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时间:2022-10-16 12:13:36

媒体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湖北乃千湖之省,众多湖泊是我们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然而,湖北湖泊的现状很不乐观,让我们为之担忧。据统计,全国湖泊每年消失近20个,其中不乏我省湖泊。我省公布的首批保护湖泊名录有308个。如不包括小湖和人工湖,“千湖之省”已名不符实。如果这种状况延续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我们不仅愧对千百年来滋养我们的生命之湖,也愧对历史,愧对后人。

党的十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省出台首个《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武汉市成立首个湖泊管理局,全省的湖泊生态保护工作正紧锣密鼓地推进。

为了擦亮我们的生态名片,呵护我们的家园根柢,守卫我们的文化源流,营建我们美好的世代之梦,以确保“千湖之省碧水长流”,树立“人湖生死同体、福祸与同”的价值观念,营造爱湖、护湖、亲湖的地域特色文化,形成保护湖泊、建设美丽湖北的社会风尚,让保护湖泊的意识更加深入人心,推动我省湖泊保护与管理工作深入持续发展,“千湖新记”大型系列报道由总编辑蔡华东提出创意、命名,编委会共同策划,组成报道专班,从2012年1月起隆重推出,预计将历时两年。这也是湖北日报报史上时间跨度最长的单一项目的大型报道。

我们认为,湖北日报作为党报,有责任也有义务彰显媒体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为湖北的湖泊保护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报道时间选择上,编委会反复研究,进行了精心筹划和前期准备,报道推出适逢全省首个《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出台不久和十八召开之后。我们认为时间选择得当:在湖泊生态保护引起全国和全省的极大重视之后,在湖泊现状堪忧日益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美好生活之时。

为全面疏理全省主要湖泊的现状,全方位展示其不同的时代风貌,唤醒人们的湖泊保护意识,我们推出这样的报道,有力地配合和推动了全省湖泊的保护工作。作为媒体。我们想以媒体人的先知先觉,敏锐地抓住这一社会热点,唤醒人们的湖泊保护意识,为我省湖泊写下这个时代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四个结合”彰显报道特色,在当下大众传媒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千湖新记”系列报道,我们概括为“四个结合”:历史性和文化性结合,思辨性和可读性结合,共性和个性结合,新闻性与文学性结合。力图表现为:以丰富翔实的资料体现知识性、准确性和权威性;以每湖典型性的特点体现其历史性,寻找根脉,钩沉往事,应证历史;捕捉最亮的“文眼”,以文化展示体现可读味性;以古今图片体现其历史性、观赏性和现实风貌;以民俗风情体现其贴近性,展示不同湖区特有的人文风光和特定风俗;以每湖之个性,作为其湖之特色,并将之放大,以体现其差异性;以相关政策(省政府出台的《湖泊保护条例》、省政府《关于加强湖泊保护管理的实施意见》)体现报道倾向,唤醒保护湖泊意识;不仅展示湖泊生态的现状,更体现记者的思考和建议,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以调查为经,以情感为纬,以寻找解决办法为目的,贯穿整个报道,达到最佳传播效果。

至6月底已发稿22期(版)。洪湖、梁子湖、长湖、斧头湖、西凉湖等我省湖泊面积排前几位的湖泊已基本刊发。由于时间跨度长,我们要避免先大后小报道失重现象,尽量做到有一定的节奏感,疏密有度。

二、报道定位准确实用

报道组记者深入到全省各地主要湖泊进行实地踏访,采访相关部门和湖周边老居民,探究湖泊的历史发展变化,查阅湖泊相关历史资料,展示湖泊保护与开发的现状。我们的报道力求实地调查,现场感强,真实可信,将湖泊的真实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使系列报道具有了极强的新闻性。

随着报道的推进和影响的日益扩大,关于“千湖新记”如何报道在湖北日报编辑部内形成了很大的争论,问题的核心是:究竟从问题入手,还是偏重于展示其特色。报道组最后综合各方意见,确定四大内容:1.全方位疏理全省主要湖泊的现状;2.全方位展示其不同的时代风貌和文化底蕴;3.对我省湖泊生态进行真实准确的实地勘录,提供思考和建议,寻找解决问题的良策;4.唤醒人们的湖泊保护意识。

我们认为,这种定位是准确和实用的。生态是湖泊的生命,文化是湖泊的灵魂,两者缺一不可。从全国乃至全球来看,湖泊的功能不外乎以下:防洪、排涝、蓄水、灌溉、养殖、航运,而湖泊污染的原因大体以下:农业面源污染(养殖投肥使之富营养化)、工业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等几类。仅从生态单一性切入,必然陷入报道之雷同,更体现不出各湖的差异性,报道会显得平板呆滞,更体现不出差异性。所以在将生态作为其重之重时,“全方位展示”对报道的推进以及使报道生动、丰富、可读,很有必要。

套用托尔斯泰的一句话,困境,各湖都是相同的;魅力,各湖有各湖的特色。

三、报道饱含情感,真实感人

湖泊是有灵性的。说起湖泊,我们会想到“湖光山色”,她包含着丰富的美学元素。所以,我们认为,在展示湖泊时,必定要以优美的文笔和厚实的文化来勾勒其风貌、其神韵;对湖泊的生态现实,必定要以善待我们的生命之湖母亲之湖之义,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善意针砭现实,呼唤良知,而不是一味批评,冷眼相对,甚至冷嘲热讽。所以情感元素在报道中得以充分体现。记者面对充满灵性的湖泊,除了必要的理性之外,如果不发乎情,难以动其情,言其真,展其善,报道必将枯燥干涩,也很难打动人,感染人。

所以,在报道中体现一定的文学精神,加大情感元素的运用很有必要。其不仅使报道生动、灵动,也能让读者感知报道者的出发点和情怀,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我们认为,记者以爱湖之心,行爱湖之文字,抒爱湖之怀,提爱湖之议,对湖泊的关切、呵护与痛惜之心,溢于笔端,才能深深打动读者,达到了感动读者感染读者的良好传播效果。

四、加强策划,深入现场,理性与感性相统一

目前报道专班设主编一人,全面负责。主笔(专职记者)一人,兼职记者两人,每次一名摄影记者。人不多,任务重,采访范围广,时间跨度大。对此,我们紧密合作,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并加强策划,集思广益。

在湖泊的选择上,我们原则上按省水利厅提供的面积从大到小进行报道的推进,第一阶段先写全省1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但对有特点有代表性的湖泊,也不惟面积论,穿行。如沙湖、网湖、大冶湖,其面积都不是靠前的,但是它们具备全省湖泊的某些个性和文化特质,所以也优先纳入我们的视野。再说遗爱湖,面积只有两平方公里左右,但它承载了黄冈2000多年的厚重文化,我们也把它作为特例进行报道。我们认为,湖不论大小,它们都是有灵性的,无论大湖、小湖甚至是未名湖和业已消失的湖泊,都是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理应尊重每一个湖。而每一个湖泊的选择,大家进行充分讨论,要求记者了解湖泊特色,从特色入手,主料配料、写作形式、预期效果,报道专班都开会进行精心研究,反复斟酌比对。这样做的目的,是想使报道更加丰富多彩,增加报道的厚度和可读性。从目前每期的反馈来看,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记者穿行风雨,行走千湖,取得大量翔实的一手资料。每期报道推出之后,报道专班记者又奔波在全省的各个湖泊上。正如主笔易建新所述:洪湖、东湖、梁子湖、汈汊湖、龙感湖……一路走来,风雨无阻,脚不停,笔不止,镜头不断。湖泊变迁、历史掌故、民间传说、生态保护、名人趣闻、地方风情、旅游开发、特色产品,跑湿地局、环保局、水利局、水产局、旅游局、县志办、文史办、文联、作协……凡是与湖有关的部门与人,一一找去,越多越好。这样,我们给读者的也就越多,也更能全面地展示每个湖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大量翔实的现场采访调查,为报道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优美图片,使报道更加准确生动,并且具有强烈的现场感。

在采访中,报道组记者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克服天气、交通工具等各种困难,力求将所有涉湖的方方面面一一采访到位。在写稿的过程中,反复研读大量湖泊资料,力求寻找每个湖泊的个性,展示其不同的生态特色和人文景观,收到了很好的报道效果。

五、报道形式不断创新,别具一格

在报道形式上,我们大胆创新。内容组合丰富多彩,古今观照,交相辉映。

报道组合中,与湖相关的精短古诗和现代诗的运用,让读者感知湖泊的文化底蕴和湖泊生存现状。它在版面的上方,往往使整个报道笼罩在一种文化氛围中,或优美、或沉郁、或激愤、或欣慰。其不仅增厚了报道的文化性,而且有“定调”的意味,让读者很快进行入到某种氛围之中,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让读者很快进入报道者预设的“情感场”,很快调动读者的感情和捕捉神经,从而使读者的阅读不是被动的,而是带着情感和报道一起走向深入。如4月11日引用当代著名诗人舒婷的诗《母亲》: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此诗用在咸宁的母亲河西凉湖上,较为贴切,虽短短几句,却深情表露,有关切,有迷惘,有感伤,很能打动人。

对历史钩沉、传说故事、湖边拾贝等小栏目的设置,我们也动了一番脑筋,借历史钩沉带出湖泊的历史流变,以传说故事道出湖之由来,集历史性知识味性于一体。康熙命名洪湖,斧头湖因斧落于湖得名,西凉湖因美丽姑娘西子而得名,等等,文虽短,却不能省,它也是区别每个湖泊的符号之一。湖边拾贝展示的是其亮点,在版面上有点缀作用,它有效地调节了版面气氛,不致于使其过于沉重。

这些小栏目的设置,不仅仅是作为“主稿”的补充,而是丰富了版面元素,使版面尽显张力,轻重适度,和谐共处,灵动可人。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个湖泊,尤其是那些文化内容丰富、生态意义浓厚的湖泊,版面有限,我们显现的文字和图片,还不足以表达出该湖泊的全部意义,或者说,无法表达出不同人们对湖泊的各自感受。

报道形式的创新,我们还有巨大的试验空间。人与湖,偏重湖,内容还可创新;古与今,古今平衡如何更为恰当;单一和众口,报道角度似应更加多元。

版面制作精美大气,图文并茂,充分展示湖泊之美,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

在版面制作中,我们尽量做到精美大气,图文并茂。在图片选择上,全景图和分图结合,整图和切图结合,人物和画面结合,历史图片和现实图片结合,并充分展示各个湖泊四季景色之美。版面元素中,也充分体现湖泊的美学元素,压题大图视觉宽广恢宏,一湖美景尽收眼底,特定图片放大湖泊特色,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一些历史图片和现实图片的对比,让人触目惊心,湖泊面积的缩减和生态环境形成的巨大反差,形成巨大视觉冲击力,使我们对湖泊的现状有更加清醒的认识。版面语言的充分运用,为此组报道增添了美感和阅读。

(杨耕耘:“千湖新记”主编;易建新:“千湖新记”主笔)

上一篇:陈小艺豁出去:土 辛柏青厚着脸:亲 下一篇:立秋正值三伏 别盲目贴秋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