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现状及思考

时间:2022-10-17 07:02:20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现状及思考

摘要: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是大部分发展或发达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之一。 1980年我国首次实施《个人所得税法》,其中规定免征额为800元,主要目的是调节,即主要是调节居民收入、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1994年,全国仅征收个人所得税73亿元,2008年增加到3722亿元。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全社会要求改革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本文追溯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发展历程,结合我国的现实状况,从多个方面分析了个人所得税体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 现状 思考

一、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发展历程

自1980年开始,我国首次实施《个人所得税法》,该法案主要针对外籍人员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收入差距逐的步扩大,调节人民的收入水平,缓解社会分配不公带来的矛盾,1987年,开始对境内居民不再征收个人所得税,而是开征个人收入调节税,扣除额是400元。

1993年10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并公布了《个人所得税法》,将原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和城乡个体工商户所得税三个税种合并,起征点为800元。

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这是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第三次大的修订。广大工薪阶层关心的工资薪金所得扣除标准最终确定为1600元/月。

2007年8月15日,将个人所得税中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下调至5%征收利息税,自2008年3月1日起,将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由每月1600元增至每月2000元。

二、当前个人所得税税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为了更好地发挥个人所得税的功能,因为它兼具筹集财政收入和调节个人收入等多项功能,完善个人所得税税制也是十分必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历经了26年的发展,其中包括3次大的修订,并且不断地在运行中改进,但与发达国家的税制相比,依然有许多不足之处需待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按收入来源分类的征收模式存在缺陷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征收,即按照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等11个项目征税。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建立个人所得税采用分类所得税制,那时我国个人的收入普遍较低,税务机关的征管手段单一落后,人手缺乏,因此,采取分类所得税制。但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税务机关的征管水平和手段也有了较大提高。因此人们对个人所得税的调节收入水平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分类所得税制并不能达到此目的,甚至出现违背税收公平原则的状况。

(二)免征税额标准不科学、不合理

个人所得税未考虑纳税人赡养老人、家庭负担、子女抚养和教育等因素,不符合国际惯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都考虑了纳税人的特殊情况,允许在税前扣除家庭成员的赡养费、抚养费、子女教育经费等,体现了文明社会的人文精神和公平原则。而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采用统一的扣除标准,虽然操作简便,但忽视了纳税人家庭负担等特殊情况,在统一扣除额下造成了纳税人的税负不平等现象。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程度还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医疗、养老、子女教育、抚养等支出的不断上升,一些家庭的负担将更加沉重。

(三)税率设计不合理

现阶段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采用的是分类税制。分类税制, 是将个人的全部所得按应税项目分类, 对各项所得分项课征所得税。其特点是对不同性质的所得设计不同的税率和费用扣除标准, 分项确定适用税率, 分项计算税款和进行征收的办法。这种模式, 广泛采用源泉课征, 虽然可以控制税源, 减少汇算清缴的麻烦, 节省征收成本, 但不能体现公平原则, 不能很好地发挥调节个人高收入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 个人收入构成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 继续实行分类税制必然出现取得多种收入的人, 多次扣除费用、分别适用较低税率的情况, 使个人所得税对高收入者的调节作用甚微。这样不但不能全面、完整地体现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 反而会造成所得来源多、综合收入高的纳税人不用纳税或少纳税, 所得来源少的、收入相对集中的纳税人却要多纳税的现象。

三、关于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的建议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完善个人所得税税制可以从以下层面着手解决。

(一)建议改现行分类所得税制为综合所得税制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实行分类与综合所得税制是对某些应税所得, 如工薪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等实行综合征收,采用统一的费用扣除标准和税率, 对其他的应税所得分类征收, 或对部分所得先分类征收, 再在年终时把这些已税所得与其他应税所得汇总。凡全年所得额超过一定限额以上的, 即按规定的累进税率计算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并对已经缴纳的分类所得税额, 准予在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内抵扣。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相结合, 即分步实行分类综合所得税制, 对不同收入采取不同的税率, 对综合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对分类所得实行差别比例税率。这种兼有分类所得税制与综合所得税制之长的征税制度, 能覆盖所有个人收入, 避免分项所得税制可能出现的漏洞, 又可以稳定税基, 使个人所得税的调节更为公平, 比较符合我国目前的征管水平。我国政府已经明确, 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现阶段目标为分类综合个人所得税制。

(二)考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个税征收

从当前发展来看这是一项远期工程。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公民的纳税意识逐步增强,我们可逐步尝试将个人所得税从分类所得课税转向综合课税。届时将纳税人的全部收入合并在一起,全额按照超额累进税率的规定计算应纳的个人所得税,同时考虑其他如夫妻合并申报问题。《南方都市报》2008年3月4日报道:“两会”开幕,各方热议税收体制改革。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免征额从1600元上调至2000元再次成为讨论热点。首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的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表示:以家庭为单位和根据地区情况来分别制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想法值得探讨, 但根据目前的状况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管理成本过高和人口的流动性问题,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征收还力所不及。对于个税改革的方向,中央财经大学院长助理郑榕教授认为“中国税制体系、统计方面和美国、日本等其他国家有差距,以家庭为单位计税值得探讨,是个税改革的根本方向”,她和贾康等专家也都认识到,这在实施过程中仍有很多的障碍和问题需要解决。

(三)合理的设计税率结构和费用扣除标准

降低税率,调整超额累进税率和级距降低税率可以使人们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如果税率过高,大多数工薪阶层的购买力得不到相应的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必然下降,经济发展会受到一定抑制。另外,税率定得过高,会使纳税人感到牺牲过大,往往会使他们选择收入隐性化。从国际所得税发展趋势来看,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的税率都在降低,目前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一般在5%~40% 之间,公司所得税的税率在2%~35% 左右,因此,借鉴外国经验,合理设置税率是改革个人所得税的关键之一。在混合税制下,仍可实行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两种税率。对综合所得部分采用超额累进税率,以体现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具体设计时,可将最高边际税率降到35%左右,所得级距缩小到五级,相应税率可设5%,10%,20%,30%,35%。通过简化级距,调整中间税率,适当降低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适当调高中高收入者税收负担。这样,个人所得税与公司所得税的总体税收负担基本一致,以避免一些大股东或资产所有者利用其特殊地位,操纵公司利润分配,进行合理避税,也可以较好地解决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之间的双重课税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05年10月

[2]邵伟男,李永明. 关于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07(12)

[3]孙迎芬.论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完善[J].江苏商论.2010(11)

[4]周卉.论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完善[J].科技经济市场.2007(08)

[5]朱艳丽.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完善[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07)

[6]徐淑丹.浅议我国个人所得税之税制模式[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S1)

上一篇:谈谈印花税的认识误区 下一篇:新时期企业管理模式创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