统效率。

参考文献:

1.曾亿武,万粒,郭红东.农业电子商务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农村观察,2016(3)

2.郁晓,赵文伟.生鲜电子商务县域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探究—基于遂昌2.0模式的剖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6(4)

3.鲁钊阳,廖杉杉.P2P网络借贷对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影响研究[J].财贸经济,2016(3)

4.汪旭晖,张其林.电子商务破解生鲜农产品流通困局的内在机理—基于天猫生鲜与沱沱工社的双案例比较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6(2)

5.王胜,丁忠兵.农产品电商生态系统—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中国农村观察,2015(4)

实物商品的商业模式篇5

关键词: 商业地产;网络消费;双渠道消费行为

中图分类号:F29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5)03-0035-05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5.03.07

一、引言

商业地产具备商业消费和房地产的双重属性,市场的风险判断和趋势把握比住宅市场更为复杂。现阶段商业地产的泡沫化恐慌仍源于扭曲的供求关系:一方面,供给非理性放大,地方政府的超前商业梦想和房地产企业扎堆开发相互交织;另一方面,不限购带来的投机空间逐渐压缩,价格虚高的担忧压制非理性的新购买方介入。网络消费的出现,恰逢其时的加速了这一问题的暴露进程。同时,商业地产存在自我优化机制,互联网技术会和传统商业地产运营模式相融合,不同商业地产业态会在差异化网络消费产品结构性特征下出现差异化发展道路。挖掘并识别这种行业趋势发展方向,能够提升我们对商业地产行业本质的理解。本文拟从消费者行为角度着手,分析网络消费影响下商业地产发展趋势,鉴别能分享网络消费发展趋势的商业地产类型及特征。

二、网络消费对商业地产长期作用机理分析

随着中国电子商务领域的兴起,网络消费正从商业消费层面对商业地产行业形成冲击。这种冲击不是住宅市场的简单供需关系失衡,而是形成网络消费――终端消费者――零售商――商业地产的间接影响路径。相比于短期市场供需关系失衡,网络消费所带来的消费模式转变对商业地产的影响着眼于中长期市场发展趋势,以重塑商业地产开发运营理念改变行业发展态势。网络消费具有互联网经济两大特征:提升信息透明度和降低交易成本。前者全方位的体现在产品属性、价格比较和配套服务方面,增强消费者选择权,激发其潜在消费欲望;后者能够降低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交流成本,减少交易环节,提高消费者单位成本满意度。在这两种因素影响下,网络消费行为普及能够实现商业消费市场总体规模扩大和商业地产需求总量上升。我们认为,网络消费行为能够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和结构,中长期利好商业地产行业。

从空间维度看,网络消费在压缩传统同质化商业地产规模同时能形成多元化新增商业地产需求。一是网络消费形成新增消费需求。网络消费渠道能够发挥“做大蛋糕”的边际效用,为消费者在区域性实体零售商无法满足消费需求情况下提供更为便捷的消费渠道[1]。这种扩大零售业需求,激发消费潜力的效应在三、四线城市表现得更为明显。据统计,网络消费中有39%消费规模为电子商务产生的全新新增消费(见图1)。二是网络消费形成全新商业运营模式,产业链上下游产生大量配套商业地产需求。网络消费涉及商品体验展示、物流配送、仓储等多个环节,不同阶段参与企业存在内生商业地产需求。如网络平台企业需要购买/租用写字楼作为办公场所;物流配送企业在业务规模扩大同时会新增物流仓储地产需求。此类商用配套和物流仓储需求会随着网络消费行为固化持续产生,非商业地产领域能够保持长期繁荣发展。

从时间维度看,商业地产发展新态势逐渐显现,同质化低端竞争会被O2O模式和线上线下差异化竞争模式所取代,行业发展趋势更为健康、持久。未来购物将不再是商业地产最重要的功能,集消费、休闲、文化、体验、服务和参与于一体的商业模式会在网络消费冲击下被迫形成,将传统零售商业地产塑造成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消费概念和生活体验的真正意义上的“一站式”目的地体验式消费中心。网络消费和实体消费存在显著差异,两者不可能完全相互替代,也并非绝对相互排斥(见表1)。在互联网经济下,消费的碎片化和场景化会促进商业地产和网络消费重新界定边界,并在重叠领域互相融合。这种不断碰撞和试错的阶段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为商业地产开发模式提供升级空间。

三、双渠道消费行为下商业地产差异化发展路径讨论

商业地产行业的兴衰取决于消费者购买行为过程中对相关商业地产服务的需求程度。本文假设网络渠道和实体店铺渠道一并构成消费者购买商品/服务的主要途径,形成双渠道共存的消费模式;同时假设消费行为分为信息搜索和产品购买两阶段。网络渠道和实体渠道具有不同的特征属性,在客户消费行为过程中呈现一定的差异性优势。产品购买阶段,实体渠道能够带给消费者较高的安全性、较低的交货延迟和评估努力等正向感知。在不同的消费行为阶段,消费者采取差异化的渠道获得所需决策信息,最终形成四类双渠道选择行为(见图2)。

消费者购买阶段实体渠道和网络渠道的替代互补关系是剖析互联网时代消费行为变化对商业地产影响的本质分析框架。我们认为,网络消费行为对商业地产的影响大小聚焦于双渠道消费行为下网络渠道购买对实体渠道购买的替代程度,双渠道消费行为模式对商业地产形成差异化影响。消费者在不同购买决策阶段会对不同渠道产生差异性偏好,消费者的渠道选择行为具有替代关系。网络消费行为对商业地产的影响体现于在消费者购买行为阶段网络渠道对实体渠道的替代和挤出效应的大小,形成四种差异化影响路径。多样化的消费行为模式导致不同类型商业地产呈现差异化的发展趋势。

(一) “实体搜索+网络购买”消费模式

1.作用机制。该消费模式中实体渠道对特定商品消费无法形成渠道转换门槛,负向渠道间扩散机制大渠道内于锁定机制。网络消费时代,消费者对信息如饥似渴,对价格及其敏感,青睐于借助网络和移动技术掌握消费的主动性。

2.产品/服务特性。该消费模式中目标产品/服务具有市场消费频率高、中间环节成本高的商品属性,以日用百货、普通服饰、美容化妆品为代表。如服装类商品,其具有小批量、多款式的特点,行业管道层级多、费用高,中低端服装品牌能够利用网络管道以价格让利和备送货便捷的优势形成巨大的网络消费市场。此类产品单价较低、产品同质性{,网络购物渠道能在不显著影响消费质量的前提下大幅降低消费者支出成本。

3.商业地产分化。(1)消极影响:传统多中间环节类商业地产会受到显著的负面冲击,以百货商店、普通服装店、大型超市等业态为代表。互联网技术降低交易成本的优势在本消费模式中得以充分体现。一旦网络消费渠道能够在不降低商品适用性、安全性前提下给消费者带来成本降低等优势,消费者将会倾向于通过网络渠道实现购买行为,而无视信息搜索阶段的渠道来源[2]。近年来,百货商店逐渐沦为“试衣间”正是这种实体渠道无法对特定商品消费形成路径锁定的表现。(2)积极影响:两类商业地产业态将会从“实体搜索+网络购买”消费模式中受益。一类是适应互联网发展,选择线上线下模式融合的领先零售地产,以产品/服务展示、体验中心为代表,承担展示、体验、互动的功能。这种互融在不同零售物业载体上呈现差异化的呈现方式。对服装等单一化产品销售商业体而言,线上线下需各有侧重,形成“线下高端大气上档次,在线低调潘坑心诤”的经营模式。如品牌服装以实体门店销售流行新款,作为品牌展示方式和聚客手段;以网上商城销售过气库存,实现现金流优化。对百货超市等多样化产品销售商业体而言,利用实体门店比较优势加强体验消费模式,吸引新增消费群体分享互联网红利。另一类是基于网络消费的衍生配套商业地产,以办公用房、仓储物流用房为代表。网络购物渠道扩大全社会商品/服务消费规模,诸多“网络卖家”会加大普通办公用房需求,客观上仓储物流用房会随着物流行业的急速发展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二) “网络搜索+网络购买”消费模式

1.作用机制。该消费模式中,网络渠道在特定情境下对商品消费拥有排他性,产生显著渠道锁定效应,对实体渠道影响较为深远。相对实体店铺渠道搜集信息的繁琐性,网络渠道能够提供消费者更高的搜索感知便捷性和愉悦感,增加其利用网络渠道购买的需求。

2.产品/服务特性。该消费模式中目标产品/服务具有标准化程度高、易配送的商品属性,以数码、图书音像、家电、零售金融为代表。信息搜索阶段消费者在网络渠道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就能获得产品的价格和规格信息,降低购买阶段网络渠道购买风险,获取较低价格等其它相对优惠。以3C产品为例,现阶段网络消费能够实现几乎所有类型、品牌的电子产品购买,且发送货物流体系完备。该类商品作为标准化产品对购物体验要求较低,消费者通过网络渠道实行购买行为,能够获取性价比高、售后服务好的同质商品。

3.商业地产分化。(1)消极影响:传统标准化商业地产会受到显著的负面冲击,以3C数码商城、书店、大型家电卖场等业态为代表。网络消费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信息搜集方式,大型网络购物平台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商品配送服务。根据渠道锁定机制,在同一渠道内消费者对特定渠道的信息搜索意愿越强,其对该渠道的产品购买意愿也越强,传统实体店面毫无竞争优势。(2)积极影响:同“实体搜索+网络购买”消费模式类似,“网络搜索+网络购买”消费模式能够为商业地产形成两个全新深耕领域。一是网络消费所形成的各类售后服务类商业地产。通过实体店面解决面对面的售后服务需求是互联网销售行业得以持久发展的重要保障因素。二是基于网络消费的衍生配套商业地产,以办公用房、仓储物流用房为代表。

(三) “实体搜索+实体购买”消费模式

1.作用机制。这种消费模式存在两种作用机制。一类是强化信息搜索阶段和购买阶段的路径锁定机制,聚焦于实体渠道信息搜索的转化效率。利用有效的促销手段和商品展示平台,提示或激起消费者尚未满足的消费需求,利用冲动消费和体验消费的方式直接将消费欲望转化成消费行为[3]。一类是强化消费者对实体渠道购买路径的依赖和信任,形成直接的路径依赖,为消费者带来安全感和享受感。

2.产品/服务特性。该消费模式中目标产品/服务具有消费者购买决策依赖主观价值判断的商业属性,可体现于两方面与作用机制相对应。一是消费频率高的低价值产品/服务,容易通过实物接触激发消费者产生即时冲动消费行为。二是商品价值高、含有个人审美观的高端产品/服务。如在奢饰品消费和小众个性化制定行业,商业地产能够凭借核心的商业位置和吸引眼球的展示效果提升特定消费群体忠诚感。

3.商业地产分化。“实体搜索+实体购买”消费模式中,网络消费行为并未直接对相关商业地产领域产生直接影响。能否保持差异化竞争优势,隔离网络消费潜在影响,取决于相应商业地产业态能否以独特的商品属性和销售模式影响消费者行为,形成较强的渠道内锁定效应。

(四) “网络搜索+实体购买”消费模式

1.作用机制。实体渠道发挥正向渠道扩散机制,利用网络搜索渠道形成搭便车效应。实体渠道如能够通过服务水平、购物环境等因素形成“过程溢价”,满足客户消费安全感需求,将可弥补销售成本高于网络渠道的弊端,形成“网络渠道搜索信息+实体渠道购买”的消费路径。

2.产品/服务特性。该消费模式中目标产品/服务具有两类商品属性。一是具有渠道垄断特性,只能通过实体渠道产生消费,以餐饮、娱乐为代表。二是具有体验消费特征,难以配送的商品/服务。消费者需要通过近距离体验所购商品的性能和款式,降低购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实现在休闲体验中满足个性化消费的心理需求。

3.商业地产分化。此类消费模式对商业地产能够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网络渠道的出现使市场之间的搜寻成本急剧降低,消费者能够在信息搜索阶段获得更为丰富的商品信息,提高消费能力,形成更为庞大的潜在消费需求[4]。餐饮服务和文化娱乐在商业地产中的重要性将会逐渐高于零售购物,休闲娱乐体验性消费能够带来包括各类服务供应店铺在内的商业地产的蓬勃发展。

通过以上四种消费行为路径影响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网络消费对商业地产的影响具有多元化复杂属性,不同的消费渠道和行为阶段的组合产生多样性效果(见表2)。利用差异化的情景因素和商品/产品特性,房地产开发商能够选择性聚焦不同类型商业地产业态,规避网络消费对实体商业形态负面影响,享受互联网经济红利。基于消费者行为路径的分析和判断,有助于我们对商业地产分化方向和程度进行判断,寻找优质商业地产项目。

四、未来零售地产业态分化趋势判断

商业地产是实体消费的核心载体,在网络消费冲击下,商业地产实施蓝海战略,必定要能形成差异性竞争优势,保持顾客购买意愿的持续建立。我们认为未来商业地产会在网络消费的影响下形成明显的商业形态分化,持续看好以下四类商业地产。

(一)体验经济式商业地产

该类地产具有差异竞争力的服务性体验业态特征,以餐饮、影院等娱乐休闲商业地产模式为代表。消费者最终消费体验一定要通过实体渠道完成,实体商业地产在产品/服务购买阶段具有天然垄断优势。服务性体验业态能够有效聚集人气,具备开放性、注重消费情景、体验及交流功能,通过差异化消费路径回避网络消费负面冲击。网络消费行为不仅不会抑制此类商业地产发展,还会带来两大促进作用。一是扩大消费客户群体,提升商业地产需求。互联网经济下,闲暇时间的消费活动重要性加大,以外出购物为目标的行动演变成休闲、放松、社交等一种全新生活方式。休闲体验式消费规模会进一步扩大。二是提高消费者决策效率,改变商业地产区域分布结构。网络渠道为潜在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搜索渠道,产品/服务提供商无需过度依赖通过商业地产地段、楼层等外在资源吸引客户。体验经济商业地产的产品/服务质量和消费环境成为地产项目好坏的首要判断标准,区域地段选择重要性有所降低。

(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购物式商业地产

传统零售地产受到网络消费行为的较大程度负面冲击,但并未意味着此类商业地产失去发展空间。网络渠道不会完全替代传统实体渠道,两者并存的状态将会长期存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购物式商业地产会在优胜劣汰后获得更为坚实的发展基础。这种竞争力的核心在于建立传统实体销售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利用增值服务产生超越商品价值本身的溢价空间。零售业态可利用两种方式实现O2O互动,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一类走“高大上”路线,聚焦高端消费,将“小而美”作为发展方向。精品百货以及时尚主题购物将是可行的商业地产优质业态,通过精选商品类别、甄选品牌、定位高端时尚的体验式购物。放弃长尾做大而全,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一类走“小清新”路线,以名品折扣店业态为代表。知名品牌商品直销和价格适中的地产经营模式,能削弱网络消费“价廉”比较优势吸引力度,增加实体渠道“物美”优势,进而降低网络渠道购物的扩散效应。此类优质的地产项目往往将零售、娱乐和餐饮这三种元素相互交织,形成全人群、全天候一站式购物消费氛围,通过丰富完善传统购物中心功能,增强面对面营销和现场实时消费种类,增加客户实体渠道购买行为粘性。

(三)社区式商业地产

网络消费具有明显的时效困境,无法满足消费者即时性、临时性消费需求。社区式商业地产能够充分发挥便民性易接触性特征,降低消费过程中的时间成本。社区式商业地产业态以便利店为代表,毗邻居住区,根据人口密度自然生成合适的生存空间。便民式商业地产往往镶嵌入小区,利用住宅小区为依托进行的配套开发,能够有效满足周边稳定客户的冲动性购买和急需性购买需求[5]。除常规商品销售外,便利店还能形成信息传递中枢平台,提供各类增值服务,这是网络消费无法实现的增值功能。开发方式上多采用小区商铺或交通设施商铺方式,利用其中部分地面建设商业地产配套,满足特定范围内潜在客户的便捷性需求和冲动型需求。由于消费者总体数量有限,不可能形成过大面积的单一商业门店,小型化单体商业独立体更容易被零售商所认可,形成多元化的商业环境,满足多品种个性化需求。

(四)具有电商属性的非零售商业地产

网络消费趋势必然带来新的商业模式,新增新型商业地产需求,改变整个商业地产行业需求结构。享受网络消费正向影响的商业地产主要可包括两类:一类是“网络虚拟卖家”经营管理形成的办公需求,以电商创业园等写字楼类商业地产为代表。一类是网络消费配送环节形成的物流仓储需求,以现代化规模型仓储物流地产为代表。聚焦于传统产业集群或专业市场周边的此类商业地产能够形成实体贸易和互联网渠道运营间的无缝对接,发展潜力更为突出。

参考文献:

[1]吕玉明,吕庆华.消费者视角的网络零售地域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8):63-70.

[2]张国佐.传统消费者决策模式在网络环境中的适用性[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8):58-64.

[3]章璇,景奉杰.网购商品的类型对在线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影响[J].管理科学,2012(6):69-77.

[4]涂红伟,周星.消费者渠道迁徙行为研究评介与展望

[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1(11):42-49.

实物商品的商业模式篇6

电商行业已经迎来快速发展期,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将借助电子商务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国家大力推行“互联网+”,公众已对电商消费有极高认可度的时代背景下,采购电商化必然将以不可阻挡之势到来。目前,随着国网江苏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物力集约化管理的不断深化,具有品类繁杂、需求零散、时效要求高等特性的零散物资的采购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如何顺应电商化采购趋势,创新零散物资采购业务模式,持续提升零散物资采购效率效益,已成为公司目前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2零散物资采购存在的问题

目前,针对零散物资的具体特性,公司主要利用超市化、批次等采购模式实施采购。作为主要采购模式,超市化采购是指采用招标或其他采购方式确定协议供应商,明确物资的品种、规格型号、价格、配送及服务标准,并固化在电子商务平台超市化采购目录中。超市化采购模式的实施有助于需求单位直观、快捷地选购物资,降低采购频次,节约采购成本,提升采购效率效益。零散物资超市化采购模式的实施总体上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同时,零散物资采购管理覆盖还不全,采购难、供应慢、管控弱等问题,还客观存在。

2.1采购管理方面

由于零散物资种类繁、杂、多,标准化程度低的特性,采购需求预测不准确,致使采购频繁,采购管理成本高且实施难度大。同时,传统的采购方式按分包确定唯一的供应商,导致商品品类不够丰富、需求单位可选范围窄,难以产生规模效益。

2.2供应管理方面

超市化采购的实质是一种协议采购,是“一次采购,分批配送”的供应模式,难以有效满足零散物资的需求特性。特别是存在紧急需求时,再去启动采购程序,则在时效上难以满足业务需求,若不按规范程序采购,又容易引起审计、监管问题。

2.3履约管理方面

目前,履约评价机制尚不完善,需求单位难以实时、有效地对供应商的物资到货情况、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履约情况实施反馈。同时,由于在集中采购模式下,供应商多数是唯一的,供应商的竞争意识不足,容易产生价格虚高、服务不到位等履约风险,给公司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深圳政府电商采购案例分析

随着“互联网+”发展迅猛,政府、大型企业已认识到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性,逐步开始探索电子商务渗透至传统采购领域的途径。2014年,深圳市财政委员会和政府采购中心联合印发了《关于市本级通用类货物采购全面实行商场供货的通知》,开启了政府采购的新模式。①扩大供货范围,理顺供货渠道。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8家供货商场作为通用类货物的实体采购渠道,并按《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条例》的要求,建立政府集中采购平台,开发商场供货子系统,专门用于通用类货物的采购执行。②取消品牌限制,满足采购需求。通用类货物,在既定配置预算标准以内,允许采购单位自行选择品牌、型号直接下单采购,或推荐3个以上品牌竞价采购,满足采购单位对通用类货物的采购需求。③规范采购渠道,统一价格监管。通用类货物,视预算金额的不同,分别采用政府集中采购平台商场供货子系统下单采购或实体商场采购方式执行,并享有既定的政府采购折扣率。案例启示与借鉴深圳市政府针对通用物资开创的政府采购电商模式及配套的采购策略对电力企业解决零散物资管理难题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通过搭建商品种类齐全、价格公开透明的电商化采购平台,实现企业采购全过程线上统一管理,使企业可以在实体商场和电商平台灵活选择,并且均享有既定的政府折扣率,规范采购渠道的同时增加了采购灵活性和自。因此,引入“互联网+传统采购”理念,加强与社会成熟电商合作,实现便捷高效供应,是零散物资采购管理创新的方向。拓展供货渠道与物资供货范围:公司零散物资采购,不属于依法必须招标的范围,可以借鉴多个供应商同时供货的方式。不再限定通用型零散物资的品牌型号,扩大零散物资供应商数量,避免因不良履约供应商更换难等风险,有助于公司培养优质的供应商群体。

4零散物资电商化采购优化研究

在电商化采购的大趋势下,公司基于零散物资的品类特性,同时结合零散物资的供应商群体属性,创新性地提出实时价和固定价两种采购业务方式。

4.1实时价方式

实时价采购,是指针对竞争充分、市场价格透明的通用性物资,采用“定品类、定折扣、实时价”的模式。采购目录仅限定采购物资品类,不限定具体商品,直接引用互联网电商公开透明的商品目录及实时单价,并确定公司系统的大客户折扣率,各基层单位按需择优选购。

4.2固定价方式

固定价采购,是指针对商品规格型号、技术要求明确,社会成熟电商自营范围之外或覆盖不全,生产运维业务中广泛使用的零散物资,采用“定商品、定单价、定总量”的模式。采购时需明确商品的规格参数、预计需求量,通过采购确定协议供应商、商品单价、采购总金额(总量),供基层单位按需选用,实现需求计划提报简单直观、采购过程规范快捷、配送服务高效优质的目标。①适用范围:固定价采购方式适用于商品技术要求明确的物资及生产运维业务重广泛使用的零散物资,同时还适用于标准化、通用化程度相对较低、专业用途较强,社会成熟电商自营范围之外或覆盖不全的零散物资。②采购组织实施:一是供应商主体选择,采用招标或竞争性谈判等方式来确定一个或多个协议供应商,且这些供应商主体一般为集货商或制造商;二是采购策略选取,采用“定商品、定单价、定总量”的模式,即明确所需商品的详细信息,确定一定时期内的商品价格、采购总数量等。

5结束语

基于对电力企业零散物资采购问题以及大型政企电商案例的深刻分析,公司顺应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尝试推行零散物资电商化采购,并结合零散物资具体特性,创新提出实时价、固定价两种零散物资采购业务方式。同时,从适用范围、供应商主体选择以及采购策略制定等方面对两类采购业务方式进行了明确界定,为零散物资的差异化采购提供科学指导,有效满足各基层单位对零散物资的多样化采购需求,并显著提升供应商的后期履约水平。

作者:张盛 许春阳 单位: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参考文献:

[1]白积洋.电商采购应成为政采方式改革方向[J].专栏电商,2015(07):52-53.

[2]耿华.中国联通率先实现企业内部采购电商化[J].邮电设计技术,2014(11):52-53.

实物商品的商业模式篇7

[论文摘要]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流通模式收到极大冲击。本文论述了电子商务对流通环境的影响、电子商务流通模式的特点,以及传统流通企业如何变革以适应电子商务流通环境。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电子商务在社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势必将带来一场流通领域内的革命,传统的流通模式必须变革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

一、电子商务流通模式对传统商务流通模式的冲击

1、电子商务导致“虚拟企业”的诞生。虚拟企业使一些独立的经营主体通过网络形成一个跨越空间的经营联合体,它们之间具有明确的分工,实现供应链管理,其效率和一个真实的企业一样。网络经济从两个方面引发了虚拟化经营的出现。首先,互联网给虚拟化经营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得企业可以只控制核心能力,而将非核心能力的业务虚拟化,通过如联合、委托、外包等方式借助外部资源力量来整合,是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创新;其次,市场情况和竞争方式的新特点,形成了对虚拟化经营的内在需求。瞬息万变的市场和以服务取胜的竞争条件,要求企业必须具备灵敏的反应能力和富有弹性的动态组织结构。虚拟企业按照市场原则组建,其成员可以变换,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其组织可以在调整中不断地得以优化。这样的市场组织显然比某些传统的企业更具灵活性和活力。

2、电子商务的流通模式是以网络服务商为中枢的扁平化的流通模式。与传统的流通模式建立在众多中间商组成的垂直渠道上有所不同,新的流通模式是建立在互联网或局域网的平台上,生产者、中间商(或零售商)、物流企业、消费者围绕网络服务提供者开展商品的流通活动。由于将垂直渠道变为扁平化的交互关系,借助互联网,把产品销售、物流控制、信息沟通、客户管理给意见反馈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传统分销模式向电子分销模式转化,以求以最短的供应链、最快的反应链、最低的成本来运作,新的流通模式的效率明显提高。

3 、电子商务下的业务流程比传统商务业务流程更有效率。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制造商与供应商、制造商与消费者之间一般要借助因特网、局域网或企业内部网进行业务联系。由于实施了电子化交易,商务信息通过 网络传输更加便捷迅速,整个交易过程变得更加简捷,业务环节减少,从而引起业务流程的深刻变化。电子商务使市场供求信息充分释放,生产者与消费者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得以解决,工业生产的大规模定制有了信息平台;生产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手段建立快速反应的供应链,可以高效率地满足以客户围中心的大规模定制,与传统方式下的订单驱动模式相比,效率大大提高了。电子商务真正实现了“用时间消灭空间”,电子商务使交易过程中所需的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在网上一次性完成,直接经济又取代了工业革命以来的迂回经济,流通渠道缩短,流通环节减少,商品周转速度加快。

4、电子商务环境下生产商地位提高,减少了对中间商的依赖;生产商成本降低,利润增加。电子商务环境下生产商可以借助于网络建立新型直接销售渠道,使销售成本下降;电子商务使信息公开化,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可以便利地获得信息,中间商对信息的垄断被打破。生产商提高了在流通渠道中的地位,减小了对中间商的依赖程度,电子商务环境下生产商可从三个方面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一是降低搜寻获取的成本,即生产者收集信息、寻找交易对象的成本因为网络信息的双向无障碍沟通而降低;二是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供应链管理最优化将是未来厂商、分销商、电子商务营运商经营成功的关键之一;三是严格库存管理,减少公司库存甚至是零库存,不需承担任何库存压力。

5、电子商务环境下新的流通模式能产生对流通费用的节约。电子商务极大地降低了生产者收集信息、寻找交易对象的成本;通过整合流通渠道、实现供应链管理,加快了流通速度、大大降低了库存,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减少中间环节,简化流通过程,直接降低了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费用。由于网络效应,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具有边际效用递增和边际成本持续递减的特点,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参与者的增加,流通费用还会趋于下降。

6、电子商务的推广,使物流在整个商务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物流是电子商务的要素之一。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物流与商流进一步分离(除少数特殊商品之外)。其中,作为商品实体转移的物流功能,显得日益重要。实践表明,凡是电子商务业务蓬勃发展的企业,必是物流技术发达的企业,缺乏良好的物流配送系统,将导致较高的电子商务流通成本。因此,构建高效率的现代物流系统,将成为电子商务成功与否的关键。

二、电子商务将改变现有流通企业的格局

1、交易市场的电子商务化,交易虚拟化。电子商务是一种采用先进信息技术的交易方式。电子商务实质上形成了一个虚拟的市场交换场所。利用网络,营业窗口具有网络化,无形化的特点,它能够跨越时空的局限性,实时地为用户提供各类商品和服务的详细情况,从而使买卖双方能够更方便地研究市场,更准确地了解市场和把握市场。电子商务环境下,只要有强大的社会物流作为支持,网上商业经营的商品品种可以无限增加,企业面对的客户遍布全世界。

2、电子商务环境下,生产企业建立分销渠道成本降至最低,生产商可根据渠道最简洁的原则,以最简单、最经济的方式构建渠道。基本模式一,生产企业自建电子商务在网上直销,通过网上交流信息,在网上签约和支付。交易后,由生产企业配送或第三方物流配送。基本模式二,生产企业利用局域网与网络分销商建立经销或代销关系,网络分销商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消费者)销售,客户获取信息和购买都在网上进行,实物配送则由生产者或第三方物流直接完成。基本模式三,生产企业利用局域网与实体商店建立购销关系,实体商店通过店铺和互联网两个渠道向客户(消费者)传递信息,消费者可以亲临商店、也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购买商品。基本模式四,生产企业利用局域网与传统批发商建立购销关系,批发商再将商品批发给零售商店,零售商店面对消费者。这种模式所经营的商品一般是不适合通过网络销售的商品,消费者愿意亲临商店选购。

3、大量的传统中间商失去存在价值,中间商的形式和职能发生变化。电子商务使大量的传统中间商失去存在价值,于是产生了新的中间商——网络信息中间商。网络信息中间商提供电子中介服务,也就是为电子商务活动提供交易平台和服务的机构。中介服务将买卖双方集中到一起,以提出建议、个性化服务或者其他形式的内容来增加价值。网络中间商是消费者的人也是商家的信息平台。电子中介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缩短供应链,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电子中介的介入,使商业竞争更加激烈,竞争的形式由过去的价格竞争,过渡到质量和服务竞争。

4、网上商业企业出现使批发和零售的界限模糊化,批发和零售企业将逐渐趋于合一。电子商务环境下针对消费者的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导致流通流程中低库存甚至零库存,使传统的批发企业在流通中的“囤积”、“调剂”作用无用武之地,网上商业企业批发和零售企业将逐渐趋于合一。

5、电子商务企业运作的最理想的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由物流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是在物流渠道中,由专业的物流企业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提供用户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高效便捷的第三方物流体系,电子商务企业就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身网站的核心竞争优势的确立上来。不仅能够大大地节省电子商务企业的精力与资金,而且未来业务也得到了极大的延伸。

三、传统商业企业流通如何发展电子商务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商业中的各种要素面临着调整与重新整合,传统商业的电子商务化成为必然选择。

1、零售业的电子商务化。未来零售业实现电子商务化的主要任务是:将网络公司与传统的企业结合起来,实现虚拟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局面。在未来流通业的发展过程中,传统商业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协作,实现网上网下相结合的全方位销售模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合作模式。

2、批发业的电子商务化。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批发企业可以实行全球化的商品采购,其目标顾客也可以扩展到全世界。高效率的信息传输,使得批发企业大幅度减少了商品库存,甚至可以实现零库存,批发企业逐渐从一个商品流通中心变成了信息中心。批发企业还可以发挥其对商品与信息的集聚优势,通过业务转型,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组织系统,在电子商务背景下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如利用其与厂商的关系以及自身拥有的仓储设施,经过电子化改造,转型为第三方物流企业。

实物商品的商业模式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 SWOT分析 B2C商业模式 市场竞争

一、前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水平处于世界前列,互联网支付规模呈直线式上升(参见图1)。B2C(Business-to-Customer)是我国最早的电子商务模式,在我国电商行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国内外对B2C的概念内涵基本达成一致认识,即B2C电子商务指的是企业针对消费终端(主要指个人)开展的电子商务活动的总称。由于B2C模式的可复制性较强,当前我国B2C电商平台竞争激烈,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电商战争,这给电商平台、商家以及消费者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对B2C模式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威胁进行分析,探究完善B2C商业模式的对策和建议,对我国电商行业实现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B2C商业模式的SWOT分析

(一)B2C商业模式的优势

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B2C电商平台具有显著的运营优势。首先,商家可以节省巨额的销售成本(渠道拓建、租赁商铺、货物配置等),降低企业的综合经营成本;其次,商家可以利用电商销售扩大自身的知名度,形成一种新的产品销售模式和品牌宣传模式;再者,消费者可以绕过冗长的流通经销环节,直接从企业获取商品,这使得消费者可以用更低的价格获取更优的产品或者服务;除此之外,消费者还可以节省大量的购物时间,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购物的地域限制;最后,由于电商平台第三方的加入,能进一步减少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并同时有助于消费者向企业维权。

(二)B2C商业模式的劣势

不可否认,B2C商业模式具备诸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劣势,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客户消费体验不足,商业模式单独乏味。在B2C电商平台购物,消费者难以获得体验式的购物服务。第二,产品价格竞争激烈,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由于缺乏独特性的竞争要点,众多的B2C电商平台均陷入低层次的价格战,产品质量问题屡禁不止。第三,物流配送系统欠佳,便捷购物大打折扣。由于物流渠道构建的成本高昂,当前B2C电商平台的物流体系均是采取与第三方合作的方式,物流纠纷率急速上升。4.买卖双方征信落后,售后服务水平偏低。对商家和消费者的信用评级不够完善,且缺乏必要的规制措施。

(三)B2C商业模式的机遇

毫无疑义,在大数据时代B2C商业模式也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首先,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平台能开拓新的盈利模式、使得企业能及时获取市场信息、使得消费者能充分比较商品优劣;其次,第三方支付的迅猛发展和商业银行网络支付的不断优化,为B2C商业模式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支付条件,并由此衍生了新的经济业态;再者,当前物流体系的初步雏形已形成,并随着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运输的持续发展而快速完善;最后,中国人均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居民的购物观念开始发展转变,电商购物成为网络人群的首要选择。

(四)B2C商业模式的威胁

购物安全问题和购物偏好问题是当前B2C商业模式面临的主要威胁。一方面,消费者在B2C电商平台上购物存在信息安全缺位和支付安全薄弱的隐患,具体表现为:在下单、配发、物流等环节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容易遭到泄露;在充值、支付、转账等环节消费者的资金安全容易遭到盗用。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体验式购物的偏好,具体表现为:体验式购物能满足消费者猎奇、追求完美等消费心理,并是极佳的生活放松方式,因此线下体验式商家仍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只是目前线下店面并未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优势而已。

三、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B2C商业模式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必须以完善平台基础服务为前提,以强化客户信用体系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平台准入门槛为补充,从而实现平台自身、入驻商家、平台客户三者互利共赢、相互制约的“三位一体”电商运作模式。

参考文献:

[1]冯缨.中小企业B2C商务网站构建模式分析与对策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2]王生金.顾客增加值嵌入的B2C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经济经纬,2013(01).

[3]何飚,毛蕴诗.基于价值网理论的B2C商业模式组成要素研究――以德国电信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14(04).

[4]盛亚,吴蓓.商业模式研究文献综述:兼论零售商业模式[J].商业研究,2010(06).

[5]马汉武,刘兴祥.B2C平台的价格结构及其收益的比较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3(S2).

[6]章晓丹,赵娜.B2C模式下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J].河北金融,2011(07).

[7]杨超,赵昆.B2C电子商务发展策略与服务模式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0(08).

上一篇:生态农业商业化模式范文 下一篇:师德师风法律法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