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句子在线互译范文

时间:2023-11-04 10:30:38

英汉句子在线互译

英汉句子在线互译篇1

关键词: 英汉翻译 形合 意合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是一种形态语或有标记的语言。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在词形变化上除通过词的派生表示词性或词义的变化外,还有名词的复数形式、动词的时态形式、人称代词的格的形式等,这些词的形式的变化表示着意义的变化。这种拼音文字所特有的词形的变化在汉语中是不存在的。汉语是用非语音化的词序手段表达意义,实际上走上了与形态变化相对立的另外一条路,因此汉语在表示动作和事物关系上几乎全依赖意合。

众所周知,英语是一种重形合的语言,汉语是一种重意合的语言。英汉翻译离不开形合与意合的统一,这一特点要贯穿英汉翻译始终。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的主要差别就是“形合”与“意合”,这种差别对翻译的影响较大,译者在双语转换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分析双语的特点,发挥译语的优势,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提高语际转换的效率和质量。

形合和意合是王力在《中国语法理论》一书中提出的两个概念,是语言的两种基本组织手段。连淑能在《英汉对比研究》中提到,形合指“句中的词语的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所谓意合,指“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含义表达”。换句话说,形合是借助语言形式手段来实现词语和分句的连接;意合则不借助语言形式,只求语义上允许搭配,合乎情理,句子的意思就可以意会出来。前者注重语言形式上的接应(cohesion),后者注重行文意义上的连贯(coherence)。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A.Nida)在20世纪60年代末给翻译所下的定义:“所谓翻译,是在译语中用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其次是文体。”奈达还对此作了说明:(1)再现原文的信息(Message)而不是保留原文的形式结构(Formal Structure);(2)对等(Equivalence)不是同一(Identity);(3)对等是最贴近、自然的对象;(4)意义是优先考虑的因素;(5)文体成分虽居其次,但也十分重要。18世纪末,爱丁堡大学历史教授亚历山大・F・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 Tytler,1749―1814)在《论翻译的原则》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进行翻译和评判翻译的三条基本原则:(1)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2)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3)译文应和原作同样流畅。

实际上,翻译是把第一种语言(源语)所表达的东西用第二种语言(目的语)重新表达出来的言语活动。事实上,任何语言都是形合与意合兼而有之的,只不过它们在不同的语言中的表现趋势上有些差异。我们只有通过大量的英汉互译练习,才能真正体会这些差别。

根据上面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英语是形态语言,以“主谓结构”(S-V)为句子主干,其他成分通过各种连带附加关系附着在这条主干上,形成树干和树枝的关系,也称作“多枝共干”型。与此相反,汉语呈现出意合特点。汉语是逻辑语言,外形上没有主从之分,层面之间没有明显的逻辑标记。因此汉语句子常被称为“竹节”式结构。从下面的译例中可以发现英汉语在形合、意合方面表现出的差异。

1.“The boy had his breakfast and went off to school.”

“男孩吃过早餐上学去了。”

原句主干为“The boy had...and went off...”;“and”将两个动词“had”和“went off”连接起来并表明它们的先后顺序。译成汉语后句子没有了主干,两个动词“吃过早餐”和“上学去了”一脉相承,整个意思像一条线,直铺到底,读来顺畅自然。如果完全拘泥于原文的层次结构,翻译成汉语则是“男孩吃过他的早餐,然后上学去了。”译文则不符合汉语习惯,太过西洋化。

2.“近闻夫人健康如常,颇感欣慰。”

“It is a supreme comfort to me when I am informed that you are as healthy as ever.”

原句是一个无主句,译成英语句后则添加上形式主语“it”。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汉语中有大量的无主句,而且一般总有一定的框架,句子的主谓结构是全局的出发点,其他修饰、补充等附加成分好比主干上的旁支,借助各种关联词构成树形结构。汉语句子的语序一般以思维顺序自然展开,翻译成英文句子后,需增加表示逻辑关系的词语,使原文隐含的语义关系显现出来,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英语句法。

3.“有一个老村子叫格兰骞斯德,有一个果子园,你可以躺在累累的桃李树荫下吃茶,花果会掉入你的茶杯,小雀子会到你桌上来啄食,那真是别有一番天地。”

“There is an old village called Grantchester,and an orchard where you can lie under clustering furit-tree,sipping tea,as flowers or fruit hang down into your teacup,and little sparrows come to your table to feed――truly a paradise on earth.”

原句节选自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原句用逗号分成了六个部分,之间没有用一个连接词,全靠语义连接起来。思路有如流水顺势而下,组成了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而英译时,先由“there be”引出句子的主语“an old village”,“where...”作为定语从句修饰主语,“as...”作为状语修饰定语从句,最后得出结论“truly a paradise”,使英译文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结构严密的复合句。

通过以上几个例句的分析,可以看出英汉句子中,句与句之间的连接方式是不同的。英语句子多靠形合,汉语句子多靠意合。英语句子之所以形成树形结构,是因为有多种连接词起到了粘合剂的作用。相比之下,汉语句子多短小精悍,灵活流畅,句段之间不用任何连接符号,而靠语义上的联系结合在一起。英译汉时,就要进行形合和意合之间的转换。然而在翻译实践中,若把此理论单纯认为“英译汉只要把形合变为意合,汉译英就是把意合变为形合”的做法是不全面的。实际上,英汉互译是形合与意合的统一。

本文主要从形合与意合的角度分析了英汉语的特点及互译时的一些方法,目的是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意识到英语和我们母语的差别,在对两种语言进行转换时能够更得体、自如。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本文所谈到的原则或规律只是相对而言的,决不能生搬硬套。我们只有通过大量的英汉互译实践,才能真正体会这些差别,并将其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Chen,Hongwei,and Yadan Li.A New Course book o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7.

[2]Feng,Qinghua.A Practical Course Book on Translation.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6.

[3]Guo,Zhuzhang,and Qingsheng,Li.A Practical Course in T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3rd edition).Wuhan:Wuhan University Press,2005.

[4]Nida,Eugene A.Translating Meaning.San Dimas: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1982.

[5]Wang,Zhikui.A Collegiate Course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3rd edition).Jinan:Shandong University Press,2006.

[6]Xu,Jianping.A Practical Course of English-Chinese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Beijing:Qi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6.

[7]方梦之.译学词典.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8]连淑能.英汉对比翻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9]刘宓庆.汉英对比与翻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

[10]毛荣贵.翻译美学.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英汉句子在线互译篇2

摘 要 英语造句常用各种连接和形式,注重显性接应,是一种形合语言。汉语造句少用甚至不用连接手段,注重隐性连贯,是一种意合语言。本文旨在引用商务英语的例句对英语形合和汉语意合进行对比研究。通过讨论,本文认为在汉译英过程中,译者必须认真分析原文,确定原文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从而选择正确的汉英翻译策略。

1 引 言

翻译教学和研究的经验表明:翻译理论和技巧必须建立在不同语言和文化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英汉互译的几项基本原则和技巧都集中体现了英汉的不同特点。翻译之所以困难,归根到底是因为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因此,对比、分析和归纳这些差异,便是翻译研究的重要任务。基于这一考虑,本文试图对英语形合和汉语意合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汉译英意合句和形合句转换和生成的方式,具体说就是研究如何把汉语意合句译成地道的英语形合句。2 英语形合与汉语意合211英语形合所谓形合,指的是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英语造句主要采用形合法(hy2potaxis)。从语义学角度来分析,英语造句的形合指的是语义的合成主要通过关系词这个外显形标记来实现。换言之,英语造句用的是一种营造学手法(architectural style),句子一般有完整的结构,许多相关成分通过表示各种关系和连接的手段组成关系词结集(connective-orient2ed nexus),直接或间接地粘附在句子结构的里外、前后或中间,整个句子成了庞大复杂的“建筑物”,因此,英语句级语义结构的特点是关系词结集[1]。关系词结集指的是句级语义结构以关系词集中见长。英语中表现关系的词或词组有:介词(短语)、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词、非限定动词(动词不定式、分词、动名词)及其词组。英语造句常用这些形式手段连接词、语、分句或从句,注重显性接应(overt cohesion),注重句子形式,注重结构完整,注重以形显义。现以实例说明。(1)As it is part of our policy to open upmarket s in your area,we welcome specific pro2posals f rom you,aiming at economic cooperationand technological exchage.(2)Sit uated at t he base of t he Mt.LoftyRanges,Adelaide enjoys a Mediterranean cli2mate.例1英语中表现为关系词结集的有以从属连词为中心的语义结构(as...)和一个以现在分词为中心的语义结构(aiming at...)。例2中表现为关系词结集的有以过去分词为中心的语义结构(Situated...)。212汉语意合所谓意合,指的是词语和分词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来表达。汉语造句主要采用意合法(parataxis)。从语义学角度来分析,汉语造句的意合指的是语义的合成主要通过无显形标记的动词(词组)来实现。汉语没有形态变化,造句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注重隐性连贯(covert coherence),注重逻辑思维顺序,注重功能、意义,注重以神统形。词语之间的语法关系主要是通过安排词序来表达的,词的先后次序一般是按照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来排列的。但要了解汉语词序的内在规律,要了解汉语造句法的特点,我们认为主要还须结合动词来讨论。汉语句级语义结构的特征是动词结集(verb-oriented nexus)(Ibid.)。动词结集指的是句级语义结构以动词形式集中。汉语的词形缺乏变化,且介词又相对来说较贫乏,此外也不存在非限定动词;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主要靠词序来决定;词序的安排主要取决于动词在句子里分配的位置。现以实例来说明。As t he successf ul bidder of a water conser2vancy project in Sout hwest China,we are t hink2ing of ordering some equip ment in China accord2ing to drawings and specifications attached tot his fax.我公司已在中国西南一项水利工程中标,拟在中国订购一些设备,随传真送上设备清单和图纸。从以上的例证可以看出,英语中以关系词为中心的语义结构和汉语中以动词为中心的语义结构形成鲜明的对照:英语中表现为关系词结集的有两个以介词为中心的语义结构(As111和according to...)和一个以分词为中心的语义结构(attached to...),而在汉语中均表现为以动词为中心的语义结构。3 英语形合与汉语意合对比研究汉语和英语的重大区别之一是汉语重在意合,英语则侧重形合。汉语多个分句线性铺排的句式结构充分体现了汉语重“神摄”,重“意合”的构句特点。汉语多数情况下并无显性标记,句子各语法成分隐含在词语铺排的线性流程中,分句与分句的关系或承上启下,互为呼应,或语气连贯,层层递进。高明凯指出“,汉人平常说话不喜欢用太多没有基本意义的虚词,只是把事情或意思排列起来,让人去了解这两个事情或两个意思之间所生的关系如何。……不过这并不是说汉人说话不合逻辑,因为不加虚词,我们也知道这句话的意思。”[2]汉语没有词的形态变化,代词也用得较少,重意合而不重形合,词语之间的关系常在不言之中,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常隐含在字里行间。这一特点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就是汉语的分句线性铺排结构。而英语的句式结构则均以SV为主干构成全句中心,以动词为焦点“透视”句中各成分,动词的词形变化涵盖了句子大部分的结构信息、功能信息,甚至语义信息,全句围绕这一SV中心主干进行空间搭架,因而句子语义层次分明,显性形态标记准确清晰,结构严紧,其形态犹如一棵枝丫横生的“参天大树”,多枝共干,枝丫分明,充分体现了英语重形合,重理性的特点。英语句子呈句首封闭、句尾开放[3]。王力指出“,西洋语的结构好像连环,虽则环与环都联络起来,毕竟有联络的痕迹;中国语的结构无缝天衣,只是一块一块的硬凑,凑起来还不让它有痕迹。西洋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的;中国语法是软的,富于弹性的。惟其是硬的,所以西洋语法有许多呆板的要求,如每一个clause里必须有一个主语;惟其是软的,所以中国语法只以达意为主,如初系的目的位可兼次系的主语,又如相关的两件事可以硬凑在一起,不用任何的connec2tive world”。[4]汉英两种语言中,句子成分与分句之间的连接方式截然不同。汉英基本差异在于汉语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线性结构,而英语是一种树型结构。汉语的方块字在结构上是孤立的,字与字的结合没有形态上的变化,而是直接连缀拼接,从结构形式上是单层面的、线性的。汉语中几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几个动词连用都可以分别连缀成句,没有主谓框架的限制,不用区别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汉语没有动词不定式、分词和动名词等所谓的非限定形式,表面上短语与短语、分句与分句,甚至句与句都可以并列、排比下去,都用逗号来标点,成为很长的一串。汉语句子较短,一个短句接一个短句地往下叙述,逐步展开,信息内容像竹竿子一样一节节地通下去,很少有叠床架屋的结构,因而有人称之为“竹竿型”结构。汉语的语法关系直接依赖于语义、语序和逻辑来表达。英语语法讲究句型,主谓结构是全句的框架,所有修饰、限制、补充成分归于附属,借助各种连词、介词、关系词与主框架连接。句子的SV结构是大树的主干,各个从属部分是大树的枝丫,枝丫与大树的连接点是关系词。如果说汉语句子是大红灯笼一串串,那么英语句子就是枝形吊灯一大盏。4 汉英翻译策略从上面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形合和意合是英汉语义结构的转换原则。从语句衔接上看,汉语往往采用意合(parataxis),也即靠语义来衔接,而不一定要依靠关系词。英语则采用形合(hypotaxis),也即多使用关系词。在汉语中连接词使用较少,此外汉语里也没有动词非谓语形式,因此,汉语的句子从结构形式上看多用并列动词或并列分句,句子里并列关系居多,层次不甚明显。汉语各句之间的联系比较松驰,但富于弹性,而且含义很清楚,内在的主从或并列关系由读者自己去体会。意合的汉语句型向形合的英语句型转换,往往涉及到整个句子结构的调整和重新组织。汉译英时,在分析解读隐含的逻辑关系之后,要有意识地在译文中选用适当的英语语法形式,如连词、关系词、分词、动名词和不定式等,正确译出原文的意思。如果按照汉语结构死译,译文会产生大量松散的并列结构,不合英语行文习惯。有必要对原汉语进行语义分析,如在语义上有并列关系,可将其译为英语的并列结构,如在语义上有主次关系,可将其译为英语的主从结构。411找出并列关系,译为并列结构汉语行文多用并列结构,一个句子里可用几个并列分句,或一个主语带出几个并列谓语。英语行文,并列结构不如汉语用得多,但并列分句和并列谓语也是有的。因此翻译起来很方便。如:不发达地区大都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地区,发展潜力是很大的。Most of t he less developed areas are rich inresources and have great potential for develop2ment.在此例句中,汉语和英语几乎是一样的。但有一点区别,这一点区别虽不显眼,却非常重要。那就是英语里要用连词and。这个and很不起眼,你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却体现了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而且在汉译英时,最容易被忽视。一般说来,并列连词在英语并列结构的句子里是必不可少的,这正体现英语的“形合”。但汉语重“意合”,句子成分之间的联系不一定在字面上表现。因此,汉译英时,不要忘记使用并列连词,这显得特别重要。412突出主要信息,译为主从结构汉语里用得较多的并列结构,有的是并列分句,有的是并列谓语。汉语的复合句往往采用意合法组句,不用连词的情况比用连词的时候更多。因此,有些句子比较复杂,各成分之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联系,但都不用文字表示出来,表面上只是一个并列结构。翻译这种句子,译者一定要认真分析原文,从而确定什么是主要结构,什么是次要结构。换句话说,译者必须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运用“分清主从”(subordination)这一翻译技巧。如:(1)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The ocean,which covers 71 per cent of t heeart h’s surface,is a basic component of t he glob2al bio-support system.(2)中国将努力促进国内粮食增产,在正常情况下,粮食自给率不低于95%。China endeavors to increase it s grain pro2duction so t hat it s self-sufficiency rate of grainunder normal condition will be above 95 percent.例句1主语后面有两个并列的谓语:覆盖了……,是……。但仔细分析起来,便可看出,“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说明了一个人们已知的客观事实,句子的重点在后面。因此译文用了一个从句:which covers 71 per cent of theeart h’s surface修饰主语,而用谓语集中处理后半句的内容。根据对例句2的分析,我们得知原句“在正常情况下,粮食自给率不低于95%”是“中国将努力促进国内粮食增产”的目的,这种关系在汉语里是用意义连接的,而在英语中必须用显性标记“so that”表示出来,否则英语读者就不懂前后两个分句间的逻辑关系。英语有分词,不但有现在分词,还有过去分词,而且用法灵活。分词引导的短语可以放在句首,可以放在句中,也可以放在句末。因此, 英语句子里主从关系很多,体现出不同层次。英译汉时往往可以和普通动词一样处理。大概正因为如此,汉译英时我们往往想不到发挥英语的这一特点,使译文显出层次,而只知一味地使用并列动词。因此,汉译英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地使用分词短语。这就要在若干并列的动词或分句中区分主要和次要的。主要的动作用动词来表达,次要的动作用分词来表达。即汉译英时要把动词结集转化为关系词结集。汉语里的并列成分译成英语,除了用从句和分词短语之外,还可以使用介词短语以及后置形容词短语等,使句子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介词和后置形容词是英语里活跃的两种词类。因此,汉译英时我们就要对原文认真分析,确定哪些是主要成分,哪些是次要成分。有时就可将次要成分用介词短语或后置形容词短语表示成状语或定语。如:(1)现根据你方询价单所提设备及其数量报盘如下,并附送有关资料。As requested,we are sending you t his offerfor t he quantit y of specific equip ment as enumer2ated in your enquiry toget her wit h some relatedliterat ure.(2)我们是专门为向中国提供服务而成立的一个咨询公司集团,主要经营范围是促进进出口业务和合营企业项目。We are a group of consulting companies ac2tive in t he field of export-import promotion andof joint vent ures especially set up to provide ser2vices to China.例1句子后部分“并附送有关资料”从语法关系来讲和句子的前部分是平行的,但经过仔细分析,我们可看出句子的前部分是整个句子的语义重心,而后部分只是对前部分的补充说明,因而可把它译作英语的一个介词短语,这样的译文就更加符合英语“形合”的行文规范。同样,例2句子的前部分是语义中心,后部分只是补充说明这个咨询公司集团的业务范围。译者将后部分内容巧妙地用后置形容词“activein...”挂连在译文中作定语。这样的译文就比把原文翻译成两个并列句更紧凑,层次更分明,语言更地道。5 结 语英语注重形合,注重结构、形式,常常借助各种连接手段,因而比较严谨(preciseness)。汉语注重意合,注重功能、意义,常常不用或少用连接手段,因而比较简洁(conciseness)。汉语是一种以意统形的语言,句子的语义内涵关系和句法成分大多隐含在句中词语铺排的线性流程中,句子的语法结构常常是从上下文的意义中推导出来的,不像英语那样有各种明确的显性语义形成标记。要完成汉译英过程中的化“意合”为“形合”的转换,就必须将汉语这种“隐性”的语义关系化为英语“显性”外形结构,由“隐”变“显”。而这一过程需要译者对原文的精确分析和准确理解。译者必须弄清汉语原文中逻辑语义内涵关系,找出句子的语义重心,分清主要和次要成分。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按照英文“形合”的行文习惯,将译文SV主干定在原文语义重心之上,将原汉语次要部分按英语的各种语法手段分别有机地挂连在这一SV主干上,完成全句的空间搭架。

参考文献

1 陆国强1英汉和汉英语义结构对比1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632 高明凯1汉语语法论1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3363 刘宓庆1汉英对比研究与翻译1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1244 王力1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1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141

英汉句子在线互译篇3

摘要: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需要通过语言加以传承和表达,语言更受到文化的影响。因此翻译既是语言的翻译又是文化的翻译,文化差异对英汉互译具有重要影响。中西方文化差异大都涉及到文化核心成份,即价值观念))亲属关系及称谓、伦理道德、宗教信仰和思维方式等,英汉两种语言处处烙上了价值观的印记。针对上述文化差异,本文通过典型译例探讨应如何避免误译。

长期以来,文化被认为是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人类知识和行为的总体。狭义来看,文化指的是特定人群的显性或隐性的行为模式———其囊括了文字音位系统、地理气候状况、生活方式与习俗、价值观念等。语言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又深受文化深层结构价值观念影响,处处烙上了价值观的印记。语言突破时空限制承载文化信息多方面的内涵,在双语转换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量越大,由于文化差异所遇到的文化障碍越大。英汉互译方面的文化差异俯拾皆是,深嵌在语言之中的价值观念尤其不易为译者察觉,每每成为译途的绊脚石。价值观念包括亲属关系及称谓、伦理道德、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一般认为价值观念是特定文化的核心。表现在英汉两种语言上,价值观的种种歧异之处,有时一目了然,有时云遮雾挡,但几乎处处留下其踪迹。一、亲属关系及称谓由于长期的农耕生产方式和一以贯之的儒家“五伦”社会关系及人际关系,中国文化呈现一种“服从权威和长上、各守本份”的特色,各种亲属关系和社会关系规定得极其详尽严格,不允许逾规越轨。英美人受基督教文化影响,推崇个体主义文化价值观念,强调表现自我,家庭观念较中国淡薄,亲属称谓简略,不求精确。/0123405 678 5952405不分大小;59:;975975也不分大小、男女,不管是母亲一方的,还是父亲一方的;>7=;45包括几乎除自己父母和(外)祖父之外的两代男性。故翻译时有诸多不便。在狄更斯的名著?6@98 A1BB40C94;8中,?6@98有时称D955 E012F118为“6>72”,实际上后者是他父亲的6>7(2姑姑),此处只可译为“姑奶奶”,否则中国读者就会迷惑不解,甚至认为这小孩“没大没小”了。英美人观看曹禺的名剧《雷雨》,其间家族亲情敌意、恩恩怨怨扑朔迷离,真让人绞尽脑汁才能领悟中国血缘文化在家族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进而理解中国几千年封建制跨台和消亡的根源。这些复杂的社会关系英译时就要斟酌淡化处理。在中国传统说法中,往往贬己尊人,除为了创造“异国情调”外,这些自称英译时都要简化,不然,英语读起来让人莫名其妙。如:(%)亲带小犬到府叩谢。G 536;;:097778 21 H1>0 31>54 21 I1F21F395 2367I5.“小犬”旧时用来谦称自己的儿子,不宜译为“234;922;4812 59NB;H:4=6>54 NH 762>04 95211 C044 678 465H 678 81457’2 C92 234 29N45O……”———,601;8 K3689=I译E34 E06@4;5 1C J61 EK’67.(!)中的“鄙人”为汉语中的自称词语,其文化内涵表示谦虚,通过自贬表达了对听话人的尊敬,译为无文化内涵的“G”,传递了交际的主要信息,却丧失文化色彩。文化色彩丧失不是单纯因译入语与源语语言差异所致,主要是文化差异使然。因此可以说,文化信息丧失在翻译中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如果一味寻求语义上的等值而将“鄙人”译成“NH3>N:;4)54;C”则无疑使说话者有“点头哈腰”之嫌,从而导致交际失误。汉译英时令人棘手的,还有表示亲热的“兄”、“姐姐”、“叔叔”等泛指称谓语。一般说来,这些都不宜直译,而作“泛化”处理。(-)县官又苦苦的劝老残到衙门去,老残说:“我打扰黄兄是不妨的,请放心吧。”———《老残游记》第十五回译文(P)E34 35947 N6?的意思是“唯物主义”,而:;-2=:>?的意思是“唯心主义”。由于人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和观点的不同,在英语中,这两词并无褒贬可言,而在汉语中,肯定唯物主义,否定唯心主义。个人主义的直接产物———隐私(8):*>*))A(D*)A*1)”。对于这类文化差异,一般可在吃透原文涵义的基础上予以意译。另举两例:(’)/>1@@->>D1=(1>:3->>?23,2>+*(-244)->>:>:,-@*1=;>--+,2+I)23;?*+,-)J:2;:;3*+B23++*7(取自《红楼梦》及02BG->译本)为何“不便”?长期以来,人们以群体利益为重,群体利益高于一切,人们的言行必须符合社会和群体的希望,维护社会关系至高无上。王夫人耳濡目染“克已守道”的传统道德,深深明白:大家伙都不去,尤其是婆婆(长辈)不去,做媳妇的(晚辈)怎好丢下老祖宗不奉陪,独自去呢?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严遵人伦界定的规范,不越雷池半步。汉语文化背景英译时补上,英语读者方可明白其中意。个人主义意味着对自由的追求。汉语中的“自由主义”与英语中的“=:(-)2=:>?”差别很大。前者指目无组织纪律和行为的随意性,一般是贬义词;后者指一种颇为开明的政治、哲学态度,反对对人施加政治、精神的外在束缚或限制。《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三课E->>*3>K)*?J-DD-)>*3中的一句话“F-)-:+=-D+?-+*;-@:;-B,-+,-)B->,*1=;,2*)3-B>828-)>B:+,*1+2 4*,*1=;3*+,->:+2+-2?*?-3++*8)-D-)+,-=2++-)7”会让很多读过的国人记忆犹新,但由于长期深受集体主义熏陶,又有些不解其意:“为什么J-DD-)>*3把报纸和政府对立起来呢?通常不是政府办报纸,报纸为政府服务?”东西方文化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人们对某些词翻译理解的不同。在西方国家,尤其在美国,主要媒体,包括各大报纸,在主流意识形态上通常同政府一个鼻孔出气,称得上同仇敌忾,但在对政府实施舆论监督方面,有时确实不留脸面,显出特立独行的一面。由此看来,3-B>828-)这个词表面上看是表达言论的工具,其实,其深层涵义是“针砭政府的言论自由”。英美人的自由还体现了对他人自由的尊重。通过分析翻译“C’?4*:34+*,2>*D 8*++24(-一碗红豆汤)指“因小失大,见利弃义,用永久的东西来换取一点暂时的利益。”源自《圣经》中雅各以一碗红豆汤换取哥哥(以扫)的长子权,而以扫居然同意为了一碗红豆汤而放弃长子权,因眼前小利而失去长远利益。中国不理解英美基督教徒的道德观,无法区分基督教教义中的@):?(-犯罪)与>:3(罪恶),难免误读02B+,*)3-的英文小说M@2)=-+E-++-)。汉语读者所关心的是人际关系与利益,而不是上帝与人的关系;西方民族在上帝面前的忏悔之情,受煎熬的焦虑心境,汉语译者很难想象和体会,难免漏译英文中深刻的宗教文内涵。另举两例:(’)51>,’>;-@:>:*3+*=2A,:>N2)+A’>,*=A+2O 4)2:(=圣杯)*3+,-+2(=-B2>3*+>*?1@,+,-8)*;1@+*D 23-8:8,23A 2>:+B2>:3@)-?-3+2=;2B3:34+,2+>*?-+,:34?1>+(-;*3-7布什决定将所属共和党认为的圣杯端到桌面上,以便和民主党谈判。这项决定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他终于觉悟到必须采取某些行动了。0*=A 4)2:=(圣杯)是欧洲中世纪传奇故事中的一个重要象征。据传说,此杯是耶稣在“最后的晚餐”(+,-E2>+M188-))时用来饮葡萄汁的。后来约瑟(J*>-8,)在耶稣被钉上十字架时,又用此杯盛接其鲜血。此杯被带到英国,旋即失踪。传说此杯非凡夫俗子肉眼所见,具非凡的神秘力,因此追寻此杯即等于追求神恩。在(’)中老布什竞选总统时许下诺言,决不增税(3*+2O,:G-8=-;4-),这是众所向望、追求不懈的东西,代表了一种神圣的理念或崇高的报偿,所以可同,*=A 4)2:=相媲美。其间的联想,在基督教社会中,是显而易见、妇孺皆知的。但在汉语中,由于西方宗教常识的欠缺,如按字面直译为“圣杯”,会令汉语读者感到突兀,思绪如坠云雾。故结合当时政治背景,进行语境补全,译为“神圣的不增税承诺”,易为汉语读者明了。(!)()*+(,)-./0(!)在一般译者看来,似小菜一碟,一挥而就,译为“不吃鱼”,但其在英语中传达的内涵却是“忠诚”。在英国历史上,宗教纷争,旧教规定在斋日不许吃鱼,在新教徒推翻旧政府后,他们偏要在斋日吃鱼,以表达对旧教的蔑视,对新教的忠诚。那么(!)就有了表示忠诚的新意,成了英语的历史典故,故汉译时应联系特定的上下文,补充实质意义。中国人自古笃信儒家学说,佛教和道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渊源,宗教典故同样丰富了中国文化和语言,像“来生(世)”、“阿弥陀佛”、“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常为人挂在嘴边。特别是取自印度的佛教真经在中国广泛传播,其精髓逐渐发扬光大,受其熏陶,中国人在语言中处处难以甩掉其影子。比如+,+-(*12.-*常译为“来世”、“来生”。但“来世”、“来生”均为佛教的轮回观念,认为人能生死轮回,人死后又能投胎返回人间;英美基督教无此观念,而认为人的肉体死后其灵魂仍在,或上天堂,或下地狱,或飘零四方,并无“来世”、“来生”一说或理解。因而+,+-(*12.-*最好译为“死后的灵魂生活”。民族宗教信仰是该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经典著作,佛教教义散布字里行间,堪称宗教与语言结合的典范。杨宪益先生借用了一个英语谚语,但把其中的3)4改成了5*+6*,,将《红楼梦》中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译为7+,81)8)/*/9 5*+6*,4./8)/*/,从而保留了原有的汉文化的宗教色彩,源语与译入语相映生辉,可谓神造之译。而英国翻译家5+:;*/却直接引用了对应的英语谚语7+,81)8)/*/9 3)4 4./8)/*/,不折不扣地实践了“拿来主义”,好比拿来“耶稣”替代“如来佛”,如此一来,5+:;*/就不由自主地把一个礼佛的人变成信奉基督的人。无独有偶,5+:;*/又将“阿弥陀佛”译成*,实在是偷梁换柱,愚弄读者,不如直译为好:.(+0?+。还有像“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这类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歇后语,也是翻译中的“硬骨头”。尽管其比喻属一般事物和情理,其间联想义对汉民族来说是不言而喻的,但对英美人来说,就是冥思苦想也猜不出所以然,因为牵涉到社会文化联想的不同和社会经验的不同诸多因素。宜直译保留文化特征和独特的语言结构,然后加注意译。试译为:@),;D),*E0+,B+,4(:)F0.C GH&>D(+22—C 2.(D F+,’(()AF0 0./0*+4I())(+22()0+6*0./0*+4()AF0*4I C F)22 D+(+2)//H无论英译还是汉译,使用民族特色太浓的表达都有点像往“人头马”里掺茅台或往茅台里掺“人头马”,虽然两者都是精品,但混合在一起就损坏了各自的“原汁原味”,成了非驴非马的组装品,文化韵味全无。故译入语应较好地体现源语的宗教文化精神实质,保留各自的宗教文化特色,尽量避免张冠李戴,贻笑大方。四、思维方式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指导下,中国人追求与自然和谐,群体至上。在思维模式及语言观上都倾向于从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先全面考虑,后考虑具体细节。由于中国人常采用笼统性的整体思维方式,强调篇章整体意义,又由于汉语是主题显著语言,只要主题明确,主语有无关系不大,因此汉语句子中常出现零指前(E*1)J+,+80)1.F 1*-*1*,F*)的照应现象,特别是当人称代词作句子主题的时候。英译时须按英语是主语显著语言的特征,增补主语实现粘连。而“天人相分”的宇宙观决定英美人以逻辑、分析、线性为特征的思维模式,即从具体到整体,由点到线。从文化语言来看,强调抽象性和精确性,个体至上,求变好奇。虽然任何语言(包括汉语)的佳作都要靠深刻的内容、生动的描述、鲜活的形象表达取胜,但由于受英美文化的个人主义取向的影响,英语表达的喜新厌旧几乎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现代英语大师们几乎毫无例外要求打破常规,不断创新,反对使用所谓陈词烂调(F2.F0*/)。从本质上讲,英语是形态语言,其语法关系主要是通过词本身的形态变化以及一定的虚词来表达的。英语的主谓结构是全句的主干和焦点,英语句子在表达复杂意思时,大多采取增加结构层次、叠床架屋的方法,构成树型结构。汉语语法关系的表达直接依赖于语义、语序和逻辑,汉语句子在表达复杂意思时,一般按时间顺序或事理逻辑顺序,逐步交代,呈线性结构层层铺开。根据两个民族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别,在英汉互译中注意译语句子符合其自身的特点:汉译时不可拘泥于原文的层次结构,避免过度西洋化而不合汉语语感;英译时力戒太松散,否则会显得支离破碎,背离英语行文方式。具体说,英译汉时,句子由树型结构向线性结构转化,即从有主干变为无主干,焦点变散点,由层层相扣变为句段相承的疏散铺排。如:(%)K0*./)2+(.),)-(0*1A1+2:)124?*F+A/*)-4./(+,F*+,4(0*2+F;)-(1+,/8)1(-+F.2.(.*/./F)>8)A,4*4?=(0*8+AF.(=)-(0*.,-)1>+(.),>*4.+H这个句子较长,但仍是个简单句,主干是:K0*./)2+(.),./F)>8)A,4*4,通过四个)-短语修饰、限制或补充,结构层次变复杂。如按“主谓”译成如下汉语句子:“由于距离远和交通工具缺乏所造成的农村社会的隔绝由于通讯工具的不足而变得更加严重。”定会觉得语气过急,行文梗滞,不合汉语的语感。不如改译为:“因为距离远,交通工具缺乏,使农村社会与外界隔绝,这种隔绝,由于通迅工具的不足而变得更加严重。”这样的线性铺排,显得语气舒缓,从容不迫。汉译英则相反,是句子结构的“聚合”,即变松散为紧凑,分主次,将铺排的句子纳入一定的框架之中。如:(!)小辣椒见是书记,一愣,松开手,跟着就瘫了下来,滚地皮,大哭大叫。LA>?-)A,4*4+(/**.,B(0*/*F1*(+1=9(0*M.((2*N*88*1 1*O2+P*4 0*1 0+,4/9+,4(0*,2+=4):,9 1)22.,B),(0*B1)A,4:.(0F1=+,4/F1*+>H原文中的六个动作词语按时间顺序排列,形象栩栩如生,句式灵活多变。英译时,这六个动作词语就要区别对待,按照语意关系分别处理,有的充当谓语动词,有的成为分词,有的化为名词形式,才能吻合英语表达法。从以上互译中,也可看出:英语句子多靠形合,各种连接词起到“粘合剂”的作用;汉语句子多靠意合,靠语义的联系结合在一起。与意合与形合密切相关,中西方思维还存在着主体意识和客体意识的差别。中国人讲人法自然,万物皆备于我,因此万事万物都有强烈的主体参与意识,语言表达上多以“人”这个主体为主语。西方人由于理性的分析而执着于主客分离和区别,所以,一方面,或以人主体为主语,或以事物这个客体为主语,视需要而定;另一方面,更多地持客观审视的态度,以事物为主语,对之进行客观、冷静的剖析;这就导致了英汉语篇主语或重心的差异及由此造成的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不同。()*+)),-).)/-01+2-3)-.4,56.*-/74//,8 4,59)-40/:/,8(/.4084.02;)-4).这期间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研究工作者展开了激烈的竞赛,因而,基础的发现接二连三涌现出来。此处英文两分句的衔接,用的是/,8,属于添加连接,译成汉语却换了因果性连接;如果照搬原文译为“而且”,显然欠准确,未吃透原文的本义。就此差异,追根溯源,在于头一分句的主语的不同:英文是客观性的029=)*4*42,,中文是主体“研究工作者”。这一差异看似难以榫对榫、铆对铆,统一起来,但结果殊途同归;若把译文改为“……竞争在……研究工作者之间展开……”肯定就不自然,不地道了。语言表达方式和一个民族的思维定势有关,英民族的客体意识使它偏向抽象思维,偏向抽象名词表达,而汉语习惯具体表达。英语中非人表达语就是抽象思维的一种表现,非人称表达在主语位置上主要是靠抽象名词构成。如:(?)@2+2,8)-*1).4A1*2

参考文献ML’M@)+9/-3:F)*)->5 N)O*(223 2P1/,A1/4Q2-)4A,R/,A6/A)S860/*42,F-)..:#$$’>L#M T/,A U4/,D4:V/4@/484)>5 V-)/9 2Q2-)4A,R/,A6/A).F-)..:’"Z[>L C M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L X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Z>L?M范家材>英语修辞赏析L X 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L!M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L X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L%M金阝是>等效翻译探索L X 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L Z M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L X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L[M贾文波>原作意图与翻译策略L\M>中国翻译,#$$!,H?I>L"M蒋晓华>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阐发与新思考L\M>中国翻译,#$$C,H!I>L’$M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L X 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L’’M潘文国>译入与译出—^谈中国译者从事汉籍英译的意义L\M>中国翻译,#$$?,H#I>L’#M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L X 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L’C M谢建平>文学形象翻译与“第二自然”的创造L\M>中国翻译,#$$C,H#I>L’?M陈宏薇>汉英翻译教程L X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英汉句子在线互译篇4

关键词: 文化差异 英汉互译 增加与删减

所谓翻译,就是通过一种语言转达另一种语言的文化信息,因此可以说任何翻译都离不开文化。历来有经验的译者或翻译研究者都比较注意文化与翻译的关系。王佐良说: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译者必须掌握两种语言的基本用法及其所含盖的文化知识。谭载喜也在《翻译中的文化比较》中说到:翻译中对原文意思的理解,远远不是单纯的语言理解问题。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受着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某段文字的理解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文化的了解。对译者来说,没有两种文化的对比知识,就无从谈起对语言文字的准确理解与表达。大量的文化信息是可以等值传递的,这就是有关两种文化共性的东西,至于与两种文化的差异相联系的内容,它构成了翻译中的难题。

汉语和英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符号系统,两种语言在句法和词汇、修辞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像其它系统一样,汉语和英语这两个独立的系统内部保持协同有序、互相制约外,各系统又作为一个整体一同与外部系统发生联系。当我们只从信息交换的角度考虑时,它们便构成了一个信息系统。英汉互译使汉语和英语系统之间互相作用,实现了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

任何信息系统在进行交换时,总免不了受到一些冗余信息或文中缺乏信息的干扰。冗余信息和缺乏的信息主要是干扰准确传递的信号,其种类繁多。在互译的过程中,各自系统会产生或缺少各种冗余信息,造成理解困难,降低交际效率。因此,我们有时需要删除冗余信息,有时则需要添加增加一些信息,以提高交际效率。但是译文的增加删减都是为了更确切、更忠实地表达原文的含义和精神。译文中添加一些原文中没有的词句,表面上看是不忠实于原文,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些增加的词句所表达的意思并非无中生有,而是隐含在原文中的。减词是在不影响原文的情况下省略无关紧要的词语,以避免拖泥带水。

1.增译

增译不是无中生有,而是要根据上下文特别是介词搭配的动词或形容词的含义。有不少情况,句中与介词搭配的动词或形容词不出现。如果按照原文结构无法表达清楚,甚至易于误解时,或按照译入语的习惯须加主语、名词、连词等以增加译语读者的理解时就要适当地增加一些词语或句子成分。不译或省译是在确切表达原文意思的前提下使译文简练,合乎汉语规范,绝不任意省略某些词。增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添加一些词句,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表达的意义。这种方法多半用在汉译英中,汉语无主语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无主语的时候,除了少数可以用英语无主语,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进行翻译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得句子完整。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代词、连词和介词、冠词的使用上都有很大的差别,英语中代词的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类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都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候又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删减。英语词与词、句子与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常常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因此,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另外,在汉译英的时候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隐含而没有言明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的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的完整。总之,通过翻译,一是确保译文的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确保译文意思的明确。

增译在不同的文化下有不同的增加。当汉语译成英语的时候,我们中国人的习惯是把一些人称等省去,而英语则喜欢用人称、介词的搭配和冠词,在汉语中不存在冠词。我们在翻译的时候也常常把原文的主语译成宾语,增译“有人、人们、大家、我们”等泛指性的主语。如: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formation can be sent to every part of the world.(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能把各种各样的信息传到世界各地。)。

由于文化的不同,在应用语言的时候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根据语言的习惯进行翻译。例如:

(1)英语和汉语的句子结构不同。在英语中,句子以其主语为基干,通过连接手段,一层一层地展开,就好像一棵树的树干上张出大树枝子,大枝子上再长出小树枝。因此有人认为英语的句子结构是树形的或葡萄串形的。汉语的分句则更多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出现,依次展开。因此在汉译英的时候要增加英语中的主语。例如:“谁知自娶了他夫人之后,倒上下无一不称赞他夫人的,琏爷倒退了一射之地……”这句话翻译成英语:Since his marriage he has been thrown into the shade by his wife,who is praised by every body high and low.因此有人认为汉语的句子结构是竹竿形的或行云流水式的(增译主句);又如:What about calling him right away?(马上打电话给他怎么样啊?)(增译主语)。

(2)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词法和句法有差异,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翻译时为了使译文合乎汉语的习惯和表达规律,为了使意思更加明确,从意义、修辞和句法上考虑需要在译文中适当增添一些虽无其词而有其意的词。如一些名词的增加:Indeed,the reverse is true.实际情况恰好相反;The temperature needed for this progressing is lower than that needed to melt the metal.(这种加工方法所需要的温度要低于熔化该金属的温度。);He was still reluctant to talk substance.(他仍然不愿意谈实质性的东西。)(增译名词)。

(3)在英语中,物主代词表示所有关系,又叫做代词所有格,名词性物主代词具有名词的特征,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表语、宾语。它还可以构成“a/an/this/that/some/no+名词+of+名词性物主代词”句型,在这个句型中,名词性物主代词在句子中作定语,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口语中的汉语有时可以省掉“我的”、“你的”这类词,但英语中一般不省去物主代词。物主代词的翻译除了人称代词含义是采取还原其所代替的名词之外,英语里的物主代词在代替句中作主语的名词时,我们也要重复其作主语的名词,使译文更具体、更明确。因此在汉译英的时候要增加汉语中省去的物主代词。例如:就是法西斯国家本国的人也要也被剥夺了人权。(Even the people in the fascist countries were stripped of their human rights.)(增译物主代词)。

(4)汉语句子的特点主、谓、宾结构排列松散,定语前置,句子较短。语段流散铺排,句子展开时不形成环扣式套接,必须断句另起。词或词组常重复出现,多用实称。然而英语句子的特点是主、谓、宾结构排列紧密,定语有的前置,有的后置,句子较长。语段结够严谨,句子展开时可形成环扣式套接,常用从句,不必断句另起。所以,在英汉互译的时候汉语翻译为英语要增加连词,以增加英语句子的严谨性。例如:只许洲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While the magistrates were free to burn down house,the common people were forbidden to light lamps.)(增译连词)。

(5)英语中大多数介词含义灵活,一词多义多用。除了一些常用短语已有译法外,大量介词需要从其基本意义出发,联系上下文加以灵活处理。根据上下文特别是与介词搭配的动词或形容词的含义加得恰当。有不少情况,句中与介词搭配的动词或形容词不出现,如照原文结构无法把意思表达清楚,甚至易于误解时,就需要增词。例如:这是我们两国人民的又一共同点。(This is yet another common point between the people of our two countries.)(增译介词);That’s all there is to it.(那就是与此有关的全部内容。)(原句的to=related to);The engineer was taken ill with consumption.It was flour on the lungs.The doctor told him at the time.(这个工程师得了肺病,那时由于面粉对肺的影响,当时医生这样对他说。)(on=effect)。

(6)由于英汉民族文化背景不同,一些母语读者容易理解的习语对译者读者来说很难理解。使用增译法,即对习语先译后再加注的方法,可以保持与原文意思相似,有貌合神离的感觉。例如:They have,by this very fact,opened a Pandora’box.(其实他们的这种做法,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造成了混乱和不幸。)Pandora原来是希腊神话中从天宫下凡的第一个女性,Pandora’s box从表面上来看是贵重之物,而骨子里却是祸害,其含义为万恶之源,造成极大的混乱。若不补译的话,会造成一些译语读者难以理解其真正的含义。又如: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Zhugeliang the mastermind.)(增加注释性的词语)。

2.省译

这是与增译法相对应的一种翻译方法,即删去不符合目标语思维习惯的词,以避免译文累赘,要确切表达原文内容的前提下使译文简练,合乎汉语规范,绝不是任意地省去某些词。

(1)英语中喜欢用介词和介词的搭配,但在汉语中介词用的不像英语那么广和频繁。表示时间地点的介词,译成汉语的时候如出现在句首,大多不译,如:There are four seasons in a year。(一年有四季。);Many water power station have been built in the country.(我国已建成了许多水电站。)有时将英语翻译成汉语的时候,一些介词像for(为了),from(从……),to(对……)、on(在……时)等可以不译。如:The barometer is a good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air pressure.(气压计是测量气压的好仪器。);The air was removed from between the two pipes.(两根管子之间的空气已抽出。);Most substances expand on heating and contract on cooling.(大多数的热胀冷缩。)另外,表示与主语有关的某一方面,范围或内容的介词有时不译,这时可把介词的宾语译成汉语的主语。如:Something has gone wrong with the engine.(这台发动机出了毛病。);Gold is similar in color to brass.(金子的颜色和黄铜相似。);It’s never occurred to me that bats are really guided by their ears.(我从未想到蝙蝠居然是靠耳朵引路的。);不少of介词短语在主句中作主语。其中of(……的)往往不译。如:The change of electrical energy into mechanical is done in motors.(电能变为机械能是通过电动机实现的。)(of短语和change在逻辑上有主谓的关系,可译成立谓结构);Some of the properties of cathode rays listed below.(实现阴极射线的一些特征性如下。(第一个of短语和some在逻辑上有部分关系。of不译出)。

(2)在英语中,人称一般不会省去,即使知道了说的是什么也要用一个代词来把要说的说出来。但在汉语中,若是讲知道的对象,则习惯不用人称代词。所以,在翻译中,若英语中的代词作宾语,说话人和听话人,或者读者都知道指什么,汉译时需要省略。例如:You will be staying in this hotel during your visit in Beijing.(你在访问北京期间就住在这家饭店。);I hope you will enjoy your stay here.(希望你在这里玩得愉快。)(省译物主代词)。

(3)汉语中经常出现重复使用名词的现象,而英语则较多地用代词、短语或省略来表达。因此在汉语翻译成英语的时候常常省略一些名词。例如: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的保护工作。(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省译名词)。

(4)在汉语中,为了达到一种修辞或文学上的效果,常常用几个不同的词里表达一个一样的事物。但是在英语中,一般比较喜欢简练的行文。因此,在汉译英的时候,若汉语中出现了语意上的信息的累赘,则要把累赘的信息删去,以达到行文的简练。如:太阳终于出来了,颜色红的很。这个深红色的圆的东西发出夺目的光亮,它的光,照亮了整个大地。(The sun rise at last. It glitter and light the land.)在这里,“太阳”、“这个深红色的东西”、“它”都是代表太阳这同一个事物的;Health is above wealth,for this cannot give so much happiness as that.(健康比财富更重要,因为有财富不一定就有快乐。)在这句话里“this”指“wealth”,“that”指“health”。这两个例句要是照原句翻译的话就会显得很累赘,在这里就可以不译出,以使简洁。

3.结语

总之,在翻译过程中,要理解文化之间的差别和文化之间的空缺,利用文化之间的共性,分析出各种多余的信息,也要能准确地预测译语读者在准确理解源语时所缺少或多余的各种冗长信息,并在翻译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增加或删减,以达到译文的简洁,同时又能让译文读者准确理解原文,了解译文的隐含意思。

参考文献:

[1]添艳.翻译中国.温洲师范学院出版社:30.

[2]贾世楼.翻译信息理论基础.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67.

[3]马清华.文化语意学.江西人民出版社:84.

[4]但汉源.文化与翻译.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8.

[5]谭载喜.翻译的比较.人民出版社:264.

英汉句子在线互译篇5

关键词:物流英语;长句;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2-0091-0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经济的重要支柱和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迅速,呈现出国际化、专业化的特点。物流英语作为一种专业英语,它的语言也呈现出自身的特点,翻译有别于其他的科技文体。笔者充分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拟在英、汉两种语言句法对比的基础上,结合在物流英语翻译教学实践过程中积累的具体实例,详细探讨物流英语长句的翻译策略,以期对物流管理从业人员在阅读和翻译物流英文资料时有所助益。

英汉语言句法差异

英汉对比研究表明,英汉之间虽有不少共同点,但差异更大。英语是综合—分析语,可综合运用形态变化、词序和虚词三大语法手段表达复杂的思想。它经常使用长句,通过短句套短语,从句套从句,将大量信息有机地融为一体,使思维缜密,表达紧凑,层次感强。汉语则是典型的分析语,缺乏综合语运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的特征。在表达复杂思想时主要靠词序和虚词,经常使用短句、分句和流水句,按一定的时间和逻辑顺序组句,使叙述有先有后,有主有次,逐层展开。因此有人把英语句子比作树式结构,汉语句子比作竹式结构。认为英语句子主干突出,在表达复杂思想时,往往先把主语和主要动词这根主干竖起,再用关联词把各种成分一个个挂靠上去,使整个句子看上去像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汉语句子则如竹子一般,是一节节拼接起来的。

此外,英语中有许多主从复合句。这些复合句的各种从句都用一定的连词引导,如关系代词、关系副词引导定语从句,连接代词、连接副词引导名词性从句,以及各种从属连词引导状语从句,所以主句和从句容易从形式上加以区别。因此,其相对位置就不如汉语重要,主句既可以置于从句前,也可以置于其后。如英语中可以说:“I will tell him when he comes”;也可以说:“When he comes,I will tell him”,而汉语只能说,“在他来的时候,我将告诉他”。又如,英语既可以说“Many aspects have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people plan road haulage”;也可以说“When people plan road haulage,many aspects have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而汉语只能说“当人们规划公路运输时,许多因素都要考虑进去”。

由此可见,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型结构和表达方式上均有不同。 因此,翻译物流英语中结构复杂的长句就不能照搬英语的句型结构和各种成分的顺序,而必须考虑两种语言的特点。

物流英语长句的翻译策略

由于长句具有语法结构复杂,用词数量多,限定性成分多等特点,宜用于精确、严密地表达事物的复杂关系、内在特性以及相互联系,故被广泛用于物流英语文献中。同时,在翻译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结构严谨、语义层次分明、具有严密语言逻辑性的复合句。复合句是构成长句的一种主要方式,往往由独立的主从复合句、并列句、短句或修饰成分(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过去分词和现在分词)或时间、条件状语组成,其结构看似松散,但逻辑关系紧密。下面将通过丰富的实例,探讨物流英语长句的翻译策略。

(一)按逻辑关系翻译

在物流英语一些结构复杂长句中,作者往往把句子的中心意思或是他要强调的部分放在句首突出的位置;而汉语,如前所述,则比较着重逻辑顺序。因此,在翻译时,往往需要调整句子成分的顺序,重新组织。例如:

1.It is in his own interest and in that of the shipper and the consignee that the goods arrive at their destination in excellent condition.(让货物完好无损地抵达目的地既符合他(指货代)自己也符合托运人及收货人的利益。)

分析:这是英语语言中典型的一个强调句,句子基本结构是“it is…that…”.英语表达中突出“(货物安全抵达)符合哪些人的利益”这一主要意思,然后再说明符合这些人(货代、托运人以及收货人)利益的条件——货物完好无损的抵达目的地。译成汉语时则应按逻辑关系,重新调整,先讲明条件,再提出论断。

2.Especially in the case of surface transport,however,customs clearance at frontiers would cause massive delays and costs if containers had to be opened to check the contents each time.(然而,尤其是在(水陆)表面运输这种情况下,集装箱在过境清关时,如果每次都要开箱检查里面的货物的话,就会造成大量的延误和花费。)

分析:此句英语表达方式先突出“在边境上清关会造成大量的延误和花费”这一主要意思,然后再说明条件——如果每次都要开箱检查货物的话。译成汉语时则必须调整逻辑顺序,使译文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二)按主次关系翻译

英语结构复杂的长句中往往穿插了一些次要成分,如各种从句和短语,把句子的主要脉络打断,造成理解和翻译上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抓住其主要脉络,先译出主要部分,再处理其次要的补充或修饰部,这样译文就显得脉络分明,层次清楚。如:

1.Eurosped GmbH,a German freight forwarding agency,has received an order from Kayenburg Linear Einrichtung,a Hamburg supplier of office furniture,to transport some seats from London to Leipzig.(德国的一家货代公司Eurosped GmbH,收到了一份来自汉堡的一位办公家具供应商Kayenburg Linear Einrichtung的订单,需将一批办公椅从伦敦运至莱比锡。)

分析:造成以上长句理解困难的部分除了复杂的公司名称之外,主要在于两个较长的同位语“a German freight forwarding agency”和“a Hamburg supplier of office furniture”打断了句子的主要脉络。去掉插入成分,句子的主要脉络就显而易见了:Eurosped GmbH has received an order from Kayenburg Linear Einrichtung to transport some seats from London to Leipzig.但在翻译此复杂长句中时,句中的插入成分须前置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2.The seller is responsible for delivering the goods to the destination port where costs and risks are transferred from the seller to the buyer when the goods are at the disposal of the buyer on board the ship.(卖方负责将货物运至目的港,当货物在目的港船上交由买方处置时,运输的成本和风险将由卖方转移至买方。)

分析:这是国际贸易惯例的中“目的港船上交货(……指定目的港)”的具体内容之一。翻译时,应首先对句子进行结构分析,即先找出句子的主干或核心句:主谓结构或主谓宾结构;然后分析从句的具体语法作用以便透彻理解,准确翻译。此句中“The seller is responsible for delivering the goods to the destination port”是主句,主句后带有一个由where 引导的定语从句,定语从句里又有一个由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

(三)按时间顺序翻译

英语和汉语在表达顺序上有很大不同。英语一般是将包含主要信息的主句前置,分析或说明的次要部分后置。为顾及这一点,有时候不会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信息。而汉语一般是“先发生的事情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先次要,后主要”。因此,在翻译此类长句尤其是那些包含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的复合句时,按时间顺序翻译则层次清楚,一目了然,否则容易造成含义不清或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如:

1.The Dover Dunkirk services were not introduced until 1936. This route now carries freight only,although until October 1980,it also conveyed the night ferrying of sleeping cars for Paris and Brussels.(从敦刻尔刻到多佛尔的渡轮航线是1936年开始运营的,这条线路在1980年10月以前还同时运送开往巴黎和布鲁塞尔的夜行卧车,但现在只有货运了。)

分析:以上句子中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时间:1936年,1980年10月和现在。翻译时,只有按时间顺序表达,才会调理清楚,译文顺畅。从信息的分布角度来看,这时候的“按时间顺序表达”实际上就需要“倒译”,即先译长句后半部分的内容,再回过头译前面的内容。

但是,也有一些时候,由于受英文原文修饰成分的限制,如果仍然顾及汉语里的“先发生的事情先说,后发生的后说”,按照时间顺序“倒译”原文的话,会产生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或表述不清的译文。在这种情况下,简单而又较好的处理方式就是按照原文信息的排列顺序进行“顺译”。如:

2.In 1998 the German road haulage companies with nearly 100,000 licenses to carry goods over long distances were joined by a further 80,000 trucks which until then had only been allowed to carry goods within a radius of 75 kilometers of their base.(1998年,拥有许可证从事长途运输的近十万家德国公路货运公司又新增了八万台货车,而此前,这八万台货车只被允许在其客户群方圆75千米之内的区域内从事运输。)

(四)按平行关系翻译

物流英语中有些平行结构,有时还有不同层次的平行结构,译成汉语时,要注意其平行结构和不同层次,最好也用平行结构表达;有时遇到不同层次的平行结构,可以先译上一层次的平行结构,使读者有个总的概念,然后再分别译出下一层次的平行结构。例如:

1.Cartons containing these goods will then be taken from the racking system and either sent as they are to the respective customer if all the contents have been ordered,or pick+pack will take from them the amount needed for this particular customer. (从货架系统上取出装有这些货物的纸箱,如果纸箱内的货物已全被订购,就将其运送至各个顾客,否则就会将个别顾客所需的货物数量取出来进行分拣打包。)

分析:此复杂长句有两个并列、平行结构,一个由and连接的两个动作(…will be taken…and…sent…),另一个是“either…or…”结构。将此平行结构译为汉语时,可以结合前文提到的策略,按照逻辑关系将句中的“if…”从句前置。

2.If orders for the newly-arrived goods already exist,rerouting to the customers can take place either(a)in the same(complete and probably even unopened)boxes in which they have been delivered or(b)via pick+pack where the original boxes are opened and the correct number of goods are taken from them according to the orders and re-packed in new boxes for the different customers.[如果刚抵达的货物已有订单存在,那么重定路线的情况可能会有两种:(a)让货物放在原来的(甚至有可能是原封不动的)箱子里进行运输;(b)通过分拣打包的形式将原货箱打开,并按照订单号取出相应数量的货物,再重新打包发给不同的顾客。]

分析:以上复杂长句语言结构层次多,并列成分多,修饰语多。翻译时,首先必须对句子作细致分析,弄清主要脉络,分析出核心句。仔细观察上述长句,去掉修饰成分,句子的基本框架为:rerouting to the customers can take place either in the same boxes or via pick+pack. 其中boxes 的定语有两个,一个是前置的括号里的插入性修饰成分complete and probably even unopened,另一个是which 引导的限制性定语从句;而pick+pack后也有一个由where 引导的长句作定语。其次,也是更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以上复杂长句中,主句后面的状语“in the same…”和 “via pick+pack…”其实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平行结构。

英语长句呈树状形式,结构错综复杂,修饰语多,与汉语简短、直线型结构的句子有很大差异。要想做到对物流英语长句的准确翻译,除了要具备相关的物流专业知识外,还必须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方面的特征,分析句子结构,掌握一定的翻译策略和技巧,翻译时使译文准确地表达原文意思,并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参考文献:

[1]杨寿康.论科技英语与科技翻译[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

[2]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3]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增订版)[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5]Susan Lau.物流英语[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6]朱健平.英语长句翻译“五步法"——对比语言学观照下的英语长句翻译思维和教学模式[J].大学教育科学,2007(2).

[7]黄映秋.国际物流英语的特点及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8(8).

[8]袁英.农科专业英语长句的翻译技巧[J].中国科技翻译,2009(5).

[9]罗志文.剖析英汉语言对比,探索英语长句翻译[J].语文学刊,2012(4).

作者简介:

英汉句子在线互译篇6

关键词:科技英语;翻译;句法结构

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英语已然成为现代英语中别具一格的一种文体;而我国对外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使作为沟通桥梁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科技英语翻译,亦可称为科学英语翻译,是说明科学事实,或阐明科学理论,或发表成果报道,或科学活动和信息交流等方面的翻译。它着重客观事实与逻辑思维,不带感情色彩,很少使用形象思维和比喻,所以,科技英语的翻译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笔者在此抛砖引玉,求教于同仁。

1 翻译的标准

一般认为,科技英语翻译的标准是“正确,通顺,易懂”。“正确”指的是译文应该准确无误的传递原文的真实意图,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如实体现原文的风格的文采。“通顺”是指避免简单照搬原文的语言形式,使用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语句。“易懂”是指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文章内容。

2 翻译的过程

翻译的全过程包括理解,表达和校对。

理解是表达的前提和关键。所谓理解,是指在辨认单词词义和分析语法结构的基础上,在特定的搭配关系和上下文里,对英语原文从形式到内容作统一的,全面的,透彻的,准确的领悟,透过字面深入挖掘原文深处所蕴藏的内容,把握其语言风格,抓住其内容实质。在理解的过程中,一定要从英语原文的语言现象去推敲内容,揣摩含义,查清楚文章背景,用客观的态度多方查证。这样反复琢磨,层层深入,才能真正做到“正确”。

科技英语表达的任务是在理解英语原文的基础上,用合乎规范的现代汉语,准确传达原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式,使译文起到和原文一样的作用。表达时一定要注意两点:一是译文必须准确传达原文的内容,一是译文必须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前者要求在表达是保持内容不增加,不减少,使用简单平易的文字平铺直叙的把理论和事实叙述清楚,不能夸张,不带个人感情。后者要求在把英语译为中文时要为读者考虑,注意中文词语的搭配,词语的选择和引申,词类和句子成分的转译,句型和语态以及肯定,否定的代换,词序的调整等,以使句子中的专用术语的合乎规范,文字通俗,易于理解,做到“通顺,易懂”。

校对就是对理解和表达的过程作再一次的检查,以求文字简单易懂,内容知识正确无误。

3 常见句法结构的翻译方法

3.1 被动语态的翻译 科技英语中的谓语三分之一是被动语态,因此。被动句的翻译是科技文章翻译的重点。和英语相比,汉语被动句的使用范围相当狭窄。如果汉译时用多了,就会显得别扭。因此,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采用恰当的方法来处理。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把英语被动句准确地译为汉语。

3.1.1 将英语被动句式译成汉语的被动句。当英语被动句在语义上着重强调谓语动词本身的意义时,可用汉语的被动结构来翻译。此时,原文句子的主语一般仍译作主语,在谓语动词前加“被”、“受”、“由”、“为”、 “用”、“给”、“叫”、“靠”、“让”等介词引出动词或动作者,或用“为……所”来表示被动意义。如:Each dot of light is translated by the camera tube in to all electronic signal.

每一个光点都由摄像管转换成电子信号。

A chemical element is represented by a symbol.

化学元素可用符号表示:

Evidently,the color changes are caused by plants that do not grow by earth processes.

明显地,颜色的变化是由那些不按照地球上的过程生长的植物造成的。

汉语中常用“……是……的”这一句式来说明人和事物的客观情况。这种结构在语义上往往具有被动含义,可以与英语中的被动结构相沟通。在翻译实践中,一般将英语中用来说明客观情况的被动句转译成汉语的这一句式。

如:Insectivorous plants and some touch sensitive plants are the examples found earlier.

食虫植物和某些触敏植物是较早发现的例子。

Because the air and water in Biosphere_II are recycled,the residents have to take special pains to keep everything pure.

由于生物圈2号中的空气和水是循环的,因此,居民们必须特别小心,使一切东西都保持纯洁。

3.1.2 将英语被动句式译成汉语的主动句。将被动句中的主动者或状语中的名词译为主语,被动句原来的主语译为宾语。还可以用句中其他成分作主语。

如:Earth quake seem less easy to be controlled by man than weather.人类要控制地震似乎比控制天气更轻易。

A new kind of substance has been found by the scientific workers.科学工作者已经发现了一种新物质。

The numerical data concerned are provided in the last part of the paper.论文的最后一部分提供了有关的数据资料。

While a current is flowing through a wire,the latter is being heated.电流流过导线时,导线就发热。

3.1.3 将英语被动句式译成汉语的无主句。汉语的句子可以不带主语,因此,当无须说明行为主体时,可以将英语的被动句译成汉语的无主语句。通常情况下,英语被动句中不带by短语并含有情态动词的被动句都可以采用这种译法。

如:Such greater lifting is generated with a great saving in electrical power per passenger.这样就能产生更大得多的提升力,从而大大节约每个旅客所耗费的电力。

When a user requests a set of resources,it must be determined whether the allocation of these resources will leave the system in safe state.当用户要求一组资源时,必须确定这些资源的分配是否会让系统处于安全状态。

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the working temperature of the machine.应当注意机器的工作温度。

A brief account has been made about the operation if the new electronic computer.已经简单地叙述了这台新型计算机的操作方法。

3.2 复合长句的翻译 科技英语中采用长句,复合句来表达复杂的内容和概念,因此会出现短语、非谓语动词、从句以及从句套从句的复杂长句,而汉语则偏向层次单一分明的短句,该差异决定科技英语长句汉译时,既不能一律按原文的主次、先后顺序译,也不能简单地把先后次序颠倒。首先,应该分析清楚句子的句式结构, 其次,考虑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根据上下文对原文作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和轻重主次关系等方面的分析,必要时打乱原文先后次序,采用不同的翻译技巧,灵活运用各种截长就短技巧,将原长句扩展开来,并在重视原意基础上重组成汉语的多个短句。

3.2.1 顺序译法。如果英语原文的叙述层次与汉语大致相同,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如:The fuse is one of Edison’s most ingenious,but it has become so commonplace,we see it so frequently and can buy it so cheaply that we are not aware of its importance,nor of the fact that it had to be invented.保险丝是爱迪生最天才的发明之一,但是它已经变得那么普遍,那么司空见惯,那么便宜,所以我们感觉不到它的重要性,也想不到当时还需要有人去发明它。

3.2.2 倒译法。有些英语长句的表达顺序与汉语习惯相反,例如在主句后面有很长的状语或状语从句,或主句后有很长的定语或定语从句而后者按时间顺序应译在主句前时,就可采用倒译法。

如:Miniature inspection robots are ideally suited to these tasks because they can provide valuable,high-resolution,real-time video and other data regarding the condition or status of a remote location within the plant,system,or component in addition to performing light work capacity such as loose-parts retrievals.译:因为小型检查机器人除了能够完成诸如松动部件复原之类的轻型工作之外,还能够提供关于工厂、系统或者元件之中远程位置的条件或状态的重要的高分辨率实时视频或其它数据,所以它们非常适合于这些任务。

3.2.3 分译法。有时长句中的从句或分词短语与主句内容的关系不太密切,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时,为了汉语行文方便,可以先将某一短语或从句译成短句,再添加适当的词语与主句联系到一起。

如:The telephone system can be pided into three networks: the local networks,which ties customers to their respective local switching offices;the trunk network,which interconnects the switching offices;and the long-distance network between cities.译:电话系统可分为三种网络:市内电话网、中继局电话网和长途电话网。市内电话网把用户分别和当地的中继电话局连接起来;中继局电话网把各中继电话局相互连接起来;而长途电话网则把各城市连接起来。

3.2.4 综合译法。综合法采用顺译、逆译,分译等方法,对原句进行综合处理,重新组合。

如:No one assure that a knowledge of electronic structure enable chemists to arrange the element in a systematic table;it should be noted that electrons were not known until over 30 years after that table was in use.必须指出:元素周期表使用了30 多年之后,人们才知道电子;而决不要以为是化学家知道了电子结构然后才排成周期表的。

3.3 非限定性动词的翻译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parameters ill be time consuming.确定最佳参数是耗时间的。

In communications,the problem of electronics is how to convey information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在通讯系统中,电子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

A body can more uniformly and in a straight line,there being no cause to change that motion.如果没有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那么物体将作匀速直线运动。

Vibrating objects produce sound waves ,each vibration producing one sound wave.振动着的物体产生声波,每一次振动产生一个声波

In communications,the problem of electronics is how to convey information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在通讯系统中,电子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

Materials to be used for structural purposes are chosen so as to behave elastically in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结构材料的选择应使其在外界条件中保持其弹性。

There are different ways of changing energy from one form into another.将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有各种不同的方法。

In making the radio waves correspond to each sound in turn ,messages are carried from a broadcasting station to a receiving set.使无线电波依次对每一个声音作出相应变化时,信息就由广播电台传递到接收机。

3.4 有关倍数的翻译方法 关于倍数的增减,英语和汉语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情况:表示A 是B 的几倍。

①A is +表增加意义的形容词副词比较级+ than B by N times,表示A是B的几倍。

如:The baking oven in the kitchen reaches about 260℃.It is ten times as high as normal temperature.厨房里烤炉的温度达260度,是常温的十倍。

②N times as +表增加减少意义的形容词副词原形+ as B,表示“比B增加了(N-1)倍”或“减少到B的1/N”“比B减少(N-1)/N”。

如:The temperature produced by the atomic bomb is more than five times as high sf the hottest temperature earth.译文:原子弹产生的温度是地球上最高温度的五倍多。或: 原子弹产生的温度比地球上最高的温度高四倍多。

Our tax income is four times as small as yours.译文:我们的税收是你们的四分之一。或:你们的税收比我们多三倍。

③表增减意义的动词+by + 倍数或数字,表示净增减得数或倍数。表增加的动词常用increase,go up;表减少的动词常用decrease,go down。

如:The total output value of this factory this year increased by 3.6 times 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wo years ago.译文:今年同两年前相比,这个工厂的总产值增长了3.6倍。

The production of steel has been increased by 70%.译文:钢产量已增加70%。

The cost of this building decreased by 20%.译文:这座楼房的造价减低了20%。

④表增减意义的动词+to+数字,表示增减到某数。

The members of our club have increased to 100.译文:我们俱乐部的成员增加到100人。

The temperature goes up to 5℃.译文:温度上升到5℃。

His salary has gone down to 2,000 yuan.译文:它的工资已减少到2000元。

⑤表增减意义的动词+倍数,表示“增加N-1倍或减少N-1/N,减少到1/N”。

The output of oil has been increased three times as against 1993.译文:石油的产量比1993年增加了2倍。

The sales of industrial electronic products have increased six times these years.译文:近年来工业电子产品销售量增加了5倍。

Made of plastics the weight of this machine par decreased four times.译文:由于用塑料制造,这个机器部件的重量减轻了四分之三。

4 结语

科技英语翻译纷芜庞杂,绝不仅限笔者所之提及。现实操作中,好的科技翻译不仅需要译者具备扎实的英汉双语功底,还需博览群书,术有专攻。只有这样,才能翻译出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汉语阅读习惯的上等佳作。

参考文献

[1]马小强.从句型结构看科技英语[J].中国科技翻译,2008(1).

[2]范志伟.香港财经翻译:长句的破译[J].中国翻译2004(5).

[3]段红梅.论科技英语中长句的翻译[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7).

[4]郭海平.科技英语词汇的构成特点及翻译[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4(2).

[5]李延英.科技英语的句法特点[J].天中学刊,1996(4).

英汉句子在线互译篇7

关键词:概念整合理论 汉语词法分析系统 翻译 许渊冲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024-02

1 引言

诗歌意义是诗人在某一特定语境的意图决定,通常包含文化、语言和百科知识背景。翻译既应满足语境中的目标意义,同时兼顾原文的文化和语言特色,全面考量目标语言和源语言的差异。Nida认为译者的主要任务是把一条信息的所有可能的意义都传递给译文读者[1]。翻译不仅是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交流,也是译者和读者之间的沟通。王寅提出的“现实――认知――语言”模式,说明现实世界和认知原理部分是互相对应的,而认知原理部分又与翻译过程中的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互相对应,同时它还作用于读者和译者的心理空间,使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读者和译者相互对应,其媒介既是读者也是译者自

身[2]。

段S卉指出21世纪古诗词英译理论研究的最大特点是各种途径的研究趋向系统化,并开始构建各自的理论体系,呈现出诗学范式、语言学范式及跨文化交际范式的研究方向[3]。只有正确理解唐诗的自然语言,才能达到语用翻译等效。本文选取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部分翻译作品,运用Fauconnier和Turner等人的概念整合理论,应用ICTCLAS2013(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y, Chinese Lexical Analysis System)(汉语词法分析系统),对唐诗的自然语言进行案例分析,对其译作进行整合分析,一方面显示了概念整合理论的认知阐释力,另一方面对于古诗词英译理论研究的语言学范式进行了新的探索。

2 概念整合理论与翻译

概念整合理论具有完整的认知框架结构,遵循一套完整灵活的运作机制[4][5]。它的基本运作需要四个心理空间: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和一个整合空间。在整合过程中,两个输入空间中的成分有选择地投射到整合空间。输入空间和整合空间要满足以下九大原则:整合原则,构造原则,网络原则,解包原则,关联原则,压缩原则,格式完善原则,重要关系最多化原则,重要关系强化原则,接着通过组合、完善和精致的过程,生成输入空间所没有的新创结构。新创结构是由高度抽象的意义在线加工过程形成的,概念整合的过程本身就是自然语言意义的持续建构过程。

尹富林认为概念整合视角下的翻译既包含原作者、译者、读者,也包括文本所涉及的源语和译语,其中呈现交流沟通、互相转换和相互映射的互动,相互交流时以概念映射为媒介[6]。王斌提出翻译的本质就是整合,翻译的基础是文本,而文本自身就是概念整合的结果。译者翻译的过程是理解和重构文本的过程[7]。译者首先阅读源语,了解其语义结构。译者需要理解原文文字,并从中提炼意象图式,即源语的交际模式。获得此交际模式后, 译者才可把握文本的交际事件图式,即文本在线意义。译者必须在译语中找寻能够反映文本现实意义的意象图式。译语中的意象图式和源语的意象图式可能一致,形似,也可能完全不同。因此译者应将这一意象图式用译语的语义结构来体现,加工并精制成译文。王斌根据概念整合网络的四心理空间运作机制,提出解释翻译的模型有以下四种:简单模型,对等模型,单向模型,双向模型[7]。

翻译的实质是在保持交际事件图式不变的情况下,整合源语的意象图式和译语的意象图式之间的关系。源语的意象图式和译语的意象图式相同是理想的状态。然而在翻译实践中,两者很难一致,于是翻译的归化(domestication)和异化(foreignization)就对应产生。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Witter Bynner的译文是 ①“The moon goes back to the time of Qin, the wall to the time of Han. And the road our troops are traveling goes back three hundred mils….”[8]许渊冲译为②“The moon still shines on mountain passes as of yore. How many guardsmen of the Great Wall are no more!” [9] ①是异化,②是归化。译者应重视源文本和译文本背后的各自文化,整合两种文化的意向图示。认知的角度来看,王正元认为源文本和译文本的关系不是镜像关系,是基于语言体验的、是以知识结构为概念边缘的认知框架,文字符号对读者的心智体验具有激活性,译者应再现原文的图式化面貌,并选择恰当的符号去激活读者认知框架概念而产生对文本的理解[10]。

3 许渊冲唐诗英译的概念整合

翻译家许渊冲提出“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形美。意美是在翻译时要译出原作的内容美;音美要求有节调,押韵,顺口,好听。形美则是对诗的行数长短整齐,句子对仗工整的要求。三美中最重要的是意美,其次是音美,再次是形美[11]。在诗歌翻译时,有人主张译成散体诗,但许渊冲主张译为诗体诗:以诗体译诗好比把兰陵美酒换成了白兰地, 虽然酒味不同, 但多少还是酒; 以散体译诗就好像把酒换成了白开水。白开水虽然可以解渴, 但在人们需要高级精神饮料时, 白开水就不能满足人们的欲望了[12]。他坚持使用相对固定的诗歌形态,在长短,对仗,押韵和句数方面努力保持唐诗原文特色,被钱钟书评价为“戴着音韵和节奏的镣铐跳舞,跳得灵活自如,令人惊奇。”[13]

3.1简单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只有两个域,一个只有框架,一个只有元素,按此方式整合,所有关系都很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翻译中的对等(equivalence)现象。这种模型一般存在单行诗中,经过ICTCLAS2013进行普通分词, 可以得到以下两个例句“月光/n 明/v 素/a 盘/n”③The plate in moonlight seems to freeze(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许渊冲译)[9]。在③中,“The plate in moonlight”与原诗中“月光,素盘”对应, “seems to freeze”与“明”对应。值得一提的是,译者把此处“明”的意义作出精彩的阐释,由“明亮”引申为“寒冷”,并更加传神地加上了“seems to”, 表示“貌似”,使得译文的形和意都符合原诗之美。

3.2对等模型

四个域之间相互映射,组织框架完全一致。比如:“可怜/v九月/t 初三/t 夜/t,露/n 似/v 珍珠/n 月/n 似/v 弓/n。”(白居易《暮江吟》)④How I love the third night of the ninth moon aglow!The dewdrops look like pearls, the crescent like a bow. (许渊冲译)[9] 在这两句诗的概念整合网络中,无论是原文还是译文,它们每句构成一个输入空间,这两个输入空间中,都有相似元素,即:人,行为,时间。两个输入空间拥有一致的情感组织框架――人的情感,可以为各空间元素提供一个拓扑结构和一套组织关系,成为类属空间的框架并投射到整合空间,通过选择投射和角色,变化,时空,因果关键关系的压缩,使四空间相互映射,完成翻译对等模型的建构。审视此处的翻译,意义对等,读音顺口,句子对仗。尤其是在首句译文中加入aglow(通红的)一词,在意义上更贴切原诗之美,在发音上和后半句bow押韵,在形态上使前后句诗味更浓。

3.3单向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输入空间1和2都有各自的组织框架, 但只有一个投射到整合空间中。以前面王昌龄的《出塞》前两句为例,②The moon still shines on mountain passes as of yore. How many guardsmen of the Great Wall are no more![9]原文“秦/t时/n明月/n 汉/t 时/n 关/n”和“万里长征/n 人/n 未/d 还/v”分别为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输入空间1是意象的罗列,包含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关隘的元素的组织框架;输入空间2是对于人的角色、行为和结果的描写,包括战士,万里长征,保家卫国,牺牲等元素的组织框架。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有强烈的不对等性和冲突框架,其中前半句为源域,后半句是目标域,是典型的隐喻映射。因此输入空间2关于人的角色,行为,目的和结果的组织框架经过选择投射到整合空间,经由身份,变化,因果,时空,相似性等的关键关系的压缩生成新创结构,最终产生诗歌意义的在线构建。②中符合单向模型的概念整合网络分析,形态上前后两句对仗工整,前句结尾“yore”和后句“more”音节押韵,在意义上,许渊冲用精练的语言yore,pass分别来代秦汉朝代和关隘,用guardsmen(卫士)和Great Wall(长城)来表示战士和万里长征,这样的归化处理,可以更好地激发英语读者的意象图式,但是为了讲究“音,形”之美,而不得不进行增补和修改,加工创造,使得此处和原文意义稍有不同,与译者强调的“意美”原则相悖。

3.4双向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相对,同时投射入整合空间,但是两者相互冲突,必须重新整合,这也就为创造新思维提供了渠道。例如“雁/n 引/v 愁/a 心/n 去/v,山/n 衔/v 好/a 月/n 来/v。”(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⑤The wild geese take our deep sorrow away; The mountains throw the moon up from their mouths.(许渊冲译)[14]这两句诗原文和译文分属两个输入空间,是标准的对仗句,前句中每个字都与后句对仗,译文同时做到了意义忠实于原诗,音节上顺口押韵,诗句长短整齐,句子对仗工整。诗句产生两个组织框架,即景物框架和心理框架,同时映射到类属空间,景物(雁引The wild geese take,山衔The mountains throw),心理(愁心去take our deep sorrow away,好月来throw the moon up from their[mountains’] mouths)选择投射到整合空间,经历角色,变化,时空,因果,相似性关键关系压缩,最后意义构建为“雁儿高飞,带走了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这两句的精妙之处在于两句都用拟人化手法,前句写雁儿懂得诗人情怀,带走愁心(即流放被贬之愁),并与下句洞庭湖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4 结语

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为中国古诗英译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角度和方法,采用ICTCLAS2013词法分析系统对唐诗案例进行词法分割,使用概念整合理论对许渊冲部分唐诗英译作品进行案例分析。许渊冲尽可能地表达出原诗的内容,展现出原诗的“三美”,使读者能知之,好之,乐之,而且遵循着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艺术规则,体现着最接近,最自然的原则[15]。概念整合理论可以用来检验诗歌翻译中原文和译文是否满足源语的意象图式和译语的意象图式意义建构的一致性标准。然而,利用该理论视角下的三美论来分析许渊冲的翻译作品,如文中3.3所述,仍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综上,本文为语言学结合计算机汉语词性分析软件方法,开展语料库实证研究指导翻译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新的依据,未来应进一步建立跨学科的诗歌翻译研究分析系统。

参考文献:

[1]Nida, E.A. Translating Meaning [M].San Diams: 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 1982.

[2]王寅.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J].中国翻译,2005,(5):15-20.

[3]段S卉.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诗英译的认知推理过程探析――以唐诗《春望》五种译文为例[J].外语教学,2010,(4): 96-100.

[4]Fauconnier, G. and M. Turner. 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 [J]. Cognitive Science,1998,(22):133-187.

[5]Fauconnier, G. and M. Turner. The Way We Think: 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 [M]. New York: Basic Books, 2002.

[6]尹富林.论概念整合模式下翻译的主体间性[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1): 41-44.

[7]王斌.翻译与概念整合[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

[8]吕叔湘.英译唐人绝句百首[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9]袁行霈.新编千家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10]王正元.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应用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1]许渊冲.翻译六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

[12]许渊冲.逝水年华[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13]许渊冲.续忆逝水年华[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

[14]许渊冲.李白诗选[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

[15]林家修,罗枫.许渊冲翻译理论在《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中的再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11):396-399.

英汉句子在线互译篇8

关键词:思维模式差异 翻译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个民族既有自己的语言,又有自己的文化。从语言学角度看,语言既是文化的反映,又是掌握一种文化的直接有效的工具(陈定安,1999: 269)。文化差异导致不同民族对相同的客观现象和社会存在产生不同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则通过语言展现出来( 王恩科 李昕 奉霞,1993: 50)。

一、思维模式差异与翻译

萨皮尔和沃尔夫曾经指出,语言不仅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的反映,并制约人们的思维。思维方式是个人选择评价和组织外界刺激的过程,即将外界刺激转换为个人体验的过程。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不仅影响个人的交际形式,同时还会影响其他民族的反应,影响一如文化队员与文化所持的态度:是赞成、欣赏还是贬低排斥。西方文化认为思想观念和现实世界之间存在着直接联系,高度重视理性和逻辑推理,相信只有遵循正确的逻辑步骤就能求得真理。而中国文化是以五行生克和阴阳消长为基本内容的思维模式。西方则以公理出发,以亚里士多德严格的演绎为基本模式。中国的传统思维是“诠释圆环(hermeneutic circle)的非线性推理方式”:金木水火土金,彼此相互决定,相生相成,自然会产生“因果相生论”,而西方则习惯于因果线性轮:“上帝造人,人造飞机,飞机不造什么。”

翻译中的信息的编码受制于原文化的影响,与源语文化有着相同的内在结构。当信息传递到另一种文化时,信息又受制于译如文化的影响而变形,原信息的内在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改变或迁移(shrift)。这是因为解码文化往往不具备与编码文化完全相同的思想观念和意义体系。两种文化差异越大,交际中信息的变形和修正也就越厉害。思维方法和习惯的差异自然成为影响翻译原则、方法和效果的重要因素(郭建中,2000: 168)。

二、翻译实例

(一)语序调整

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说,关键在人。(《邓小平文选》)

In a sense, personnel is the key to the issue of whether we can do well in China’s domestic matters, whether socialism, reform and economy can grow faster and the country enjoy long-term peace and stability.

由于东方民族是“万众归一”的思维方式,往往总将句子的次要语义放在句首,而将重心放在句子末尾,成“头轻脚重”之势。而西方民族是“由一到多”的思维方式,往往将句子语义重心放在句子开头,而将次要语义部分放在句子末尾。因此在译文中,需进行了语序的调整。

只有四婶,因为后来雇佣的女工,大抵非懒即馋,或者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所以也还提起祥林嫂。 (鲁迅《祝福》)

My aunt was the only one who will spoke of Xianglin’s wife. This was because most of the maids taken on afterwards turned out to be lazy or greedy or both, none of them giving satisfaction. (柳无垢 《祝福英译》)

在表因果关系的复合句中,汉语习惯先因后果,而英语则喜欢先果后因。因此调整了语序,以符合英美人的思维方式。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水调歌头 游泳》)

A bridge will fly to span the north and south

Turning a deep chasm into a through fare (黄 龙 《诗词英译》)

汉语习惯先说南后说北,英语则反之,先说北后说南。为了符合西方人的思维方式,需要把语序做些调整。

(二)句式变化

由于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上的差异,英语的句子常以事物(如时间、地点等)作主语,而谓语却是通常表达人的行为的动词,即“非人称主语句”。而汉语句子常从人出发,倾向以“人”为主语,即“人称主语句”。

期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 … ( 鲁迅《一件小事》)

During that time I have seen and heard quite enough of so-called affairs of state; (乔平编著《散文佳作108篇》)

“话题”式主语的汉语“非人称主语句”,其逻辑主语实际上是“人”往往要译成英语的“人称主语句”。此句就是典型的“话题”式主语,谓语部分是对主语的说明和陈述,主谓语主要是一种内在语义上的结合。而英语的主谓语具有明确的形式结构特征,是一种动作支配关系,并要保持人称和数的一致。因此,以上句子在英译时需译成“人称主语句。”

这几天心情颇不平静。 (朱自清《荷塘月色》)

I have felt quite upset recently.(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

汉语句子的主语是“心情”,但感到不平静的实际上是作者自己,译文以I作为主语,不仅顺应了英语的思维视角,而且很好地再现了原文以第一人称作为描述者的叙事方式。

(三)化模糊为具体

汉语民族向来强调“天人合一”浑然一体的曲线思维方式,在篇章构造上,注重意合;而英语民族属直线性思维方式,篇章结构语法关系明朗清晰,文章的逻辑关系一目了然。汉语民族特有的曲线思维方式决定了文章有时语法关系不明朗,尤其表现在人称和数的模糊上。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王建《新嫁娘词》

Married three days, I go shy-faced, to cook a soup with hands still fair.

To meet my mother-in-law’s taste, I send her daughter the first share.

---许渊冲 《唐宋词三百首》

在本句中,人称模糊,可以出现多种理解,可谓第一人称,亦可为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许渊冲选择了第一人称,为了叙述自身的体验。较之第二、三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的表述使信息更具真实性。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A hundred mountains and no birds,

A thousand paths without a foot print. --- Bynner 《唐诗三百首 英译本》

本句中,“千”“万”不是精确具体的实数,而是一个个语言模糊的虚数,表达的是一种夸张的感情。译文采取直译,效法原诗,以求忠实。

三、结语

翻译学是一项伟大的综合工程,是复杂的脑力劳动。归根结底,语言的翻译是文化的翻译。译文如顾及读者接受习惯,原文特定内涵要受损失。若是保持原文风貌,又与对方的思维或观念相悖。对此,处于两种文化背景挤压下的译者,可酌情才用不同视角,不拘一法。总之,译文应体现“和而不同”,才会有深层次的、思维方式的交流。

参考文献:

[1]Witter Bynner.唐诗三百首 英译本[M].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2000.

[2]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3]邓小平著.邓小平文选英译本[M].北京:外文出版社,1992.

[4]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5]柳无垢.祝福英译[M].世界英语编译社刊,1989.

[6]乔平编著.散文佳作108篇[M].上海:译林出版社,1999.

[7]王恩科.李昕.奉霞.文化视角与翻译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8]许渊冲.唐宋词三百首[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9]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上一篇:教师节给老师的话简短范文 下一篇:严于律己廉洁奉公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