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立法比较研究

时间:2022-10-18 02:52:41

中小企业立法比较研究

摘 要:中国中小企业立法系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而针对不同行业分别制定认定标准,立法宗旨不甚明确、计划不够科学。中国应当吸取和借鉴日本、欧共体关于中小企业的立法经验,引进独立性标准,建立分工明确、和谐统一的中小企业法律体系。

关键词:中小企业;立法模式;比较;借鉴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6-0120-02

中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第2条第1款规定,“本法所称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中国现有各种类型中小企业800多万家,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出口总额分别已占全国的60%、57%、40%和60%左右。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还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目前,中国经济70%以上的产值是由非国有经济创造的,有60%以上GDP来自非国有经济,而非国有企业中的大多数均为中小企业。因而,中国的中小企业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本文拟对中国中小企业的法律界定及立法模式与国外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完善立法的建议和意见。

一、关于中小企业的法律界定比较

(一)国外对中小企业的法律界定

1.日本对中小企业的法律界定。日本700万个企业中中小企业的比例占有98.2%,从业人员的比例占有90%。中小企业在日本的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和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推动市场竞争,促进经济新陈代谢;二是不断创新技术,开创新兴产业;三是吸纳员工,如同就业的蓄水池;四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对工商业区域集聚起到核心作用。可以说,没有中小企业就没有现在的日本经济。

日本立法对中小企业的界定具体明确。根据日本《中小企业基本法》的规定,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标准不同,在工业、矿业、运输业和其他产业(不包括商业和服务业)中,资本金在1亿日元以下、职工在300人以下的为中小企业;在零售业和其他服务业中,资本金在1000万日元以下、职工在50人以下的为中小企业;在批发业,资本金在3000万日元以下、职工在100人以下为中小企业。此外,固定职工在20人以下(商业和服务业是5人以下)的,被称为“超小企业”。日本立法之所以作如此详细规定,是因为政府对不同规模的中小企业采取不同的对策措施,包括政策上的扶持、税收和贷款方面的优惠等方面。企业越小,得到政府的扶持、优惠等就越多。

2.欧盟对中小企业的法律界定。由于在共同体和成员国层面上存在着对中小企业的不同界定,使对中小企业的政策缺乏公平性和一致性,从而扭曲了企业之间的竞争,许多援助中小企业的项目是由成员国和欧共体、欧洲投资银行(Eu-ropean In-vestment Bank)和欧洲投资基金(European Invest-meritFund)共同投资的,成员国之间对中小企业的不同界定影响欧共体政策的实施效果,不利于中小企业之间的平等竞争。为此,欧共体委员会在1996年5月3日通过了《中小企业定义的建议》。根据该建议规定,中小企业是指:(1)雇佣人数少于250人;(2)每年的营业额不超过4亿欧洲货币单位,或者每年的资产负债平衡总量(balance-sheet total)不超过2.7亿欧洲货币单位;(3)遵循独立性原则。小企业是指:1)雇佣人数少于50人;2)每年的营业额不超过0.7亿欧洲货币单位;3)遵循独立性原则。该建议还对独立性原则作了具体说明,所谓独立企业是指那些有1/4或更多一点的资金或投票决定权不属于自己所有,而其余的属自己所有的企业,否则就不属于定义之中的小企业。但有以下两种情况例外:一种是由上市的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或者公益社会团体投资者所投资的企业;另一种是资金的分配方式不可能由投资者决定的企业或企业公开声称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企业。此外,中小企业只是一个相对于大企业的概念,考虑到欧共体经济条件的变化,该建议规定,欧共体委员会根据需要,从该建议实施起每隔四年,可以对其中的营业额和资产负债平衡总量的最高限额进行调整,以使欧共体关于中小企业的定义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可见,欧共体委员会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定性上,它认为中小企业有四个要件:从业人数、营业额、资产负债平衡总量、独立性。相应地对这四个方面进行了量化,并有可操作性。为了加强共识,以利于该建议的实施,该建议对选择这四个要件及其数量的规定进行了论述。首先,从业人数的标准,毫无疑问是一个重要而必需的方面;而经济标准也是一个必要的补充,这样才抓住了企业的重要方面和企业行为的实质,反映了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然而把营业额作为唯一的经济标准是不合理的,因为从事商业贸易和批发业务的企业的营业额自然要比那些从事制造业的企业的营业额要高,因此,营业额标准必须与资产负债平衡总量标准相结合,这样才能反映一个企业的全貌。其次,独立性也是一个基本的标准,因为属于某个大团体的中小企业更易于获得资金和其他的援助,而对于相等规模的竞争者则不易获得。这样就有必要将由中小企业组成的法律实体排除在中小企业之外,因为它们形成了一个集团,实际的经济实力比单个的中小企业要强。最后,欧洲投资银行和欧洲投资基金不要被那些形式上符合定义要求而实际上由某个大企业或由几个大企业联合所控制的企业所规避。

(二)中国对中小企业的法律界定

2003年2月19日,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和国家统计局制订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第2条规定,“中小企业标准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第4条对各行业的中小企业标准进行了具体规定,比如,工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其他如建筑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也规定有具体标准。

但是,中国现行立法关于中小企业的法律界定仍存在有诸多不足之处,比如未有规定独立性标准,对于属于某个大团体的中小企业与相等规模的一般中小企业没有区别对待,可能导致市场的不公平竞争。因而,中国应当遵守国际惯例,立足中国国情,在立法上明确规定独立性原则,以利于中国与国际经济接轨,促进与其他国家的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

二、关于中小企业的立法模式比较与借鉴

(一)国外中小企业的立法模式及经验

1.日本的中小企业立法模式。日本关于中小企业的立法主要体现为以下特点:一是对中小企业采取专门立法的方式,凡是涉及企业经营发展的问题,都在立法体系中载明;二是在立法体系中,既有基本法又有一系列涉及企业经营发展方面的专项法律;三是属于政策性立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灵活性和诱导性等特点,各部立法一般不设法律责任的章节或条款。

日本关于中小企业政策的实施体制依法有序。通过中小企业立法,日本建立了一套专门制定和实施中小企业政策的组织结构体系和政策运行机制。一是依法设立统一的中小企业政府机构,即通产省中小企业厅,各都、道、府、县的中小企业局和各级政策审议会,主管中小企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并管理和指导专门的中小企业事业机构;二是依法设立各种专门的负责实施中小企业政策业务的事业机构;三是通过有关立法和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将中小企业的民间社团组织和社会服务组织吸引到积极参与支持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来;四是这套组织结构由于是依法设立、依法行事,因此在中小企业政策的运行过程中,基本实现了责任明确、顺序分明、相互协作、运作高效。总之,通过立法体系确立的这一机制,保证了中小企业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为中小企业的创业、经营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欧盟的中小企业立法模式。欧共体的中小企业的立法宗旨非常明确,即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的行政、经济的、技术的、法律的等外部环境,加强其市场竞争力,最终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它的内容主要是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税收、简化行政管理、技术创新的法律支持的规定。欧共体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立法规划工作,根据不同情况先后三次制定了其立法的行动计划,这也是其立法内容形成分工明确、内部和谐统一的整体的原因。

欧共体的中小企业立法具有明显的层次性。第一层次是以有“欧共体宪法”之称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罗马条约》作为基础,这是欧共体中小企业立法的基石;第二层次是各成员国的《合伙企业法》、《独资企业法》等具体规定中小企业的组织形态,这是民商法层次上的中小企业法;第三层次是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门立法,这是中小企业法的基本内容,是经济法层次上的中小企业法。这三个层次的中小企业法构成一个倒三角形的结构,上部是经济法层次,中部是民商法层次,下部是宪法层次。其内部既有分工,又互相配合,构成了一个内部和谐统一的中小企业法律体系。

(二)中国中小企业的立法模式及比较借鉴

中国的中小企业的立法宗旨并不明确。比如《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第1条规定,“为鼓励、引导私营企业健康发展,保障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强监督管理,繁荣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制定本条例。”因此,该法有关私营企业的信贷融资、税收、简化行政管理、技术创新等法律规定几乎没有,而大量的是有关中小企业的行政管理、企业组织等规定。《乡镇企业法》、《城镇集体所有企业条例》也有类似情况。所谓中小企业法,其性质是中小企业保护之法、扶持之法、促进之法,故而应当中国中小企业法正确定位,同时也符合国际惯例。中国的中小企业立法没有详尽的立法计划,使其内容既有大量重叠,又留有许多空白;既有缺失不完整,又有结构不和谐。中国中小企业立法应当吸取欧共体的成功经验,努力实现立法上的分工明确、和谐统一的有机体系。

中国的中小企业法在严格意义上只有两个层次:宪法和民商法层次。这就使中国的中小企业法在内容和结构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缺陷:内容既有大量重叠,又留有许多空白;法规之间存在冲突,整体上不协调。在今后的有关中小企业的立法中,应当吸取欧共体中小企业的立法经验,使中国的中小企业法形成一个既有分工、又互相配合的和谐的有机整体。

上一篇:信托受托人对受托债权之权 下一篇:高等职业院校成本核算现状及完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