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为会计研究现状综述

时间:2022-10-17 08:18:30

我国行为会计研究现状综述

摘要:行为会计是一门新兴的会计学科分支,是行为学、心理学等在会计学科的应用。本文从行为会计的概念、假设、准则、目标、范围、对象及内容等方面,对行为会计的理论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我国行为会计的研究成果,指出了我国目前行为会计研究不足方面及行为会计研究的方向,以期为行为会计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行为会计 会计行为 行为科学

一、行为会计的概念研究综述

英国著名行为会计学家霍普伍德认为,行为会计的本质是“关于会计与人类的行为的科学”;而美国行为会计学家贝考伊则认为“行为会计则可以描述为行为科学在会计中的应用”,“行为会计将自身与这样的人类行为――即与会计信息和会计问题相关的人类行为联系起来”;另一位行为会计学家赛伊基尔则认为“行为会计则是阐述会计系统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

我国学者高丹燕(1989)认为,“行为会计通过对会计知识与行为管理知识的运用,促使企业经济活动的管理人员以最优方式从事工作,以达到共同的既定目标。周友梅(1993)认为,行为会计是专门研究会计行为与经济行为之间的关系,如何通过优化会计行为来促成经济行为的合理化,探索会计领域中行为规律的科学。于增彪、贺锦娜(1995)认为,所谓行为会计,通俗的意义是说明谁、通过何种途径使得会计信息是这样而不是那样,这样或那样的会计信息对谁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但在严格的学术意义上则是指在会计技术方法基础上,利用行为科学和数学中相关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会计信息生产、传递和使用过程中各当事人的行为。徐国君、夏红(1995)认为,行为会计是将生产经营中动态的行为过程和价值运动过程与静态的行为对象和行为结果结合起来,围绕行为――价值这一中心广泛提供各种相关信息,并利用信息进行管理的一种活动。许家林(1997)认为,行为会计学是会计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的产物,是经验会计学派的分支。行为会计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会计主体的行为特征和规律,预测、控制和引导其行为,规定会计管理的目标。吕莉(1998)认为,行为会计是关于会计社会属性的研究,即在会计技术基础上。利用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人类文化学和数学等学科的相关概念、原理和方法,研究会计信息生产、传递和使用过程中各当事人的行为。从严格意义上讲,行为会计应称为会计的:行为方面。

蔡昌(1999)认为,行为会计是会计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主要研究人类行为对会计信息乃至会计系统的影响,以及会计信息对人类行为和行为决策的影响。行为会计是关于会计与人类行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以人为本的行为科学在会计领域应用的综合性、交叉性的管理活动。胡玉民(1999)认为,行为会计是以行为科学为基础,研究人类行为如何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建立和运行以及会计信息系统如何影响企业经营决策和人类行为的会计分支。郝继陶、皮梅(2000)认为,行为会计超出了传统会计关于收集、确认、计量和报告财务信息的常规做法,研究和处理的是会计与相关行为的关系,并与设计、构建和应用会计制度密切相关。行为会计着重于处理会计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并将反映这些关系的事项加以确认、计量并报告给有关方面。因而,行为会计是会计信息对传统财务报告的必要补充。郝东华、侯民军(2002)认为,行为会计研究和处理的是会计与相关行为之间的关系,强调会计行为主体如何开展会计行为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受委托责任,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还强调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行为对会计行为的反映作用,这与设计、构建和应用有效的会计系统密切相关。韩永斌(2005)认为,行为会计研究内容尚未形成独立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完整的理论体系,目前还不能视为第三大会计学科分支。行为会计是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会计与人类行为相互关系、具有交叉性和综合性的研究范式。我国学者对行为会计概念的表述庞杂,但又具有较多的一致性,认为行为会计是交叉的边缘学科,是利用行为科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来对会计行为的科学性、合理性做出指导的学科。

二、行为会计的假定前提

任何学科体系的建立,都是以一些假设为前提条件,合理的假设可以为理论提供有力依据,在行为会计理论中,研究行为会计的假定前提的文章并不多,研究者们多以基础会计中的四个基本假定作为行为会计的假定,但行为会计的研究毕竟不同于基础会计。我国学者石金明认为行为会计的基本假定包括:行为主体假定,会计行为主体是企业内部影响整个会计管理行为的会计群体即会计组织,包括会计个体;可以计量假定,行为会计中的行为产生的成本、效益可以计量;管理影响假定,正确激发会计人员的动机,使其产生积极合理的行为,是实现会计管理目标的重要保证;信息重要假定,行为会计提供的信息是重要的、有用的。笔者认为,上述四个假设是从基础会计的四个基本假设中衍化而来,与其并不矛盾,可以说是根据行为会计的特殊情况对四个基本假设的补充。这里为行为会计做出的基本假定虽在整个会计范畴中不具有普遍性,但它是对传统财务会计假定内容的丰富,可以通过优化会计行为促进经济行为的合理化。

三、行为会计准则

关于行为会计的研究准则,我国学者论述较少。徐国君、夏红(1995)和张晓丽、张燕(2006)提出,行为会计除应遵循会计的一般原则外,还有以下特殊准则:行为与价值关联性准则,生产经营及其管理行为要与其引起的价值运动相结合、有联系地提供信息;行为信息丰富化准则,要尽可能地补充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行为信息,使经济决策者掌握更全面的情况;及时反馈准则,行为会计信息要首先反馈给生产经营行为者本人,使其有权利和理由第一个利用会计信息;合情合理准则,行为会计以人的行为――价值运动为对象,涉及人的因素,必须合乎情理,考虑会计信息、方法等被人理解、认可与支持;可行性准则,行为会计涉及到难以把握的人的行为,要本着切实可行的原则,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能、管理上需要、实务上可操作;统一管理与自我管理结合准则,行为会计既要实行外在的统一管理,又更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行为者实现自我管理,努力使统一管理,转化为行为者自觉的行动;针对性准则,行为会计要针对各种行为进行核算与管理,通过管人来管事;行为者第一准则,人是会计的第一要素,不仅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对象中包含人及其行为,会计行为本身也要优化的对象;算管结合准则,行为会计核算是基础,算为管用,管是关键;定量与定性结合准则,行为会计信息处理不仅要定量化,也要注意运用逻辑推理、判断评价等方法定性化处理;全时间准则,即事前、事中、事后的核算、管理要紧密配合、环环相扣;激励准则,要将激发人的行为积极性的主导思想贯穿于会计活动的始终及每个环节上。

四、行为会计目标及研究对象

行为会计作为一门综合叉学科,关于其行为目标赛伊基尔认为,是计量和评价有关行为因素并将其传递给内部和外部的决策制定者,为内外部决策者提供较为详细的背景信息。而霍普伍德和卡普兰则认为,行为会计的目标是揭示会计的行为动机和行为

目的以及会计行为对企业及与企业有利害关系者的影响和影响程度,以便寻求更加科学的会计行为。我国学者高丹燕(1989)认为,行为会计在于研究企业人员不同行为方式所造成的损益,旨在创造为实现目标的激励环境。周友梅(1993)认为,行为会计是探索企业的内在本质与外在环境决定的动态轨迹的行为的规律性,以增加企业活力。王开田(1996)和郝继陶、皮圆梅(2000)认为,行为会计的目的就是研究什么是科学的会计行为。

行为会计有其明确的研究对象。高丹燕(1989)认为,行为会计以企业中人的行为方式及其产生的因果为研究对象。周友梅(1993)认为,行为会计是以伴随资金运动而存在的会计行为与经济行为为对象,准确描述的是这些行为的产生、发展及结果的整个运行过程。蔡昌(1999)、郝东华、侯民军(2002)认为,行为会计研究对象是人类行为与会计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关系。王开田(1996)、郝继陶、皮圆梅(2000)认为,行为会计的对象应为会计行为者以及发出会计行为过程和结果,及其结果对有关方面的社会影响和影响程度。

五、行为会计的研究范围及内容

关于行为会计研究范围的讨论,我国学者王开田(1996)、王世定、李闰、吴群、卢侠巍(1996)、徐家林(1997)、蔡昌(1999)、郝东华、侯民军(2002)等都认为。行为会计的研究范围包括:一是人类行为对设计、构建和运用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是政治历史、经济文化背景以及管理层的态度、观念和行为方式对会计系统的设计、运行及其结果,对会计组织结构、功能与变动的影响,是人类行为对会计系统的约束和控制;二是会计系统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主要是关于会计系统对人们的行为动机、行为效率、决策方法、协作关系、目标的实现和协调等的影响,是会计系统对人类行为的反映和作用;三是预测人类行为的方法和优化人类行为的策略,主要是如何运用会计系统来影响和预测人类行为,以及通过发展行为科学,运用适当的方式来改变现存的或潜在的与企业经营活动和整体目标不相协调的经济行为,从而达到优化经济行为、提高行为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于增彪、贺锦娜(1995)认为,供户和用户的行为构成行为会计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在经济组织特别是公司的会计信息基础上,研究公司管理当局(供户)与公司形成的相关利益集团(用户,包括股东、债权人、投资者以及税务机关、新闻媒体和工会等)的行为;在政府或非盈利组织的会计信息基础上,研究政府机构或非盈利组织的管理当局(供户)、公众与基金提供者(用户)的行为,尤其为公众监督政府,政府管理社会经济事务提供方法和思路;在分部(权)经营的组织基础上,按会计信息在组织内部的传递网络,研究各组织成员的行为。除供户与用户之外,行为会计还对以下派生的当事人行为进行研究,包括:注册会计师;会计准则(为供户生产会计信息规定的原则、方法和程序)制订过程中的参与者,包括准则制订者以及受准则影响和能够影响准则的集团或个人;会计师,相对管理当局其直接生产会计信息。

周友梅(1993)认为,行为会计的内容包括:行为会计的一般内容,包括行为反映会计、行为预测会计、行为决策会计和行为控制会计;政府行为会计的内容,包括生产行为会计、交换行为会计、分配行为会计和消费行为会计;企业行为会计的内容,包括采购行为会计、存货行为会计、营销行为会计、投资行为会计等方面。我国行为会计和世界通行的行为会计一样,在于研究人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会计领域中的行为,集中反映在会计行为与经济行为的关系,即会计行为引导经济行为合理化,经济行为促进会计行为的强化。

六、行为会计的任务与职能

周友梅(1993)认为,行为会计的任务是揭示会计领域的行为规律,以提高行为效益为中心,实现经济行为合理化。徐国君、夏红(1995)、张晓丽、张燕(2006)认为,行为会计的职能是由行为会计的地位所决定的内在的应有的功能,分为一般职能和具体职能:一般职能是对行为会计内在应有的功能从笼统的、抽象意义上的概括,包括核算职能和管理职能;具体职能是核算与管理两项一般职能的具体明确化,包括记录审核职能、计量计算职能、反馈报告职能、考核分析职能、鉴定评价职能、结算分配职能、预测规划职能、控制指导职能、监督规范职能、参谋决策职能。

七、结论与展望

笔者认为,我国行为会计理论的研究中,还存在着缺陷和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从文献时间来看,上个世纪90年代研究较多,以后对行为会计研究的文章较少,表现出对行为会计研究从重视到忽视的过程;从文献作者看基本上都是独立研究,集体研究、共同讨论不足。二是从理论内容上看,我国学者对于行为会计的概念、目标、范围、内容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一致性,但对行为会计的假设前提、准则的研究存在着很大不足,研究结果也尚未得到理论界认可,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因此,还需要后续的深入研究。三是我国在行为会计的实用操作方面的研究几乎空白。如行为会计的确认、计量、报告等,还有关于行为会计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的联系区别等都有待研究。四是对行为会计的应用一些学者做出了初步的探讨,但是由于没有形成系统的行为会计学理论,因此这些应用不具有普遍的意义。另外,行为会计研究有其内在困难,研究领域宽广,包括了很多学科的知识,研究对象――行为具有社会、主观、不确定等特性。虽然研究目的是为了消除人类判断过程中的缺陷,但大多数现有的研究所处的阶段似乎还是去更好地认知复杂的判断过程,而将那些具有实际意义的建议置于未来研究。所以,行为会计研究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与其他研究范式相比也有比较优势,但是其理论和方法体系有待完善,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韩永斌,2005)。

上一篇: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下一篇:中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