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大学生野外生存训练课程中的思想道德教育

时间:2022-10-17 12:35:42

试述大学生野外生存训练课程中的思想道德教育

摘要:通过对野外生存训练课题的实践,并且回归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高度。明确其积极促成意义。在其课程化进程中,点其要机,以开掘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资源,提高其工作效能。

关键词:大学生 野外生存训练 思想道德教育

针对当代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其中,提出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形式的要求,要求多样化,并且,要与现实社会相联系。通过对野外生存训练课程的大量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其与一般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区别就在于它的实现形式的差异。它的差异关键在于其中包含了社会实践的因素,并且将参与者的身心都置于变化的自然环境中,所达到的效果值得深思。

一、野外生存训练课程中的思想道德教育

1 野外生存训练能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野外生存训练基地一般选择在人迹罕见的深山老林、荒岛、沙漠和高原等野外环境中。大学生要经历从未经历过的艰难磨练,遭遇过的严峻挑战。跋山涉水,风餐露宿,饱尝“野外”的滋味。体验“原始”的真谛,感悟生命的珍贵。强化生存能力。在实践活动中每个人都要身背数十公斤的生活必需品,进行负重行走、穿越丛林、溯溪涉水、搭绳过涧、攀岩、岩降、过吊桥等内容。在其过程中,当有的队员出现体力不支、身体不适、虚脱走不动时,队员之间就必须发挥团队精神。通过给同伴适当的鼓励,分担其随身行李、送水、拿药、搀扶或背驮等方法。帮助解决当前面临的困难。溯溪涉水时。大家一个拉一个“一”字排开趟过去,面对急流与脚下踩着高低不平且滑溜之极的沙石,相互间紧握着双手向前趟,这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使每一个队员感觉到集体的力量具有最强的安全感。可见由于运动兴趣的趋同,大学生在新的运动团体中会建立以运动项目为纽带的新型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大大缩短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对今后大学生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野外生存训练能培养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当参加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大学生走进训练基地,就会被那里优美的自然环境所陶醉,呼吸着那充满负氧离子的空气,聆听着鸟儿的歌唱,走在遮天蔽日的丛林中。在这种远离城市喧嚣和嘈杂的生活中,使得大学生们的心灵得到洗涤和净化,野外的美景陶醉了每个大学生的同时,也使每个大学生下意识地充当起环保卫士,离开宿营时将可降解的废弃物埋入深坑,同时将不可降解的废弃物用专门的袋子带回,集中销毁。可见,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既可以陶冶情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这是其他形式体育课所无法比拟的。

3 野外生存训练能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随着现代社会的城市化,生活在高楼大厦“丛林”中的大学生生活安逸舒适,与野外的接触越来越少,使其在艰苦环境中锻炼的机会减少。生存能力降低。因此,怎样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与人友好相处,对大学生来讲是十分重要的。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好胜心强,求知欲旺,渴望与外界交往,具有表现自我。挑战自我的特点。而野外生存生活就是让学生在崇山峻岭或人迹罕见的荒山丛林中,徒步穿越丛林、悬崖速降、徒手攀岩、搭绳过涧。野外自救,野外采集等。使大学生在摸、爬、滚、打中“苦其心智,劳其筋骨”,在不断体验欢乐与痛苦、成功与失败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可贵,在考验自我,相互鼓励,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信念,达到其不断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人生追求。同时,也会感到全身筋骨、肌肉得到超强的刺激和锻炼。使得身体内各器官系统的机能状况得到增强,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二、野外生存训练课程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对当代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启迪

1 对学校课程设置的思考。从中央文件所要求和倡导的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实践内容出发,野外生存训练活动的存在就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这一点,同时,它是作为一项体育课程在高校中存在的,所以它的实践是对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实践化有一定的促成作用。以此为先导,在高校课程的设置中,对实践性内容和方法的思考和实践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导向作用。

2 对当代学校教育变革的思考。野外生存训练活动既是一项活动,同时也是一个手段,它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学校――学校对学生的一种几近封闭的教育过程,它试图也成功的达到了让学生体会到个人不仅仅与一定的社会结构发生关系,同时也是与众多平行存在的他人发生密切的关联,故在此基础上,参与学生会试图去理解他人。体会他人,最后达到体谅他人,以达到对故有的学校教育产生变革的作用。

赵建明:西安财经学院体育教学部。

上一篇:中学思想政治漫画教学的方法 下一篇:自然中的设计 设计中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