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启而有发

时间:2022-10-17 02:50:40

让学生启而有发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解读课文应当是学生的事儿,教师在一旁做必要的引领、指导。引发学生大胆地去自主解读课文,不仅可以使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为“顺学而导”找到最好的教学机遇,而且也可以使学生因自我的参与实践而逐步引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二年级第二学期第28课《萧伯纳和小女孩》一课时,关于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我做了以下一点小小的尝试,并且教学效果也很理想。此文是英国著名戏剧家萧伯纳与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女孩之间发生的故事。本课以两人对话的方式告诉我们:一个人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骄傲,要永远谦虚。

原文第2节:临别的时候,萧伯纳把头一扬,幽默地对小姑娘说:“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闻名的萧伯纳!”

如果在教学一开始时,我出示“( )的萧伯纳”时,学生以他们常有的思维,看到“把头一扬,世界闻名”的字眼,就会自然而然地感觉到萧伯纳的那份“骄傲”。因为,相比较这个普普通通的小女孩而言,萧伯纳可是大名鼎鼎的戏剧家啊!为了避免让学生产生错误的理解,我在教学时做了如下处理:

1.自读课文,划出描写小女孩外貌的语句。

2.遇到这么一个惹人喜爱的小女孩,萧伯纳心里十分高兴,于是就和小女孩一起玩了起来。

①他们会玩些什么?

②玩着玩着,他们就忘记了时间,如果小女孩晚回家,妈妈会___,会___,甚至会___。

3.于是发生了萧伯纳和小女孩临别时的一段对话。

①自由阅读课文第2-4节。

②男女生分角色扮演读:男生读萧伯纳,女生读小女孩。

③指名读,其他学生思考:临别的时候,萧伯纳要让小女孩告诉她的妈妈遇到了谁呀?

顺势引导学生归纳:其实,萧伯纳说这话的目的是为了帮小女孩找个晚回家的理由。

小结:是呀,萧伯纳的话多么有趣,多么幽默呀!他只是随口在对小女孩说一句玩笑话呀!

一节课结束后,当我再出示填空“( )的萧伯纳”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谦虚的)萧伯纳。追问他们理由,他们回答说:“萧伯纳那么有名,面对小女孩指出他的错误,他非但没生气,还觉得小女孩给了他启迪,他真是太了不起了!”

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启而有发”,其实并不难,需要的是“启而得法。”我遵循了以下要点:

1.关注文本中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萧伯纳和小女孩的对话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当学生读到课文第2节时,学生如果没再深入理解文本,往往会对萧伯纳对于小女孩幽默的一番话产生误解。

通过上述的“启发”,学生对于萧伯纳最后从小女孩身上得到的启迪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萧伯纳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有这么谦逊的态度而感到深深地敬佩。

在本课中体现于学生们能从文章的中心句“一个人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骄傲,要永远谦虚。”了解到萧伯纳是个非常谦虚的人。但他却在小女孩面前做自我介绍时,说自己是“世界闻名”的。学生针对这一问题,产生了心理上的矛盾状态,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又处于想说又说不明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即转变角色,从小女孩的角度来思考萧伯纳对她说这句话的意图来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启发”。其意思是说,采取启发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

2.关注阅读主体,“一切从学生角度出发”

阅读因教学主体的不同,角度和视角的不同,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需求也不完全相同。有时候,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从“教”的角度而不是“学”的角度,从个人的视点而不是从学生或青少年的视点设计教学方案,阅读教学让阅读主体游离在外,师生往往缺少共同需求,也找不到共鸣的兴奋点。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几乎是教师一个人的独白,包办替代了学生的思考权和话语权,学生没有主动性和自主性,完全被物化或客体化了。学生们心中的疑惑就是:“幽默是什么意思?萧伯纳为什么要对小女孩说这话?”等等。在教学中,就要教学生自己读不明白的地方,让学生原有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学中得到利用和提升,并使学生意识到过去的阅读还有不足,还有所失,即片面地理解萧伯纳对小女孩说的那句话是语气非常骄傲的。通过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原有的简略、粗糙的认识精致化、依据化,从而体会文字的魅力和文学的生动,最终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解决问题后的身心愉悦之感。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逐渐就有了自信;有了自信,就更愿意表现自我。不断“表现自我”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成就感,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有了这个“良性循环”,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步入了一个思维火花迸发的新境界。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牢牢把握住“教师、学生、教材是阅读教学的三要素。”只有教师导得有方,学生才能学得主动,读书读得深入,师生的思想交流、感情交流才能充满教学全过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合作才能更加融洽,学生才能学得生动活泼,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作者单位 上海同济大学嘉定黄渡小学)

上一篇:用“倒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下一篇:情感的火花在这里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