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检测血清ALT\TBA\CHE在肝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2-10-15 11:14:28

【摘要】2010年3月~2011年6月收治肝病患者89例,均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规定的诊断标准。年龄19~72岁,平均390±135岁,其中男55例,女34例,按照病种分为三组,A组(急...

联合检测血清ALT\TBA\CHE在肝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摘 要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的水平,分辨肝病的性质,预测其转归。方法:收治肝病患者89例,按照病种分为A组(急性肝炎组)、B组(慢性肝炎组)及C组(肝硬化组),并选取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D组(对照组),采用酶动力学法检测ALT、TBA、CHE 3项指标的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A、B、C 3组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组间两两比较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lttbache对于肝病的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谷丙转氨酶 胆汁酸 胆碱酯酶 肝病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4.269

肝脏是人体中功能较多,负担较重的关键器官,其病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机能及免疫功能。但肝病在发展过程中,临床表现仅有程度上的改变,且部分患者并不明显,给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此研究旨在通过ALT、TBA、CHE三者联合检测,探究血清学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实际价值,寻求一条高效、准确、安全,可靠,易行的检测途径,为今后的诊断工作提供指导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6月收治肝病患者89例,均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规定的诊断标准。年龄19~72岁,平均390±135岁,其中男55例,女34例,按照病种分为三组,A组(急性肝炎组)25例、B组(慢性肝炎组)31例、C组(肝硬化组)33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D组(对照组),年龄18~69岁,平均385±105岁,其中男21例,女14例。各组年龄、性别等一般条件经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所有患者均与清晨空腹静脉采血,离心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严格按照操作标准检测ALT、TBA、CHE的水平,试剂采用随机配套产品。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统一采用SPSS160 for WIN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两样本t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各项指标各肝病组与对照组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肝病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肝病是指发生在肝脏的病变,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疾病,应以积极预防为主。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体内物质能量代谢的中心站。

ALT存在于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在肝脏细胞受损时,释放入血,急性肝炎患者可见ALT明显增高。但对于慢性肝炎患者或肝硬化患者,即使病情较重,其ALT水平也可能无明显升高[1]。因此,处于急性肝炎期的患者尚需要其他指标判断病情和预后。

TBA在肝脏合成代谢,释放TBA维持其血清水平相对恒定是肝脏的主要功能之一,TBA正常情况下由肝脏分泌入胆汁,随后进入肠腔参与脂类代谢的乳化作用,绝大部分经肠道细菌代谢后被肠壁吸收,通过门静脉系统回到肝脏,仅有小部分随粪便排泄。由于肝脏是摄取和合成TBA的惟一器官,所以当患者的肝细胞受损时,TBA的血清水平随之升高,且与肝细胞受损程度成正比。因此,血清TBA水平可直接反应肝实质损伤程度,慢性肝炎患者中亦明显升高,肝硬化患者虽然TBA的合成明显减少,但其血清水平仍然显著增高,这可能与肝实质损伤、进而造成门静脉系统分流有关[2,3]。此外,TBA也是惟一可以同时反应肝脏分泌状态、合成摄取功能及肝实质损伤的血清学指标[4]。其血清含量与肝硬化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同样呈正比发展,持续增高的TBA提示肝脏进行性损害[5]。

CHE是一类糖蛋白,在人体内以多种同工酶形式存在于肝脏、胰脏、子宫、肠系膜及中枢神经系统,可水解乙酰胆碱等胆碱酯类,又称假性胆碱酯酶。CHE是肝实质受损时,惟一血清水平降低的酶类,急性肝炎患者的CHE水平变化并不明显,但慢性肝炎患者的CHE水平呈现进行性下降,与白蛋白降低程度相平行,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纤维结缔组织大量增生,间质炎性浸润,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CHE水平明显下降,活力降低。因此CHE被看做是反映肝功能储备的敏感指标。

综上所述,ALT、TBA、CHE联合检测用于肝病患者的诊断,可方便地鉴别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对肝病诊断、分型及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临床应用值得进一步关注。

参考文献

1 田玉,李朋.血清总胆汁酸、胆碱酯酶及前白蛋白检测诊断各种肝病的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5):3212-3213.

2 郭鹏翔,王季石.胆碱酯酶检测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7):795-796.

3 贾艳会,刘树业,丁贤,等.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总胆汁酸和胆碱酯酶的水平及其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1,32(20):2712-2713.

4 石亚玲,周素琼,林俐红,等.病毒性肝炎患者总胆汁酸、胆碱酯酶、前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时间的检测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4):1627-1628.

5 朱井丽,郑宏图,荣幸,等.三种肝病血清总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测定结果比较[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11(10):1397-1398.

上一篇:支气管镜检查对支气管结核与肺癌的诊断意义 下一篇:彩超引导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