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路径分析

时间:2022-10-16 03:37:04

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路径分析

内容摘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目标。实践表明,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在总结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和浙江省的文化产业发展实践,分类提出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并用浙江某一文化产业集群化实践作进一步说明,以期指导文化产业发展实践。

关键词:文化产业 集群化发展 路径 浙江省

文化产业集群是指众多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文化资源、文化企业及相关机构在一定区域内根据自己的专业分工建设起相互协作关系,集聚形成一个相互支撑、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专业化的产业发展组织,它可以降低集群内资源交易费用,产生规模经济效应(蔡尚伟、温洪泉,2006)。集群化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显著特点,更是浙江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浙江文化产业集群的规模、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能力和在全国的示范作用都有较大影响。浙江在文化资源禀赋、文化产业基础和产业扶持政策等方面都具有特色,因此总结影响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基本因素,探寻浙江不同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路径,对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影响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基本因素

(一)文化资源禀赋是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诱导因素

文化资源禀赋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物质资源禀赋,是指在特定时代下形成的带有文化历史资料的天然资源,它不仅仅包括一定的自然资源,还包括历史、民俗、戏曲、信息、传说等,它既存在于历史文化传统,又存在于经济社会现实,它影响着所有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文化资源具体形态有:一是天然的文化资源。天然的文化资源优势是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原始动力,如安徽的黄山、桂林的山水、杭州的西湖等都是利用自然景观的差异性促进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中的10个大类文化产业中,天然的文化资源是文化艺术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工艺美术品的生产、文化用品的生产5个大类文化产业集群形成的基本诱因。二是历史的文化基础。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需要适合产业发展的环境,需要文化氛围、文化传统、区位条件和基础设施。如一个区域的文化潜质、历史积淀、剧院和音乐厅等各类重大文化设施、学校和医院公共服务设施、文化事业发展基础等。三是区域的文化资本。文化产业集群发展需要资本的集聚,资本的大量集中才可能引起文化人才、文化企业及各类中介机构的集聚。区域的文化资本不是在短时间里能够形成的,也是一种资源禀赋,就如浙江的民间资本,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资本积累的。比如要启动一部普通电影的全国发行,需要花费大量的底片费用、广告以及市场营销费用,需要获得包括银行贷款、基金投资等各类前期投入,才可能产生后期效益。

(二)文化创意人才是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的区域分布是确定产业发展区位的重要决定性因素,企业、中介等产业链内所有组成部分往往都倾向于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区域。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文化创意成为文化产品能否成功的关键,文化产业对创意的依赖决定了文化创意人才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花建,2005)。主要原因是文化产品是人才创造的,文化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创造者的素质、才智、技巧决定着文化产品的质量;文化产品往往是一种柔性的生产活动,它可以是摄制一部电影、制作一个广告、演出一场舞蹈、创作一幅书法、开发一个游戏,这些产品的品质也是人决定的。

(三)文化消费市场是文化产业集群形成的外界因素

文化产业的兴起是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提高的必然产物。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文化需求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精神需求是支撑一个文化产业的重要动力。当市场需求出现多样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时,消费品生产者就要根据市场需求改变经营方式,要求整个产业实现集群化发展。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可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消费者或购买者可以根据个体的消费偏好,选择不同企业、不同产品;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汇集了集群内的各企业优势、各产品特点,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最优的消费方案,降低购买者购买的风险与成本;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可以加快树立品牌形象,缩小现存文化产品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消费者购买欲望,挖掘市场潜力,拓宽市场需求(叶取源,2006)。

(四)区域空间网络是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因素

文化产业是一个关联度很强的产业,比如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等行业之间已很难独立存在,对上游产业、下游产业和横向产业的影响都十分巨大,需要在一定区域空间有一个较强的网络经济组织作为制度保障。这种区域空间网络是建立在区域内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相互联系合作基础上的,可以实现资源和信息互补,研究与开发互补,提高产品竞争力,降低交易费用。一方面,区域空间网络可以实现基础设施、辅助产业、中介组织的共享,降低每个企业的基础设施使用边际成本,强化辅产业的专业化,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区域空间网络内的企业、科研机构、中介、政府等所有组织在长期合作中,容易建立信誉机制,增强信息交流的便利性、市场应变能力和经营活动的灵活性,可以有效降低设计成本、信息成本、运输成本、谈判成本、操作成本等所有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

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一)文化资源发酵路径

即在一定的区域内,政府、企业、个人、各类中介组织相互配合,各司其职,通过深入研究,挖掘地方性的历史文化资源,以旅游、会展等形式带动文化企业进行营销宣传,将文化产品推向市场,进而形成文化品牌,带动相关产业齐头并进,同一产业内进行差异竞争,相关产业联动发展,形成一个综合型的区域文化产业集群。能够以文化资源发酵路径实现集群化发展的文化产业主要有:图书馆与档案馆服务业,包括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烈士陵园、纪念馆等在内的文化遗产保护服务业,包括公园管理、游览景区管理、野生动物保护等在内的景区游览服务业,会展服务业。此类文化产业集群区域性、垄断性很强,特色非常明显,具有不可模仿性和天然的垄断性,因而具有十分明显的资源竞争优势。文化资源发酵路径具体表现如图1所示。

比如浙江省的天台山特色文化旅游区块。通过深度挖掘天台山的历史、民俗、传说,充分利用天台山的自然风光,创建了天台山精品文化旅游路线,带动旅游业强劲崛起,2011年接待游客771万,旅游收入35亿元。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进一步挖掘佛道文化、济公文化、和合文化、民俗文化4大特色文化品牌内涵,打造出众多文化精品,如“天台山佛道音乐会”、“唐诗之路”旅游;相关文化产业也开始兴盛,特色文化产业初具规模,天台山养生修炼基地、大鳌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文化产业项目的落户推动文化产业强劲发展;“台州乱弹”等地方特色梨园戏班在此集聚;音像公司制作音像制品,广播电台推出特色电视节目,又推动了戏曲的发展;旅游业的兴盛带动了农家乐的红火,也带动了农民致富。天台山特色文化旅游品牌逐渐树立,文化企业则以集群的形式出现,从而形成了天台文化名片,成为台州历史的象征,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文化人才集聚路径

即以人才和人力资本为基础,利用一定的区位优势和优惠政策,大力吸引专业文化人才,通过文化人才集聚,充分吸纳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和风险资金,吸引资本雄厚的大企业、大集团的积极参与,创建一批灵活经营、管理完善的中小企业,促进知识外溢及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坚持自主创新和树立品牌相结合,并加强与传统产业的合作,实现整个产业价值链整合与扩张,进而实现文化产业在特定区域的集群化发展。大部分文化及相关产业都能够以文化人才集聚路径实现集群化发展,而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表现特别明显,如文化软件服务业、建筑设计服务业、文化艺术培训服务业、群众文化服务业等。此类文化产业集群对于人才需求特别明显,需要大学、科研机构、研发机构作为背景,文化创意是这一类型文化产业的核心财富。文化人才集聚路径具体表现如图2所示。

比如杭州动漫产业集群。在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35所高等院校每年提供并储备了大量的各级各类文化艺术人才,动漫教学科研实力雄厚,为杭州动漫产业集群的发展集聚了众多文化创意,逐步形成了国内动漫产业的“硅谷”。政府出台了很多产业扶持政策,设立了动漫产业发展基金,对动漫企业进行扶持、奖励和贴息,为动漫企业发展集聚资金创造了条件。浙江民间资本和风险资本非常充裕,为动漫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后盾,吸引了中南集团、太子龙集团等民营企业巨头投资影视动画制作业。目前,杭州动漫产业已经形成了一条集动漫研发、影视创意、文化产品制作、影视作品营销和衍生产品的开发、制作、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上中下游产业链。

(三)文化功能再造路径

即在特定区域对某一既定文化功能加以改造、建设、扩大,利用不断完善的各类文化基础,培植区域性的新的文化功能,再围绕新的文化功能建立新的产业链,并不断延伸拓展新的产业领域,进而实现产业要素的高度集聚、产业链的高效整合,形成了个性化的竞争优势,使产业发展的边际成本最低化、边际效益最大化,进而实现文化产业在特定区域的集群化发展。从根本上说,文化资源发酵路径与文化功能再造路径比较相近,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是基于天然,后者是基于再造,因此,能够以文化功能再造路径发展的文化产业与前者相近。此类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前提是差异化发展,前期需要大规则、大手笔、大投入,需要资金、政策的支持,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后期要有各类企业的跟进,还要有消费市场。文化功能再造路径具体表现如图3所示。

比如浙江横店集团,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坚持高起点、高规格规划,努力打造“最美丽的地方”,持续十几年投入建设了几十个跨越时空的、汇聚各地特色的、功能齐全的、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进而以影视拍摄基地建设为契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大手笔打造影视产业链,以影视拍摄促进旅游业发展,再延伸拓展到影视人才、人才培训、器材道具生产、动漫制作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各个生产要素的高度集聚、产业链的高效整合,实现了文化企业边际成本最低化、边际效益最大化,在同类市场中形成竞争优势,从而提升了区域核心竞争力。横店从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发展成为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推进物质富裕和精神丰富,实现了区域持续健康发展。

(四)优势产业扩展路径

即在某一传统文化产业内,不断强化弹性的专业精良的生产组织方式,不断强化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的结合,强化产品创新、生产工艺创新,建立企业联合会和各类中介组织,保障产品质量和市场秩序,形成微观小规模生产、宏观大规模经营的格局,利用这一产业的绝对优势,进行与时俱进的扩展,形成文化品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群,取得专业化分工和外部规模经济效益。能够以优势产业扩展路径实现集群化发展的文化产业,其性质是制造型文化产业,是以生产技术和产品制造为基础的产业,主要包括工艺美术品的制造业、园林、陈设艺术及其他陶瓷制品的制造业及所有文化用品的生产行业和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行业。优势产业扩展路径具体表现如图4所示。

比如浙江宁海文具产业集群。文具产业技术门槛较低,企业一般规模较小,产品开发快速,发展速度很快,形成规模后,加快与高校合作,突破技术瓶颈,加快改造升级,形成集群化优势,成立了文具协会等各类组织,在营销信息、产品研发、技术培训、原材料采购等各方面,均实现了共享与互动;随着产业集群的形成,社会化分工、自主配套的完整产业链逐步形成,运输、产品研发、包装等辅助生产性企业逐步兴起。2011年,宁海文具产业总产值63亿元,文具企业400多家,其中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的产值达到51亿元。宁海文具产业集群发展路径非常典型,即从一些小企业开始发展成为一个产业、从分散经营到区域集聚发展、从低门槛模仿到技术研发到创建品牌,从小作坊式发展到规模化经营,从单一制造业到产业链不断延伸和完善。

(五)产业园区推进路径

即在政府的整体规划和引导下,参考兴办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的成功模式,以区域历史文化积淀、文化资源为基础,对文化产业园区实行统一规划和建设,通过公共政策、行政措施和市场手段,以各种方式吸引文化人才、文化企业、文化中介组织等生产要素集聚到产业园区,逐步营造文化氛围,形成文化特色,打造文化品牌,使文化产业园区成为产业集聚区和孵化器,从而实现集群化发展。这种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路径适用于大部分文化及相关产业。其主要特点有:通过政府采用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文化企业,进而集聚发展;高起点规划,引进文化创意产品生产、技术支持、市场营销、信息咨询等各方面有一定经济管理、商业经营经验的企业,形成产业链;园区内具备文化创新环境和各类优惠政策,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吸引人才流入和文化资本的投入。产业园区推进路径具体表现如图5所示。

比如杭州北部软件园。作为杭州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地方政府应对金融危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产物,地方政府依托杭州作为中国电子商务之都、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等天然优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大扶持力度,规定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创业,投向软件外包、电子商务、研发中心等科技项目的,商务办公用房实行三年零租金,期满后视业绩继续扶持,凡国家及省、市出台的优惠政策,确保相关入驻企业全额及时享受,从项目接洽起,指派专业人员全程免费服务。园区现在企业500多家,涵盖软件开发、动漫设计、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文化创意等十几类文化及相关产业,成为了杭州市带动、辐射、扩散、转移周边地区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发展平台。

(六)大型企业带动路径

即在一定区域内,大型文化企业处于主导地位,大企业吸引和带动大量中小型企业,所有企业围绕大型文化企业展开合作,包括上游、横向、下游等功能协助、优势互补,进而形成集群竞争优势和规模效益,提高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形成一个与大企业相配套的文化产业集群。在以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发展路径中,大型文化企业是整个产业集群的中心,利用优势的人才、资本、技术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提高各种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相关企业专业化分工,不断生产适合市场的产品或服务,促使大型企业发展壮大。以大型企业带动的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路径具有以下特点:集群内存在几家大型文化企业或文化企业集团;集群内数量众多的中小文化企业与大型企业密切联系、相互合作;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在整个文化产业链中分工不同;集群内中小企业在专业化分工下,可以是文化产品的供应商、生产商、外包商和各类中介组织;大型文化企业带动路径需要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政策的扶持。大型企业带动路径具体表现如图6所示。

如浙江新远文化产业集团。浙江新远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国有独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是落实文化体制改革精神、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产物,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管办分离的重要举措,它集聚了大量文化产业创意、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等各种要素资源,是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顶梁柱。新远集团通过聚集社会各类资本,合理利用文化资源,增加创新能力,努力打造文化精品,延伸产业链,拓展服务内容,逐步发展成集文化演艺、影视制作、网络电视、文化产品制造、文化资源开发等为一体的大型文化企业,带动了文化大厦有限公司、各类剧院、各类文艺音像出版社、电影拍摄基地、舞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告展览公司等几十个企业、产业发展,构建起影视平台和演艺产业链,推动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尚伟,温洪泉.文化产业导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花建.文化产业竞争力[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3.叶取源.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四卷)[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2

上一篇:转换型领导的个案分析 下一篇:国际公益旅游的定义及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