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动手操作 培养探究能力

时间:2022-10-18 11:59:05

引导动手操作 培养探究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身边常见的、具体的、有趣的实物和适宜的恰当的学具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运用学具解决数学问题,已成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笔者结合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就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谈一些体会。

一、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从操作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数学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营造趣味盎然的课堂学习环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课堂上精心组织形式多样的动手操作活动,唤起学生学习的潜在动力,激发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如教学《两数相差多少》时,让学生从家里带来果盘、纸盒、糖果、玉米粒、豆子、瓜子、玻璃球、纽扣、花片等。这些物品携带方便,使用灵活。教学时,通过学生动手抓、动手摆,小组讨论使学生知道谁比谁多,多多少;谁比谁少,少多少。这样简单的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就把比较数的大小多少抽象的数学问题在简单的操作中变得回答起来轻松自如,同时也学会了求比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以及两数相差多少的数学问题。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从操作中感知数学概念的形成

准确理解数学概念是进行逻辑推理、数学论证以及数学计算的基础。教学时,应尽可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增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使学生根据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感知数学概念的形成,理解并掌握概念,从而获得新知。这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而且利用了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引导学生把纸片剪成圆形,然后将圆纸片的边缘对齐后对折,然后打开,再换个角度对折,如此多次重复操作,让学生观察多次对折后的圆纸片上有很多条折痕,仔细观察又发现圆纸片上所有折痕相交于一点,折痕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时,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对应的内容,学生很容易知道圆纸片上所有折痕相交于的一点叫圆心,每条折痕叫圆的直径,圆心到边缘的折痕叫圆的半径,同时,学生不难发现同一圆中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等,学生通过这样动手操作获取的数学知识记忆深刻。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操作圆规,去探究画圆的方法和步骤就容易多了。

三、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从操作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

数学公式和一些定理是很抽象的,教学时要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利用数学学具,通过纸张的剪拼、图形的割补、渗透变换等方式,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从操作中掌握探究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这样才能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深刻,记忆更牢固,推理才会更加严密,所以,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积极思维从而获得知识。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引导学生剪出两个大小全等的梯形,启发学生根据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动手拼一拼,看能不能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学生动手拼摆,很快发现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原梯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原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于是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当然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剪拼和割补图形的办法推导出计算公式。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问题,从操作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

四、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从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切忌肤浅的无效的操作。要把动手操作与学生的思维和深层次思考紧密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构起相应的数学对象或数学概念的心理表征,强调“操作活动的内化”,用操作活化、深化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探究习惯,真正发挥动手操作的内在数学价值。例如,在探究“谁围的面积最大”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16根小棒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比较一下围成什么图形面积较大。学生通过动手不难发现“一边是4根小棒的正方形的面积”大于“长是6根小棒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大于“长是7根小棒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进而总结出“周长一定时长与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当长与宽相等成为正方形时面积最大”。同样,让学生探究用一段铁丝围成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比较一下围成图形的面积大小也离不开动手操作活动。

五、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从操作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从而解决新问题。例如,有这样一道题:有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长都是36厘米,宽都是18厘米。问:(1)拼成一个正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2)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3)无论拼成正方形,还是长方形,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是多少?乍一看此题,觉得没有什么难度。但是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学生开始显得有些棘手。这时引导学生动手剪类似的两个长方形摆一摆,拼一拼,便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比老师画图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爱玩爱动的特点,创设动手操作的时机,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的技巧,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为培养新一代的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从一道课本例题谈“一题多解”对学生数学思想... 下一篇:浅议如何做好图书馆少儿阅览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