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时间:2022-10-18 11:26:33

理性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前不久,某报刊登了一则令人吃惊的消息,文中称:据调查有48%的教师心理不健康,12%有严重的心理问题等。它说明,人们对于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可能超过对于其他人群心理健康的关注。因为,每个家庭里的孩子都在学校里生活、学习着,都要与教师朝夕共处,如果教师心理不健康,家长岂能放心让自己的孩子呆在学校里?

一、理性分析教师的压力源,防止把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绝对化

教师的职业使命固然神圣,但是教师是人不是神,人有七情六欲。教师的心理困惑和情绪失调,是每一个正常人都可能会发生的。不能绝对化地认为教师有心理困惑就是不正常。

心理学表明,人的心理问题与其所受压力有关,如果人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以至无法承受,就会产生应激障碍,焦虑、抑郁等就会由此而产生。所以,研究人的心理健康,了解人的压力源是十分必要的。在众多的压力源中,与人更密切相关的是应激性生活事件或称为生活压力源。公认的生活压力源包括:生活中的重大改变,例如亲人亡故、患重病、失业、子女离家出走,或者恐怖事件和公共危机事件等。生活琐事,包括家用支出、工作职业、身心健康、时间分配、生活环境和生活保障等方面。

教师的压力源与教师工作的特点密切有关。有关调查表明,教师的压力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工作压力:具体表现在许多教师工作量满负荷,节奏紧张,而工作绩效慢,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劳动成果要到五年、十年以后才能真正体现。因此,教师的成就感难以得到及时的满足,教师劳动的付出与回报在短时间内是不平衡的,这样就比较容易形成教师对职业怠惰。特别是目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不少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对教师职业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逐渐降低。

其二,家庭压力:教师家庭与其他家庭相比,在对子女教育和婚姻方面可能有更高的期望。而有些教师面临这些家庭生活期望无法达到时,就会产生更多的挫折感。

其三,社会比较压力:由于社会转型期,贫富差距拉大,分配不公现象严重,容易导致有些教师在与别人进行社会比较过程中,引起心态失衡。

二、客观认识教师心理问题的特点,防止把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扩大化

目前对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存在一种扩大化的倾向。本文开始引出的某报报道就是一个例证。事实上,调查结果是有48%的教师在某些指标上呈现偏常。而对于一般正常人来说,由于外部压力源,完全可能在一个阶段某些指标偏高。比如,教师碰到自己的孩子要参加中考或高考,难免会出现焦虑情绪。因此某些指标偏常并不等于心理不健康,更不能说是心理异常,这项报道实属偷换概念,误导社会公众。有关资料表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居前四位的是:强迫症状(23.53%)、人际敏感(15.15%)、躯体化(13.73%)和抑郁(13.73%)。

针对这几方面问题,我们应该仔细分析,并思考相应的对策。这些问题不仅是心理失调的症兆,而且也是亚健康的心理基础,直接影响教师的身体健康。尤其是抑郁更应该重视。目前世界上公认,抑郁症是心理卫生方面危及人的生命的一号杀手。

三、整体思考教师的个人成长,防止把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孤立化

心理素质是社会文化素质的基础。情绪低落会影响身体健康,所谓“积忧成疾”就是这个道理,气量狭窄,怨天尤人,悲悲戚戚,会影响人的道德境界和精神境界,真可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我们强调教师的师德建设必须以健康为前提,没有健康的心理,就不可能有高尚的师德,否则,只可能是表里不一、口是心非。

为教师的心理健康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也是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对策。这就需要学校领导了解心理健康的常识,学习心理辅导的理念与方法,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关心教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把学校建设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上一篇:生物教学中应重视情感教育 下一篇:如何在班级建设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