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分析

时间:2022-10-15 06:10:15

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分析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使现代教育理念也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同与实践。开展研究性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研究性教学,是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提出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有效途径,并分析解决如何实现研究性教学的多元化目标、如何激发并维持学生较为持久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如何处理好小组协作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等关键问题。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层次化 可视化 研究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and Analysis

GAO Huiyan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Ningbo, Zhejiang 31510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promoting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so that modern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practice of the majority but also recognized educators. Teaching research aims to develop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develop their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So, how to focus on student-centered, research teaching is one of the hot issue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research. Paper uses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method proposed to carry out an effective way of teaching research and analysis to solve a wide range goal of teaching how to research, how to motivate students and maintain a more lasting interest and motivation to learn how to deal with group collaboration and research key issues such as the relationship of learning.

Key words teaching reform; hierarchical; visualization; research teaching

1 对研究性教学的认识

所谓研究性教学,是在尊重学生学习兴趣,知识能力的前提下,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选取课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创设科学研究情境,使学生们自主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其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步入大学阶段的学生,从其学习和生活经验来看,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实践经验及自学能力。因此,对大学生开展研究性教学,是对其创造思维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升,最终实现全面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最早在1916年,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创立了“问题教学法”,强调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在1947年,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研究性学习法”思想。1960年,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到2000年,贝克莱提出研究性学习的影响因素。2001年,杜赫等描叙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技能。随后几年,托普等提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指导性学习;褒曼提出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关键要素;哈丽特等进行研究性教学问卷调查及研究。而国内近几年关于研究性教学的研究也较多,石中英《试论研究性学习的性质》等分析了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特征;赵明仁和王嘉毅《研究性学习设计与实施的反思》等分析了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对策;张沛帆《初探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能力之路》等分析了研究性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综上所述,国外的教育专家、学者们对研究性教学模式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具体的操作模式与方法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我国有关研究性教学的探索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这也正是本研究的缘由和出发点所在。以希望通过对国外教育改革中吸取经验,为推动研究性教学在我国的开展提供有益参考。

2 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具体途径分析

研究性教学是基于一定的教学情境创设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式,以此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而在实践中能获得较好的成效。然而具体如何操作,目前还缺乏可以借鉴的模式和经验。结合教学实践体会,笔者认为,开展研究性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精心设计研究性教学方案。在实施研究性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知识量的情况,依据教学目标,做好教学设计工作,以形成完整的可行的课程研究性教学方案。教学方案的设计,必须有针对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具备解决问题的知识基础,使完成任务成为可能。当然,其中的考核标准,是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训练载体,结合可量化的考核标准,以此来完成这个研究性教学过程。

其次,要选择适宜的训练载体。教学载体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完成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合适的教学载体,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能力的提高都是空谈。

因此其关键核心应集中于对学生的研究性训练载体的设计。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有准确的把握,对教学思路要有明确的方向,对课题内容及实施方法,都应该做到精心设计与准备。比如一定的案例、示例、大作业、专题研究、读书报告都是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思路的一种引导。学生具备了依葫芦画瓢的能力,就有可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第三,教师应对自身角色准确定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着整个课堂和教学过程,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然而,研究性教学模式就是要突破这一传统,从学生兴趣出发,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的是引导和适时点拨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在对学生传授了基本理论基础和知识的情况下,着眼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其创造能力。

3 关键问题及分析

3.1 如何实现多元化目标

研究性教学的课程目标是多元化的:学生不仅要了解和掌握知识、方法与技术,更要更新自身的学习观念。为此,需要开展课程目标的“层次化”与“可视化”建设。“层次化”课程目标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并将总目标分解为不同时间完成的阶段性目标。“可视化”则是借鉴往届学生的学习成果作为讲述教学目标的资料,使教学目标变得具体、生动、亲切,更有效地激发学生自觉自主地确立和追求个性化的更高的学习与发展目标。

3.2 如何激发并维持学习兴趣与动机

在课程教学中采用目标可视化与层次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但当课程学习开始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学习兴趣降低、动机弱化的现象,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解决:(1)在专题确定阶段,专题的确定是决定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的前提,教师要杜绝想当然。必须尊重学生的整体知识、兴趣情况,可以由学生们提出意见,共同商讨确定。(2)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加强交流。当前大学生普遍具备一定的信息交流能力,熟练使用计算机,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促使整个教学组织过程能及时掌握情况。(3)为学生传授必要的基本技能。比如应该指导学生该具备怎样的知识技能,信息素养,研究问题的方法与工具,面对问题的解决,一般可采用怎样的策略等,使合作学习,团队意识在学生的心中扎根。(4)定期阶段性汇报。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过去一段时间所做工作进行总结,认识其中的经验与不足,也有助于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或调整。在汇报过程中,也是对学生努力程度的一种肯定,有利于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强化学习动机。

3.3 如何处理好小组合作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在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下,小组合作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应当看到,学生个人的知识储备和应用能力,及思维能力都是有限的。小组合作则有利于解决这一弊端,能集合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研究性教学模式下,小组合作有助于任务的顺利完成。教师要针对任务的实际情况,做到有的放矢。什么情况下该进行个体研究,什么情况下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方式,都应该积极地引导。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完成,促进学生个体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 梁林梅,等.大学研究性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7(8).

[2] 卢德馨.关于研究型教学的进一步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4(11).

[3] 宣勇.大学的自觉[J].高等教育研究,2009(5).

[4] 田友谊.创造教育环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上一篇:英语词汇容易磨蚀的自身原因及分析对大学英语... 下一篇:浅谈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