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亚洲,开放的金融

时间:2022-10-18 05:26:36

开放的亚洲,开放的金融

亚洲国家谋求经济发展与金融稳定,离不开互相之间的团结与协作。

在世界经济萎靡不振的背景下,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外部风险和冲击,亚洲各经济体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加强合作构建安全高效的区域金融和贸易体系,这对于我们抓住发展的历史机遇尤为重要。

在全球金融危机阴霾尚未退去、世界金融体系依然脆弱的形势下,博鳌亚洲论坛亚洲金融合作会议以“开放的亚洲、开放的金融”为主题,探讨亚洲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可行之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各种事实表明,亚洲正逐步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过去20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年均增长8%,危机以来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0%,目前亚洲经济总量已占世界30%以上。未来几年内,亚洲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商品服务生产者和消费者。世界经济增长重心正从西方移向亚洲,国际社会将更多目光投向了太平洋西岸。有学者提出,一个全新的“亚洲时代”呼之欲出。然而,相对于快速发展的经济而言,亚洲在涉及全球经济治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等问题上还是配角,话语权不大,影响力有限,这与亚洲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相称、不匹配。我始终认为,亚洲应在重大机制和规则制定上发出更多声音,反映亚洲共同的利益和诉求,为本地区的发展争取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亚洲国家谋求经济发展与金融稳定,离不开互相之间的团结与协作。然而相对于其他大洲来说,亚洲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还不高,各国大多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力量比较分散,缺少有效整合各国资源、共同谋求更大发展的合作机制。譬如在金融领域,现有区域合作机制和区域金融机构相对薄弱,虽然各国外汇储备普遍较高,但大都收储西方发达国家的债券,资金回报率较低,而本地区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建设资金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在世界经济萎靡不振的背景下,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外部风险和冲击,亚洲各经济体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加强合作构建安全高效的区域金融和贸易体系,这对于我们抓住发展的历史机遇尤为重要。最近,东亚领导人会议启动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众所周知,亚洲是一个经济水平、、社会制度、文化习俗差异都比较大的地区,历史、领土、民族等问题纷繁复杂,而且不少国家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相似,彼此之间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超越分歧和差异,提升本地区经济合作水平,要求我们拿出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寻求加强区内合作的可行途径。各国政治家需有战略眼光,把握亚洲发展的大局,积极推动务实合作。对一些存在重大分歧、一时难以达成共识的问题,要求同存异、搁置争议,不应无谓地激化矛盾,错失亚洲各国互惠合作的机遇。社会各界包括思想库和企业家,也要提出真知灼见,超前研究可能的合作内容和实现途径。博鳌亚洲论坛可以发挥多边国际平台的作用,为探讨本地区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提供支持。

关于亚洲金融合作,我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是增进亚洲货币合作。进入新世纪以来,东亚财金合作快速发展,取得了诸如清迈倡议多边化等一系列成果。但是,清迈倡议多边化还没有经过实践检验,尚未做实运行机构,危机预防和应对机制等也没有完全细化,技术能力和人才配备远未达到对本区域开展全面独立监管的水平。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再次敲响了警钟。东亚各国应当进一步提高清迈倡议多边化的有效性,增强经济监测、危机救助和预防的能力。亚洲其他地区也可以积极考虑借鉴这一做法,开展危机合作,帮助成员国改革与发展,共同维护亚洲地区金融稳定。未来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建立覆盖更加广泛的亚洲货币合作机制。

二是多渠道融资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国际经验证明,发展经济基础设施要先行。目前,亚洲很多国家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或加速阶段,面临建设资金短缺、技术和经验缺乏的困境。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2010~2020年,亚洲需要新增约8万亿美元的投资,基础设施才能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多年来,亚行在本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应当继续扩大投资规模。同时也可以开辟多种融资渠道,如建立双边或多边的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或者其他形式的投融资机构,由各国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出资,重点投向能源、交通、电信、市政建设等领域。

三是进一步完善亚洲资本市场。亚洲地区不健全的金融体系是造成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后,亚洲资本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规模不断成长,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有所提高,但仍不能满足实体经济迅速增长的融资需求。同时,企业融资高度依赖银行系统,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比重偏小,资本市场开放和创新程度不高,各国在会计准则、信息披露、证券发行、交易清算和金融监管等方面缺乏互相认可的标准和规则。进一步完善亚洲资本市场,特别是发展直接融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提高资本使用效率,降低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在加快发展国内资本市场的同时,应扩大开放度,完善跨境金融交易和清算机制,加强金融监管合作,促进亚洲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此外,还应当建立地区的评级机构,为资本市场提供金融服务。

四是扩大亚洲国家本币在区域内的使用。亚洲区域内部经济交往十分密切。IMF数据显示,亚洲国家贸易中超过一半为区内贸易,相互投资也非常活跃,但这些交易往来大都使用区外货币。如果亚洲各国更多地使用区内货币进行计价、结算和储值,可以有效减少汇率风险与交易成本,进一步推动区内贸易和投资。在这方面,亚洲国家开展了不少有益实践。譬如,很多国家央行之间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部分国家增加了相互持有国债的比重,人民币与日元直接交易也已启动。亚洲各国政府应通过政策层面的支持,更多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和一般贸易本币结算协定,扩大货币互换规模,鼓励金融机构为本币结算提供便利和服务。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为中国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可以预见,中国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秉承科学发展理念,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发展的重点放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近年来,中国加快了金融体制改革步伐。通过股份制改造,转变经营机制,加强风险管理,金融业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占金融主体地位的银行资产质量总体上稳定,不良贷款率为0.97%,远低于全球1000家大型银行的水平。在吸取国外金融监管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明显提高了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健全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和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竞争力。同时,在亚洲经济和金融合作以及全球经济治理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中国可以成为积极的推动者,为世界经济平稳发展做出贡献。

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增多,中央政府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出台了一系列宏观政策措施: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加强关系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扩大利率浮动区间,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出台鼓励民间投资和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一系列政策。这些措施对增强市场信心、促进经济企稳回升发挥了积极作用。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增长7.7%,CPI同比上涨2.8%。9月份以来,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加快。随着各项经济措施继续落实到位并发挥作用,中国经济将进一步趋稳,全年经济增长可以达到7.5%的预期指标。

作为亚洲大国和新兴经济体,印度20年来在金融改革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这方面的经验值得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研究借鉴。我认为,亚洲国家可以友好相处,能够在金融领域开辟出新的合作空间,为推动亚洲经济稳定增长,共创亚洲美好明天携手前行!

上一篇:欧中如何保持互信互利理解中国“走出去”的海... 下一篇:救助!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