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管理\和谐校园

时间:2022-10-18 06:26:42

和谐管理\和谐校园

作为一名在教育战线奋斗了25年的教师,我始终在完善自己的教育追求,为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辛勤耕耘、不断历练,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主张和谐教育、强调和谐管理、构建和谐而充满生机的校园。构建和谐校园,我认为重在和谐管理;实现和谐管理,则取决于管理者的管理理念。通过以教师为本的一系列管理工作,使学校具有凝聚力、吸引力,提升学校的整体效能。

一、关于和谐教育管理的理性思考

和谐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美,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和谐教育”思想在古今中外教育史上源远流长。

和谐的管理模式,不能单纯依靠僵硬的管理体制,因为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是对人的智能与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在学校管理中,我崇尚与人为善,成人之美,还要常怀感恩之心。自己通过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修养,提升做校长的人格影响力,在工作中真正做到勤于思考,将“和谐”的智慧融入管理之中,使教育主体诸要素间得以和谐发展。

二、建立和谐管理团队和制度

“和谐”即各方因素配合得适当。从历史的角度看,“和谐发展”继承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和谐观”,体现了“以和为贵”的人际关系准则。校长作为学校的第一责任人,要在和谐的办学思想的践行中下工夫,要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去影响干部、影响师生形成共识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和谐教育是学校校长、教师工作的着力点,作为学校的校长我对“和谐”始终孜孜以求,努力建立和谐而充满活力的管理制度。

我坚信“和谐管理”理念会使学校成为教师和学生和谐发展的乐园,使管理者和教师、学生都会有愉悦的心情。因此,我将对和谐的追求融入学校管理中来。我依托行政对学校的管理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力求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寻找到平衡各方的关节点,并通过不断地革新校内规章制度、弘扬正气、树立典型。在提倡谅解与宽容、促进公平与公正的和谐氛围中,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学校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构成了和谐的管理团队,在和谐互助的氛围中,完善学校的合作机制,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干部们的热情,调动了教师们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每个人的潜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进而提高了学校的发展力。

三、建立和谐的干群的关系

古语云:“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干群之间的和谐并非干部不敢管、问题被掩盖,也不是教师个性被压抑、矛盾不解决,而是学校教育部室间的协调运转,形成一种内和外顺、协调发展的管理模式。我主张行政以服务教师、忠于教育为前提的情感治校。我要求学校的管理团队要身先士卒、模范地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用服务感动教师,用规范的制度引导教师,用科学的评价机制激励教师。在对待教师的失误时要与人为善,在对待教师的向上愿望时要成人之美,在对待教师的自觉践行、善意补台时要常怀感激之心。坚持挖掘教师的内部潜能,进行有效的教学引导,对教职工的个性特点和专业能力扬长避短,通过评选表彰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孺子牛”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等措施来激励教师们的工作热情;通过慰问教职工及家属把温情送至每一位教师心中;通过连续多年来担当重大节假日值班让教职工能够与家人团聚,使学校成为师生员工生活、工作的乐园。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校园的建立应该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迪,进而使“教”与“学”产生共振效应。小学生学习的兴趣跟任课教师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喜欢一位教师,也会喜欢上他(她)的课,并能主动接受这位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因此,我提倡教师应在课堂内外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努力吸收多方面的知识,与学生交友交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给他们多些关心、多些鼓励、多些信任,使他们感受一个平等、和谐、友好的环境。教师要真正地去爱每一个学生,经常和学生谈心和进行家访,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表扬;提倡多样创新、灵活多变、追求个性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体现教学的民主。长此以往,这“情”的力量就如同春风化雨一般,在点点滴滴中感化学生,就会使学生们真正地喜欢这位教师,爱上他的课,对教师所教的知识认真领会,并主动去学习新的知识,从而激发良好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使素质教育得以和谐发展。

创建一个宽松友善、协调包容的和谐校园是我的教育理想和追求,干部的精心管理、教师的教书育人、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和谐校园的全部内涵,他们在和谐的校园中心怀和谐的心情,共同从和谐的起点出发,奔向和谐的未来。

我推荐的书

《和教师的谈话》,赞科夫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肖川著,岳麓书社

《向孩子学习》,孙云晓主编,晨光出版社

《新教育之梦》,朱永新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漫话》,约翰・洛克著,河北人民出版社

《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陈向明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中国教育家评传》,沈灌群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教育:我们有话要说》,杨东平编,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

上一篇: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潜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 下一篇:基于有效教学理念,探索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