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襄阳”建设之我见

时间:2022-10-17 01:17:04

“文化襄阳”建设之我见

摘 要 “四个襄阳”建设是新时期襄阳发展的战略选择,而其中“文化襄阳”建设则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和精神动力。本文从襄阳的执政文化建设,岘山文化建设和民间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论述了“文化襄阳”建设的主要内涵。

关键词 文化襄阳 执政文化 岘山文化 民间文化

2010年12月“襄樊市”正式更名为“襄阳市”,这不仅是名称上改变,更重要的是对襄阳悠久历史的尊重和传统文脉的传承。改革开放以来,襄阳先后被国家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佳园林城市、中国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和中国书法名城等荣誉称号,这次改名可谓实至名归。2011年10月,省委、省政府为了加快襄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提出建设“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即“四个襄阳”的新目标、新定位,这是襄阳在新时期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产业襄阳是襄阳发展的经济实力支撑,是都市襄阳繁荣发展的物质基础,而文化襄阳则是产业襄阳、都市襄阳发展的灵魂和精神动力,绿色襄阳是襄阳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用什么样的文化指导、服务“四个襄阳”建设,是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本文拟就“文化襄阳”建设做一些探讨。

一、“文化襄阳”的内涵甄别

“文化襄阳”就是建设具有襄阳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襄阳,就是充分挖掘襄阳地方自然、历史人文资源,建设具有襄阳文化特色的城市精神体系,更好地为“四个襄阳”建设服务。市委、市政府提出“四个襄阳”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发展生产力,完善城市功能,增加文化凝聚力,优化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民生,提升城市的发展品位和综合实力,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从而将襄阳打造成为响誉全国,乃至世界的“襄阳品牌”。基于襄阳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战略选择,笔者认为“文化襄阳”的价值内涵应主要包括:一是襄阳执政文化的建设,二是岘山文化建设;三是民间文化建设三个方面。

二、执政文化是“文化襄阳”建设的主导

执政文化是执政党的灵魂,是执政党存在和发展的维系和支撑,是执政党统治国家的主流政治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主导,具有其它文化不可替代的功能。由此可见,执政文化对社会文化氛围的营造具有及其重要作用。

在执政实践中,执政文化是通过执政理念和执政智慧体现出来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被高度概括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是“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是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的。襄阳市委、市政府更是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提升到“四个襄阳”建设的战略高度,这是很有见的的。问题是如何使“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化为与襄阳特定的地域、历史文化相结合,形成切实可行的实施政策,真正起到推动襄阳各方面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造福襄阳人民,这是需要执政智慧的。执政智慧既可在实践积累中获得,也可以襄阳的执政史为鉴中获得。

在襄阳两千多年的文明史上,曾经留下了很多成功且感人至深的执政智慧,有的至今仍散发着穿越时空的光芒,西晋名臣羊祜就是其中的代表,他的执政智慧和人格魅力就非常值得借鉴。在襄阳的历史长河中,羊祜的执政功绩是一座丰碑,与岘山融为一体,铭刻在襄阳的历史和人民的心上。

羊祜在襄阳执政十年,既为西晋灭吴统一全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又以其执政智慧和美德造福襄阳,深得襄阳人民的爱戴和景仰。《晋书q羊祜传》记载了当年襄阳人民对他的爱戴之情:“南州(襄阳)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以下未经注释,与羊祜有关的引文均来自《晋书q羊祜传》)。羊祜去世的消息传到襄阳,正赶上当地的集市日,人们自觉罢市,恸哭之声遍布街巷,多么令人感动的场面啊!甚至连“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其仁所感如此”。羊祜的仁德守义之举甚至感动了敌对方的吴国人!进而在襄阳还形成了每年祭祀羊祜的风俗:“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荆州人为祜讳名,屋室皆以门为称,改户曹为辞曹焉。”襄阳人对羊祜的爱戴缅怀之情感人至深!一个执政者让当地人民的如此地爱戴和难以割舍,在中国历史上恐怕也不多见。羊祜为其之后的执政者,特别是襄阳的执政者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执政智慧和经验,他的德操修养所洋溢的人格魅力,历来被人们津津乐道。那么羊祜的执政智慧和人格魅力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是顺应民意,休养生息,因陋就简不讲排场。西晋初年羊祜以持节,散骑常恃,卫将军的职衔都督荆州诸军事(治所在襄阳)。由于襄阳地处南北交通要冲,军事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三国至西晋历经战乱,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羊祜率军到任伊始就“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乱后思治,他开办学校教化民众,抚慰人心,发展经济不折腾,因此深得百姓爱戴。当时荆州官场有这样的不成文的陋俗:“时长吏丧官,后人恶之,多毁坏旧府” 以图吉利。“祜以死生有命,非由居室,书下征镇,普加禁断”。羊祜可谓管高权重,但他并没有沿习旧俗,不仅没有开府造第,而且还下令在所辖之地禁止这种陋习,开创了因陋就简、节俭办公、清廉为政的一代先风,现在看来依然令人顿生敬佩之情!

二是以上兵伐谋之智慧,屯田戍边之远见,服务国家,造福一方。羊公所统辖的地方紧邻晋吴交战前线,吴军经常骚扰,严重影响了人民企盼已久的安定生活。如果兴兵势必给民众带来更大的灾难,“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羊公利用计谋减轻了边患,使边境回到了相对和平的氛围中。“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祜之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积”。边境安定后,巡逻的士兵减半,羊公不等不靠,没有以民养军,增加民众负担,而是屯兵垦荒,为西晋灭吴,进而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是清廉淡泊,讲礼守义,知错就改的人格魅力。羊祜九世为官,“并以清德闻”。“祜立身清俭,被服率素,禄俸所资,皆以赡给九方族,赏赐军士,家无余财”,可见守清廉重德操家风对他的深刻影响。羊祜的岳父“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思礼有加焉”,这更是羊祜重情重义美德的体现。羊公在用兵上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尚武力。他担任荆州都督后,又升任为南中郎将,汉水以东的兵力都由他统率,可谓兵多地广,但他并没有盲目用兵,而是长期坚持以讲礼守义的仁德之心感化、瓦解敌方,使晋吴双方的民众免遭涂炭之苦,吴国将士归降者无数。对羊祜的做法,吴人心悦诚服,称羊祜为“羊公”而不叫他的名字,可见其人格魅力之强大。羊公从善如流,知错就改的美德更是值得称道。羊公做为统辖荆州的军政首脑,在军中常卸甲轻装,随从侍卫不过十几人,而且在闲暇之余好外出打猎垂钓,荒废了政事。一次羊公想夜里出营,被当时值勤的军司徐胤拦下。徐胤理正词严地对他说:“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面对徐胤的决绝态度,羊公郑重辞谢,从此就很少外出了,后来徐胤还被升为巴东监军。

羊祜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朝廷大员,无论是在朝为官,接人待物,还是执政襄阳,统军御敌,都严格恪守传统儒家文化中“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的处事原则和美德,不仅取得了卓越的战功和政绩,也造福了襄阳百姓,这是羊祜执政智慧的精华所在,也表现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在执政做人方面上的永恒魅力。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虽时代变化,但人心不变。如果把羊公的执政智慧和高尚人格,借鉴到新时期襄阳的执政文化之中,对建设具有襄阳特色的执政文化,密切官民关系,引导社会文化的良性发展,对开创“四个襄阳”建设的新局面一定会大有裨益。

三、岘山文化是文化襄阳建设的灵魂

“一江春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这是襄阳独特自然山水风貌的诗意概括和写照。襄阳城南的岘山山势不高,植被丰茂,景致秀美,堪称襄阳城的绿色屏障,是大自然赐予襄阳的一大福地。历代诗人都为岘山优美风景所折腰,纷纷写诗给予赞美。孟浩然长期生活在家乡襄阳,对岘山美景更是热爱有加,外出思念家乡的时候,看什么美景都高兴不起来,他在《九日怀襄阳》一诗中写道:“去国似如昨,倏然经杪秋。岘山不可见,风景令人愁。”眷恋岘山之情溢于言表。外游归来他是这样赞美岘山:“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登望楚山高顶》)。王维在《汉江临眺》一诗中写道:“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大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陶醉之情!陆龟蒙这样赞美岘山:“汉皋古来雄,山水天下秀。”吕岩,也就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在《剑画此诗与襄阳雪中》这样描绘:“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襄阳城里没人知,襄阳城外江山好。”北宋诗人连庠在《重建羊祜祠和王原叔句》中这样感叹:“四时美景千百状,登临可以抒襟灵。天然佳致尚可信,直是丹青写不成。贤达胜士共爱此,谓此风景魁南荆。”历来文人墨客对岘山的赞美不可胜数!在襄阳经济快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人们在享受丰富物质文明的同时,精神的压力和困惑也随之增加,迫切需要一个放松休闲、健身娱乐的去处,岘山自然成为襄阳人的上佳之选。当人们投入岘山的怀抱,释放了压力,忘掉了烦恼,可尽情享受身在山林的快乐。在“四个襄阳”的建设中,岘山在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市民幸福感,优化投资环境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岘山之美不仅仅在于生态意义上的自然之美,还在于岘山所蕴涵的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岘山不是名山,不是大山,但历代先贤英豪、文人墨客却它看作留连歌咏的圣地,原因何在呢?欧阳修在他的著名散文《岘山亭记》中给出了答案:“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而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其人谓谁?羊祜叔子,杜预元凯是已。”可见岘山之所心闻名于世,全是仰仗羊祜镇守襄阳时所建立的丰功伟业和其德操美名。“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羊祜就是岘山之“仙”,羊祜就是岘山人文之魂,他的伟名成就了岘山的灵秀之美,使岘山一跃成为享誉华夏的文化名山。从此岘山与羊祜公就密不可分、融为一体,成为后世人们游山思贤,企盼建功立业,抒发思古幽情的理想之地。唐代陈子昂在《岘山怀古》中抒发这样的感慨:“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犹悲堕泪碣,尚思卧龙图。”孟浩然更是在《与诸了登岘山》中抒发吊古伤今之情:“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张九龄在《登襄阳岘山》中抒发出山川依旧,岁日荏苒,功业不建的感叹:“信若山川旧,谁知岁月何。蜀相吟安在,羊公碣已摩。……同心不同赏,留叹此岩阿。”李白在《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臣》中叹壮志未酬之感慨:“壮志恐蹉跎,功名若云浮。……空思羊叔子,堕泪岘山头。”

岘山的自然风光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岘山的人文之美触发游览者追古思今,珍惜美好生活,点燃实现人生理想的激情。令人遗憾的是曾建有羊公祠、堕泪碑的岘首山现已被破坏得面目全非;令历代先贤歌咏,让襄阳人魂牵梦绕的羊公祠、堕泪碑至今没有恢复重建,真是无颜面对羊公啊!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缅怀先贤不仅是文明和智慧的表现,也是“文化襄阳”建设的灵魂所在,更是襄阳现在、未来发展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的源泉。在襄阳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珍惜襄阳历史文化遗产,恢复岘山各风景节点上的人文景观势在必行,否则何谈文化立市,文化兴市,“文化襄阳”更是难以谈起!

四、民间文化是文化襄阳建设的特色

襄阳地处华夏腹地,素有“北通汝洛,西带秦蜀,南遮湖广,东瞰吴越”,“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自古以来就是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汇之地。襄阳既受到“文王化南国”北方中原文化的熏陶,又受到“听歌知近楚”南方楚文化的深刻影响。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变迁中深厚的文化积淀,使襄阳在南北文化的相融中形成颇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生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襄阳民间文化是构成“文化襄阳”极具魅力的成分,更是打造“襄阳品牌”不可或缺的重头戏。因此,发掘、保护、研究并推陈出新,是唤发襄阳民间文化走上振兴之路的关键所在。

(一)襄阳民间饮食文化

襄阳北邻中原,西接川陕,饮食口味深受这三地影响,形成了独具特点的襄阳风味,有襄阳人不怕辣之说。襄阳名菜有襄阳大头菜(也称孔明菜)、襄阳缠蹄、酸辣白菜、宜城盘鳝、宜城大虾等。著名小吃有襄阳牛杂面,襄阳黄酒、清汤、糊辣汤等,襄阳的美食就象襄阳人一样质朴、过瘾、有味。如果把襄阳美食与诸葛亮文化旅游节或其它民间文化节庆相结合,美食文化一定会吸引天下宾客共聚襄阳,为他们留下美好的舌尖记忆。

(二)弘扬极具特色的节庆、祭祀文化

1.经营和打造具有襄阳地域民俗文化特色的“穿天节”

襄阳人特有的节日――穿天节。穿天节是襄阳悠久的地域历史文化所孕育出来的节日,至今已传承了一千多年。这个节日来自于襄阳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郑交甫遇神女。这一神话传说早在《诗经》中的《国风・周南・汉广》一诗中就有描述:“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之后众多文献均有记载,并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热衷歌咏的内容。到了宋代已成为襄阳一年一度的特有的节日,且盛旷空前。宋代庄季裕在《鸡肋篇》中记道:“襄阳正月二十一日谓之‘穿天节’,云交甫解佩之日。郡中移会汉水之滨,倾城自万山泛舟而下。妇女于滩中求小白石有孔可穿者,以色丝贯之,悬插于道,以为得子之洋。”今天更应发掘、研究“穿天节”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其注入新的时代精神,策划出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打造成别具特色的襄阳民俗文化节日,就可以让全国乃至华人世界共同分享襄阳的“穿天节”。

2.创立以纪念羊祜为主要内容的大型“岘山文化祭”活动

1997年襄阳市(原襄樊市)与韩国的襄阳郡,本省的江陵县与韩国的江陵市双双结为友好城市。2005年11月2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了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消息传来国人为之震惊、伤感、遗憾!造成传统文化遗存花落人家又能怪谁呢?只能怪我们不知珍惜、缺乏保护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像猴子似的只贪图眼前利益,而把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抛之脑后,真是可悲啊!这一风波过去后,国人又回到了四平八稳,只管追逐名利的常态中。殊不知,极可能又一次被韩国人抢先申报的悲剧要落在襄阳的人头上!因为韩国襄阳郡正在准备将“岘山文化祭”申请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难道我们就眼睁睁地看着又一悲剧为襄阳人而上演吗?

中国的襄阳市与韩国的襄阳郡是源与流的关系。据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在襄阳城南不足1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诸侯小国叫卢戎国。卢戎国东征时,通过经贸、文化交流到达了现在的韩国。由于路途遥远,他们再也没有回到家乡,在当地繁衍生息。由于远迁之民思乡之情甚浓,便用家乡的地名命名当地的山水。现在的襄阳郡有与襄阳一样的岘山、汉江,还有纪念羊祜的堕泪碑,并建有岘山公园。每年春天举行岘山文化节,现改为岘山文化祭。祭祀活动有吃粽子、拔河、赛龙舟、傩戏、巫祭等项目,祭祀羊祜更是最庄严的一项内容。而我们襄阳人呢?守着岘山这座真正的历史文化名山而无动于衷,不知发掘,不懂珍惜,不去传承,襄阳的历史文化之脉又何以延续?面对襄阳历史上功业卓著、清廉德高的羊祜公,缺了缅怀,少了敬重,情何以堪!重新规划岘首山,再立堕泪碑,重修羊公祠,铭刻欧阳修的《岘山亭记》,的确是迫在眉睫啊!不然我们何以面对羊公的英灵,何以向历史和子孙后代交待。

面对襄阳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传承什么,放弃什么。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在“四个襄阳”建设的大背景下,每年在清明节期间,在羊祜山前恢复举行以纪念羊祜为代表的(包括历史上为襄阳的繁荣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志士仁人)盛大的“岘山文化祭”活动,应是“文化襄阳”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务之急。这样不仅是尊重历史,继承传统优秀文化,也是提升襄阳城市文化品位,重塑襄阳城市文化精神的大善之举,为文化立市、文化兴市、文化育人、文化兴业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人文魅力。

以上列举的一二仅是民间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或应发扬光大的,甚至应隆重创立的具有襄阳地域文化特色的形式,其它如民间故事、民间戏剧、祭祀巫舞、木板年画等民间艺术也从不同层面上反映了襄阳民间文化的多样性,都是值得保护、传承和展示的。

“文化襄阳”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只有政府与民间齐心协力,专业文化艺术团体与民间业余社团各显其能,名人文化与民间艺术交相辉映,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多元并生,加上全体市民广泛参与,才能唱好“文化襄阳”这台大戏,从而促进襄阳产业强盛,都市繁荣,推动襄阳各项事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之路。

参考文献:

[1]加强执政文化建设必要性的国际视角分析. “百度文库”

[2]《晋书q羊祜传》

[3]魏平柱.唐代襄阳诗歌评注[M].香港国际学术文化资讯公司出版,2004版

[4]欧阳修. 《岘山亭记》

[5]李觉辉. 历史文化与当代襄阳人文景观设计[J]. 襄樊学院学报,2010(7)

[6]魏平柱. 临汉文史考析[M]. 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版

[7]叶植. 中韩两襄阳同名通俗新解. 汉江传媒网

(作者单位:湖北文理学院会美术学院 )

上一篇:李真:教真的语文 办美的学校 下一篇:一课三阶段探究式教学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