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地勘单位改革实践

时间:2022-10-09 08:57:27

试述地勘单位改革实践

前言:本文从地勘单位改革成效和深化地勘工作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两个方面探讨了地勘单位改革实践问题。地勘单位改革不要一个模式,应该鼓励在改革探索实践中积极尝试有效方法,促进改革顺利进行。

一、地勘单位改革的成效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地质勘查行业先后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专业化改组(即地质与勘探分开)、90年代中期的属地化管理、新世纪后开始的公益性地质与商业性地质分开运行等一系列改革。在不断改革探索中,地质勘查行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新时期的地质工作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国家和一些省份大幅度提高地质勘查财政投入,明确了一系列支持鼓励地勘单位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家制订了《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国土资源部提出了“358”地质找矿宏伟目标,新启动的地质保障工程每年投资150亿元、要连续投3年,一些省份也制订了重大矿产勘查财政专项、深部找矿计划等;属地化管理后,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实施以来,地勘单位的综合实力和自我生存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广大职工改革的心理预期趋向明朗。这些,为地勘单位更好地发挥地质找矿和地学服务主力军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加快发展、做大做强提供了难得的好时机。

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要“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明确不同文化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决定》同时提出,要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因此,国有地勘单位面临新的选择、机遇和挑战,也表明其改革已全面进入“深水区”。

1.河南省地勘局的做法

河南省地勘局的主要做法:自主改革、事企分开、公商分离、先立后破。

河南省地勘局的主要特点:单位自主改革、两精干一过渡。

河南省地勘局提出“保事业位子、树企业牌子”。在全局范围内形成公益性地调与商业性地勘的两条线分体运行体系。

强化事业作用:地调院坚持公益基础地质调查的工作特色;综合性地勘单位坚持以地质找矿为中心,资源与环境并重,全面增强资源保障和综合服务能力;专业性地勘单位坚持在继续巩固原有专业优势和职能定位的同时,不断强化资源支撑、综合发展。

构建企业运行机制:按照“一局一集团、一队一公司”的架构,建设市场主体。2008年河南局15个地勘单位共同出资组建了河南豫矿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构建了局层面对外投融资、合作、项目运作、实施勘查、进行开发的平台。目前河南豫矿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下辖2个全资子公司,6个队级控股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均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具有独立的经营管理机构,并独自负有法律责任,拥有独立筹资能力。公司类型有资源型公司也有专业技术公司,业务涵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地质科技服务,并延伸到地热开发、地质旅游开发,开展珠宝、观赏石经营等领域。在各级公司相互关系上,局级公司与队级公司相互独立、互为补充,通过市场调解和资本运作实现共同发展。局级公司对队级公司可进行指导和协调,队级公司的发展对局级公司发展可起基础支撑作用。两者相互协调运转,共同构建起以局级公司为核心、队级公司为补充的市场大经营体系。

省局引导地勘单位创立国有地勘企业,新组建的队(院)级公司不是队(院)下属的企业,更不是队(院)的二级实体。地勘单位作为地勘企业的投资人,并不直接参与对企业的管理,而是通过公司董事会实现对企业的管控。

2.内蒙古自治区做法

内蒙古自治区的主要做法:政府主导、局为整体、事企分开、政策支持。

内蒙古做法的主要特点:政府策划推动、主体企业运行、混合运行机制、管理层未分开。

2005年4月,自治区政府批准实施《关于自治区地勘局、有色地勘局、煤田地质局推进企业化改革的意见》,围绕“事企分开、转变机制、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改革目标,启动了3个属地化地勘单位内部企业化改革的进程。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3个集团公司,集团公司与地矿局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运行方式。2006年5月8日,自治区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自治区有色地质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地质勘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7月28日,三大集团公司相继正式挂牌运营,局建集团公司以出资人身份经营管理下属企业化单位。局机关成为各局企业化经营的投资、决策、协调、规划和管理中心。目前各局事企两种管理和运行模式已经建立。集团公司所属子公司已全部完成工商注册,普遍推行了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对新建企业和条件成熟的矿山、冶炼企业实行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

3.华东有色地质勘查局实行整体改制模式

华东有色地质勘查局的主要做法:自主改革、局为整体、企事分离、企业运行、规范管理。

主要特点:单位内驱推动、企业运行机制、谋求整体改制、部企业化改革试点。

2007年起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开展以“主辅分离、产业分离”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将原地质队非经营性业务与经营性业务分离,经营性业务全部与事业费脱离,实行市场化运作。

华东有色地质勘查局的发展实践,对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一是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树立大地质观念,充分发挥地质工作作为资源基础、环境基础和工程基础的多功能作用,融人地方经济,壮大地勘产业;二是坚持事企分开、因地制宜,注重转变内部经营机制,实行企业化管理;三是确立大力发展地质勘查主业的战略方向,积极到省外和境外开展地质找矿的工作,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矿产资源保障;四是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资金和政策的支持,抓住机遇,加大改革工作力度;五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努力构建和谐地勘队伍。

二、深化地勘工作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1.整体谋划是地勘单位深化改革的关键

地勘行业的改革与发展要审时度势、站位高远、立意纵深,不仅要站在本单位、本系统、本行业的高度,更要站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利益特别是资源能源安全,为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乃至实现“中国梦”的高度进行战略谋划。

2.地方政府要加强对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领导和支持

各省区地方政府是地勘单位改革的领导者。各省区资源禀赋条件和市场需求不同,地勘单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各省区对地勘单位的管理方式、定位和要求也不尽相同。地方政府和所在地地勘单位是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各省区要根据中央改革精神,密切结合省区实际,领导、安排好所在地地勘单位的改革,支持地勘单位发挥职能和优势,支持地勘单位改革和发展。

3.做好地勘行业改革的项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利用当前落实中发(2011)5号(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的机遇,制定地质勘查行业各单位科学分类方案较为具体的指导意见,加强协调,避免各自为政。同时,迫切需要对下一步深化改革制定地质勘查行业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制订实施办法,特别是要及时出台具体的实施办法和配套政策措施。

通过强化改革的顶层设计,推进跨地区的行业重组,改变地勘单位整体规模过大而单个小而全和分散的局面,组成股份制的探采一体化的大型矿业企业。

4.着力解决好体制转换问题

体制改革是一个立新破旧的长期渐进的过程。既要有改革的系统设计,又必须有分阶段的实施步骤。在建立健全新体制的过程中,难免发生新旧体制的摩擦,要尽力避免这种摩擦的激化,并力争缩短双重体制并存的过程。

地质工作体制的改革要与全国改革相适应。部门改革与行业改革衔接。通过发展地勘单位间的竞争与联合,为推进地质行业的改革创造条件。地质行业的改革力求与矿业体制的改革相协调。

5.抓住全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契机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地勘行业管理主体是政府,同时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发挥其在政府和地勘单位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当前在即将全面推开全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关键时期,建议地勘行业主管部门抓住全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契机,以全国事业单位改革精神为指导,从地勘行业特点出发,总结地勘单位改革的经验,提出推进地勘行业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以推进改革。

6. 因地制宜,引导地勘行业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地勘行业事业单位的改革走向,主要取决于单位的职责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根据职责定位,地调局直属单位队伍和省级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中绝大部分单位将进入公益一类。地勘单位情况比较复杂,根据具体情况可能会出现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和企业三种情况。国土资源部要组织对地勘行业改革的调研,全面掌握情况,研究提出《地勘行业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指导意见》。

7.提高地勘单位的核心竞争力

地勘单位要做大做强,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将自身在技术、矿权、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资本有机结合,走探采一体化、经营国际化、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化的新型发展之路,从而成为以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为主业的大型矿业公司。

8.发展无止境,改革无尽期

尽管对目前有关地勘单位改革的路径尚有种种争论,各地的探索模式也各不相同,没有必要强求一致,但有一个事实是不该被忽视的,那就是:改革是地勘行业的必然选择,早改革早主动,早改革早受益。

地勘队伍“两属化” 改革以来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地勘队伍改革发展与生存环境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国家资源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因此对地勘单位的企业化改革不可掉以轻心。地勘单位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改革的相关者,如地勘单位、国土资源部、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等,既涉及共同的利益,又有不同的目标和心理,在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是利益的博弈者。 改革支持政策的出台和落实,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邵毅.地勘单位改革方式探索〔J〕.世界有色金属 ,2012,(5):60-63

[2]郑宝生,郑敏.地勘单位投资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及其管理研究 〔J〕.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 2003 25(6): 53-56

[3]邵 毅.地勘单位改革时机到来〔J〕. 有色金属 2012(4): 60-63

[4]曲亚军.地质勘查体制研究及发展态势〔J〕. 辽宁地质 1999, 16 (2):81-83

[5]高焕毅.构建和谐地勘的管理体制机制改进路径〔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7):45-47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队伍保障研究》(编号1212011220296)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

堵海燕(1959-),女,中国地质图书馆,研究员。研究方向:图书情报和地球科学文化。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7篇。

崔熙琳(1981-),女,中国地质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地球科学与文化、国土资源文化、地学科普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篇。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图书馆;北京 100083)

上一篇:基于新型海盗风险的保险策略研究 下一篇:我国北方地区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