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学习“高原现象”起因及其应对策

时间:2022-10-16 08:42:27

高中英语学习“高原现象”起因及其应对策

摘 要:毋庸赘言,学界已经认同了"高原现象"广泛存在于人的知识和技能习得的过程中这一观点。然而就其的细化和深入研究却少之又少。本文以高中英语学习中的"高原现象"为切入点,认真调查分析了省属普通示范高中---山西交城中学高三学生中高原现象的起因,结合具体实际提出了应对策略。希望能对当地一线英语教学提供一些思考和帮助。同时,也极其渴望本文能够抛砖引玉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学界从新对"高原现象"的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高中英语 高原现象 成因 对策

引言

“高原现象”一词源于教育心理学中动作技能的学习曲线。

技能学习的练习曲线显示:练习者开始进步快,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后期进步慢。中间的停顿期叫高原期或高原现象。相当多的考生在高考复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学习和复习效率停止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其实这是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学习成绩与学习效率停止不前的时间,心理学称为“高原现象”。

一、原因分析

高原现象的产生是多种多样的,每个高三考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与心态不尽相同,造成高考复习阶段出现的高原现象的原因也不完全一样。最常见有以下三种:

1.学习策略

笔者通过对高三所在实习的两个班有“高原现象”同学的上下课观察以及课后访谈发现:大部分同学没有根据复习的内容和进度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策略,旧方法已经过时而新方法还未找到。主要表现为:语言信息输入和输出的严重失调,进一步导致了语言知识不能转化为语言技能,或者说相关的的考试技能。具体分析如下

1.1词汇学习

学生只是在单纯提高词汇总量,而对词汇知识深度习得缺乏了解和实践,如词汇的派生,搭配,近反义。尤其是“熟词生搭”往往成为造成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失误的关键。2语法学习:大部分同学语法体系混乱,对于重要语法知识体系缺乏总结和巩固。造成应试时频繁出错,而自己缺乏自我诊断和总结概括的能力。而任课老师普遍教学任务繁重,难以对产生习得性无助的同学进行针对性辅导。这是造成高原现象重要因素。3语篇分析策略: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在任何阶段的学习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都是重中之重,在实际的中高考中也是这样体现的。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产生“高原现象”的大部分学生缺乏语篇分析的策略和能力---对于常见阅读文体缺乏了解;不能正确使用浏览和略读;阅读时不是一个意群一个意群快速阅读而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逐个阅读;不重视提出鲜明观点的开头和结尾句。4写作能力:平常缺乏对写作词块的积累,没有平时英语写作练笔或记英语日记的习惯。认为英语写作提高或者英语写作测试成绩单提高主要靠考前突击背诵范文。这种观念严重制约了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2.身心疲劳

高三一学期的学习相当紧张,不少考生日以继夜,题海战术、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很疲劳。生理与心理疲劳积累到一定时候就会产生“高原现象”,感觉自己再怎么使劲也上不去了,越学越糊涂。疲劳和厌恶是降低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学习与其他活动一样,如果长时间持续进行,超过某种限度和强度时,或由于心理原因,会产生疲劳和厌恶感,表现为精神涣散、倦怠厌恶、反应迟钝、思维定势、呆板局限、情绪不安等,学习效率也相应下降。

3.意志薄弱

有的同学遇到困难就失去信心,高三的英语学习、复习,范围广、容量大、时间长,缺乏新意,形式单调。相当一部分学生很容易产生信心不足和畏难情绪,或是缺乏耐心,急于“求战”,很容易减弱学习的动机,甚至产生烦躁厌倦的情绪。

二、应对策略

英语学习的 高原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走出高原期后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是还会提高的,因此,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成绩到了极限。不少考生出现高原现象就感到束手无策,甚至影响心态,影响学习。有的考生误认为自己的脑子不行了,记不住,脑袋里一团浆糊,因此,失去了对高考的信心。有的考生由于高原期存在,情绪波动很大,产生焦虑、紧张、不安甚至恐惧的情绪。这些反应往往是考生们对高原现象不了解,又不能正确对待与克服,所产生的负面的心态。其实大家不必过于担心,只有得到适当的处理和调节,高原期是很容易过去的。

1.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

学生的学习学到一定程度时,会感觉到非常疲劳,学习动机就会下降许多,这时就需要我们坚持下去,就像烧开水,开始时,难以知道水温一直在升高,再坚持下去,总会有“开”的那一刻。高考的竞争不仅是文化知识的较量,同时也是意志力的较量和心理素质的较量。就要求学生培养坚韧意志坚持学习,在困难面前,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有顽强奋斗的品质,应具有攻关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勇气,和乐观向上的态度,相信自己能行,才能克服“高原现象”。

2.保持心理平衡

由于大多数同学不了解学习中的高原现象,再加上考试的临近,极易产生急躁、焦虑,结果影响复习的效率,耽误了学习成绩的继续提高。其实,学习的高原现象阶段是同学们学习过程必须经过的阶段之一,这一点对于中后水平的同学来说,尤其明显。同学们应该明白这样的道理: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考生平时应适当地放松自己。劳逸结合,“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注意脑力与体力的平衡,在一天的紧张复习后,要安排适当的体育运动,跑跑步,做做操,听音乐、看电影、上网等,使疲惫的身心松弛下来。但以不影响学习为前提。此外,平时还应注意心理调节,排除干扰因素,消除急躁、急于求成、患得患失和忧虑的心情,增强自信心,沉着冷静,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了解一些心理规律和释放办法,怀着一颗平常心,轻装上阵,从容面对。

3.调整英语学习策略

高原期的英语学习方法转变是重中之重,越是临近复习后期往往需要知识上的综合,要力求把英语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这就需要加强‘分析综合’能力的运用。有些考生用前一阶段的简单记单词背句型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后一阶段的学习,用过去习惯性的思维去对待后一阶段的庞杂复习内容,往往会产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与学习内容不相适应状况,这样也加剧高原现象的表现。

因此笔者建议:

1.在基本已达到复习目的的基础上,应定时定量重复、强化,以增加二分之一的量为佳。无节制的重复、强化必然会造成枯燥无味,影响学习兴趣。如复习内容短,内容孤立,(如定冠词、不定冠词、零冠词的使用)可一鼓作气,从头到尾采用“整体学习法”。如复习内容长,内在规律较明显(如复合句),可逐步复习,各个击破,采用“部分学习法”。同时,进行“选择性遗忘”,即记重点遗忘枝节,记概念淡化典型,如虚拟语气的学习,除了要记忆最基础的对三种虚拟条件句中的虚拟外,还应对其它虚拟类型进行归类整理,降低记忆负担,促使心境愉快,遗忘消极情绪。

2.尽快把头脑中较为混乱的知识排序重新组合,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手段,使自己已有的知识系统化,这样就可以优化知识结构,避免在知识调用时出现混乱,人为造成“高原现象”。养成勤于思考、总结的复习习惯。复习时要善于用脑,积极思考更适合自己的套路,同时,把经验总结下来,以便掌握和把知识归纳。

3.合理规划安排时间,特别是早晨、中午、下午放学以后与晚上这四段时间,具体是早晨可用于早读,大声进行英语朗读,中午休息,45分钟左右为宜。下午整理消化当天复习内容,晚上系统复习为好。当然在晚上复习时也可有两三门学科交叉进行。上课要集中精力,专心听讲,眼耳手脑并用,积极思维。在听懂的基础上适当做些笔记,不懂的在课后向师生请教,及时补上。

另外每天的学习任务一定要适度。每天给自己安排的学习任务不可太重;不可把时间都用学习塞得满满的,一定要给自己留有休息、锻炼、娱乐的时间,学习内容的安排也有讲究,科学的安排分配时间将事半功倍。

4.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要密切监控学生学习动态,定时与进行学习方法交流和学习状态监控,对出现高原现象状况的学生及时整体进行学习策略及具体高原现象应对策略的辅导,帮助学生加快新的学习方法的探索、试验、和应用。遏制不良学习状态的蔓延和发展。

5.针对高考试题的提分具体策略

词汇方面:进行深度习得的训练和应用,重视熟词生义、派生搭配和近反义词的积累

语法方面:进行宏观总结和加强巩固练习,对于重点难点,高频考点的英语语法知识要专门辅导讲解。同时通过合理练习,把知识转变为技能。

语篇分析策略:帮助学生了解常见阅读文体;课堂教学重视阅读策略的教授和练习。如明确主题,定位问题,选项部分的同意替换等。加强快速阅读的训练。

写作能力:明确英语写作提高的认识:写作水平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长期积累,不断运用逐步提高的。培养平时英语写作练笔或记英语日记的习惯,加强对写作词块的积累。

总而言之,高中英语学习的高原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生理心理,学习策略。而其中学习策略的不当又是重中之重。相信我们通过对高原现象的科学认识,采取相应的科学策略就一定能解决这一问题。让高中英语学习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Little ,w . 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2] 范谊。外语学习中的高原现象探源及求解.南充师范学院学报.1998(3):41-44.

[3] 王延 . 学习中“高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中国教育学刊 .2004,(7) 35

作者简介:靳泽雨,男,山西太原人,四川西华师大外国语学院2014级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研究生。

上一篇:浅谈如何优化汉语文阅读教学 下一篇:艾约瑟《官话口语语法》中的南京音与北京音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