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18 12:56:48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从古至今都是个农业大国,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农村人口为6.7亿左右 ,占全国总人口的比率为50.32%,按照每年的数据显示,随着总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大,农村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大,导致了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不断减少,尤其是人均耕地资源不断减少,因此突出了农民与土地资源的矛盾。并且由于目前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导致了城乡差距的不断拉大,农民增收困难及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富余,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中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农村经济发展分析

1.农村经济基础薄弱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主要表现为水利设施老化、有效灌溉面积增加较慢、易涝易旱没有根本解除;农业科研和推广基础设施落后,农业装备水平低。尤其是旱灾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日益严重。现如今,农村很多企业由于技术质量和竞争力低下,很多都面临停产、倒闭或者改制的局面,因此给农村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如有的乡镇企业因为倒闭,负债达几千万。

2.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

近几年,农产品的供求关系越来越多样化,并逐渐向高品质方向转变。因此,农业结构显得越来越不合理。政府部门虽然积极帮助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但是由于很多农户没有资金、没有经验、没有技术,未能形成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导致投入多、产出少、销售难的局面。加之,目前很多农村中但凡有些文化的知识青年都外出打工,不愿意从事种植业,留在农村的大多数是妇女或老年劳动力,缺乏文化不说,接受新技术、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弱,思想保守,不愿意向水产品、畜产品、果品、蔬菜、花卉等既高产又高价的农产品转型。久而久之,形成了农业生产的恶性循环。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高效农产品转型,长此以往,还会造成农业生产中的恶性循环 。

3.农村教育制度不完善

农村教育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本。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克隆城市普通教育的模式,把升学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由于农村学校在办学硬件等方面的天然劣势,农村学生大学入学率只有城市学生的十几分之一,大多数农村学生苦读之后只能回乡务农。由于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脱离农村生活,回乡的学生普遍缺乏生活技能,不能很快地融人当地的经济生活,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同时,随着城乡差距拉大,大城市、中心城市、县城、乡镇之间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工作、生活条件悬殊,造成农村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逐级向上流动。

4.农业信息化程度低

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未来将给现代农业建设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使农村经济GDP生产总值飞速增长。然而,目前大多数农村农业信息化程度都很低,信息化体系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大多数农村因为资金问题而不能投入大量的资金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而且大多数农村,信息服务工作信息传播技术也都比较薄弱,因此延缓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5.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

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金融状况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村,农村信贷相对较狭窄,主要为农村信用合作社和乡镇企业贷款。当前,农村存贷差额比例越来越大,导致农村资金大量向城市及非农产业转移。而且我国农村金融供给受规模效益和农民的认知程度两方面的影响,因此各方面的供给条件都远远低于城市。还有农村现有的直接投资渠道都非常的少。除了少数发达地区外,绝大多数金融投资机构都无法满足农民的投资愿望。

二、解决农村经济的方法

1.加快城市化进程

加快城市化进程,转移农村人口,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发展农业是农村经济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有10亿左右的人口都是农业人口,其中从事农业的至少有4亿人,然而国家总共耕地面积为19亿亩左右。按照农业人口的比例来看,每人大概不到2亩地,而大部分山区地方,由于地域限制,根本连人均1亩的标准都达不到。由于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农业资源稀缺、农产品产量增长的限制,还有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的限制,导致农民人均收入很难有大的突破。

2.优化产业结构

坚持市场化取向改革,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是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当前大部分发达国家对农产品生产方法和加工过程,农产品成分、性能及卫生检疫,农产品包装和储运环境,认证和审批制度,都提高了标准和限制,使得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面临的困难日益突出,甚至一些优势传统商品的出口也设置了重重障碍。然而,我国尚未全方位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监测体系,用标准化手段来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

3.加快发展农村教育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曾预测,小学教育的投资回报率为35%,中学教育的投资回报串为20%,高等教育15%,教育回报随着教育层次的上升而递减,越是基础的教育越有高的回报率。因此,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资,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在教育经费中的比例。

4.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并且农业信息化将为新农村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有地方政府通过实践证明,实施农业信息化可克服农业生产规模小、时空变异大、规模效益差等行业性弱点,对农业的发展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5.发展农村金融体系

农村金融在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过程中,对促进农业产业化飞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等方面作用非常显著。因此,农村金融体系必须在合作金融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合作金融体系应该有健全的金融结算系统,以便使基层合作金融组织的资金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流通,还有应具有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农村金融体系以合作金融为基础,是由农村经济的特性所决定的。

上一篇:农村水资源保护的村民参与研究 下一篇:乐清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