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不良资产结构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时间:2022-10-18 02:55:39

我国不良资产结构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作为以间接融资为主的经济体,中国在经济下行期间银行坏账的处置情况直接关系到经济“L型”的底部运行时间,因此,有必要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角度考察银行坏账处理的发展脉络,揭示银行报表以外的不良资产格局,对分析我国经济金融行业中存在的风险及其应对提供有益借鉴。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的来源

目前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的来源,包括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两个渠道。其中,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以及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从金融机构获得不良资产,通常是以公开竞标或协议转让方式收购的不良资产包。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从非金融企业获得的不良资产主要是应收账款及其他不良债权,具体包括逾期应收款、预期可能发生违约的应收款以及债务人存在流动性问题的应收款等。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每年收购自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占比已降至50%以下。从已经上市的信达、华融两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报表来看,自金融机构及非金融机构购入的不良资产规模均呈上升趋势,但来自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占比持续下降,非金融企业类不良资产目前已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自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主要采用“收购转让”方式处置,收购自非金融企业的逾期债务主要采用“收购重组”方式处置。其中,收购转让模式,不修改原债务中的账面金额、期限等要素,通过转让给债务人或债务人关联方获得价差收益。采用收购转让方式处置的不良资产主要来自金融机构,特别是来自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而收购重组模式中,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则会与债务人协商更改原债务中的金额、期限等条款,使债务与债务人还款能力相匹配。采用收购重组方式处置的不良资产,以来自非金融企业为主。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承接银行不良贷款激增

在将不良贷款公开招标转让与打包卖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之间,商业银行更青睐后者。根据财政部、银监会联合下发的《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财金[2012]6号)规定,金融机构出售内含10户(项)以上不良贷款的批量不良资产包,一级市场只能协议转让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而10户(项)以下的不良资产处置则可以通过公开招标、竞价等形式向社会投资者转让。然而,由于公开转让不良资产需要披露很多信息,银行通常并不情愿,因此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仍是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的最主要渠道。从上市银行报表中只能看到2014年以来银行通过核销与转出形式出表的不良贷款规模已经大于留在报表内的新增不良规模,从信达、华融等上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报表中,则可以观察银行转出的不良贷款的情况。

信达、华融均显示来自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的收购转让类不良资产规模在2015年明显增加,从大型银行收购的不良资产规模占比则出现萎缩。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获得不良资产的两大类渠道分别是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而信达、华融两家上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报表中都专门披露了每年从金融机构收购的不良贷款的规模构成数据。2015年,信达从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及农商行收购的不良资产无论是绝对规模还是相对占比都出现明显提升,而从大型银行收购的不良资产规模则出现下降,占比也相应萎缩。华融的报表反映出的情况也类似,来自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及农商行的不良规模及占比明显上升。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来自股份制、城商行不良资产占比的提高,显示这些银行正面临更严重的信用风险压力。在此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尚未下行时,股份制及城商行在经营行为上通常相对大型银行更为激进,风险偏好更高;例如民生银行曾大力开展高收益率、高风险的小额贷款业务,再如兴业银行在同业业务上的创新,开启了以出表、非标等为重要特征的影子银行大发展的时代。目前调结构成为经济的主题,从各种小型银行自身披露的不良资产率数据,以及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报表上显示出的中小银行快速增长的不良资产出表规模,都显示其信用风险压力较重。

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周转率大幅上升

由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也需满足资本充足率监管,因此银行不良贷款出表力度的大幅增加,也导致信达、华融等大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转让类不良资产的周转率提高。目前国内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须满足12.5%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因此,面对着商业银行2015年在不良率触及1.67%“政策阀值区域”后剧增的不良贷款出表意愿,信达、华融等大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报表能够扩大的规模却有限。于是,信达、华融等大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明显的提高了收购与转让不良资产的周转效率。信达2015年“当年转让不良资产规模/年初规模”已达106%,而华融的该周转率指标更是高达142%。

随着大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转让不良资产周转率的提高,单项资产的转让净收益率急剧下降,但由于占款时间下降,所以内部收益率保持稳定。信达证券2012年时的“当年转让不良资产规模/年初规模”比率为40%,意味着购入的一笔不良贷款平均要两年半之后才会出售;而2015年时上述比例提升至106%,意味着购入的不良贷款平均经过1年时间就再度出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持有不良贷款的时间期间缩短,期间负债企业经营状况改善的程度自然也相应减少,因此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让该笔不良贷款时收入的价款相比其自身购入时的溢价率就会缩小。从报表看,信达不良资产的转让净收益率从2011年的145%降至2015年的8%;华融则从2012年的26%降至2015年的4%。然而,如果考虑到高周转模式占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自身资金的时期也缩短,因此两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转让不良资产的内部收益率则均保持稳定。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上述不良资产周转速度加快,不一定说明不良资产很快得到偿还,而更可能是被转让给2014年以来大量成立的地方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同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方法有“收购转让”与“收购重组”两种,上述出现周转率提高现象的仅限于“收购转让”类。而“收购重组”类需等待欠款人按重组后的金额和期限完成还款,该类资产周转率可能的提升空间有限。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承接的银行不良贷款可能包括“临时出表”的通道业务,但随着2016年初监管收紧,未来该种情况有望减少。在2015年商业银行不良率陆续触及1.67%政策顶之后产生的不良贷款出表规模中,不排除有部分是银行在季末或年末等关键时间节点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通道,利用同业资金或者理财资金对接不良资产,实现不良资产出表,以降低不良率。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承接不良资产能力近于饱和

若银行继续按照2015年的速度将不良资产出售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则将在2017年四季度至2018年三季度之间达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行业资本能够承接的上限,若未来银行不良出表速度较2015年进一步增加,则将更快到达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本可承接上限。据测算,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距离现有资本最大可承接的不良规模尚有4800亿剩余空间,省级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尚有约2700亿剩余空间,如果地市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能在较快时间内成立40余家,还可额外增加约3700亿剩余空间。因此,若未来银行继续保持出售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行业4000千亿不良的速度,则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省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承接上限将在2017年四季度达到,如果加上未来可能大量成立的地市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则可推迟到2018年三季度达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行业能够容纳不良规模上限。

若银行不良暴露速度进一步加快,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行业的承接能力或不足以支撑至2017年四季度,届时银行要么通过ABS等其他途径实现不良资产出表,要么容许表内不良率大幅攀升。值得注意的是,不论银行将不良资产出售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还是将不良资产证券转化成ABS出售,银行本身均须承担不良贷款出售折价带来的损失。因此,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BS等不良资产出表途径,能改善的只是银行表内不良率这一指标,而无法避免银行资本被不良资产损失侵蚀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调结构进入深水区,一旦不良资产损失的涌现导致银行资本充足率降低,则可能限制银行发放新的贷款的能力,造成社会总需求的被迫萎缩,对于资本市场也将为造成较大的扰动。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来自房地产业的逾期账款增势放缓

由于房地产业向银行贷款长期受政策限制,因此商业银行表内的分行业贷款不良率数据无法真实反映房地产行业信用现状。在我国2009~2010年的“四万亿”经济刺激期间,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带动了房地产开发投资的热潮。2011年之后,房地产相关刺激政策逐渐退出,前期投资兴建的房屋开始成为越积越多的库存;另一方面,2011年之后金融监管部门收紧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渠道,导致房企的资金链条日益吃紧。虽然房企面临库存积压、融资受限的窘境,但商业银行报表内披露房地产开发贷款的不良率却低于全行贷款的总不良率,房地产开发贷款的资产质量“显得很健康”。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部分房地产开发债务根本没有进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自从2011年金融监管部门逐渐收紧房企融资后,各个商业银行普遍对房地产开发贷款采取了压缩规模与白名单管理制度,即对于大部分到期开发贷款不再续贷从而实现规模压缩,只有进入银行自身白名单的少数规模排名国内前列、资金链稳健、土地储备质量较高的房企才能得到后续贷款。

房地产行业信用状况更真实的反映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报表中。前文已述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来源包括金融机构渠道以及非金融企业渠道,其中来源于非金融企业渠道的不良资产占比已经超过50%,对于这些企业应收账款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主要采用债务重组的方式进行处置。2015年信达报表显示,其重组类不良资产中,来自房地产行业的不良资产占比高达54%;而华融2015年报表显示其表内重组类不良资产中有高达66%来自房地产行业。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中房地产行业占比高有两个原因,一是房地产行业债务质量恶化的后果,二是房地产行业债务的抵押物质地较好因而更受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青睐。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于从非金融企业收购的逾期应收账款,通常需要进行债务重组,将债务的还款现金流重新安排以适应企业自身未来一段时间的还款能力,某些情况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还会自行投入一些现金,帮助企业完成停滞的项目。由于出现还款困难的房地产开发商手中通常有未完成的在建项目、或是已建成但受制于市场、限购等因素而销售不畅的楼盘,只要重新安排债务偿还期限、适量投入现金帮助完成在建项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最终成功收回预期账款的概率很大。因此,房地产行业逾期应收账款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重组类不良资产中占比高,并不一定能说明房企债务的恶化程度;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表内房地产行业不良资产规模及占比的纵向变化,能够更好的反映房地产业债务资产质量的变迁。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表内房地产业不良债权规模及占比纵向变化显示, 2015年起地产业资产质量恶化趋势有好转苗头。2012~2014年间,房地产业融资途径受到严格限制,销售端也受限购限贷压制,随着房企自身历史现金积累渐渐消耗,开发商资金链条日益紧张。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报表上,这体现为2012~2014年房地产业不良资产规模快速攀升。信达表内房地产业不良资产2012年末余额为339亿元,2013年末大增79%至608亿元,2014年进一步增长63%至991亿元。但2015年末,信达表内房地产业不良资产规模出现下降,年末余额928亿元,同比减少6%。这可能因2015年房地产业融资限制政策放松,不少房企发行公司债融资,缓解了资金压力;同时,各地住宅限购政策放松,多地销售回暖。正是行业上述改善,导致信达表内房地产业不良资产余额2015年出现萎缩。另一方面,华融公司表内房地产业不良资产余额在2014年之前的变化与信达类似,其中2013年、2014年余额同比增速分别高达48%、71%。但华融2015年末情况与信达出现矛盾,华融2015年末房地产业不良资产余额同比增幅38%,虽然增速也较上年回落,但余额绝对值仍在增长。这说明2015年房地产行业的回暖,确实给部分开发商的债务质量带来改善,部分开发商成功清偿欠款,这可能是导致信达表内房企不良资产规模萎缩的原因,但2015年来的房市回暖中各地分化较为严重,三四线城市的库存压力仍大,因此也就出现了华融表内房地产业不良资产继续攀升的现象。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表内非房地产行业的债务信用质量恶化

2015年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表内重组类不良债务总体信用质量继续恶化,既然其中规模占比过半的地产也债务质量已有好转势头,那么可推论其余非地产行业债务质量正在加速恶化。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表内已经过重组的贷款再次逾期的比例在2015年继续上升,说明债务人信用状况已低于重组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预期。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不改变原有贷款的金额、期限,而是通过将再次将不良贷款转让获得价差收入;另一种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会与欠款人协商并签订债务重组合约,通常涉及降低原有债务规模,延展原有债务还款期限等。对于采用债务重组处置模式的不良资产,由于重组协议签订时已充分考虑了逾期欠款人实际的还款能力,因此只要欠款人财务状况没有再次出现进一步恶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理应按照重组后的条款如期收到现金流。但两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报表数据显示,经过重组后的不良资产,再次发生逾期现象的比例正在上升。信达表内收购重组类不良资产再次违约的比例,在2013年时为1.6%,2014年攀升至2.6%,2015年进一步攀升至3.0%;而且这些重组类不良资产再次逾期的期限也越来越长(表 1)。华融表内收购重组类不良资产再次逾期比例在2015年也较2014年出现了上升(表 2)。

非房地产行业重组类债务资产质量2015年仍在加速恶化。一方面,信达、华融重组类债务再次逾期的比例仍在升高;另一方面,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重组类债务中占比一半以上的房地产行业债务资产质量2015年已经出现好转势头,那么整个重组类不良资产逾期比例在2015年的攀升,只能解释为除了房地产行业外的其他行业资产质量发生继续恶化,很多企业无法按期偿还重组后的债务。

通过上文对信达、华融两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年报数据的多角度分析,可以发现债务信用状况的两个趋势。其一是作为股份制、城商行主要客户群体的中、小型企业信用质量进一步下滑的趋势;其二是房地产行业信用状况出现缓和,其他行业则仍在恶化的趋势。

(作者单位:中国中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总部 )

上一篇:利用太阳能、雨水势能的便民充电系统研究 下一篇:浅谈西医类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