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群体性癔症处置的关键环节

时间:2022-10-16 10:06:23

学生群体性癔症处置的关键环节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R 749.7+3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1-0057-01

【关键词】 癔症;处理(心理学);人口群体;学生保健服务

学生群体性癔症是一种对学校和社会稳定危害极大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在国内时有发生[1-4]。其病因为某种外界因素,大多源于恐惧,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极大关系。笔者多年从事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处理过多起重大的学生群体性癔症事件,有过深刻的经验教训。概括起来,要做好学生群体性癔症的处置,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 控制事件的影响范围

事发第一现场的教师要冷静处理,讲究方法。如果遇事慌乱,无意识地扩大范围,极易给学生造成恐慌心理,引发群体癔症事件。2000年,在某县的一所乡村中学,有几名学生饭后自诉腹部不适。教师没有经验,误认为是食物中毒,于是就询问其他在校学生。在教师无意识的心理暗示下,给学生造成恐慌心理,随即有200多名学生反映头晕、恶心,学校立即报告县120急救中心,将学生全部送到4家医院进行救治。后经调查证实为一起群体性癔症。如果教师有经验,一边稳定学生的情绪,控制事态的发展,一边迅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情况,由监督部门进行处理,可能就不会引发事件发生。

2 尽早准确获取检验结果,为事件定性提供可靠依据

监督部门的检验结果直接关系到事件所涉及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在前述事件中,因为基层检验人员经验不足,业务不熟练,怀疑是毒鼠强中毒,就只用筛选法作了毒鼠强的定性检验,当看到试验结果呈阳性后,就草率地给县里上报了是毒鼠强中毒的检验结果。这一未经准确定论的消息被家长们知道后,引起了更大范围的恐慌。其实,定性试验只是食物中毒的快速初筛试验,按常规,定性试验的结果是绝对不允许上报的,必须进一步作确证检验。如果卫生监督人员业务熟练,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严密控制未经确证的消息外漏,这次大范围的家长恐慌就不会发生。

3 在事态已经扩大的情况下,用权威机构检验结果平息事件

在前述的事件中,某市卫生防疫站接到报告后赶到现场,立即到该校食堂采集可疑食物,收集学生尿液和呕吐物,一并送检验室进行检验,并同时对住院的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检验结果排除了食物中毒和毒鼠强中毒,认定是一起典型的群体性癔症。此时距学生发病已有12 h,现场领导指示将没有明显症状的学生迅速疏散,有症状的学生留院观察。但部分学生家长并不相信此次检验结果,事态进一步扩大。为让群众放心,由卫生与公安部门一起,同时采集2份样品,送省卫生防疫站和省公安厅检验,其结果与市卫生防疫站的检验结果完全相同,均排除食物中毒和毒鼠强中毒。按照常规,这种情况是不需要上一级部门进行检验的,但在特殊情况下,上一级部门的权威检验结果有利于事件的快速平息。

4 强化监督部门处置意见的指令性

卫生监督部门在处置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有着无可置疑的权威性。但对于根据经验判断作出的正确处理意见,不一定被监督单位执行,往往导致严重的后果。2003年5月正是“非典”时期,平顶山市高校发生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卫生监督部门连夜赶到现场,迅速妥善地处理了事件。由于“非典”时期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不能外出,情绪不稳定,为防止群体癔症的发生,监督人员根据工作经验,建议学校立即停课,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但建议未被学校采纳。事隔1 d,陆续有2个系的学生出现头晕、恶心、腹痛等症状。监督人员立即令学校将有症状的学生带出校园,让学生通过摆脱环境的影响和集体活动转移注意力,使之症状消失,从而制止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2 d后校园恢复了平静。

5 恰当把握媒体的介入时机,发挥媒体的正确导向作用

在群体性癔症处置过程中,媒体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媒体介入有助于让公众迅速了解事件真相,平息因误传或流言引发的社会恐慌。但是,在事件没有准确定论的时候,决不能随意消息,这对保持大局稳定是十分必要的。如某小学集体饮用豆奶时,有2名学生自诉腹痛,随即又有几十名饮用豆奶的学生出现腹痛并伴呕吐。学校迅速将学生送到附近的医院进行救治,新闻记者也纷纷赶到医院进行采访。鉴于发病原因没有调查清楚,为防止不当报道引起社会恐慌,卫生监督人员请求市政府协调媒体,待调查结果出来后再进行报道,给群众一个明白的答复。经过调查确证,这是一起典型的群体性癔症后,媒体才公开进行报道,向家长和社会告明真相。通过心理治疗和宣传教育,根据情况辅之以药物治疗,使这一事件迅速得以平息。

群体性癔症危害严重,各级卫生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是最易受到心理暗示的人群,也最容易发生心因性反应,从而引发整个群体的心理作用。很多人在趋同性心理暗示和从众心理的支配下,也会感到自己身体不适。这些患者检查不出器质性变化,只有主观感觉症状而无客观体征,且这种主观感觉症状易受暗示而发作,现场流性病学调查时,所陈述的症状在医学检查中也得不到证实。所以,把握好以上这些关键环节,就能有效地把群体性癔症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即使事件发生,也能迅速、正确加以处置,确保校园的安定和谐。

6 参考文献

[1] 王有义.一起高中学生群体性癔症发作的调查.青海医药杂志,2006,36 (11):55-56.

[2] 王明轩.一起学生群体性癔症发作的流行病学调查.湖北预防医学杂志,1999,10(6):31.

[3] 杨正昌,唐光鹏,余正儒,等.一起学生群体性癔症暴发的调查.实用预防医学,2004,11(2):375-376.

[4] 黄桂湘.某乡村小学学生群体性癔症调查报告.实用预防医学,2005,12(3):702.

(收稿日期:2007-05-28)

上一篇:某高校“留守”大学生抑郁情况调查 下一篇:班级环境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