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发化学课堂中的非智力因素

时间:2022-10-18 11:14:58

如何开发化学课堂中的非智力因素

摘 要:在化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对化学教学的影响远大于智力因素,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利用是化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意志品质、焦虑水平、情感态度、注意力等。教学实践证明:非智力因素的有效调动与激发,对学生的学业成长与人格养成功效显著。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化学教学

学生之间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别的,但这种差别不大,可是学习成绩差距却较大。就是说对某一个学生来说,他的学习成绩在不同的阶段也有较大的差别,这种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非智力因素引发的。中学化学是一门综合文理科的基础学科,如何培养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笔者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粗浅的探索与尝试。

一、非智力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学习中,如果智力水平大体相同,非智力因素则会对学习效果起决定作用。智力发展不好的孩子,只要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可以弥补其智力的不足。俗话说: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科学家居里,大发明家爱迪生,从小被人斥之为笨蛋,没出息的人,然而偏偏是他们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它主要起动力、定向、维持、调节、弥补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作用。例如,在化学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怀有浓厚的兴趣,就会转为学习化学的动力,进而产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专注学习,在愉快的心境中完成学习任务。但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强大的学习热情、坚韧不拔的学习意志、独立自主的学习精神,只有当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协调发展时,才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二、在化学教学中,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部动力,只有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学有所成。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的首要问题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初三的化学课是启蒙课程,学生渴望学好化学,开始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笔者的做法是在课中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引导新课激发兴趣

笔者非常重视新课的导入,目的是为了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去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内部矛盾,进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最终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实验引课,是化学课得天独厚的优势,巧妙地安排色彩强烈、变化明快的小实验,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笔者曾经在上初三第一堂化学课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一张事先用酚酞溶液写好“化学”两个大字的白纸(晾干)挂在黑板上,再用装有10%氢氧化钠溶液的小喷雾器喷射白纸,白纸上立刻显出两个醒目的大红字――化学。学生第一次目睹如此奇妙的变化,无不惊叹,学习这门新课的兴趣一下被激发出来。

设置悬念,让学生在好奇中摸索推断答案,也是引入新课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这节课,我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在法国阿尔卑斯山下有一个山洞。有一天,三个探险者带着几条狗进洞,走着走着,几条狗便瘫倒在地,四肢抽搐,相继死去,可奇怪的是人却安然无恙。消息传开,许多好奇者蜂拥而至,屡次试验结果都相同。为此,人们称之为“魔洞”。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2)采用形象比喻方法激发兴趣

化学的理论教学往往显得抽象和枯燥,教师更应在语言上下工夫,想方设法变无形为有形,变无味为有味。例如在讲述“催化剂”这个概念时,把“催化剂”是化工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物质,它能加快化学反应速度而自己不发生变化形象的打个比喻,“它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男孩,在队伍里又跳、又闹、又推别的孩子,自己却安然无恙”。这种比喻方法适合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容易让学生在轻松的精神状态下接受知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使之持久化

在学习化学之前,有些动机是潜在的,但更多的是随着化学课的开设并不断地获取学习成功才日益增长的。教师必须保持和利用学生初学化学时那种朦胧的、不明确的好奇心,逐步诱导他们形成定向。

例如: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设置了一些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动机、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绪言课的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地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通过开发家庭小实验极好地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后来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都会问:“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建阳中学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 下一篇:探究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