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厌学成因及对策

时间:2022-10-16 07:05:33

高职院校学生厌学成因及对策

【摘 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缓解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

【关键词】高职 学生 厌学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C-

0122-02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逐渐明晰,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然开始从强调规模扩张转为追求质量效益和加强质量监控上来,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已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为此,教育部从2003年开始建立五年一轮次的高职高专教学评估制度,成立了专门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委员会,对高职高专院校开展评估工作,其目的就是加强对各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监控工作。就目前各类高等职业学校现状而言,学生厌学情绪逐日增多,厌恶学习的学生人数也在逐渐增多,学习效率每况愈下,这就极大地影响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试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的现状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状分析

随着高校扩招以及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着办学经费短缺,办学方向、人才培养有偏差或教育方法不当,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软硬件不足的问题。大部分高职生上了高职院校以后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存在着怀疑,对自己为何要读高职院校不清楚,对自己以后将要从事何种工作没有计划,导致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学习成绩差,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产生厌学情绪。还有一部分高职生上了高职院校后受到别的学生或者周围朋友的影响或者是来自家庭经济、父母的关心和鼓励方面有问题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上网成瘾、亲情淡漠、厌学逃课等。因此,当今社会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的比例相对增大,厌学成为一个世界性教育难题。本文试对厌学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找出消除厌学情绪的途径。

二、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条件原因

1.一些学生起点低、基础差。通过近年来高校大幅扩招,学生的质量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差距。这种情况下,虽然一部分学生能够进入大学校门,但少了外部压力与补课等辅助手段的他们必然学习吃力,甚至一蹶不振

2.一些学生心态浮躁、目光短浅。经历了“头悬梁、锥刺骨”的高考阶段,许多学生以为一走进大学校园就万事大吉,于是开始吃喝玩乐、得过且过,没有好好调整心态,也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3.有些学生所学的专业并不是自己

喜好的专业,而是由父母和亲戚或者学校包办填的志愿,这样就造成学生对所学的专业课程没有兴趣,学生在上课时带有盲目性,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该怎么样去学习,长久积累有了厌学心理,最终逃课。

(二)外部条件原因

1.应试教育的原因。首先,应试教育偏重智力,而忽视了德体美劳;重视应考科目,忽视选修和免考科目。其次,应试教育重视知识量,忽视学生素质、自我探究能力的开发。中国学生的知识水平是较丰富的,但往往缺乏创新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最后,应试教育重理论,忽视活动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偏重简单“高效”的讲授法,忽视学生能动的发现法。应试教育不尊重人的存在,不能调动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而简单一化为机械的加工。

2.学校原因。首先,学校教育教学方式不当。学生厌学与学校的管理方法、教学方法、教师素质、教材质量均有一定关系。高校扩招后,教师、图书馆、实验室等有限的教育资源被迅速稀释,几百人同时上课、一学期几乎没有点名、提问,教师上课照本宣科,考试前圈重点、划范围,考题出得越来越简单,这就导致学生屡屡逃课。其次,高职院校硬件资源短缺,使学生在专业实践方面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管理模式经验不足,有些高职院校甚至沿袭中专的管理模式办学管理,不能适应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程设置、教材、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都存在与本科或以上学历教育雷同现象,未能真正体现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最后,教师及辅导员应变能力不足。由于所招学生素质整体下降,而教师的授课方法却一成不变,没有依据学生的现状科学组织课堂教学,仍然按照过去的“精品”教育模式,而实际上现在的生源并非原来的尖子生,更多是品学皆差的学生,一线教师只顾完成教学任务,很少顾及课堂或者学生是否学懂弄通。教与学形成两张皮,没有得到有机的统一。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而且一线教师长此以往,本身在工作中得不到工作的愉悦,从而产生职业倦怠,工作效率下降,反过来又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家庭原因。首先,家庭环境影响。一些家长对孩子学习不关心,孩子也就无所谓了,在学校就是待着养养身体,有的是家庭条件好,吃穿不愁,根本没想过这些,甚至持读书无用论,只要有钱别的不重要。这样慢慢就会使孩子也失去对学习兴趣。其次,有的孩子因家庭突然遭遇变故,心理承受能力差的,随周边朋友出去混着玩,继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最后,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将来有一个好前程,拼命给孩子施加压力,繁重的学习任务和精神压力以致学生完全不能接受,对家长的这种做法不能理解反而产生反感,从对家长这种做法的厌烦发展到对学习厌烦,最终发展到厌学。

二、对策分析

(一)教师大力提高业务水平

为了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转变思维,改进授课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对教师无比信赖和崇拜,才会喜欢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应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只有增加学生学习过程的成就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另外,教师要培养良好的“师德”,用爱心感化问题学生,特别是要尽量选用一些有一定学历且富有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人才担任专职辅导员。学生在校期间希望被尊重、被关爱,辅导员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管理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感觉到温暖,学习中感觉到乐趣。

(二)培养树立自信心,营造学习环境

厌学的学生大部分是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成绩跟不上的学生。对此,家长不能操之过急,而应尽量抽出时间多鼓励、赏识,尽量在学习实践上培养孩子兴趣,使其品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并逐步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教师心中要时时装着学生,学习过程中让厌学学生优先回答,优先演算,优先批改,优先辅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了解学生厌学是不是和授课教师有关系,是不是学生不能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是不是教师的方法简单粗暴,是不是存在教师变相体罚的现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精诚团结,为学生营造一个参与学习的环境,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

(三)严格执行制度,营造学习氛围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制度是教书育人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对于那些成天无心学习、扰乱他人、屡教不改的学生应坚决予以纪律处分,不应瞻前顾后,不应顾及生源数量的流失;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开展有益于中专学生学习的各种健康有益活动,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开拓他们学习的视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应坚持择优推荐就业,使在校学生切切实实感到学与不学不一样,学好学坏不一样;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要多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学生的在校情况,实现共同教育。

(四)拓展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随着招生的扩招,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岗位供过于求,用人单位越来越苛刻,高职院校相关领导应多联系企业单位,多招集企业用人单位来学校要人,多组织多鼓励学生参加招聘会,通过多渠道让学生想尽先就业后择业。

总之,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厌学的后果是可怕的,可是厌学的学生并不是无可救药的。对于厌学的学生,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应把尊重与爱撒给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名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顺利走完健康成长的历程。

【参考文献】

[1]王靖.厌学现象的分析[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2]梁斌明.大学生厌学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4)

[3]山绍芬.大学生厌学现象分析及对策[J].昆明大学学报,2002(2)

[4]李玉运.大学生厌学问题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8(11)

[5]陈大鹏.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18)

(责编 何田田)

上一篇: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激发幼儿创造力 下一篇:语义场理论的篇章功能与价值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