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设计探微

时间:2022-10-18 07:54:16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设计探微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身处教育工作一线的教师都致力于探究提高教学效率的各种模式,寻求各种优化课堂效果的途径。作者认为应该让课堂导入这个教学环节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导入成为一个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并使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有效环节,为整堂课做好开路先锋。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相关教学案例,分别从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导入”环节设计的方法、要求和误区这三方面入手进行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 英语课堂教学 “导入”环节 方法 要求 误区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一堂英语课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有好的教学方法,而且要有好的导入。古往今来,中西方许多教育学家对课堂教学的基本阶段都做了研究和探索,对“导入”更是关注。无论是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四段论”,即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中的“明了”,还是以杜威为代表的“五步法”,即情景、问题、观察、解决和应用中的“情景、问题”,都体现了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要性。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是教师体现个人教学艺术的第一闪光点。能否在上课一开始便将学生课前分散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并使其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是上好一堂课的首要问题。我近年来对英语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的方法、要求和容易进入的误区这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英语课堂导入的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英语课的导入因教师个人教学风格、教学内容、教育对象,甚至是上课时间、地点的不同而不同,没有固定的模式。有时开门见山,直切要点,有时又循循善诱,演绎推理。一般来说,课堂上经常采用以下几种导入方法。

(一)温故知新导入法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英语课堂的导入方式。教师通过提问和新课内容紧密相关的已学知识的内容,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温习已学知识,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从而自然过渡到新知识。这种导入法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学生很容易接受,也有利于课堂教学循序渐进地展开。

(二)情境导入法

在上高三老教材中Lessons 38 &39 “The Trick”的时候,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计谋”,找了一个智力小故事作为该堂英语课的开端。

T:I read a story,which puzzled me a lot.Could you help me work it out?

S:Yes.

T:Once,there was a farmer who was dying.He told his three sons,“I have seventeen goats.After my death,your eldest brother shall get half of the goats,the second eldest can take one third of them,and the youngest shall get one ninth.”With theses words,the farmer died.

T:Now could you tell me how they each can get their share without killing any of the goats?

听完这个故事,几乎所有学生的兴趣都被激发了出来,大家七嘴八舌,立刻参与到课堂中来。有学生马上得出了答案,我评价道:“Well done.It’s a trick,but it seems that you are experts in working out tricks.”于是,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进入了一个“Trick”的情境,顺利过渡到本堂课的主题上来了。

(三)多媒体视听导入法

如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用多媒体视听手段导入新课也成了英语课堂教学很常规的一个导入方式。在上Module 2 “The Olympic Games”时,学生欣赏着旋律优美的“You and Me”歌曲,观看着开幕式的画面,情感瞬间被调动了起来,他们仿佛都回到了一个个的竞技现场,为五星红旗在赛场上一次又一次地升起欢呼雀跃。有了这样的情感作铺垫,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背景知识导入法

在备Module 6 “Poems”这一单元的时候,相信很多老师都会感到莫大的挑战,觉得有点无从下手。学生本来对诗歌就没有太多的背景知识,现在居然要学英语诗歌。我上课时专门选了一首南宋著名词人陆游的《钗头凤》作为开头。

我让学生在欣赏这首词的时候自己去找出一些诗词的特征,比如“手”、“酒”、“柳”及“旧”、“瘦”、“透”的押韵(rhyme),“错”、“错”、“错”和“莫”、“莫”、“莫”的重复(repetition),以及上阕和下阕每一行的字数相同的格式(pattern),学生带着对诗歌的这些认识去欣赏课文里的英语诗歌时,觉得英语诗歌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不可攀。

(五)时事导入法

利用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导入新课,不仅能让学生有话可说,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而且把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很好地结合了起来,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书本的距离,赋予书本以时代感和生活气息,有利于激发学生改造社会、完善社会的热情。

二、英语课堂导入环节的要求

无论在英语课堂上采用哪种方式导入新课,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并结合所学语言材料的内容、特点,使新课导入既趣味盎然又富有实效。我认为,英语课堂导入环节应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一)英语课堂导入应具有趣味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状态会促使学习者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可见,兴趣是导师,是桥梁,是联系教师、学生、课本的纽带。如果英语课堂导入充满趣味性,学生便会把英语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苦学”也就成了“乐学”。

(二)英语课堂导入应具有目的性

课堂导入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讲授新课做好铺垫。千万不能为了“导入”而“导入新课”,要做到有的放矢,避免迂回曲折。

(三)英语课堂导入应具有启发性

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而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又是从问题开始的。以启发式导入新课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上课开始之时,就应该想方设法通过“设疑”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强烈探求。

例如,在上到Module 6 “Global Warming”时,我引用了一张中国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然后设问:

T:In the graph,how is the curve showing China’s average temperature going?

Ss:It is going upwards.

T:What does it mean?

Ss:The average temperature of China is becoming higher and higher.

T:What do we call such a phenomenon?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Ss:Global warming.

就这样几个简单的问答,让学生迅速进入了本堂课的主题。

(四)英语课堂导入要简洁

教师要在课前精心设计,力争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来缩短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及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来,不需要长篇累牍。

三、英语课堂导入的误区

正因为大家都认识到了导入环节在一堂完整的英语课中举足轻重的重要性,导入在英语课堂上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但是,我在教学实践和观察中发现,有不少教师走入了导入的误区。

(一)导入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来说,花在课堂导入上的“几分钟”最长也不应该超过10分钟。但是,有些教师在导入上可以花上10―15分钟,甚至更长。虽然说这样确实成功创造了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但似乎忽视了导入的真正目的,有点喧宾夺主,导致主要的教学内容只能匆忙带过。英语课堂导入求“精”、求“准”,不求“长”。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中的多媒体如同一把“双刃剑”,教师利用得当,可以大大增强教学的效果与质量。但是,如果在导入过程中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或者设计的版面过于华丽花哨,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必须认识到,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工具,并不能代替教师上课。教师要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适度利用。

(三)导无定法,切忌生搬硬套

对于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即使是同一教材,同样的教学内容,因为教学班级程度的差异和课堂气氛的不同,也应做适当的调整。对于同一班级来说,课堂导入的方式也应经常变换。如果每一堂课上课铃声一响起,老师就说:“In the last period,we learned...”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失去新鲜感,甚至对于学习英语失去兴趣。

(四)导入切忌过于追求“乐”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多时候教师会采用一些游戏、歌曲之类比较轻松活泼的方式来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情境。这时候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把握好“度”,以免学生过分投入而导致情绪失控,从而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四、结语

英语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成功的导入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催化剂,而恰当精妙的导入能让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何使这短短的几分钟发挥它无限的能量,教师必须好好思索。英语课堂导入的方式绝不仅仅是我们所熟悉的这些,它需要身处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不断去探索、去发现、去实践。但是,无论课堂导入的方法多么精彩,导入必须服从并服务于整个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过程始终应该突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体过程,最终还是必须落脚到教学效果上,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和教学质量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马俊明.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3]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程晓棠,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5]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谢玉民.英语课堂教学导入应具备的几个特点[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6).

[7]钱希洁.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深加工”[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1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体校英语教学中坚持班内分层教学的实践 下一篇:高中英语“因材施教”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