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开放依旧胶着

时间:2022-10-03 08:46:20

金融开放依旧胶着

伴随有限的突击审批案例,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金融业开放上并无突破性进展

在历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金融业谈判始终占据着突出地位,因而从来都是外界关注的焦点。根据6月19日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美国财政部公布的谈判成果,金融被列在诸多成果中的首位。

但细观其内容,无论是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还是中国银行业进入美国的诉求,都未有超出预期的成果,双方表现出的更多是谨慎的态度和对现状的认可。

券业攻防战

关于证券业的开放,此次战略经济对话并无具体的突破性规定,中国承诺在2008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一份有关外资参与中国证券、期货、基金公司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就外资股权参与中国证券市场做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这一承诺在第三次战略经济对话时就已达成,此次主要是明确了具体的评估时限。这意味着中方管理层仍有半年时间对上述领域进行评估,但评估的结果以及进一步的开放行动,仍需要观望。

与此同时,中方还重申将允许合格的外国公司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市,发行股票和存托凭证,并允许在华的合格的外资法人银行发行人民币的次级债。据《财经》记者了解,纽约证券交易所一类的机构有望成为首批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市的海外公司。

另外,中方还将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本金的解禁期减少为三个月。

不过,在华尔街最为关心的券商开放问题上,就在此次战略经济对话开始之前,中国证监会火线批准了两家合资券商事宜,发出了一个积极信号。

6月15日,瑞士信贷集团与方正证券获准合资成立瑞信方正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瑞信方正证券注册资本8亿元,注册地为北京,方正证券出资5.336亿元,持股比例66.7%。瑞士信贷出资2.664亿元,持股33.3%。瑞信出资比例已经达到目前政策允许的外资参股成立合资券商的上限。

瑞信方正的业务范围,包括股票和债券的承销与保荐;外资股的经纪;债券的经纪和自营;以及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这一审批相当于实现了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关于“重新评估合资券商”的承诺。双方将互派人员进驻合资公司的董事会,瑞信董事总经理、中国收益部主管葛甘牛担任合资公司总经理。

就在瑞信与方正证券的合资被批准的次日,2003年合资设立的华欧国际证券公司也取得了业务范围上的突破,获准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开展A股经纪业务资格,以及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虽然华欧国际此次仅取得区域性的A股经纪业务资格,但仍是合资证券公司在A股扩大业务范围的一大突破。

能够进入中国A股经纪业务,日后逐渐在中国不断产生的日益繁杂的金融产品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一直是国际金融机构的目标。

证监会同时要求,在华欧国际申请换领《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时,华欧国际的中方股东财富证券应当申请注销与华欧国际存在利益冲突或者竞争关系的同类业务的业务许可,并对有关业务进行清理,换领《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

上述规定源自于去年底中国证监会的《证券公司设立子公司试行规定》(下称《子公司规定》)。该规定要求“证券公司与其子公司、受同一证券公司控制的子公司之间不得经营存在利益冲突或者竞争关系的同类业务”。此举在为合资券商扩展业务打开通道的同时,亦被视为保护国内券商的一道潜在屏障。

在这一政策背景下,华欧国际的安排是煞费苦心的,合资公司拿到一个区域性的经纪牌照,等于把一张牌照分割成了两部分。

“这样分割牌照的后果并不都是健康的,对于中方股东来说可能是致命的。”一位证券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华欧国际这次得到的是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而其他地区的经纪业务利润率必然低于这一地区,等于财富证券割让了利润水平最高的一个市场给合资公司。“如果未来这一操作成为一种模式,将对中资券商带来极大的冲击。”

目前,已经明确将申请成立合资券商的,还有摩根士丹利与华鑫证券、花旗集团与中原证券的组合。与瑞信方正证券获批相比,这两对合资能否获准,仍充满诸多障碍和悬念。

其障碍同样来自于《子公司规定》,因为合资的中资股东必须在注册资本12亿元以上,且子公司经营具体业务的,其最近一年经营该业务的市场占有率不低于行业中等水平。

这意味着,外资机构寻找国内小券商合资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

去年底,摩根士丹利已经与上海仪电集团控股的华鑫证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摩根士丹利希望在监管者许可的情形下,持有与华鑫证券合资成立的专门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合资公司中33%的股份。

今年1月,花旗集团与中原证券签订协议,双方拟成立合资证券公司,从事投行业务。

不久前,华鑫证券进行了增资扩股,注册资本由10亿元增至16亿元,注册资本一项达到了合资券商国内股东12亿元的最低要求。目前,华鑫证券正计划由摩根士丹利派出一些以技术输出为名的管理人员,承担公司高层管理职责。

“这种技术合作可能不参与分红,人员薪酬也不高,但是摩根士丹利看中的是未来。”知情人士说。

“摩根士丹利的中国战略已经改变,由一板一眼的合资合作转变为迅速进入各个领域,甚至不论名分地渗入,以求未来获得政策突破。”知情人士分析。

上述两项合资何时获得批准,仍是未知数。

银行业僵持

相对于证券业,银行业的开放焦点一直是双向的。

一方面,根据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协议,中国银监会正在就外资入股国内银行业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论对外资持股比提出政策建议,但目前这一评估并未有一个明显的结论。另一方面,中资银行一直积极申请赴美开展业务。

现有外资入股国内银行业的限制,是单家外资入股比例不超过20%,多家外资合计入股一家银行比例不超过25%。这也是目前信托、券商等多种金融机构对外资开放所坚持的标准限度。目前中国银监会已经批准数家外资机构进入国内信托机构。

据《财经》记者了解,信托业外资入股比例虽目前比照银行业,但也有进一步放开的可能。

相形之下,美方虽然承诺对在美开展业务的中资银行实施国民待遇,但对于中资银行赴美开展业务的审批却限制较严。

此前,仅有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少数中资银行在美能够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业务。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在美申请营业执照,也是第三次战略经济对话的中方条件之一。

但就在中美第四次战略经济对话之前,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在美申请营业执照再次被拒绝。原因是工行和建行的股东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是一家政府背景的财富基金。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去年接受国外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如果中国的银行获得在美国经营的牌照,中国政府可能会提高国际投资者在中资银行的持股上限。

对此,这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美方重申对于开放金融市场的承诺,称将给予中资银行国民待遇,并称将加快处理中资银行在美国开设分行的申请程序,遵循其相关的审慎监管的原则,不允许不必要的推延。

此外,中方这次还承诺允许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以试点的形式向中国本地零售客户提供消费金融服务。

合资评级获认可

作为一个不太引人关注的成果,中美此次对信用评级公司进入中国证券市场做出了明确规定。

美国财政部公布双方达成的共识中显示,待规范信用评级公司的美国信用评级法规出台以后,中国将允许现有的信用评级合资公司在不减持股权比例的前提下,申请证券有关的信用评级的业务。中国证监会将根据审慎监管的原则考虑这些申请。

目前,国际评级业巨头惠誉已经入股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下称联合资信),持股49%;穆迪也与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先前完成合资,穆迪持股49%。

其中,惠誉在和联合资信的合作协议中曾称,未来有可能根据监管要求降低外资的持股比重。

目前国际三大评级巨头只有标准普尔未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消息显示标准普尔尚在与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进行入股方面的谈判。

然而,此前合资评级公司不能直接涉及证券市场业务。目前,合资评级机构多通过内资一方控股的子公司,参与证券市场的评级业务。在证监会批准的五家有证券市场资格的资信评级公司中,中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天津中诚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均是这类情况。因此,这一协议可能对未来合资公司直接参与证券业务有所帮助。■

上一篇:两广在洪灾中 下一篇:禽流感又袭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