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2-10-19 12:27:38

高职学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摘 要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坚持导向明确、全面具体、实践可行、科学合理的原则,并结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现状和学生特点,确定指标体系雏形。在此基础上,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科学地筛选出学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

关键词 高职学生;酒店管理专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05-0054-03

一、核心能力概念解读

核心能力概念最早由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核心能力》中率先提出,开辟了从自身核心能力出发研究竞争优势的全新视野。提出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1]。

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课题研究中,将人的综合职业能力按职业分类规律分成三个层次,即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2]。有学者认为,在核心能力与行业通用能力之间,还可以有一个跨行业职业能力[3]。据此,综合职业能力是由职业核心能力、跨行业职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特定能力等四种能力组成,而职业核心能力则是人最基本的能力,是其他能力形成和发生作用的条件,处在最底层,是所有职业都需要的能力。

核心能力可归纳为与人交流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革新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等模块,涵盖了劳动者的基本生存能力和基本发展能力。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一)导向明确原则

以酒店行业需求为导向,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引导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工作。所选取的各级指标必须能客观、全面、准确地体现被评价对象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不能与能力目标相违背。

(二)全面具体原则

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能力的整体性角度考虑,选择与人交流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革新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作为分指标,使指标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被评价对象的全貌,又能从不同角度具体分析被评价对象的特点,并通过关系密切度分析进行指标的取舍。指标要具有代表性,不是越多越好,越繁越好,能简化的要尽量简化。

(三)实践可行原则

核心能力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应符合客观实际、切实可行,不仅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且评价结果能为各方所接受,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评价工作与企业工作要求、院校教育工作是协调一致的,应讲究效益。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且指标数量适中,描述简明扼要,评价方法简单易行。本研究将指标分解至三级,实现了指标的具体化、清晰化[4]。

(四)科学合理原则

在酒店行业背景下,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企业需求,从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科学态度、运用科学方法,实事求是。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的确定

(一)设计思路

通过查阅文献,从层次结构、指标数量、指标构成等方面进行同类指标体系对比分析,结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和学生特点,组织开放式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修正,初步确定指标体系基本框架。组织相关专家对初选评价指标的信度、效度进行检验,并根据专家意见修改指标条目,对评价指标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并确定指标的条目及权重系数。依据客观可行性原则,进一步检验指标体系的可信度和可操作性,并对专家咨询的可靠性和代表性进行检验,最终确定指标体系。

(二)评价指标的初选

指标初选即是根据评价目的收集、分析和确定备选指标。在深入学校和企业深度访谈后,结合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现状进行理论分析,同时根据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核心能力的划分,形成三级指标体系。咨询国内3所重点院校和6名酒店管理行业专家对初步形成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审核。根据专家意见,得出初选指标体系的内容效度系数为0.75。结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特色,考虑行业需求,修改评价指标表述方式,最后形成包含8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53个三级指标评价体系,见表1。

(三)评价体系专家咨询

专家组中,老专家与中青年专家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在专家职称、学位与学历结构上,体现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标准,具有较好的专业学术权威性。在工作性质上,聘请的专家均是国内知名院校和国际著名酒店集团行业长期从事酒店管理领域研究的专家,对该行业有较深的理论认识和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在专家意见调查表的分析中,用均数、满分比和标准差来表示,均数越大,指标越重要。经过两轮咨询,53个指标中重要性评分均数在3.77~4.86之间,均数大于4.00分的指标有39项,表明专家认为这些指标在评价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方面比较重要;指标“掌握信息来源”、“自我提升的愿望”重要性评分均数低于4.00分,说明这些指标在评价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方面重要性一般。标准差越小,指标越重要。调查显示,第一轮、第二轮各个指标的标准差分别在0.50~0.86,0.36~0.98之间,除个别项目外,差异性较小。满分比越大,指标越重要。第一轮指标条目的百分比在0.16~0.73之间;第二轮指标条目的百分比均大于0.20。

各指标评价结果的变异系数。变异系数说明咨询专家对指标相对重要性认识的波动程度,变异系数越小,专家们意见的协调程度就越高[5]。一般而言,低于0.10的变异系数值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调查显示,变异系数大于0.10的指标较多,说明专家对各指标重要性的看法差别较大,协调程度较低,因此需要进行指标调整。

(四)筛选结果

16名专家共提出建议7项,并提出所选取的指标要突出酒店行业特色。

删除的指标。本次调查共提出2条删除意见,根据重要性赋值均数、变异系数、满分比的筛选标准并结合专家意见,删去2项不符合条件的指标条目。其中对于“掌握信息来源”这一条目,专家认为与二级指标“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关联度不够;条目“自我提升的愿望”与“强烈的求知欲”内容重复,因此删去“自我提升的愿望”条目。

调整的指标。本次调查修改条目不多,其中专家认为“正确的沟通心态”中“乐于表达个人观点”,语言表述与二级指标不吻合,结合专家意见及课题要求,将此条目调整为“尊重他人观点”。

增加的指标。在专业知识方面,专家提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涉及面广,因此添加了“酒店专业术语的表达与理解”;在提高理解能力方面增加“提高对他人的观察力”条目;在数学应用能力中还建议增加“时差换算”。在科学分析专家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增加相应指标条目。

参考文献:

[1]Prahalad Harvard Business C. K and Hamel. Cz Review, 1990, 66: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79-90

[2]陈宇.走向世界技能强国[M].北京:长城出版社,2001:55-82.

[3]刘永澎.分层化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什么样[J].考核鉴定,2003(10):78-81.

[4]周明浩,李延平,等.德尔斐法在卫生城市建设综合评价指标筛选中的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1(4):260- 263.

[5]叶义成,柯丽华,黄德育.系统综合评价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76-94.

Construction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Core Competency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The Case of Hotel Management Specialty

LIU Jia-feng

(Chang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Light Industry, Changzhou Jiangsu 213164, 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core competency of students of hotel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stick to definite-orientated, complete and specific, practical,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principles, and combine with the cultivati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to confirm the rudiment of index system. Based on that, the evaluation indexes for students’ core competency can screened by adopting Delphi expert consultation method.

Key words stud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hotel management specialty; core competencie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上一篇:同“株”异“葩” 下一篇: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三段对接”创业教育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