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替代的语篇衔接手段对比与翻译技巧

时间:2022-10-18 09:29:43

英汉替代的语篇衔接手段对比与翻译技巧

摘要:替代衔接是实现语篇连贯的重要衔接机制之一。文章根据衔接理论探讨了替代这种衔接手段的功能及形式特征,以及英汉两种语言在替代衔接手段方面的一些共性和差异,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替代与连贯的关系,从而使广大翻译者为读者提供衔接合理、语义连贯的译文。

关键词:替代功能;语篇衔接;翻译技巧

语篇衔接,就是语篇内部两个不受句法结构制约的成分在意义上相互关联,即“一个成分的解释取决于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根据韩礼德和哈桑(1976)的划分,衔接手段大致可以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种。前者包括照应(reference)、省略(euripsis)、替代(substitution)和连接(conjunction),后者则包括词汇重述(reiteration)、同义(synonymy)、下义(hyponymy)和搭配(collocation)等。本文通过对英汉替代的语篇衔接手段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翻译的方法技巧。

一、替代的衔接功能

所谓替代(substitution),指的是用替代形式(substitute)来取代上文中的某一成分。在语法和修辞上,替代被认为是为了避免重复。从信息结构的角度看,由于替代成分替代的是上文中已经出现的信息,因而新信息便显得更加突出。在句子的层面上,替代的主要作用在于避免重复并发挥句内的衔接功能。

为了帮助读者进一步明确和理解替代的概念,这里可以从以下例句里得到一些体会。例1:Cars do cause US some health problems ――in fact far more serious ones than mobile phones do.例2:“赵先生误解了我和你表姐的关系,也许你也有同样的误解”(钱钟书,2000:58)。

在例1中,ones替代problems,这样不仅避免了用词上的重复,而且突出了serious所传达的信息,并使两个句子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在例2中,“同样的”替代的则是上文的“我和你表姐的关系”。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英汉语篇中的替代关系是语篇前后承接,从而发挥语篇衔接的功能。替代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既发生在句子的层面上,也发生在语篇的层面上。在语篇的层面上,替代可以通过替代成分与替代对象之间的索引关系使语篇中的句子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从而起到语篇衔接的作用。在语篇的层面上,替代成分的出现预设了被替代成分的存在,因此替代成分的出现必然会使受话者从语篇上文中去寻找被替代的成分。

二、英汉替代衔接手段的对比

根据韩礼德和哈桑(1976)的划分,替代可分为名词性替代(nominal substitution)、动词性替代(verbal substitution)和分句性替代(clausal substitution)。

其一,名词性替代。名词性替代指的是用可充当名词词组中心词的替代词取代另一个名词词组。在英语中,常见的名词替代词有one,ones和the same,the kind,the sort,such等。其中,one是最常见的替代词,用于替代上文已经出现过的可数名词词组。One表达单数意义,ones表达复数意义。如例3:His novel is a bad one for children.(One=novel)。韩礼德和哈桑认为,对于不可数名词,惟一可能的替代形式是零替代(substitution by zero)(Halliday,1976:92)。

其二,动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指用动词性替代词去替代动词词组。英语中可以替代动词词组的替代词为do.如例4:A:Do they have dinner at that small restaurant? B:Yes,they do.在例4中,替代词do替代上文的have dinner at that small restaurant.汉语中的动词性替代不如英语中多见。汉语中最常见的动词性替代词为“干”、“来”、“弄”、“搞”等替代上文中出现的动词词组。如例15:――你写的不好,让我来;――你会作饭吗?

其三,分句性替代。分句性替代指的是用一个形式词替代整个小句或小句的大部。英语中能够替代小句的替代词为so和not,分别表达肯定意义和否定意义。根据小旬性替代所发生的语境,韩礼德和哈桑将英语中的小句性替代划分为三类:引语(report)替代、条件(condition)替代和情态(modality)替代(Halliday,1976:131)

其四,条件替代。在条件替代中,英语中的SO和not替代的是条件从句,SO和not经常与if搭配使用。如例5:Are you free this evening? If so,come and have a drink with US.Are you busy this afternoon? If not。1 wish you would stay with me for a while.例19中so替代的是“you are free”,not替代的是“you are not busy”。

三、英汉替代衔接手段的翻译方法

由于英语和汉语的语法体系不同,它们的衔接手段也不同。在前两部分中我们看出替代是英语中重要的衔接手段,而汉语是一种描述性语言,常用的方法就是重复,一些学者认为英语是一种替代性语言,汉语是一种重复性语言。那么怎样把英语中的替代译成地地道道的汉语下面就讨论几种有效的方法。

第一,重复法。汉语中,重复可谓强调、统一,是衔接最常用的手段。“重复包括语音、单词、短语、句法结构甚至整个语篇的重复。重复也可以分为名词重复、动词重复、从句重复(黄国文,1998:108)”。如例6:This has been our position―but not theirs.(张培基,1983:47)”这一直是我们的立场――而不是他们的立场(名词重复);可见,重复在汉语中的确是不可忽视的一种衔接手段。

第二,省译法。省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省译去一些不必要的词。英语中常用代词替代前面已述的名词,而汉语中却往往不会有太多的代词出现,此时,英译汉时代词往往省译。如例7:Even as the doctor was recommending rest,he knew that this in itself was not enough.that one could never get real rest without a peaceful mind(张培基,1983:89).医生尽管建议休息,他也知道休息本身是不够的,如果心情不平静,是休息不好的。

第三,增词法。增词法就是在翻译时按意义上的(或修辞上)和句法上的需要增加一些词来更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如例8:Rebecca:“what! Don’t you love him( Amelia’s brother)?”Amelia:“Yes,of course,I do.””

第四,直译法。汉语中的一些替代的表达方式,有时只能采取直译的方式。如例9:They think she may try to phone.If so,someone must stay here.他们认为她可能来电话。要是这样的话,就得有人守在这几。例10:I will go if you are going―if not,1 would rather stay at home.你去我就去,否则,我宁可呆在家里。这里,if so和if not分别直译成了“要是这样的话”和“否则”。

四、结论

衔接反映了文章中旬与句之间的关系,每种语言都可有几种不同的衔接手段,但每种语言对于衔接手段都有侧重,英语中替代是一种常用的衔接手段,而汉语中重复却是一种常见的衔接手段。根据英汉之间衔接手段的异同,本文总结了四种翻译方法,当然还有很多翻译方法有待于开发。究竞选择何种翻译手段,关键在于译者对中英两种语言的语法特点的了解程度。因此,译者要有丰富的语言知识才能译出读者满意的作品来。(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浦东;200135)

参考文献:

[1] Halliday,M.A.K and 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2] 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3] 李朝.实用商务英语翻译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 曹雪芹.中国文学四大名著――红楼梦[M].北京:中华书局,2005.

[5]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6]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

[7] 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8] 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

上一篇:汉英翻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及翻译策略 下一篇:对人体五官词汇英汉原义与联想意义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