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探析

时间:2022-10-18 02:52:52

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探析

作者简介:黄凯(1987.10―),女,湖南邵阳人,贵州师范大学历政学院2010级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研究生。

摘 要:社会流动主要表现为各阶层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地位的变化和人口在各个阶层之问的流动,既受整个社会结构的影响,又受个人特质的影响,是社会发展与开放的重要反映尺度。分析社会流动内涵、影响因素及形成的现状、特点,是期望能从促进我国社会流动的角度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途径,提供给社会成员更多改变社会身份的机会。

关键词:社会流动;内涵;影响因素;现状;特点;和谐社会

社会流动指的是发展机会获得、社会身份地位变化的过程。一个能够创造更多的社会流动机会的社会,才是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从整体上把握社会流动的会流动内涵、厘清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及形成的现状、特点,在此基础上探析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有利于制定有效的促进社会流动的对策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一、社会流动的内涵

社会流动研究的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索罗金,他在1927年出版的《社会流动》一书中列编了关于职业流动的23个表。此后,社会流动成为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索罗金指出:“社会流动意味着个体、社会目标或价值,即人类活动所创造的或改变的一切事物从一个社会位置向其他的社会位置的转变。”

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流动,指的是个体的社会等级或阶级地位的变化,其包括了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两个角度。代内流动是在个人一生中发生的社会地位变化,代际流动是关于子代与父代社会地位的升降比较;垂直流动是指一个人从下层地位和职业向上层地位和职业的流动,或者从上层地位和职业向下层地位和职业的流动。垂直流动则可以伴随地区间流动,也可是原地升降。水平流动是指一个人在同一社会职业阶层内的横向流动。正是由于社会流动,改变了自身所处的社会性资源的分布状况。也打破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壁垒,使各阶层之间处于不断更新变换的过程,因而增强了社会的流动性。

社会流动是衡量社会结构开放与封闭的重要尺度。在一个封闭、僵化的社会结构中,社会流动受到了限制,流动机会就会更少,而在较开放的弹性社会结构中,社会流动则体现出更为活跃。在社会流动机会增加的情况下。人们的潜能才能达到更好的发挥,这有利于整个社会协调运行,显然,一个社会的流动机制更完善、流动渠道越顺畅,社会结构也就会越合理,社会会越和谐。

二、我国社会流动影响因素

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是多元的,在每一个国家、各个时期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都不尽相同。就我国社会流动而言,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展开,传统计划经济所塑造的社会结构逐步得到调整,户籍制度等一些重要的制度因素逐渐突显。社会流动的开放性影响因素增强,社会结构在向一个更开放的方向演进。社会成员向个体、私营、外资、乡镇企业流动的机会相对增加。从另一方面看,知识、技能水平越高,就越有可能进入较高社会层次。

三、目前我国社会流动的基本现状及特点

社会流动是社会变迁的指示器,是社会选择的一种途径。当前我国社会流动人口规模巨大,这可从每年异常繁忙的春运中可见。根据2008年国家统计局的公告,我国目前流动人口为1.8735亿人。公有制企业职工人数连年递减。据统计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应当会超过50%甚至会更高一些。这就意味着今后每年要有1000多万农民进入城镇,这样的规模可谓史无前例。全中国几乎所有的乡镇都有人外出谋生,同样几乎所有城镇都有外来人口,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日益频繁。可以说,目前所有的社会阶层和群体都参与了社会流动。而当前我国社会流动主要包括地域流动、职业流转和身份地位转变。

(一)地域流动

地域流动是社会流动中的一种水平流动,是社会成员在不同区域之间的迁移和变动。它改变了地区的人才或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地区的劳动力配置。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中国的区域格局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变化,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东南沿海地区的率先改革开放不仅吸引了大部分的中西部外出农民,而且使得中西部城市的各类人才纷纷涌入,形成人口流动 “一边倒”的基本态势。20世纪9O年代中后期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每年大约有超过1 000万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而当前城市居民向农村流动的现象现在也日渐增多。

(二)职业流转

1978年以来,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我国职业结构出现了高级化变迁趋势,这使得我国社会等级位序的整体提升,提供了更多的向上流动机会。随着乡镇企业和城镇第二、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亿万农业劳动者改变了自己的职业。在职业结构的总量中,低层次职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一产业实际利用劳动力逐渐下降,而在城市,职业开始趋向高级化,中层职业的比重则不断增加。“白领工人”比重迅速上升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口增加。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分工,新职业不断涌现,人们的择业机会也越来越多。

(三)身份地位转变

以前的中国只存在农民、工人和干部,并且三者之间身份的转换途径很少,而当前中国社会流动渠道逐渐开通,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从体制内的单一身份向多样化发展转变。农民可以到城镇务工经商,社会成员可以自主创业,农民和工人通过考试、选举等方式转变为干部的事例也不少。

当代中国社会流动虽然正朝现代化的社会阶层位序发展,各个阶层的比例也在逐年发生变化,但仍离合理的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还有一定距离。近几年中国社会结构课题组的研究结果表明:“就社会流动及结构构成而言,该小的阶层还没下去,农业劳动者还占很大比例,而该大的阶层队伍还没有壮大(如社会中间阶层只占约17%),所以还不是一个完全公平、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推动社会继续向前发展,需要合理的社会流动机制,正确的政策引导。

四、小结

社会流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反映尺度,研究中国社会流动内涵、现状,特点,是为了保持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合理流动,从而逐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事实上,大规模、超常规的社会流动引发了诸多问题,农村方面,大量青壮年常年外出已经影响到农业生产、老人的赡养和如今的留守儿童问题,在城镇,下岗失业问题相当突出。社会流动也是对政府的一种考验,社会流动加速了原有的以户籍管理和单位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的瓦解,而相关的许多具体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滞后,已经严重影响了政府对流动人口的有效管理。而存在的其它一些制度,如就业、社会保障制度等,这些障碍正在阻碍人们向上流动也是对政府的严峻挑战。我们应该进一步调整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政策规定以便于使社会成员有更有机会通过自身因素改变职业和社会身份,逐步形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只有合理的社会流动,才能最终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因为“合理的社会流动能够化解由分化所带来的不平等对社会稳定的震荡”。合理的社会流动,是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条件,建立促进社会流动的新体制,规范有关社会流动的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公平正义、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参考文献:

[1]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4.

[2] 马传松.论和谐社会视域中合理的社会流动[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5

[3] 黄建新.社会流动的现状、原因和规则[J].嘉应学院学报2008.10

[4] 戚功.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流动探析[J].学海2003.3

上一篇:网络实名制实现路径的研究 下一篇:浅议民航适航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