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激励与约束机制探析

时间:2022-10-18 03:22:50

中国企业家激励与约束机制探析

【摘要】考察中国企业家队伍的现状,不难发现,企业家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缺乏以及不完善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家队伍健康成长和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针对这个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几点对策和措施,旨在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家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提出一些较为现实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企业家;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对策

作为企业创新经营者和风险承担者的企业家,必须建立以薪酬收入等利益激励为核心的激励机制,才能使其具备勇于开拓、创新并承担由此带来的各项风险的动力。同时,必须建立以监督机制为核心的约束机制,才能促使其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勤奋工作,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并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考察中国企业家队伍的现状,不难发现,企业家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缺乏以及不完善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家队伍健康成长和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之一。迄今为止,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已取得可喜的成效,企业经营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收入形式也由过去的月薪加奖金逐步发展到股息及年薪制、股权和期权等多种收入形式。然而从总体上讲,我国在企业家报酬机制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与企业家的期望及其承担的风险和创造的价值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国有企业领导人的行为约束方面已经出台了一些办法和措施,如:颁布和实施了《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推出了“厂务公开制”、“厂长(经理)离任审计制度”、“会计委派制度”、“稽查特派员制度”,但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3年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的调查显示,我国企业经营者对监督约束机制的建立情况满意程度的平均值只有58.6分。本文针对这个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几点对策和措施,旨在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家行为的激励与约束,提出一些较为现实的参考意见。

一、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治理结构

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步伐,明确企业出资人主体。确定企业法人财产权关系,适当减少国家股而增加法人股和经营者持股比重,分散股权。从根本上改变“一股独大”的现状。以《公司法》规定为依据,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委托人的地位和人的责任和义务,保证依法对股东权力进行保护,加强董事会在企业中的决策作用,董事会应重点监察企业重大决策的执行和落实,加强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设。监事会成员应该以法律、税务、财政、财会、审计、金融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形成内外相结合的监督,逐步消除和解决“内部人控制”现象,股东大会则对企业重大决策问题进行监督。

二、积极培育和发展我国经理市场、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对企业家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

首先,政府及组织部门要实现只能和角色的转换,由过去直接任命企业经营者转为企业董事会到经理市场选聘经营者,制定经理市场的建立和运行规则,通过资格认证制度,保证经理市场中经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严格管理市场中介机构。建立经理人声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其次,充分发挥产品市场对企业家评价和约束的作用,大力完善产品市场体系,保证产品市场的充分竞争,消除市场壁垒,消除对资源流动的限制,理顺价格体系,取消国有企业在获取生产资料方面“特权”,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消耗粗无序竞争和不公平竞争。再次,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培育各类战略性投资者,加快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逐步开放金融市场,加强证券市场监督,规范证券市场运作,完善产权市场等。

三、建立健全对企业家的契约约束,实行激励性的报酬约束制约

当经营者进入企业时,必须与企业签定具有法律效力的任职合同没,其中严格规定经营者的权责利,甚至包括解聘后一定时期内不得加入原聘企业竞争对手的行列、保守商业机密等内容,从而形成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所谓激励性的报酬约束就是指在激励的同时必须体现约束,不能有脱离约束的激励,而要通过激励或将激励本身的某些功能作为一种自主的约束,将约束贯穿于激励当中,比如年薪制、经营者持股、股票期权等企业家报酬方式就是在激励的同时也对企业家实现了较好的约束。

四、加快法律制度建设的步伐,尤其要加强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建设

加快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步伐,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对企业家职业化全过程进行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和监督,明确企业家的业务,约束企业家的行为,保证国有和所有者的权益不受侵犯,要从法律上约束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行为,明确国家和企业的产权关系,同时加强对经理人员的法制宣传和教育,增强其遵纪守法的观念意识和自觉性,对、贪污受贿和故意合谋造成企业经营失败或资产流失、企业重大损失的企业家,要坚决绳之以法,严惩不待,加强《证券法》、《公司法》、《反不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注册会计师法》及《独立审计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从法律、体制、机制和制度等方面解决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行业自律制度,提高整个行业的职业道德水平,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诚信教育和风险意识的培养,增强法律的执行力度,完善对经营者的法律约束。

五、构建并确保多元化的企业家薪酬制度,加强企业对薪酬制度的内部管理

推进各项相关的配套改革,彻底改变由政府按行政管理手段统一确定经营者薪酬水平的方式,经营者薪酬水平的确立,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法人治理结构,由出资人决定董事会成员的薪酬水平,董事会决定经理人员的薪酬水平,不断完善和创新“年薪制”“期股期权”等各企业家薪酬方式,因企制宜,实行分类指导,灵活有效的企业家薪酬方式。上市公司应着重推广股票期权制度的企业家薪酬方式。非上市公司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一般宜推行经营者直接持股、股份期权和年薪制加延期支付等企业家薪酬方式。高科技企业最适宜实行股票期权。民营企业营企业一些国有小型企业由于股权转让相对容易,思想障碍和操作障碍均比较小,应推行高科技企业式的股权激励方案,如股票期权,股份期权,股票增值权等。另外,建议一次创业型企业可以按大体5:3:2的比例在净资产增量产权分配上在国家、创业型企业家、创业群体间进行分配。建议二次创业型企业大体按6:2:2的比例进行。加强企业对薪酬制度的内部管理,对年薪及期权、期股激励方案要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制定出完善的有关财务核算与管理、审计监督与评价等方面的配套措施,遵循先审核后兑现,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加强对经营者经营过程、经营效果和年薪支付管理等的检查和审核,防止各种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

六、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营者业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合理的薪酬水平

企业家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和考核经营者业绩指标的科学性、准确性。建立一套能够科学、合理、全面地反映经营者努力程度和经营效果,综合评价企业未来发展潜力的考评指标,对于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至关重要。1999年6月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颁布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和《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提出了一套由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运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四个方面组成包括基本指标、修正指标和专家评议指标三个层次共32项指标的业绩评价体系,虽说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政府颁布的最全面、综合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但其设计思想偏重于政府管理需要,仍然是企业过去的财务经营业绩,不能反映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也不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每个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参考国内外切要效绩评价体系的内容,确定合理、适用的经营者业绩考核评价指标和年薪报酬实施办法,不能搞“一刀切”。确定合理的薪酬水平。应体现权利与责任对称、收益与风险挂钩、激励与约束接户的原则,既要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又要达到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防止人才流失的目的。经营者薪酬水平应逐步脱离与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挂钩的做法,不断强化经营业绩对薪酬的决定作用,提高效益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适当拉开经营者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使薪酬水平能够充分体现经营者承担的经营风险和经营责任,以及完成的经营业绩和社会贡献。

七、加强对企业经营者“在职消费”的管理和监督,将隐性收入显性化

从国内外现代公司制企业的改革实践来看,“在职消费”问题并不是能够完全解决得了的。所能够做的的只是如何控制才能比较适当而已。建立规范的企业治理结构,充分发挥董事会、监事会的作用,以合理控制经营者过度“在职消费”的隐性收入,健全企业工会和“职代会”制度,确保员工对经营者的监督制度。同时,健全“在职消费”的预算控制制度和财务报销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其报销额度和报销标准,对不同企业规模及业绩可以享受的职位消费层次进行明确界定。另外,可以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将“在职消费”透明化、货币化,经营者年薪的组成部分,将职位消费的暗贴形式,改变为货币形式的明贴,并将在职消费标准与经营业绩挂钩进行正比例方面调整,并对在职消费节约额的一定比例用于对经营者的奖励。

八、加强文化道德约束,构建和谐企业家成长环境

对企业家不仅要进行制度上的监督,还要进行制度以外的文化道德方面的约束。任何法律和制度都有失效的时候,此时就要用道德和伦理规范来使这些“经济人”受到自我管制,并成为“社会人”.道德约束主要包括企业家任职期间要有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忠诚精神而后解聘后不会通过不正当手段损害原企业的利益等几方面的内容。建立企业家声誉机制,可以通过加快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信用网络的建立来实现,由金融、税务、工商和公安等联合参与,将企业经营者个人背景资料及其经营相关的历史信息和信用信息都要进入网络中的电子档案库。将一些不合格企业家剔除出局,大力提倡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的同时,也必须加强企业经理人的职业道德建设和文化道德约束,营造一个和谐竞争的企业家成长环境,包括完善法律环境,稳定政策环境,规范行政环境,引导舆论环境和培育文化环境等。

参考文献

[1]郑海航等.中国企业家成长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颜光华等.国有企业改革与企业家队伍建设[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黄群慧.企业家激励和约束与国有企业改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西安交通大学《企业家成长机制研究》课题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成长机制的实证分析与理论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5]刘巨钦.企业股份制与资产重组[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

[6]金永红,奚玉芹.独立董事制度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钟晶灵(1982―),男,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企业管理系教师,从事管理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营销、人才激励与活力管理教学及研究。

上一篇:Windows 7笔记本电脑年终选购经 下一篇:落叶缤纷乔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