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德育的工作计划

时间:2022-10-16 05:33:58

教育局德育的工作计划

20*年是*区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化的关键之年。全区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为总揽,围绕开展“创新工作年”活动,突出质量、均衡、和谐“三大主题”,推进品质、优势“两个提升”,按照“快步跑、使劲跳、挑大梁、走前列”工作要求,继续推进西部教育强区建设,为构建富裕、文明、和谐、生态*作出更大贡献。

一、统筹城乡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扩充资源,缩小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规模效益和整体协调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中小学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积极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初中寄宿制学校建设。继续实施“十大工程”,配置桌凳1万套、图书5万册,改造农村单设初中塑钢窗3000平方米,铺设塑胶场地1万平方米,改造20所学校的蒸饭点和饮用水源,进一步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健全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整治城乡学校校舍,改造部分学校的电线线路和防雷设施,确保在当年及时排除新增中小学危房。启动红坝路中学、南广路小学建设工程、李端镇初中扩建工程,完成新六中第二、三期工程建设和大运小学迁建选址规划。清理闲置校产,盘活闲置教育资源。重点推进乡镇辖区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逐步缩小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差距。深化城乡学校联动捆绑式发展,建立起理念共享、资源共用、管理共谋、成果共有运行机制,强力推进中心校“一体化”管理,加强对基点校、村小的管理指导,推广优秀基点校、村小管理经验,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继续开展义务教育示范校创建活动,争创4所市级义务教育示范学校,命名6所区级义务教育示范学校。加强义务教育示范学校的管理,发挥示范学校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推进区域学校的交流与协作,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二)统筹规划,强化管理,推进高中教育协调发展。以普及十二年教育为目标,完善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规划,不断提高高中阶段升学率。一方面,要加强普通高中管理与指导,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重点抓好教学质量分析研究,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抓好高三学生出口,确保区属学校高考成绩再上新台阶。以宜宾市四中迎接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复查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软、硬件建设,完善“省级示范校”后续工程建设,加强“宏志班”的管理,提升办学效益。以艺体特色教育为切入点,引入优质资源和办学理念,发展宜宾市六中。继续办好李庄中学和宜宾市十二中,在稳定现有办学规模提升办学水平。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社会需求人才。按照“集团发展,专业领引,做大做强”的总体思路,推进职业教育攻坚破难。深化职业学校教学改革,以面向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专业结构,拓展优势专业,发展重点(特色)专业。抓好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发展灵活多样的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完成食职中一期国债项目建设,在年度内完成开行贷款的相关项目建设,加快创建部级重点职业高中进程,扩大职教办学规模,创建职教品牌。主动适应市场需求,联手大型企业,解决职业学校办学、实习和就业出口等问题,提高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基本普及,整体提升,推进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继续深入贯彻《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按照以公办园为示范,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民办园为补充,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学前教育发展思路,推进学前三年教育快速发展,力争学前三年普及率达85%。全面推进乡镇中心幼儿园和幼儿班建设,力争按计划进度完成中心幼儿园建设任务。完善乡镇中心幼儿园管理制度,加强中心幼儿园工作指导、检查和监督,继续推行城区幼儿园对中心园的捆绑帮扶工作,促进新建幼儿园的规范管理。加强民办幼儿园的资格审查、办园指导,发挥好城市公办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的示范辐射作用,促进民办幼儿园规范管理。加强农村幼儿园保教工作指导和管理,努力克服“小学化”和“放羊式”现象。以乡镇为单位,对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工作进行评估、验收,迎接市政府的学前教育“普三”达标验收。

(四)积极扶持,严格管理,推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通过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进一步改善教育投资软环境,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吸引有实力的企业财团投资办学,促进民办教育的繁荣和发展。按照《行政许可法》要求,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设置审批程序,指导民办学校建立和完善自律机制,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办学质量。抓好翠外扩股融资工作,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强化统筹规划和监督管理,重点落实法人财产权,防范办学风险。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督导评估和检查,清理整顿,依法取缔违规办学,积极扶持条件较好、质量较高的学校办学,努力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寓德育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不断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廉洁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学校德育工作内容,组织开展第四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教育活动,弘扬传统美德,增强民族自豪感。开展以“迎奥运、促和谐”为主题的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引向深入。加强中小学素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建设,深化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抓好青少年宫发展规划,正规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青少年宫的育人功能,使之成为青少年校外接受素质教育的新阵地。探索加强班主任统筹管理的办法,大力推进班主任队伍建设。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的德育网络,使德育工作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按照教书育人、德育为先的要求,努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本年度,重点总结我区近年来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做好课改成果的推广工作,有针对性地调整改进课堂教学。学校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研究课标、教材,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达标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增强课堂教学实效。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转变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特长。各校要结合上级要求和自身实际,积极改革学生评价办法,切实用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新途径。

(三)加强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工作。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发挥片区教研联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片区教研活动评比,促进全区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充分利用教育网络资源,积极探索网上教研,通过网上集体备课、在线观课、在线评课,使教师参与教研的互动性更强,使网络成为高效方便的教研新途径。积极开展多层面的科研学术活动,本着立足本校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加大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的研究力度,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推进科研兴校和校本研究特色学校建设。加强对区教育学会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教育学会及其各专业委员会对教育科研工作的促进作用。

(四)强化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努力提高学校管理质量和效益。各学校要按照中小学管理规程,建立健全各项常规管理制度,实施精细化管理,切实抓紧、抓实、抓细教学常规的过程管理,发挥科学管理和精细管理的最大效能。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强化随机抽考制度,注重过程评价性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切实加强考风考纪管理,全面真实科学地开展学校教学评价,建立教学工作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建立教学质量与学校和校长工作考核挂钩的评价机制。正确处理好提高教学质量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关系,严格控制学生到校时间和在校学习时间,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五)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美育工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开齐上足体育课程,组织开展“大课间”活动,保证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组织实施“阳光体育”大展示活动,举办以田径为主的体育竞赛活动,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面实施。积极完成省疾核病预防专项实验。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的督促检查。进一步加强青春期教育、人口国情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防毒禁毒教育和科普教育工作。加强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工作指导,强化对各级学生运动队以及学生艺术团的指导和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课余文艺、体育活动。继续加强国防教育,做好学生军训工作。

三、大力实施人才强教战略,打造高素质的干部教师队伍

(一)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培育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加强学校领导班子的学习与培训,进一步增强学校校长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发展意识,端正办学思想,不断提升学校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学习力、创新力、决策力和执行力。开展校长“学理论、理思路”活动,努力建设学习型校长队伍。完善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实行领导干部谈话诫勉制度、校长述职制度和“一岗双责”制度,不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将考核结果与任用、奖励挂钩。开展“名优”校长评选活动,建立评选长效机制,组织“名优”校长报告会,促进校长凝神聚力抓管理、抓教学。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从教行为管理,激发教师工作激情,弘扬广大教师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管理办法,建立、完善学生和家长参与教师师德考核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和评优奖励挂钩。加强师德建设巡查,设立举报信箱,坚决制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推销教辅资料、进行有偿家教和收生搭餐行为。

(三)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切实加强对校本培训的研究,强化对校本培训的指导和管理,努力提高校本培训实效。推进实施“名师”工程,加强对现有“名师”和教学能手的管理力度,建立教师人才库,并实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名师”的学科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开展“名师送课”活动。实施中小学骨干教师成长计划,加强骨干教师、高级教师队伍管理,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带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实施中小学教师学历学位提升计划、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绿色行动计划、培训者专业发展计划,在青年教师中坚持开展教学基本功达标活动,重点抓好班主任技能培训,不断优化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建设,创建四川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推进“中心”人事制度改革,优化“中心”队伍结构,逐步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研训人员队伍,提高“中心”对全区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水平。

(四)严格编制和岗位管理,优化学校人力资源配置。严格执行《四川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试行办法》,按照精简、规范、合理、高效的原则,核定教职工编制,并根据学校布局变化和生源情况,适时调整各校教职工编制,优化学校人力资源配置。通过选聘、引进、公招等途径,及时补充教师空缺岗位。通过调整岗位、进修培训等途径,逐步解决中小学教师队伍区域、学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完善农村教师激励机制,改善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奖励标准,鼓励和吸引高校优秀毕业生和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校任教。加大引进区外在职优秀人才力度,加强对人员流动的引导与服务,积极推动中小学人员在校际、区域之间合理流动,重点要保持农村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促进校际之间师资力量的均衡发展。

四、依法治校(教),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一)关注弱势群体,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认真执行教育亲民惠民行动,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杂费政策和农村学生免教科书费政策,建立中小学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认真做好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扩大寄宿制学生受助面,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切实抓好中职学生生活费补助工作,严格资金管理,严惩虚报和截留补助资金的行为,确保补助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学生手中。增添措施,挖掘潜力,进一步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发挥特殊教育指导与咨询中心的管理和指导作用,作好特殊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对全区残疾儿童少年的追踪、调查、建档等系列工作,确保“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规定要求。建设“留守学生之家”,关爱留守学生,采取必要措施帮助其解决生活、学习和心理上的问题。

(二)进一步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认真贯彻实施教育法律法规,加大教育行政执法力度。全面落实“教育系统‘五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做到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和经费“五落实”。大力推进依法治校,继续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提高学校依法管理水平。进一步转变行政职能,强化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进程。加强教育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水平。

(三)加强安全管理,优化育人环境。进一步健全学校安全制度,严格执行学校大型活动审批制度、学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报告制度、“一岗双责”制度和学生安全信息通报等制度,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检查,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和安全责任追究制,完善校园安全联防制度、督促检查制度,完善各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安全应急机制。继续开展校(园)长安全管理专项培训和安全工作人员培训,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深入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开展交通安全专题教育活动,规范学生出行行为。巩固提高“警校共育”成果,协调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努力建设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

(四)规范教育管理,促进教育行风建设。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通知》精神,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推进节约型学校建设。坚持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坚决查处教育乱收费行为,建立和完善规范教育收费的长效机制。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各项规定,进一步规范办学、办班、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行为。加强学校民主管理,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全面推进校务公开。认真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校风工作,重点解决和纠正社会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办人民满意教育,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五)进一步加强教育新闻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导向作用,继续加大正面宣传工作力度,加强新闻、先进典型宣传、教育政策解读、舆情分析引导和对外宣传工作。创新思路,加强教育新闻宣传平台建设,积极主动地运用电视传媒和网络手段,拓展教育宣传阵地。将教育宣传信息工作奖励纳入教育质量奖励范畴,对积极撰稿正面宣传我区教育的干部职工进行奖励,并将教师获奖情况与学校年终督导评估工作挂钩。认真组织好对教育系统新闻发言人、教育宣传通讯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教育新闻宣传质量,努力为教育改革与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五、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教育创新

(一)加强信息技术工作,推进手段创新。加快教育城域网建设,成立教育信息中心,整合教育网络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集成。加快校园网络建设,全面推进“校校通”工程,并在有条件的城区学校逐步推进“班班通”、“堂堂用”工程和“班级多媒体”建设步伐,开展网站管理和网页制作培训,提升学校网站建设水平,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优势,积极开展优秀网络教育教学资源评选活动,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大力开展远程教育技术手段、资源的应用与培训,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做好远程教育设备的维护管理,发挥教育技术装备的作用,提升教育信息化服务能力。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实验学校的建设与管理,发挥好示范作用。

(二)实施“创建特色学校工程”,推进载体创新。坚持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突破口,深入挖掘学校的文化积淀,提升文化品位,丰富发展内涵,培养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创设典雅宜人的育人氛围,倡导群体精神的高度弘扬。实施“创建特色学校工程”,建立各级次学校特色和特色学校评价标准和评定办法,组织开展经验交流,推动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全区确立10个创建教育特色品牌示范校,不断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区学校教育特色品牌创建工作。争取用3至5年的时间,努力促使每一所学校形成与社区文化相协调、与教育创新相呼应的学校文化体系,彰显各自的办学特色。

(三)强化教育督导工作,推进评价创新。依托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开展教育工作督导,推进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加强教育督导队伍建设,完善教育督导机构,充实教育督导室工作人员,聘请一批兼职督学。完善督导制度和评估办法,重点开展实施义务教育新机制、推动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学校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督查工作,切实发挥教育督导的职能作用。加强过程性督导,重心下移,深入基点校、村小督促指导工作,促进各校规范化管理,提高办学质量。进一步加强教育督政工作,对区级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情况进行督查,督促其切实履行教育工作职责。

六、加强机关建设,努力提升机关形象

加强教育局机关规范化建设,提高机关的工作质量和运行效率。健全机关常规管理制度,严格清洁卫生、出勤、办公用品管理,坚持例会制度,科学办文办会,建设规范化机关;倡导勤俭节约,加强用水、用电管理,规范物资采购,减少公务接待,建设节约型机关;加强职工政治业务学习制度,开设机关阅览室,落实学习材料,通过中心组学习、专题报告、参观考察、撰写论文等形式,提升职工政治理论水平,建设学习型机关;支持职工参加各种教育学术团体或对外交流,鼓励职工参与各种课题研究或科学实验,建设创新型机关;倡导微笑服务,继续实施局长接待日制度,热情接待来往群众,坚持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加强对基层学校工作的调研和指导,切实为基层办好事、解难事,建设服务型机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持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述职述联制度,落实好“三重一大”制度,切实推进全系统行风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建设廉洁型机关。

上一篇: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计划 下一篇:小学德育工作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