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留守幼儿情感教育浅析

时间:2022-10-15 09:43:09

乡村留守幼儿情感教育浅析

【摘 要】“留守幼儿”是一个特殊群体,随着人口流动的形成,“留守幼儿”也日渐引起社会关注,尤其其情感教育更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本文就乡村留守的幼儿的情感教育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留守幼儿;情感教育;策略分析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步伐的越来越快,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了农村,成为城市众多打工者中的一分子。尽管青壮年的外出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其生活条件,但是其在很多时候与孩子分开,极容易造成孩子情感方面问题的出现。乡村留守幼儿的情感教育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所关注的焦点。为了培养乡村留守幼儿的健康完善的性格,为了促进其更好地成长,对其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就变得非常必要。

一、对“乡村留守幼儿”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情感”通常有两层含义,外层意义的情感是指喜欢、悲伤、愤怒等对外界事情的反应,而深层意义上的情感是指与人交往的能力以及自身的情商等。对留守幼儿实施情感教育,首先,有助于帮助留守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培养出健康的心态,促进个人身心的全面发展;其次,对留守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培养,能够从小提升幼儿智商,增强幼儿抗压能力,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与外界沟通的能力。实施情感教育,实质上是在“助人自助”,就留守幼儿而言,其更加关注从幼儿的思想和心理进行巩固。

二、乡村留守幼儿情感教育问题的主要表现

1.重外在物质给予,轻内在情感沟通

由于乡村地区本身经济落后,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与城市地区大相径庭。笔者通过实地走访几家留守幼儿的家庭发现:在外打工的父母一个月很难和孩子进行交流,很多父母甚至长年累月难以回家探望孩子。幼儿时期是培养幼儿对家长依赖感以及安全感的关键时期,但是,家长却都为了养家糊口外出务工,长时间的离别,导致孩子心理上形成了对父母的“亲近障碍”。家长往往通过给孩子多买些礼物、多给零花钱来弥补不能陪伴他们的遗憾,这更造成幼儿思想上的认识歪曲。加上很多时候都是通过祖辈来进行孩子的照顾,其教育观念、幼儿心理健康意识与时代的脱节都极容易造成幼儿心理问题的产生,造成幼儿与家长隔阂的存在。

2.缺乏合宜的情感沟通技巧

首先,受所处家庭局限,乡村地区教育水平落后,很多家长整日为生计奔波,加上自身文化素质水平不高,认为“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含辛茹苦的供给孩子上学的父母确实不。乡村中很多父母的认知能力有限,其对于“情感教育培养”的认识不足,甚至很多时候并不了解“情感教育”的内涵,在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时候出现障碍。比如,很多外出务工的家长,在打电话回家时候,更多的是与家中成年人来进行沟通,很少与幼儿进行交流,加上很多时候幼儿表达能力还不够完善,在与父母电话沟通中难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加让父母与其之间的感情出现疏离。其次,作为唯一一方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教师,尤其是幼儿园教师,其更关注的是幼儿的安全问题、教育问题。对于幼儿的心理、情感关注,虽然国家对于此方面已经引起重视,并要求学校和教师给予留守幼儿情感培养,但是因为时间、幼儿数量的限制,在实际教学中,特别是贫穷落后乡村,还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3.角色定位不当和固化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仅要为其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而且要成为孩子的精神支柱和归宿,可以说,只有兼顾孩子的物质和精神的家长才算的上是合格的家长。但是,根据笔者对于当地外出打工的家长的口头调查来看,很少家长关注孩子的情感和心理,甚至很多时候从未关注过幼儿的内心想法。从外出务工家长的想法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家长在角色定位上过于单一,简单认为养家糊口是自己的首要责任,而不是将自己视为孩子内心世界的“依靠”和“支柱”,将情感教育和学习教育视为同等重要的位置,而是将更多的教育问题寄希望于学校和老师。一方面对于孩子的期望值过大;另一方面,几乎不曾也不去想过要走进孩子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尤其当幼儿内心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并没有与幼儿进行沟通,更多的是片面的通过呵斥或者苛责的方式来对其进行教育,其教育的效果差强人意。

4.情感支援渠道有限

近些年,关于留守幼儿恶性事件频出,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自此,国家不断下达有关留守幼儿的要求,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引导学校和教师高度关注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乡村留守幼儿,作为祖国的未来,更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国家与社会要对他们表示深切的关爱和问候,的留守幼儿让他们稚嫩而又脆弱的心灵感收到社会的温暖,感觉到虽然父母不得已背井离乡,可每个人都在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而不断努力着。但是,目前来看,给予幼儿情感支援的渠道难以保证持续,其渠道范围还需要不断拓展,无论家长还是家长,或者在校教师,均在不同程度上缺乏与留守幼儿展开情感交流的技巧。这需要相关部门根据这一现状,打造出一股社会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情感教育咨询力量,定期下乡与留守幼儿、家长等人员进行沟通,提升其对情感交流的认识。

三、乡村留守幼儿情感教育的若干策略

1.合宜、灵活进行角色定位

对于留守孩子,尤其是对于幼儿展开的情感教育,并不是单独父母中的一方可以完成的,其需要父母双方以及家长、学校以及社会等多重角色构建起亲密的合作关系。首先,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经济支柱,而且还应该是情感寄托的对象。外出务工的家长要认识到不能将对孩子的金钱投资等同于“情感投资”,物质方面的富足也绝非可以等同感情上的滋补,因此,家长在外不管多忙,也要坚持和孩子定期沟通,并定期返回家乡看望孩子,与孩子能够促膝交谈;其次,家长自然是外出务工家长们信任的亲人或者朋友,但是其不应当将对幼儿的关注点仅仅放在“吃饱”“穿暖”的水平上,而是更要关注幼儿心理发展。家长要换位思考,善于从孩子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设身处地的考虑问题。虽然留守幼儿与从小在父母身边被宠爱的孩子相比,不禁让人心生怜意,但是对其所进行的正确教育不应缺失。家长要做到的情感工作很多,他们不仅要在生活上照看幼儿的饮食起居,还要给予留守幼儿相当于“父爱”、“母爱”的关心和照顾;教师也要在新形式下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教师作为农村地区唯一有过先进文化熏陶的人物,要自觉担负起对留守幼儿的社会责任,更要要讲究技巧的与留守学生构建情感交流的“桥梁”,逐渐走入幼儿的心理,与其能够成为亲密的朋友和伙伴,让幼儿寻找到父母之外的心理寄托。

2.加强情感教育指导

和所有教育一样,情感教育也是讲究技巧和手段的,在对乡村留守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只能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情感教育知识,熟练运用一些情感沟通技巧,从而达到强化情感教育的目的。建立具有专业性的情感咨询智囊团便是非常不错的情感教育指导方法之一,其虽然为智囊团,但是并不需要必为一支队伍,而是可以通过“团体”建设让“团员”分散到各个留守幼儿家庭中,与家庭成员,与辅导教师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指导其能够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情感能够通。在进行情感教育指导时,笔者建议高度重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引导家长们认识到“人格健全”这一理念,千万不要将金钱投资和情感投资混为一谈,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相互在弥补的关系,相比较而言,情感的付出才能成就孩子健全的人格;其次,提醒他们关注情感表达的方式,任何人都有抒感的必要,因此,家长、家长以及学校老师要善于给孩子创造情感表达的机会;再者,家长、家长以及学校老师要善于捕捉孩子们微小的外在行为表现,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幼儿情感世界中的不良状况以及抓住教育时机,避免孩子心理出现扭曲。

3.探寻多种技巧支援渠道

探索多种技巧支援渠道,实质上是在向社会各界力量寻求帮助。考虑到外出务工家长、家长以及学校教师情感教育力量有限,只有实现多技巧支援渠道,才能够更好地为幼儿成长铺就道路。首先,学校要自觉积极承担起对留守幼儿的社会责任,与村委联合起来,利用在外务工父母过节探亲的时间,开展情感教育咨询,加大对于家长以及家长情感教育相关的宣传和教育;其次,当地电视媒体部门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可以通过公益广告、特色栏目等形式,传播情感教育知识,为留守幼儿贡献一些爱心,通过具体措施的宣传让家长来了解更好地与幼儿沟通方式,让家长与幼儿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第三,相关专业人员要积极发挥功用,通过民间组织的建立来为需要帮助的家长、家庭来提供服务,让民间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

4.开拓多种情感教育途径

开拓多种情感教育途径,主要是针对学校教育来说的,学校作为农村最为先进的场所,要发挥其自身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高度重视留守幼儿的情感教育问题。适当的将情感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尽可能的开设学生心理咨询部门,定期开展心理问卷调查,这一工作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观察学校内留守幼儿的情感世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做到充满爱心、平易近人,随时给孩子营造一个倾诉情感的氛围,引导留守学生一旦出现消极情绪要学会沟通和倾诉;其次,政府要发挥自身舆论宣传的义务,定期对于留守幼儿的家庭上门拜访,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以及社会义工等社会爱心群体的作用,吸引和鼓励更多的人员参与到“关爱留守幼儿”的活动中去,促成留守幼儿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结语

看似不懂事的留守幼儿其实已经能够与家长、教师、社会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其内心的情感依然非常丰富,其成长中的情感抒发需要得到家长、教师、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相关人员要对留守幼儿的情感教育给予高度重视,不断探究更好的路径对其予以培养教育,让幼儿逐渐成长为具有健全人格的、对社会有帮助的栋梁人才。

参考文献:

[1]韦公远.做子女心目中的好家长[J].贵州教育,2006(21):26-27.

[2]段俊霞许远理.论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0):61-63.

[3]王红蕾姚丽霞.留守幼儿同伴交往问题调查[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4):50-52.

[4]彭川宇,刘松.非营利组织对留守幼儿学前教育的补足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19):12-14+17.

[5]吴小叶.农村留守幼儿家庭教育研究综述[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04):116-120+144.

[6]王兰.关于农村留守幼儿教育问题的探析[J].亚太教育,2016,(22):11.

[7]严佳晨,叶存洪.儿童福利视角下留守幼儿教育困境解决策略探析[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5,(03):81-84.

[8]宋丽荣,隋静.农村留守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戏剧之家,2014,(16):243.

[9]张志霞.浅谈农村留守幼儿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07):151.

[10]周念丽,徐芳芳.父母育儿缺失对农村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影响――基于湖南958名3-4岁幼儿的心理发展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12,(11):26-30.

上一篇:解析潘玉良女性意识形成的影响因素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