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源信息化共享模式思考

时间:2022-10-18 02:08:23

高校资源信息化共享模式思考

一、高校教育资源的概念

1.教育资源的概念丁兴富教授在其《远程教育学》一书中,认为教育资源、教与学的资源和学习资源这3个术语表述意义非常相近。他认为:“在教育技术的新定义中,资源(Re-sources)包括了材料(Materials)和环境(Environment),即除了各种各样用于教与学的实物设施、设备和材料之外,有利于教与学的社会活动、环境和情境也是教育资源或学习资源的组成部分。”李克东教授也在其《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一书中,将教育资源定义为“支持学习的资源,包括支持学与教的系统和教学材料与环境”。2.高校教育资源的概念高校教育资源是指:在一定社会环境和条件下,存在于高校内外并能服务于高校的教育任务的不同形态资源的总体。这个概念强调了三个内容:一是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社会形态下,教育资源可能意味着不同的外延和内涵;二是高校和其社会环境的关系,要求同时着眼于高校自身和它所处的环境;三是不同形态的教育资源,只要能服务于高校的教育任务,无论是巨大的社会资源还是微小的工作规范,都可以视为教育资源。

二、高校教育资源的分类

1.以主题域的方式分类按业务视角将高校教育资源以主题域的方式分类整理。2.根据资源属性进行划分根据资源属性进行划分,高校教育资源可分为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人力资源。(1)物力资源高校物力资源是指高等学校进行教学、科研和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土地、建筑物、仪器设备以及文件、资料、图表、数据和网络等物质和信息的总和,分为:信息类资源:是对其他各类资源的描述,在内容和使用范围上具有公开性、广泛性等特征,包括政策、规范、通告等;资料类资源:是教师、学生的智慧结晶,是知识的成果体现,创造者享有知识产权,包括课件、培训资料、图书等;设施类资源:以实体资源为主要的表现形式,设施类资源的共享以资源调剂、配置为主要手段,包括网络、会议室、体育场馆、实验设备等。(2)财力资源主要指各类财力保障或财力支持,适用范围涵盖支付结算,如教育基金、奖学金、科研经费等。(3)人力资源高校人力资源是高校中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工作的教职工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分为:知识类资源:指人力资源中的专项知识,主要表现为专业人士在其专业领域中的知识、技术等,包括教师授课、学者研究、其他专项知识等;能力类资源:主要指各类组织、管理能力等,通常为跨专业领域的能力,包括计划组织、管理、协调等。3.按照资源获取的难易程度划分以构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为目标,按照资源获取的难易程度,可将教育资源划分为非限制性资源和限制性资源。(1)非限制性资源,指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抓取、提炼和呈现的教育资源,用户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对资源本身进行访问和利用,包括各高校共享的既有网络资源以及共同建设及成果共享的资源,如信息类资源、资料类资源等;(2)限制性资源,包括因客观属性、知识产权或权限限制仅可在各高校管辖范围使用到的资源,包括场地、设施、现场授课、学校网络等。

三、高校教育资源信息化共享模式及应用实例

教育资源在不断丰富的同时,其建设与增长需求之间的脱节日益明显,重复建设、使用率低、缺乏共享、维护困难等问题普遍存在。优质资源的积累与融合缺乏制度的保障和扶持,优质资源的示范和引领得不到充分发挥和展示,分布在各高校的教育资源无法实现有效的整合与共享。现代信息技术集文本、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身,而且可以通过编写程序实现人机交互,通过互联网实现远隔千里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双向交互。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每一个人都获得了更多的机会来参与知识的创造,之前这主要控制在专家权威和专业机构的手中。基于互联网,人们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分享知识、经验和信息,或者协同创作,即协作共享模式。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和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教育理念逐步发生变化,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不断丰富。如何借助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终端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熟模式,使教育资源的充分共享和泛在学习成为可能,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根据合作的目的和合作主体的关系,把高校教育资源信息化共享模式分为:中介式、共建式、联盟式。1.中介式中介式信息化共享模式是指以某一政府权威机构或社会组织为主体建立网络资源交换平台,并以此作为中介机构,负责做好各参与成员的关系协调、资源建设的规划、标准的制定和资源共享方式的确定等工作。参与共享的高校之间相对独立地管理自己的教育资源,各自负责自己的资源标准及质量。中介机构是一种“网络教育超市”,掌握优质网络教育资源的高校可以通过这个“教育超市”推广自己的资源,有网络教育资源需求的高校和个人则可以通过“教育超市”有偿或无偿获得资源。这种体系有利于共享标准的推进与实施、课件建设和软硬件资源共享,适用于信息类资源以及开放程度较高的部分资料类资源和知识类资源的共享。实例:上海市高校课程中心。经过两年多的筹备,由上海市教委发起建设的上海市高校课程中心已经投入试运行,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在内的30多所高校已加盟。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公布的首批课程包括复旦大学王剑锋教授的《哲学导论》、上海交通大学关增建教授的《科学技术史》、李康化教授的《唐诗宋词人文解读》、彭崇胜教授的《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交大医学院陆斌杰教授的《关爱生命———急救与自救技能》、上海音乐学院伍维曦教授的《西方音乐史》、上海师范大学苏智良教授的《上海社会与文化》。上海市高校课程中心旨在增加学生的课程选择权,整合上海高校优质课程资源,建立全市性长期、可持续的跨校课程资源共享合作机制,为各高校学生跨校选课、学分互换、专业辅修提供一个大型在线教学服务平台。“每个学生都可以享受优秀教师、优秀课程等资源,共享课程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平的学习机会”。2.共建式共建式信息化共享指高校在教科研任务上进行“共建、共享”式的合作。合作成员利用各自已有的优势和资源,组成一个合作小组,通过网络平台一起策划和决策各个环节,共同进行同一目标资源的设计、开发、建设与传送,成果供所有合作成员或对一定群体开放使用。共建合作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作为成员高校在资金、教育资源、技术等方面力量薄弱,仅靠自身的力量无法完成教育资源的开发使用,他们联合起来共建教育资源和交换平台。另一种是成员高校都拥有优秀的教育资源、技术等,他们“强强”联合起来,开发出更优秀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科建设,树立品牌,为其他教育资源的建设起到示范作用。共建合作方式适用于人力资源以及开放程度较低的资料类资源的共享。实例:上海地区高校图书馆共建共享。东北片区的10所高校加入了上海东北片区的高校文献传递,19所高校加入了上海地区的馆际互借联盟。43所普通高校、专科学校和职业学院图书馆加入了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28所高校图书馆加入了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凭《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通用阅览证》在规定时间内,到成员馆的指定阅览室查阅特定的文献资源。此外,还有南汇地区10所民办高校、高职高专自愿组成上海南汇地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为他们之间文献、信息等资源共享、促进各图书馆的管理及业务技术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广作用。3.联盟式联盟式信息化共享指通过身份认证等技术手段将各校已有的资源平台有机联系,在可信的网络基础设施上进行共享。共享联盟中各成员高校独立管理各自的用户与资源,以分布的形式组成一个联盟,用户从本校身份认证系统获取一个可以标识身份的令牌,该令牌在联盟中通用并可以被其他高校的身份认证系统识别,从而获取其他高校的资源。这种体系适用于设施类资源、人力资源的共享,也为财力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可能的途径。实例:上海高校无线通。无线网络因其架设部署和实际使用的便捷,已经成为高校校园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为保证网络安全管理,通常都会使用一些网络安全接入管理机制限制未授权用户访问无线网络。而在校际间交流和访问日益频繁的情况下,他校师生便捷地使用无线网络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这种模式。为此,上海地区于2009年开始基于跨校认证试点实施“上海高校无线通”应用项目,旨在实现跨校无线网络漫游接入。高校无线通在上海教育跨校身份认证系统基础上实现了已加入跨校认证联盟的各校师生使用其本单位帐户就能在他校接入无线网络的功能,目前已有十余个教育单位开放无线网接入资源,已为加入上海教育跨校身份认证系统的19所高校提供了超过300000人次的使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范围也在逐步扩大。

四、结语

从提高资源的利用程度来看,中介式、共建式信息化共享可以实现对非限制性资源的整合和优化,联盟式信息化共享能够打破现有学校体制和信息系统壁垒,让限制性资源的共享成为可能。同时,实现高校教育资源共享,必须综合考虑高校之间的差异,选择适合的教育资源共享模式,激发高校资源共享的积极性。只有资源创建者、拥有者和使用者积极参与,才能使营造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真正繁荣,从而实现高校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应用。

作者:王媛媛1葛嘉敏2朱宇红1工作单位: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信息中心2.上海师范大学信息化办公室

上一篇:高校教育成本及效益思考 下一篇:高等教育成本控制问题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