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做学习的主人

时间:2022-10-18 09:47:37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做学习的主人

摘要:初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往往感到枯燥无味,耍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确保数学教学质量,就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创设数学情景、介绍有关数学的发生发展的历史、让学生了解著名数学家的成长故事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激发学生数学兴趣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学生;数学教学;兴趣培养

2011版新课标指 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此.我依据教学经验进行 了一些分析、归纳,简单的诠释阐述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做学习的主人。

一、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注重操作

1、培养学生数学兴通过初中数学的整体教材来分析就可以看到,从初一代数学习开始。说学的教学进入了形式运算阶段。如何使学生顺利从小学数学向初中代数过渡?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新知识,如代数式、负数、一元一次方程等,如何使学生牢固掌握?我是在教学利用兴趣小组活动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这些知识是怎样产生的.什么需要这些知识。这样。不但学生深刻地理解了知识,而且学会了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数学的本质就是一种思维活动。庞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这个活动中去.从而形成和发展那些具数学思维特点的智力结构。

2、现代中学普遍比较好动,而缺乏动手、操作实践能力,也很少参加体验性活动,所以,教师要多注重学生讨论、操作、体验性实践活动,督导学生以实践体验为基础去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发展数学思维,欣赏劳动成果,从而增强学生探求数学知识的乐趣,使学生由“苦学”变为 “乐学”。

例如,当学生学习圆,多面体和旋转体等几何内容时,教师要大胆让学生用钉子、绳子和彩色笔在平面上画圆,研究圆的有关性质;让学生用硬 纸板做成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等几何图形,然后剪开展成各种平面图形,用直尺量出有关线段长度,并推导出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让学生把参加数学实践体验的过程写成实验报告,互相交流,互相评议,对实践工作做得好的学生,教师应加以鼓励和表扬。

二、注重赏识教育激发学生内动力

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 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人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老师希望学生具有哪些品质。就可以说他已经具备哪些品质,不断地被赏识和被肯定,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

三、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事例吸引学生。

在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一个笑话、一句生动的话、一个有趣的事例能给人以美的遐想,更重要的是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克服困难,奋发进取的信心。比如,在讲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时, 我拿出一个乒乓球向空中一扔乒乓球划出了一道弧线;然后我又打开了教室中的吊扇,吊扇徐徐转动, 逐渐形成 了一个面。然后我告诉学生,这分别就是“点动成线”和“线动成面”,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我激发了出来。

另外,在教学中我充分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答对问题的喜悦,发现规律的兴奋,而对知识不封顶. 充分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去进一步探索思考。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提出表扬。对学生的新发现、新方法尽可能地加以肯定,并给予推广。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学习。

四、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做学习的主人

1、优化组合,明确责任,重视团体评价。分好组是实施合作教学的首要问题,教师在教学前科学灵活地分组,实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方式,采用四人小组分组法,将学生按性别、知识基础、能力作有机调配,并选出一名小组长。教师在小组合作前,将责任分配给每个学生,细化到每个学生的具体任务,让他们都有明确的责任,增强了学生的角色意识,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在小组中的价值。在汇报员汇报时教师注意伺机提问其他成员,提高个体的责任和自觉性。责任感促使学生更关注集体荣誉,主动性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催化剂。在合作学习中,评价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要注重团体评价,教师可以以小组成绩为整体作为奖励、评价的依据。这样体现合作学习的主旨,形成组内合作,相互接纳、相互依赖的关系。以小组成绩为整体作评价还可以促进组间竞争,促成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新格局。重视团体荣誉,注重团体评价,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

2、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在呈现问题的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立刻宣布答案,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形成自己的见解,因而,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3、精心设计学习中的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思考和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能提出过于简单、 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使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自主学习的培养。

五、把学习的主动权变给学生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而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只能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共同合作解决问题。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首先,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鼓励我在课堂教学中。只要学生说.不管他说的是否正确,教师都要给予学生鼓励.不要一味的否定学生的回答.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去积极主动的学习。

其次,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由于知识技能和经验不足.教师虽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往往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会进入误区.这时需要教师的引导并与学生共同交流新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好机会。

总之,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动机的内在起点,是培养探索精神的直接动力.快乐的数学课堂,

总之,作为一名中学的数学教师,尽可能让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兴趣,学好数学,只有师生间密切配合,才能令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上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下一篇: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导入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