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和一过性脑血管痉挛症的红外热像特点

时间:2022-10-14 07:25:12

【中图分类号】 R545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185-1672(2007)-04-0367-02

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如脑梗塞、脑出血、脑肿瘤、一过性脑血管痉挛等。目前临床上的辅助检查手段较多,有CT、合磁共振,其应用较广泛、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但CT和合磁共振检查对脑血管意外症的早期病变的诊断效果差,为弥补其不足,开拓新的检查方式,我院自1997年12月引进了一台红外热像检查仪。自开展工作至今,我们对156例脑梗塞病人及102例一过性脑血管痉挛病人进行了红外热像检查,试图探讨此两种疾病的红外热像特点。

1 一般资料

我们把258例病人分成两组,第一组为脑梗塞病人156例,其中男性94例,年龄在46~83岁平均年龄64.5岁;女性62例,年龄在40~81岁,平均年龄60.5岁,这些病人全部做过CT检查。经临床确认为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脑梗塞。

第二组为一过性脑血管痉挛病人102例,其中男性56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51岁;女性46例,年龄在33~80岁,平均年龄56.5岁,这些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头晕、血压不稳、肢体末端麻木、半身无力、或有一过性偏瘫等。

以上两组病例全部用我室同一台红外热像仪检查,该热像仪分辨率为0.01℃,摄像时的窗口温差12.8℃,全部经电脑处理,彩色显像、彩色喷墨式打印。

病人全部取端坐位,额及前颞区外露无头发遮挡。在常温下检查,仪器与被测试者距离在2米左右、头部正对镜头先调焦距,然后取像存储及图像处理。常规描述每例病人的头部病变低温区部位、形态、测量病变低温区的最低温度和与周边的温度差,把两组病例加以对比分析。

2 结果

脑梗塞的病人:最低温度29.55℃~41.05℃平均35.30℃与周边温差在0.05℃~0.7℃平均在0.38℃一过性脑血管痉挛病人最低温度23.40℃~34.20℃平均在28.80℃与周边温差在0.25℃~1.45℃平均0.85℃。

3 讨论

通过上述结果可以看出脑梗塞病人与一过性脑血管痉挛病人的病变区平均温度高6.50℃,而平均温差低0.48℃。此种现象说明脑梗塞病人虽已形成梗塞灶,但由于病灶周围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使病变区在红外热成像中温差显示不很大。而脑血管痉挛病人、脑供血一时极差,使病变区与周边温差较大。

4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红外热像检查对脑部疾病,特别是对脑血管痉挛症的诊断有特殊的意义,它可以弥补脑血管痉挛症无辅助检查的缺陷,区别脑梗塞和脑血管痉挛,为临床预防脑梗塞症的发生提供依据。使脑血管痉挛症的患者得到积极的治疗。以降低脑梗塞的发生率。

由于我们所做的病例有限,经验不足,还需要不断积累经验,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使红外热成像检查不断完善。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石嘴山市大武口区2002~入托儿童健康状况分析 下一篇:息喘灵致急性心肌梗死1例