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19 05:59:30

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愈加重要。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往往忽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阅读能力普遍较低。本文主要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进行阐述,为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课堂效率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对于小学生来说,书读的越多其思维就会越活跃,对问题的思考就会越清晰,有效的数学阅读会不断地扩大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对于数学知识的分析以及推理能力就会不断的提高,同时还不断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体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不仅可以促进小学生数学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学生探究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不断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教学;阅读能力

一、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阅读的必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中,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实际的解题过程和相互交流中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充分利用读题和解题的过程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在进行长方体表面积的讲解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模型的研究和探讨得出其表面积的计算公式,然后让学生通过习题进行练习:长方体石凳的长是36厘米,宽是28厘米,高是25厘米,计算它的表面积。学生在掌握了其表面积公式之后,很快就完成计算。然后进行另一个题目的计算:一个无盖的正方体鱼缸,其棱长是80厘米,那么做这样3个鱼缸至少要用多少玻璃?学生在进行独立解题之后,然后教师进行讲评,存在一部分学生计算错误。老师要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学生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认真审题。这样学生就会在潜意识里形成一个惯性的思维,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对题目进行仔细的阅读,让学生意识到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阅读兴趣

数学阅读兴趣的激发可以帮助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一)积极创设阅读情境

在小学数学的教材中具有极为丰富的学习内容,不仅有精炼的文字语言的描述和有趣的数学符号,还有一部分方程以及求最大公因数和圆周率等十分有趣的数学题,同时教材中的“说一说”以及“比一比”和“你知道吗”等环节中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讲都是很新奇的,老师可以充分的利用教材中的这些有趣的内容进行阅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阅读兴趣。如在进行圆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搜集日常生活中和“圆”有关的实物,引发学生迫切认识圆的心理,激发其对数学知识的阅读。

(二)加强示范阅读和实践活动

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关材料的示范阅读时,要利用自己情感经验去引导学生,利用活泼的数学语言以及形象的手势和生动的表情调动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这样就能树立学生良好的阅读形象,引导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科学合理的安排数学综合实践,让学生在讲述数学家的故事以及猜数学谜语和做数学游戏等活动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然后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加强对学生的数学阅读训练

1、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提供阅读机会

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作用,将数学阅读训练纳入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如: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的演示题一般都是老师自行朗读,边朗读边列式或计算,其实这是训练学生自行阅读的最好机会。于是我们就将老师的演示题改为学生读,一人读,二人读……一直到读正确为止。这时的读,学生注意力集中,效果好,而且这种机会也很多,几乎每节课都有,若把这些机会让给学生了。学生读的机会也就多了,读的训练自然也就得到了落实。

2、进行学法指导 教给阅读方法

数学教师应掌握一定的课堂阅读指导策略,科学传授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读书要眼到、心到、手到,根据具体的内容和要求学会粗读,细读,精读与研读,读书指导要有步骤地进行。比如:低年级学生可提供教师编写的提纲向学生进行阅读的示范。如阅读应用题,怎么抓重点词,怎样停顿,读文字题时怎样读准数字和处理好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等。都要一一准确示范,让学生从中悟出读的方法,以提高读的质量。对于高年级学生,要求他们归纳整理阅读要点,并根据阅读内容进行评价、交流与对话,可以写一些阅读心得。

3、重视课本阅读 把握阅读重点

数学课本是数学课程编写教材的专家们在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特征、知识基础与接受水平、在教育的原理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课程资源,具有较高阅读价值。因此,一定要重视对数学课本的阅读。数学课本的阅读一般有课前、课中、课后阅读。课前阅读要读出书中的要点、难点、疑点,提出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课中阅读要把读、思、练结合起来。对于定义、法则、公式等基本知识的阅读,要有耐心,要在学生自主探究其产生过程的基础上,逐字逐句让学生反复读,读出字里行间所蕴藏的内容,体会出数学的思想、观念、方法。读书还要与讨论、质疑结合起来,使读书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自主行为;课后阅读要进行整理归纳,起到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的作用。要让学生逐步养成不读懂学习内容,就不动笔计算的好习惯。

4、增加阅读考查 指导学生阅读

在编制数学考试试卷时,应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测评学生阅读能力的试题,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设计一些图表,通过图表中提供的一些数据或信息,完成数学问题的解答,要求学生会读图,会读表,会对数据进行处理。创设一些蕴涵数学问题的故事和生活情景。以这样的应用题作为试题,让学生读后解答,看学生对文字材料的阅读处理水平。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程的根本要求,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关键。因此,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的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从小学开始就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在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同时,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建文.阅读能力,数学老师也追求――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J].现代交际,2011(04).

[2] 徐万军.思维让数学阅读走向理性――浅谈小学数学阅读中积极思维策略[J].辽宁教育,2011(03).

[3] 玲.让数学思维插上阅读的翅膀――例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江苏教育通讯,2009(05).

上一篇:掌控数学灵魂 妙用数学思想 下一篇:巧设情景,让音乐课堂散发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